影剧院设计乌镇大剧院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4.29 MB
- 文档页数:55
义乌大剧院解析
义乌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帆、檐、绸、山”等元素,以“一叶扁舟”为形象,犹如安然优雅地飘浮于清波之上,呼应了江南建筑形态,诠释了乌伤风物之美,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彰显地域特色、且经得起历史洗礼。
义乌大剧院的设计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
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展现了义乌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剧院的斜置片状玻璃表皮顶,半透明玻璃材质赋予屋顶丝绸的质感,从远处看去,半透明玻璃屋顶又成了帆船上的帆,宛若一叶轻舟漂浮在水面上。
这种设计手法既体现了义乌地区的水乡特色,又寓意着剧院将成为一个文化的航标,引领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义乌大剧院的建设也充分考虑了当地文化和历史。
在剧院的设计中,借鉴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和符号,如檐、廊、花窗等,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进步。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丰富了剧院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层次,也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殿堂。
总的来说,义乌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和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的现代化剧院,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文化地标。
WUZHEN THEATER, ZHEJIANG, CHINA 乌镇剧院姚仁喜 | Kris Yao 收稿日期:2013-11-06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 Artech Architects在宛如梦境的古镇,剧院像一盏并蒂莲,盛开于水面……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之上,拥有1 300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同时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 级景区。
乌镇在利用各种表演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期待传承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因而伴随着旅游开发,其文化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剧院位于乌镇景区东侧,邻近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在服务中心即可远呈东西向布局的眺剧院。
观众入口设于建筑南侧,面向入口广场,人们可利用便桥步行靠近,或沿着河岸边行走,这使建筑与古镇形成自然的交接、融合。
剧院西侧有一码头,人们也可乘木舟经栈桥到达剧院,这为游客进入剧场的方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乌镇遍布低矮的房子,但现代的大剧院必须提供承载一定高度的舞台空间并容纳一定数量的观众,大体量成为必然,所以它有点像欧洲中世纪小镇里的教堂,虽然尺度很大,但是它的材料、颜色、质感、手工的精细项目名称:乌镇剧院业 主: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浙江省乌镇用地面积:5.5 hm 2建筑面积:2.18万 m 2建筑层数:地上2层,地下1层设计单位: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台北)会元设计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钢骨结构材 料:青砖、玻璃幕墙、实木格栅建 筑 师:姚仁喜设计团队:沈国健,王馨慧,刘文礼,孙建钧,张建翔,林佳宪(台北)朱文弘,应斐君,郑乃文,许榉译,巫奇升,姜妮(上海)合作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团队:Theatre Projects Consultants Ltd.(剧场)马可卢设计技术有限公司(外墙)声美华有限公司(声学)施工单位: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时间:2010年5月~2010年12月施工时间:2011年1月~2013年4月图纸版权: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摄 影:郑锦铭,应斐君本项目入围2013 WAF世界建筑奖(文化类)度都跟周边的小房子是匹配的。
从乌镇大剧院提取中国元素的思考本文将以乌镇大剧院为例,从五个主要方面加以发散性的讨论探索,进而得出一些个人对建筑元素理解和感悟。
作者简介:仁喜,毕业于东海大学,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他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
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拳业。
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
关于中国元素:一:如梦如幻的并蒂莲花二:虚实相生的太极文化三:中国文人的折扇情怀四:变换无穷的窗棂图案五:颇具禅意的佛门残灯一:并蒂并蒂,吉祥如意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将剧院的主场演变成江南水乡最为常见的并蒂莲花。
莲花亦称荷花,荷花”寓意着纯洁、坚贞、吉祥,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经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它纵使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洁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这也是一种君子行为的象征。
宋朝理学宗师周敦颐有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渊明独爱菊。
自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近代诗人冰心有文《荷叶母亲》: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荷花,不仅带来了和睦,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建筑】爆改老牌剧院世界戏剧艺术最早是出现在距今约2400年前的爱琴海边的古希腊,后来就是莎翁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到现在我们可以在剧场里看到的《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雷雨》...在你的眼中关于剧院的印象是如何的呢?在小编的心里,剧院的存在可以代表一种当地的文化。
历史上有太多有名的剧院了,例如悉尼歌剧院、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还有近两年由赖声川、黄磊、孟京辉三人发起的乌镇戏剧节而出名的乌镇大剧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翻新和扩建后的老牌剧院~芬兰.库奥皮奥城市剧院这个剧院始建于1960年。
后由芬兰工作室ALA建筑师设计,补充了原有的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的外观。
建筑师表示:“我们希望重现并发扬建筑本身的庄严感,所以我们选择了相同的材料,但又更具有鲜明的造型感。
“首先将屋顶高塔增高,其次就是将一个包含小剧院的垂直长方体插入进老剧院中。
用空中走廊来连接新老剧院。
老剧院的设施↓新体之中的小剧院墙面也采用了与原来类似的折面板,为室内营造出优秀的音效。
法国.贝休恩剧院自1992年起,先是被叫做“北加莱国家剧院”,之后改为“北国剧院”,最后更名为“贝休恩剧院”。
对于贝休恩而言,剧院的存在就是当地的文化地标。
在翻新过程中,设计师Manuelle Gautrand并不想将这栋建筑隐藏起来,所以选择用紫红色的漆料来装点,并彰显它的存在。
这个颜色很像是一种特殊的法国北部红砖的色彩。
因为基地有轻微的倾斜,设计师在成坡度的观演厅下方设至了一间咖啡厅,为艺术家和公众提供了一个友好交流的场所。
剧场内部↓扩建的部分,为了让新建筑同原来引人注目的紫红色的大体量建筑体块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师为扩建的部分穿上了一件深沉的黑色外衣。
同时,为了和原建筑相呼应,新建筑的立面使用一种带有编织纹理的菱形金属板。
英国.布拉德菲尔德学院希腊剧场英国布拉德菲尔德学院是位于伯克郡乡村的一所私立学校。
学校中心有一个可容纳1000个席位的圆形剧场,这个剧场是由废弃采矿场改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