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 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对幼儿来说,班级是他 们具体的生活环境,幼儿的大部分活动都 是在班级内进行的 为了确保班级管理科学
化程序化规范化,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 方法和策略,更合理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 进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体 智德美 全面发展教育。
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 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孩子 所在的班级管理得更好。幼儿园的班级管 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班级教师在 《纲要》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努力,不断 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这样才能在实际 工作中做到循序渐进,游刃有余。
幼儿规则意识和规则认知水平确实有一个发展的 过程,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就是“从规则他律走 向规律自律”的过程,即从规则的外部强制性走 向规则的内在自觉性,这是规则内化的过程。皮 亚杰也特别指出,“规则内化”是在玩伴自由交 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而总是在权威强制下执行规 则的幼儿,一旦离开了权威就会违反规则,因为 规则对于他们是被动的。而在自由交往中经常体 验成功交往经验和失败交往教训的幼儿,能够自 觉按照规则行事,因为规则的公正性常常使他们 受益。
2.发挥评价功能,调整活动规则
孩子是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成长的,他 们非常在意这种评价所以在每天幼儿即将 离园时我总要对她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 做.
3.运用文学作品,促进规则养成
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表演性,适合幼儿 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我在促进幼儿常 规养成时,经常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对幼 儿进行教育,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为了培养 幼儿爱惜粮食的行为,我向他们讲述了《大公鸡 和漏嘴巴》的故事,并组织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 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后,孩子们 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 我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幼 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文学作品不仅 能让孩子改正缺点,还能让他们记忆深刻,在幼 儿的常规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