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说明书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15.69 MB
- 文档页数:4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材,内容涵盖了我国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公民素质等方面的知识。
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
教学内容共分为10个单元,包括:尊重与关爱、规则与秩序、公平与正义、安全与健康、环境与资源、合作与分享、诚信与责任、法律与权利、道德与法律、公民与国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规则和法律,但对规则和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公民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道德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公民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以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系统地安排了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八个单元,分别是: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每个单元包含两个或四个课时,内容涵盖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系统。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
2.教学难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我是中国人”、“规则与秩序”、“安全与健康”、“人与自然”。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良好习惯。
每个单元包含两个主题,每个主题由几个知识点构成,通过故事、情境、活动等形式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情境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规则、关注安全、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道德规范、法治观念、良好习惯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2.活动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
2.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包括故事、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一、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而设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规范。
2、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通过课程学习,让小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篇:包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等基本道德规范。
通过实际案例让小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2、法律篇:包括法律的基本知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我们的关系等。
通过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小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社会篇:包括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公德、公共秩序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小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四、课程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课程应该注重实践,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2、注重案例教学:课程应该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小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注重互动:课程应该注重互动,让小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材,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展开。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两个课题,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适合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观念的掌握,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难点点: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观念。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学设计(定稿;含12节共24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一册教材,内容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不同学生的引导和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的内涵和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场地和设备。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阐述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邀请相关专家或家长分享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故事,拓宽学生视野。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说明书XXXXXXX:凡桃俗李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一年级下册课本,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而编写的,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内容包括“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和“我们在一起”四个单元16个课题的内容。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主要是让孩子们知道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于我人生活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主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的影响和伤害,认识到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引导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中的所有人员组成了一个家,在家里面,所有家庭成员互相关爱,组成了幸福的一家人。
让学生感受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幸福,培养学生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感意识,懂得作为孩子,要知道感谢父母和每一个家庭成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让孩子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感受到学校集体生活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学校的集体生活,懂得爱护班级荣誉,初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向榜样学习,向同伴学习。
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主要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学习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
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需要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
2018秋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快乐学习1、学习伴我成长2、我学习,我快乐3、做学习的主人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1、说说我们的学校2、走这我们的老师3、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7、生命最宝贵8、安全记处上9、心中的“110”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0、父母多爱我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12、家庭的记忆课题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教学内容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第2页至第5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育;2.感受与体会无论大人与孩子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收集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写在书上。
教学重点感受成长离不开学习的理念。
教学难点感受大人为什么也要不断的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材料主备教师审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成长离不开学习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二、探索新知1.交流园请同学思考一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都学会了那些本领。
2.小组活动:(1)我们是怎样学习说话的;(2)我们是怎样学习走路的;(3)我们是怎样学习整理的;(4)我们是怎样学习跳舞的;(5)我们是怎样学习礼仪的;(6)我们是怎样学习手工的;(7)我们是怎样学习写字的;……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将自己成长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三、应用实践1.大人们已经学会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阅读教材第4、第5页,看看大人们都在学什么。
2.小调查调查对象:调查内容:(1)学什么(2)为什么学我的发现:写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
四、总结拓展小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要不断学习新本领、新技能、新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板书设计 .1.学习伴我成长成长离不开学习孩子、大人要不断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第一单元快乐学习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第6页至第7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学习本领的途径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观察和积累;2.教育学生知道做事也能长本领的道理。
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说明书班级:三(12)班学科:品德与社会教师:黄廷芬时间: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12)班品德与社会(上册)教科书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课程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时数:45——48课时左右授课教师:黄廷芬授课对象: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三年级(12)班全体学生使用时间: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课程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4、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5、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6、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7、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8、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底寨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说明书一、教材总体思路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是针对六年级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的困惑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交往的规则与方法,知道该怎样与人相处。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与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是两个世界范围的话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全球的视野,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之间该怎样相处。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二、各单元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一)单元设计的出发点:1.此年龄段学生建立友谊和与朋友交往呈现一些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往意识较强,懂得忠诚,朋友相对固定,还出现小团体现象。
但对友谊的意义、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2.青春初期学生对性别比较敏感,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和排斥心理。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不知道怎样看待、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
3.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易与成人发生冲突。
(二)单元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正确交友,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 (与同龄人、异性、长辈、周边人)。
(三)单元呈现上注意选择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事例,体现新时代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从多角度来呈现事例。
同时考虑高年段学生的认知需要,增加了文字叙述量。
(四)本单元构成及各课主要侧重点:1.男生和女生:青春期的异性间交往比较敏感,相互有吸引又有隔膜,因此出现怎样看待对方,怎样正确交往的问题。
教材通过呈现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能够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朋友之间: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学会真诚对待朋友,建立健康的朋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