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三天视力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5
《了解眼睛保护视力》课件一、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眼睛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负责接收光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大脑可以识别的视觉信息。
眼睛的结构主要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部分。
1.角膜:位于眼球最外层,是无色透明的组织,具有保护眼球和折射光线的作用。
2.瞳孔:位于角膜中央,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通道。
瞳孔大小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光线条件。
3.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具有调节焦距的功能,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具有维持眼球形状和稳定视网膜的作用。
5.视网膜:位于眼球内壁,是感光细胞密集的区域,负责接收光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给大脑。
二、视力保护的重要性1.视力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视力良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完成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提高生活质量。
2.视力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良好的视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与人沟通交流,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3.视力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视力问题可能导致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障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失明。
4.视力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许多职业对视力有特定要求,如飞行员、医生、警察等,视力不良可能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
三、视力保护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小时休息5-10分钟,远眺放松眼睛。
2.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阅读和写作时,保持书本与眼睛的距离约为30-40厘米,电脑屏幕与眼睛的距离约为50-70厘米。
3.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C、E、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鱼类等。
4.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预防近视。
5.眼保健操:定期进行眼保健操,按摩眼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6.定期检查视力: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视力问题。
7.避免眼部受伤:在户外活动时,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眼部受到紫外线、风沙等伤害。
給我三天視力[美國]海倫‧凱勒我們都曾讀到過這樣激動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能活下去的時間已經很有限了,有的可以長到一年;有的卻只有二十四小時。
對於這位面臨死亡的人打算怎樣渡過這最後的時日,我們總是感到很有興趣的 當然,我說的是可以有選擇條件的自由人,而不是待處決的囚犯,那些人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
這一類的故事使我們深思,我們會想到:如果我們自己也處於同樣的地位,該怎麼辦?人都是要死的,在這最後的時辰,應當做一點什麼?體驗點什麼?和什麼人往來?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什麼使我們感到快樂?什麼使我們感到遺憾呢?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剛成年時都能突然聾盲幾天,那對他可能會是一種幸福。
黑暗會使他更加懂得視力之可貴;寂靜會教育他懂得聲音的甜美。
我曾多次考察過我有眼睛的朋友,想讓我們體會到他們能看到些什麼。
最近,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來看我,她剛從森林裏散步回來。
我問她發現了什麼。
「沒有什麼特別的。
」她回答。
好在我對這類的回答已經習慣了,因為很久以來,我就深信有眼睛的人所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少,否則,我是難以相信她的回答的。
我問我自己,在樹林裏走了一個小時,卻沒看到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這難道可能麼?我是個瞎子,但是我光憑觸覺就能發現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
我能摸出樹葉的精巧的對稱圖形,我的手帶著深情撫摸銀樺的光潤的細皮,或者松樹的粗糙的凸凹不平的硬皮。
在春天,我懷著希望撫模樹木的枝條,想找到一個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後甦醒的第一個預兆。
我感覺到花的美妙的絲絨般的質地,發現它驚人的螺旋形的排列 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種奇妙之處。
如果我幸運的話,在我把手輕輕地放在小樹上時,還能偶然感到小鳥在枝頭謳歌時所引起的歡樂的顫動。
小溪的清涼的水從我撒開的指間流過,使我欣慰。
松針或綿軟的草葉鋪成地毯比最豪華的波斯地毯還要可愛。
春夏秋冬一一在我身邊展開,這對我是一齣無窮無盡的驚人的戲劇。
這戲的動作是在我的指頭上流過的。
我的心有時大喊大叫,想看到這一切。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目的: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用一课时自读。
课文自读提示一、关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自读引导1、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借助《语文读本》大体上了解全文的面貌。
这大约要用15至20分钟。
布置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课文后练习一的第一、二两问题。
要强调“三天”这个字眼,注意作者在三天里看到了什么,抓住其中主要的事物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
最好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画出来,或者加几句旁批,为课上细读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