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53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1.学习并驾驭“快速阅读”这一根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驾驭《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奇妙与惊险,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讲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扶植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进步阅读实力。
2.通过对名著的理解、探究,激发学生酷爱科学、憧憬探究的热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快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驾驭相关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梦想的奇妙结合。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沟通有关潜水艇的学问信息)早在潜水艇独创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展了详尽的描绘——不仅是对潜艇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验都完好地写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很奇妙?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
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它的样子。
更不行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与那位宏大作家的描绘有着很多相像之处。
这部作品就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品介绍1.作家介绍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与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梦想如今大局部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与“现代科学梦想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化意义,合适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
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作家档案】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代表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作品简介】《海底两万里》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阿龙纳斯意外发现了一艘构造奇特的潜水艇,在潜水艇船长的邀请下进行了一次海底旅行。
这期间他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也经历了许多危险。
潜水艇到达海岸时,阿龙纳斯不告而别,把海底的秘密公之于世。
【作品导读】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疑似“独角鲸”的海上“怪物”,却不幸被“怪物”俘获。
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
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和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一起进行海底旅行。
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获取能源。
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尼摩船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不允许阿龙纳斯他们离开。
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海底两万里的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看到了无数美景,同时有许多惊险奇遇。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受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通过给金属梯通电阻挡了土著人进入潜水艇;在印度洋的珠场,他们和鲨鱼展开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艇上极度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
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烫碎,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方才逃到大海;在大西洋,“诺第留斯号”被章鱼困住,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诺第留斯号”遭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都义愤填膺,用“诺第留斯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在阿拉伯海底隧道,尼德·兰用捕鲸叉击杀儒艮,并把它的肉当作了当天的晚餐。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一、填空题1.小明在复习自己读过的科幻类小说时,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如图)。
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1)》一书中去,理由是(2)。
2.填空。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他被公认为是“ ”,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3.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这个人就是。
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 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他的《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书中、、太空飞行等想像情节如今都已经变成现实,可见(小说类别)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4.名著阅读。
这个不幸的人恐怕是没救了,有谁能把他从这紧紧缠绕着的触角中解救出来呢?不过,他还是向那条章鱼扑过去,大斧一挥,又砍断章鱼的一根触角。
大副也同样怒火中烧,与攀到艇上的另一条章鱼展开搏斗。
……他满身血污,一动不动地站在舷灯旁,凝视着吞噬了他的笫二个伙伴的大海。
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滚了出来。
选段出自《》(书名),作品中的“他”是(人名),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性格)的人。
5.《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船长尼摩邀诮著名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旅行的故事。
这次旅行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险情。
请把下列冒险经历和其所发生的地点对应。
(请将答案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①印度洋②红海③南极。
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叫的船长,驾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