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民实⾏民主,对敌⼈实⾏专政。
对⼈民内部的民主⽅⾯和对*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民民主专政。
只有对敌⼈实⾏专政,才能保障⼈民民主;只有发扬⼈民民主,才能对敌⼈实⾏有⼒的专政。
(2)⼈民民主专政必须以⼯⼈阶级为领导,以⼯农联盟为基础。
⼯⼈阶级在⼈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的⾰命⽃争中逐步形成的。
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民民主专政的形式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民代表⼤会制。
国家政权属于⼈民,⼈民⾏使政权的机关是⽤普选⽅法产⽣的各级⼈民代表⼤会及由代表⼤会选出的各级⼈民政府。
(4)⼈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内维护国家的统⼀、独⽴,镇压敌对势⼒的反抗,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以⾄消灭阶级、实现⼤同。
2.简述我国⼈民代表⼤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答:(1)⼈民代表⼤会制度是⼈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民⾰命⽃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逐步摸索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这⼀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①⼈民代表⼤会制度的核⼼是⼈民当家做主,它体现了⼈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民代表⼤会制度实⾏民主集中制,既保证⼈民代表⼤会统⼀⾏使国家权⼒,⼜使各个国家机关合作分⼯,各尽其责。
③⼈民代表⼤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我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觉⾏动。
④⼈民代表⼤会采取的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简述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意义。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①必须建⽴⼀个全⼼全意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敢于并善于领导⼈民向敌⼈作⽃争的⽆产阶级政党。
浅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及其原文论人民民主专政原著导读历史背景:《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是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发表的。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后,我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并于1948年秋至1949年初发动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到6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共产党就要成为全国的执政党。
就在革命将要成功的形势下,在建国的筹备工作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成了中心的问题。
当时,国际上和国内的敌人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实行“独裁”、“极权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幻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还有一些人主张不要“一边倒”,希望得到美英等国家的援助,惧怕过分“刺激”美英等帝国主义。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的朋友也不清楚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因此,我党在当时必须要清晰地阐明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驳斥各种反动阶级的谰言,统一党内和人民的认识。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特别是阐述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只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论人民民主专政》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的各项内政外交政策。
这些都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导读内容:一、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点(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不同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
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五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2)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探析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思想教育方面(1)通过对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的历史必然性的解析,教育学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通过介绍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形式;人民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不可能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3.能力培养方面学习、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对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正确认识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和形成。
(2)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课时分配约用4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五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长期探索的一个创造性成果。
1.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党对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权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毛泽东提出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或“合作统治”。
这是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最初萌芽。
2.国民革命失败后,党提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主张,并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工农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3.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这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
“三三制”政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人民民主专政(全文)一、基本介绍(一)定义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政权形式。
[1]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它所承担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已发展为全国性的政权,承担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3)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发展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大众对于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的专政。
民主不是属于少数人的,而是属于绝大多数人的,是属于工人、农民和其他一切劳动人民以及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爱国的人民的。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前,在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这种专政是解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因为它只是实行了对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是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民主专政开始担负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说,要把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考纲要求 考试⼤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各派政治⼒量在建国问题上的⽃争和⼈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 2."理解⼈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 3.掌握⼈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本章的中⼼任务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历程,阐明实⾏⼈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取得的成果。
学习本章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先,国家政权问题是⾰命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历,各派政治⼒量在建国问题上进⾏了激烈的较量。
⽃争的结果是:国民党⼤地主⼤资产阶级的法西斯*政权覆灭了;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案破产了,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不通;⼈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与⾰命学说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努⼒探索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经历了⼟地⾰命时期的⼯农民主政权,抗⽇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解放战争后期的⼈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发展历程。
再次,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阶级关系决定的。
⽆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对⼈民实⾏民主和对敌⼈实⾏专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问题上有许多独创性的贡献。
如:⼈民代表⼤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的政权组织形式;实⾏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的政党制度。
应试练习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次明确提出建⽴⽆产阶级专政是在(B) A.中共⼆⼤上 B.中共⼀⼤上 C.中共四⼤上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2.⽑泽东第⼀次明确提出建⽴⼯农政权的思想是在(C) A.中共⼋七会议之后 B.⼋⼀南昌起义之后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D.⼴州起义之后 3.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的第⼀个红⾊政权是(B) A.永新县⼯农兵政府 B.茶陵县⼯农兵政府 C.莲花县⼯农兵政府 D.宁冈县⼯农兵政府 4.从1927年11⽉⾄1935年12⽉⽡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B)的⽅案 A.劳农专政 B.⼯农民主专政 C.⼈民民主专政 D.⽆产阶级专政 5.1940年1⽉,⽑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A)⽅案。
一、写作背景从1947年转入战略进攻至1949年建国前夕,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使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早在194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和领导下,1949年6月15日至19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在北平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和建立新中国作准备工作。
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就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各阶级存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实行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
这是当时许多人弄不清楚的问题,各个阶级也有不同的看法。
国内外阶级敌人污蔑共产党实行“独裁”、“不仁”,要建立“极权政府”。
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代表人物则幻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否认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甚至主张对反动派施“仁政”。
也有人害怕“刺激”帝国主义,幻想“英美政府的援助”。
还有人攻击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向社会主义“一边倒”。
为了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批驳错误言论,澄清模糊认识,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的时候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部重要著作。
这部著作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针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等重大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内容、作用和历史必然性等重要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阐明了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的问题,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这部著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讲解《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阐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回顾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指出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之后就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但是都失败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节选 )(1949 年 6 月 30 日)“你们独裁。
”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
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人民是什么 ?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
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理由要这样做 ? 大家很清楚。
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
“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 ”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
为什么 ? 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
以此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军队、警察、法庭等项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
对于敌对的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它是暴力,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东西。
“你们不仁。
”正是这样。
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
我们仅仅施仁政于人民内部,而不施于人民外部的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 ( 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 ) ,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
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
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限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是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
读书札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07031125 陈怡然在新中国前的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生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说明了了他所要建立的新中国的雏形,表达了他将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政外交思想路线,表达了他的革命初衷及最终目的。
他的后半生,就一直沿着他的初衷他的目的,锲而不舍,直到最后一刻。
不管是三面红旗,不管是他所领导的历次政治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都能在他这篇文章中找到原理。
当然,这原理并不是毛泽东的发明创造,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表达过的原理。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是大工业,大农业,社会化生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角逐的社会,要么是无产阶级统治,要么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在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要么是继续帮助资产阶级,由资产阶级领导,实行资本主义民主社会,要么继续领导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舍此没有第三条道路。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刘少奇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是倾向于第一条路线,按照过去历史贯例,依靠穷人打江山,依靠富人坐江山。
但是他们又不愿完全走第一条道路,不原意放弃自己的政治地位,既要资本主义的经济,又要“共产党的政治”,正如他的战友们后来所实践的那样。
毛泽东在一九六二年中央工作会议(八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是资本主义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
”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跳出毛泽东给他们划出的圈圈,留下了人民血泪斑斑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劣迹,“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的劣迹。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论点: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领导一个资产阶级主导的国家,绝对不能维持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
如果没有弄清毛泽东这一核心论点,就不能理解毛泽东通篇文章中提出那些现在被看成荒谬的观点。
当代政治制度论述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1题,20分)1.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5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分)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
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2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2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
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和实施(1分)。
2.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的必然性;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人民内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的必然性;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人民内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在现阶段,"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敌人"是指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
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拥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
对敌人实行专政,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是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远大目标。
(4)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是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
(5)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的两方面,对人民民
主和对敌人专政,两者既区别又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民主与专政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
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就不能对反动分子破坏活动实行有效的专政,也不可能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改造,他们就会继续捣乱,还有复辟的可能,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巩固。
同样,不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群众的各种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也就不能很好地对人民实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