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4.07 KB
- 文档页数:4
在学习葫芦丝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第一坎;气息的控制我们经常说“吹葫芦丝”,吹是用气的,故先学好“吹”是第一坎。
如果你平时经常锻炼身体,那么你气息可能很好,已经先天具备了很长的气息和腹部控制气流强弱的能力。
如果你气息不好平时又不爱锻炼身体,那么就得从长音开始学习。
天天吹曲前都练长音,直到一口气能吹40秒以上,那么你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在不改变作曲风格的前提下从容地选择在哪个地方换气。
在练习长音的同时除了注意音的平稳,也得注意渐强渐弱的练习。
第二坎;手指的灵活性我们如果把气息撑握得好了,那么下一步就该让看看你手指灵不灵活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管手和脚的灵活程度的。
你的手指灵活了,也说明右脑开化了。
手指的灵活主要是靠大家对“活指练习”的重视。
也就是说,我们要吹曲达到快而不乱。
很多看似简单的乐曲,如果你加了“花”进行说不定可以画龙点精,但是如果你手指不够灵活,反而会适得其反哟。
第三坎:技巧的熟练性葫芦丝相对竹笛来说技巧是少了很多的,但是少不等于简单。
像虚指颤就讲究颤和波长和影响度。
而双吐则讲究吐得是否清楚有力。
技巧如果就单个地来说,是不难学的。
不夸张地说,一天就可以领略,但是如果把这些技巧放进乐曲里面,达到融会贯通的话,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和听大量的乐曲了。
第四坎:韵味的体会葫芦丝是比较讲韵味的乐器,韵味也是一首曲子的灵魂。
怎么把握住韵味不是可以一语道破的,主要是看大家怎样去感觉和体验乐曲本身。
葫芦丝发霉怎么处理?最近常因为初学者不善保养葫芦丝以及气候的原因导致葫芦丝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让新老客户懂得日常保养知识,减少损耗,我参照了一些相关资料,整理了一下,本人也在学习和摸索中,也许不是很专业或不怎么详细,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息力度的控制:葫芦丝主管簧片的保养尤为重要。
葫芦丝巴乌是靠簧片的震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的,由于制作所需,要求簧舌根部较薄,其震动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演奏时气息力度必须有所控制,只要能发出正常音即可,但大多初学者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用力很轻,不能发出正常音,二是用力过猛,导致低音区失真,中音高音区无法发音,特别是低音567大家都会很用力去吹,虽然低音区相对要用力些,但如果气息超出正常音所需力度的话,低音5在较短时日内就会变低,所以,演奏时一定要试着把握气息力度的控制。
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说说葫芦丝巴乌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葫芦丝巴乌基本知识”。
你可别小瞧这俩玩意儿,它们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魅力十足啊!葫芦丝,那可是个充满魔力的乐器。
就看它那葫芦一样可爱的造型,就让人忍不住想把玩一番。
我第一次瞧见葫芦丝的时候,就觉得它长得特别逗趣,好像一个等着我去唤醒的小精灵。
然后我拿起它,试着吹奏,嘿,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把你的耳朵给叫醒,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
巴乌呢,也不甘示弱。
它那独特的音色,低沉而悠扬,感觉就像是一个深沉的智者在默默倾诉。
每次听到巴乌的声音,我都仿佛能看到一片宁静的森林,或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
刚开始学巴乌的时候,我还老是弄不清吹气的力度和角度,不是吹不响就是吹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把自己都给逗乐了。
学习葫芦丝巴乌的过程,那也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
就比如说那个指法吧,一开始真能把人给绕晕了。
我记得我刚学的时候,老是按错孔,吹出来的声音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不过没关系,咱有耐心呀,慢慢练呗。
我就天天抱着葫芦丝巴乌,跟它们死磕,到后来,嘿,还真就被我给攻克了。
还有换气,这也是个大学问。
刚开始那会,我老是换不过来气,吹着吹着就喘不过气来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离了水的鱼。
后来我才慢慢琢磨出窍门,掌握了节奏,终于能吹得行云流水啦!要说演奏葫芦丝巴乌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
首先,它能陶冶情操,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你吹奏起那些优美的旋律时,所有的烦恼都能被抛到九霄云外。
其次,它还能锻炼你的肺活量和手指灵活性。
再者,你要是在朋友面前露一手,那得多有面子呀!总之,葫芦丝巴乌就是这么有趣又神奇的东西。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所以,朋友们,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我们葫芦丝巴乌的大家庭吧,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生活的美好!。
葫芦丝与巴乌的相同点与区别
长期以来,传统葫芦丝和传统巴乌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至今已成为颇具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乐器。
一、葫芦丝
葫芦丝(亦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使族等民族中。
音域为十一度。
音阶排列(简音作“5.”)3. 5. 6. 7. 1 2 3 (4) 5 6。
葫芦丝属于簧管类乐器。
主要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也有用木管或其它材料的)组成。
竹管头一方(即插入葫芦的一方)装有簧片。
竹管分主管和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或称音孔),一个泛音孔,两个穿绳孔,其尾端装有塞子。
一根附管只发一个音,没有音高变化,作为持续和音用当前常用的葫芦丝有以开第一、三、三音孔的D调、C调、bB调、G调和F调等几种。
传统葫芦丝各部位名称(见图1)
巴乌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彝族、哈尼族等民族中,音域有十一度,音阶排列(简音作“5.”)3. 5. 6. 7. 1 2 3 (4) 5 6。
音色具有厚实、柔和、淳朴、丰满等特点。
巴乌也属于簧管类乐器。
由一根竹管(也有用塑料管、木管等)制成。
管身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泛音孔、两个穿绳孔,还有一个装有簧片的吹口,管内吹口旁(靠向顶端一方)装有塞子,有的巴乌在第七音孔与吹口之间装有活动插管,以克服气温变化对音准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巴乌有:
开第一、二、三音孔的G调、F调、D调等几种。
传统巴乌各部位名称(见图2)。
葫芦丝、巴乌的滑音技巧讲解及曲谱滑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多用于优美、抒情、诙谐、幽默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的丰富了葫芦丝、巴乌的表现力。
滑音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首先讲解上滑音的演奏,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我们只要一句话,手指由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就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
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我经长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常用滑音技巧上滑音:低音6到1的上滑音为右手食指和中指一齐向上45度角的方向推抹后抬指并回环到原位上空。
在推抹过程中气息逐渐减弱;1到2的上滑音为左手无名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往后拉抹后抬指;2到3的上滑音为左手中指弯第一关节逐渐向左上方拉抹全孔后抬指;3到5的上滑音为左手食指向垂直方向挑抹全孔后回环到原们上空;5到6的上滑音为左手大拇指向左横抹全孔后抬指。
下滑音:5到3的下滑音为左手的食指先平指向下慢压掩后弯第一关节掩实。
在滑实过程中气息逐渐加强;1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一齐从“1”音向下慢压掩;3到低音6的下滑音为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中指慢落;2到低音6的下滑音右手的食指、中指稍比左手的无名指慢落。
吹奏要点:吹奏上滑音时气息逐渐减弱,吹奏下滑音时气息逐渐加强。
明天我们继续讲一讲葫芦丝演奏技巧和练习曲。
本网页中介绍的巴乌指法表,是根据国内大多数民族乐器厂家生产的巴乌的规格绘制的,指孔为七孔(有的巴乌,比如早期巴乌就因为音孔的数量以及孔距和现代巴乌不一样因而指法也不适用于本栏目中的指法表)的巴乌绘制的。
一些变化音,指法表中并没有标注出来,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以及演奏经验组合新的指法准确演奏,本表只是起到大致的参考作用。
巴乌和葫芦丝的模样看起来完全是2种乐器,然而它们发音的原理却是一样的,指法也几乎完全一样。
如果把葫芦丝的主管从葫芦中取出来,这根取出来的葫芦丝主管其实就是一根巴乌。
此指法表也适用于葫芦丝。
一、全按为5(sol)的指法表(最常用)
二、全按为1(do)的指法表
网页制作:赵洪啸。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吹奏乐器的分类有哪几种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一)吹奏乐器的分类: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二)吹奏乐器的特色: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采。
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三)吹奏乐器的介绍:1:箫(1) 箫的由来:箫在汉魏六朝时代称为逐(加竹头),逐(加竹头)是从我国西北羌族地区传到中原地区的,最初只有四个按孔,西汉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在背面加一孔,才有了五个按孔。
晋代乐工列和在公元前247年左右所吹的笛(箫),已有六个按孔,与今天的箫差不多。
在唐代有一种称为尺八的吹管乐器,形制与今天的箫相似。
(2) 箫的组成结构:箫为竹制的吹管乐器,直吹,按孔为前五后一,上端开一吹孔。
(3) 箫的演奏形式:箫的音色圆润、柔和,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
2:巴乌(1) 巴乌的.由来: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2) 巴乌的组成结构: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3) 巴乌演奏的形式: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3: 葫芦丝(1) 葫芦丝的由来: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与巴乌的演奏区别有哪些葫芦丝和巴乌的差别不大,音域也一样,指法也基本一样。
可以说你学会了葫芦丝想学巴乌是很简单的事。
当然有改良巴乌加键的,那个和葫芦丝就不一样了。
通常情况下大致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结构不同,又在某些方面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
葫芦丝与巴乌有什么区别?葫芦丝与巴乌的不同点葫芦丝巴乌简称“姊妹乐器”,指法用气都是一样的。
巴乌音色浓厚而柔美。
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巴乌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
管身竹制。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
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
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
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
高音、中音巴乌簧片调音最为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以灵敏度高、音色优美、各孔发音协调为佳。
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
葫芦丝葫芦丝,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葫芦丝是由一个葫芦和一根主管两根副管构成的。
是全手工作的。
管内有簧片,而簧片的制作对技术上的要求特别高,它基本上决定了葫芦丝的音色和寿命,而葫芦丝的价值也就在簧片上了。
学吹葫芦丝基本理论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漏斗作用。
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的发音管,主管上开有起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
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构造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大F调、大bE调,巴乌常用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1、按孔部位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不准确,让人觉得刺耳不实在。
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为保证手形美观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
(1)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和手腕形成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的笨拙,其次从外观上看让人感到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煽动既美观又灵活);(2)机翼(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动作会显得僵硬);(3)孔雀开屏式。
(孔雀开屏式主要形成与打开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会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
其次,由于手指离开太高,当关闭音孔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孔上。
葫芦丝、巴乌吹奏学习指南葫芦丝、巴乌是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吹奏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德昂族、瓦族及白族等少数民族中,是表年男女表达爱慕思恋之情的乐器,它主要的特点是音色“轻、飘、柔”,曲调柔弱纤细、和谐,可用于独奏和合奏;同时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它深受东南亚及海外港澳同胞的赞赏和高度评价,近年来,更有西欧人称葫芦丝为东方的萨克斯,葫芦丝已成为中国民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闪闪发光。
葫芦丝的音域为一个八度一个音,音阶排列(筒音作“5”)3567123(4)56。
目前常用的葫芦丝有D调、C调、B调、G调和F调几种。
吹奏方法:(1)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2)深吸气、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3)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气流减少),低音用急吹法(气流加急)。
本调开第三孔作“do”、“l”(筒音作5),表中○表示开孔,●表示闭孔。
详细见这里:/laigao/hulusi.htm/hjohn/study_z_0.htm葫芦丝的演奏姿势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①站姿。
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
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
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
目视正前方。
双肩松驰平衡。
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
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
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
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
谈竖笛和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作者:张秀艳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3期摘要:课堂乐器中竖笛、葫芦丝巴乌乐器特点,做为课堂乐器,我校根据学生学情和校情选择了竖笛和葫芦丝,课改15年,谈谈这两件小乐器特点,演奏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乐器竖笛葫芦丝巴乌演奏音域:竖笛的音域相对来说比较广,一般的歌曲都能用竖笛演奏,葫芦丝的音域比较窄,只有一个8度音,只能演奏极少数的歌曲,但它的音色柔美,民族风格浓。
指法:有相同的地方,以筒音做5为例,低音5 6和中音1 2 3的指法都是一样的,中音5 6 竖笛是靠改变气息来解决的,而葫芦丝是仅靠按孔就能发出。
葫芦丝的指法稍微简单点,基本是一个孔吹一个音.但是竖笛同样一个孔可以提高一个八度,就可以吹成两个音了。
全部按着的音(也叫筒音)做低音5为例,左手大拇指按住背孔,前排不是有六个孔么?从上往下按住孔的手指是:左手食指,左手中指,左手无名指,右手食指,右手中指,右手无名指。
演奏时的气息:葫芦丝要求比较高一点,用葫芦丝吹长音,通过气息和指法的配合,能演奏出悠长柔美的乐音,而竖笛则不能。
形状和体积:都是吹管乐器、都是短小易携乐器。
乐器使用方法及问题策略1.葫芦丝的簧片有问题.这需要你请专业人士才能看出问题的.2.葫芦丝有损坏,有些漏气.用502粘好就行,大的破损用点小木屑锯末再粘好。
3.吹嘴被污物堵住了,很少气流进入葫芦.用长点的竹签稍微清理下就行。
葫芦丝、巴乌演奏用气方法:良好的气息运用是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使所吹奏出的音符丰满、结实、干净,旋律自然、均匀、流畅、优美动听,我们需要学习掌握好正确的吹奏气息运用方法。
大家知道,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方法,由于吸入的气息较浅,故呼出的气息出较弱,这样的气息是保证不了演奏时乐器对气息的需求的。
气息支持为保证吹奏乐器时有足够量的气息支持,目前,我们在演奏时通常采用较为科学的胸腹混合式呼吸方法来进行葫芦丝、巴乌的演奏。
学习巴乌的好处一是简单易学。
葫芦丝、巴乌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且携带方便可即兴演奏的乐器。
男女老少皆可练习吹奏,在老师指导下,即使不懂乐谱的人两个月内也能看简谱、半年至一年左右就能达到吹奏初、中级独奏曲的水平。
二是健脑开智。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乐器有助于小孩提高学习成绩和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
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左右手有着不同的分工,眼睛需要看乐谱,大脑需要分析乐曲,身体各部位需要协同配合,真正做到了一心多用。
三是强身健体。
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常用气息、指头、吐舌三大技巧:深呼吸可给整个肺部充足的氧气,使细胞充满活力,让人的精力充沛;手指均衡运动,能够很好地促进人体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健康;经常活动舌头,可以间接刺激脑部和面部的神经肌肉,从而减缓大脑萎缩和防止面部神经肌肉的老化。
四是养生治病。
节奏舒缓、宁静和谐的葫芦丝乐曲,可以帮助消除压力、降低血压、减轻病痛,促进心态平衡;激越悠扬、热烈欢快的曲子使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消除内心忧郁,改善人体功能。
五、陶冶情操。
教育界有句名言:“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
一般学音乐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比例很高,而犯罪的比例却非常低。
而最重要的是音乐本身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使得孩子在学习乐器的同时在学习美,感受美,实践美,对于陶冶孩子的心灵和性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葫芦丝的起源及制作原理。
2、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坐姿、站姿)、手型、嘴型及气息运用。
3、传统、新创的专业演奏技巧及乐理知识。
4、通过学习葫芦丝来提高自身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5、能在短时间内演奏小乐曲、小调等熟悉的乐曲。
6、例:《婚誓》《军港之夜》《甜蜜蜜》《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曲目可正常情况下在12个课时内完成。
7、舞台表演。
我们以积极宣传推广我国民族乐器为宗旨,以培养演奏人才和教学人才为目的,实行因人施教、开发潜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艺术育人。
通过学习演奏,达到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艺术气质,修身养性的目的,并从中获得音乐熏陶,学会如何欣赏音乐,舒缓压力,增添生活情趣一葫芦丝、巴乌的演奏姿势葫芦丝、巴乌的握姿手型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以后的练习当中可以逐步的把手指练的很灵活,否则在演奏快节奏的曲目时,很难达到效果。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
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调。
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
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
半孔音(或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还有一个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
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
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
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
一般的葫芦丝只有一个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以使音乐更具活
力,附管音孔,按住时附管不发音,打开时附管发音。
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
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
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丝构造上的稳定,使附管与主管牢牢捆在一起。
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更加圆润。
拆卸功能托: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与竹管有机的结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芦内,密封、不漏气。
由于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芦上,起到随时拆卸,可利于专业人士及对葫芦丝簧片发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进行时时的簧片调整。
巴乌的构造:巴乌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与竹笛相似,制作原理与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巴乌是用嘴包着吹口横吹,在它正面开有六个按音孔,背面开有一个按音孔,一共七个按音孔。
在下面还有一个出音孔。
所以在制作和构造上与葫芦丝是基本相同的。
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
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
管身竹制。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
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
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
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
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
.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
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一3厘米、孔宽0.7厘米-l厘米。
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
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一般应略小于簧框。
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
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
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
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
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
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
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
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o.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
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以F调为例,舌长1.7厘米,舌根宽0.25厘米,刻好后将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翘高0.15厘米左右,达到簧舌与黄框缝隙微小、自由振动通畅。
簧片调音最为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以灵敏度高、音色优美、各孔发音协调为佳。
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
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调巴乌,簧片应发升B音。
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度的游动范围,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才能使发合灵敏、明亮。
巴乌与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簧片不同。
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锐三角形的,并且舌尖翘起。
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将巴乌换上空的簧片,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