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电影节:为美国打开一扇窗
- 格式:doc
- 大小:14.98 KB
- 文档页数:6
跨界的艺术:当电影导演遇到舞蹈编导--欧洲影视舞蹈作品赏析吴振【摘要】“电视舞蹈”是指用摄影机拍摄的舞蹈,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欧洲,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动和资助的“镜头编舞计划”培养了一批具有潜质的舞蹈编导和导演,创作出一批富有创意的电视舞蹈作品。
而以劳埃德·尼尔森、帕斯卡·马格纳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中长篇叙事舞蹈电影,发挥电影叙事的优势,通过舞蹈肢体语言来说故事,用富有节奏感的蒙太奇剪辑,使舞蹈和电影在审美上完全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不同学科跨界、联合创作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Video Dance” refers to dance of the camera.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spread of dance works. In Europe, The Dance for Camera plan supported by BBC found and trained a group of talented choreographer and director. They created some creative works. Artists represented by Lloyd Newson and Pascal Magnin created some narrative dance films, they use advantages of film narratively , tell stories by using body language. with rhythmic montage editing, dance and film integrate into the new art form. The way international artsits cooperate cross borders is worth to be learned by us.【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48-54)【关键词】电视舞蹈;舞蹈电影;跨界艺术;赏析【作者】吴振【作者单位】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电视舞蹈”是指用摄影机拍摄的舞蹈,它兼具舞蹈与影像的专业性,如今已获得长足发展并流行,这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0.07College Englishilm festivals provide moviegoers with the first exposure 1to cinema ’s best new films.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s Cannes Film Festival,The Toronto Interna -tional Film Festival,Venice Film Festival,and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showcase 2the most exciting work by contemporary 3film makers.Major film acquisitions are made,obscure 4films are discovered,and future classics are recognized.Cinephiles 5will want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news from these top film festivals.Most Influential Film Festivals 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By Jurgen Fauth &Marcy Dermansky浙江顾晓栋/选注FNotes:1.exposure [iks'p 藜u 廾藜]暴露,揭露。
此处意为“接触机会”。
2.showcase 使展现。
3.contemporary 当代的。
4.obscure [藜b'skju 藜]不出名的,不重要的。
5.cinephile ['sinifail ]电影爱好者,影迷。
6.prestigious [謣pres'ti 蘼d 廾藜s ]有声望的。
7.Palais des Festivals et des Congr ès影节宫。
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策略透视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总结其营销策略,把握其运营特色,对世界各国的电影营销无疑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对我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营销思路营销策划始于消费者,而不是制作者自身,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并成为吸引他们继续消费的动因。
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在美国已被普遍接受,好莱坞深谙其道,将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电影品牌的指导思想早已是他们公认的营销法宝。
为了建立品牌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电影公司第一步就是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制定策略,剖析观众心理,第二步才是投其所好制作符合观众需求的影片。
根据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消费者导向的营销观使得好莱坞不仅加倍重视拍片前的调研工作,也重视根据试映时观众的反响来修订影片内容,以种种举措保证影片自身的艺术质量及日后收益。
通过对消费者的关注,他们能够轻易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渠道与策略。
美国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拍出观众想看的东西,并成功地影响观众的口味,创造出一大批专门的顾客群。
好莱坞不仅重视本国观众的消费喜好与需求,也密切关注着世界各国观众的消费取向,常在对外国电影市场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有的放矢的营销计划。
在20世纪的头50年里,美国人对中国的电影市场曾经作过系统而详细的调查,并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比如美国商业部的对内对外贸易司从1927年1月开始定期发表有关世界各国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它的第一份报告便是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
美国驻中国各地领使馆人员的调查综合整理而写,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做了相当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统计,如对电影银幕、电影观众的数量、分布,对中国电影法规的介绍,还特别分析了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障碍。
这份报告对于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了解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对中国电影市场调查的细致和深入程度甚至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未能做到。
世界电影节大全电影节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的一项活动。
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
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一、国外知名电影节及奖项1、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
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
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
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
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
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
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
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
f e b o o k创始人和他f c e b o o k公司传奇发展史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16年前,马克·扎克伯格在大学寝室里创建了Facebook。
到今天,该网站已拥有5亿注册用户,其中包括扎克伯格的879个朋友。
Facebook 已成了全球网民的通讯录和私人社交的网络工具。
你可以登录网站,在上面传照片、介绍个人情况,甚至还可以发表对中东局势的看法。
对于不同的信息,你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比如只对朋友公开,对朋友的朋友也公开,或对所有人都公开。
与此同时,Facebook的隐私政策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它经常修改政策,目的是想让更多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发布出去。
根据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的信息,他有三个姐妹——兰蒂、唐娜和艾瑞尔——她们都是他的朋友。
他和父母凯伦和爱德华·扎克伯格也是朋友。
扎克伯格本人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他是喜剧演员安迪·萨姆伯格(Andy Samberg)的粉丝,喜爱的音乐人有Green Day、Jay-Z、Taylor Swift和Shakira。
他今年只有26岁。
在兴趣爱好一栏,扎克伯格填写了“极保守主义”、“革命”、“消除欲望”。
他喜欢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的作品《安德的游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书目。
扎克伯格的好友能看到他的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可以浏览他的相册。
今年7月,他在爱达华州参加了艾伦公司(Allen &Company)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太阳谷峰会,那里云集了众多好莱坞名流、华尔街大佬和科技界巨头。
回来之后,传媒大亨巴里·迪勒(Barry Diller)便出现在扎克伯格的好友名单上。
有一天,扎克伯格又在个人主页签名档上写道:有没有直播世界杯决赛的网站(我没有电视机。
)从8月末开始,追踪扎克伯格的行踪就更方便了——Facebook上新开通了Places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标注自己的落脚点。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话题: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欧洲文化科学知识英国文化美国自然—美国精神的吊诡自然,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欧洲的殖民者把北美大陆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当作上帝对他们的恩宠或奖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特别讨论过,殖民地的首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发自然资源。
在弗吉尼亚等州,有所谓五十英亩的规则,即一个白人男性卖身为奴在那里登陆,熬够年头“转正”为自由人,就能以象征性的低价获得五十英亩(2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
那时北美虽然还是大英帝国的边缘,但工价已经超过了伦敦。
原因就是资源太充沛、太便宜。
人的价值,是被自然所供奉出来的。
人可以随时向自然索取。
这种征服自然的精神,到了十九世纪末西部开发、铁路泡沫时代被发挥得无以复加。
如今许多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还称,地球暖化之说属于伪科学,自然就是上帝交给人类用的。
在《圣经》里的洪水之后,人类已经用不着杞人忧天了。
难怪美国著名的中世纪经济技术史家LynnWhite称,《圣经》里那种把人当作有灵魂的万物主宰、把其他造物当作没有灵魂的次等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是造成现代世界生态危机的精神根源。
不过,在另一个面向,美国人也一直有对自然的崇拜。
在这种崇拜中,自然不是他们的征服物,而是近乎神性的存在,是“美国自由”的象征。
在一望无际的自然中,你看不到人迹,更看不到政府。
你似乎获得了一种绝对的自由。
拒绝纳税的梭罗,跑到自然中隐居,研究自然生物,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传世名著,见证了这种孕育于自然中的“美国精神”。
口口声声“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就是问题本身”的里根,就以热爱户外生活著称。
我们所熟悉的牛仔式总统布什,则似乎觉得白宫住起来象个监狱,一有空儿就跑到自己得州的牧场砍柴。
但是,当美国的扩张到达西海岸时,美国已经触及了边疆的极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变成了昔日的神话。
大工业的崛起、人口的扩张,使美国不得不面对自然资源紧张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二、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背景 (4)2.1 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市场 (5)2.2 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历程 (6)三、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渠道 (7)3.1 电影节与电影展映 (9)3.2 媒体合作与跨国发行 (10)3.3 在线平台的国际化战略 (11)四、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12)4.1 票房收入分析 (13)4.2 观众接受度调查 (15)4.3 媒体评价与影响力评估 (16)五、成功案例分析 (17)5.1 《卧虎藏龙》的国际影响力 (19)5.2 《英雄》的海外推广策略 (20)5.3 《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奇迹 (21)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2)6.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24)6.2 市场竞争与版权保护问题 (25)6.3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的平衡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总结 (28)7.2 对未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建议 (30)一、内容描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内容上更加多元,题材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国内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类型片方面,中国电影开始尝试探索不同类型的创作,如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这些影片在娱乐性的同时,也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友情、爱情、勇气等,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在制作水平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的拍摄手法、特效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中国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更加震撼人心,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与国外电影人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龙真的用了心的歌词这首真的,用心了的歌曲你们听过?在找他的歌词?那么就和小编我一起去看看吧!下面是店铺!小编为你整理了这首的歌词的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真的,用心了的歌词真的,用了心演唱:成龙有一种感动放在心中谁也不能碰我心中有一个痛千疮百孔有谁能懂每一次你的笑容只出现在梦中这世界我要的爱情总是一场空有时候孤独是种让爱抽烟的享受我到底还要多久才能找到爱的窗口每一次走在雨中都想牵你的手人海中只要一想到你心就更宽阔我是真的真的用了心为你演出每一场戏结局是悲还是喜有在大的风雨我的引擎却不停我是真的真的动了情没有你的爱不行站在世界的屋顶多希望能有你陪我一直看每个黎明(music)有时候孤独是种让爱抽烟的享受我到底还要多久才能找到爱的窗口每一次走在雨中都想牵你的手人海中只要一想到你心就更宽阔我是真的真的用了心为你演出每一场戏结局是悲还是喜有在大的风雨我的引擎却不停我是真的真的动了情没有你的爱不行站在世界的屋顶多希望能有你陪我一直看每个黎明我是真的真的用了心为你演出每一场戏结局是悲还是喜有在大的风雨我的引擎却不停我是真的真的动了情没有你的爱不行站在世界的屋顶多希望能有你陪我一直看每个黎明谢谢!小诗小诗真的,用下来的演唱者信息成龙(Jackie Chan),1954年4月7日生于中国香港,国家一级演员,1971年,以武师身份进入电影圈;1978年,主演动作电影《蛇形刁手》、《醉拳》标志着功夫喜剧片的开端;1980年,自编自导电影《师弟出马》获香港年度票房冠军;1986年,自导自演电影《警察故事》获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1992年,发行个人首张国语专辑《第一次》;1993年,凭借警匪片《重案组》获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1995年,凭借动作片《红番区》进入美国好莱坞;1998年,主演的动作片《尖峰时刻》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2005年,获得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第54届亚太影展杰出电影成就奖;2012年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史上20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第一位”;2013年,凭借动作片《十二生肖》获得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3];201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经典人物素材——李安内容摘要: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迄今已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奖、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在64届威尼斯影展上曾这样评价他:“像李安那样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个人。
”名导成长之路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
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颇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
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1975年他自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他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戏剧学士学位。
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高一时李安插班,父亲拿了一张测性向的表让他填,和我们的文理分科类似,上面几百个科目,李安没一个喜欢的。
”父亲问:“你喜欢做什么?”李安说:“我想做电影导演。
”所有人都笑,李安自己也笑,没人以为这是可能的事。
考大学头两年李安都落榜了,和他关系最好的弟弟李岗说哥哥那时有点“疯疯癫癫,连父亲都不大敢招他”,派李岗作跟班看住他。
在台南车站,目送着比李安成绩还差的一些同学上车,李岗听到一阵哭声,回头一看是哥哥。
生长在书香之家,可是,台南一中校长李升的长子李安却不是优秀学生。
父亲希望他读博士、当学者,请台南的名师帮他补习功课,但他的成绩仍不见起色。
两次考大学,他都名落孙山,在家里就像世界末日,于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
后来他考上艺专影剧科,感到“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他在舞台上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才华在艺术世界里渐放光芒。
1978年,李安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了李安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
世界各大电影节1欧洲电影奖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
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
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
2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
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
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
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4洛迦诺国际电影节1946年创办,是瑞士举办的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上也是历史较长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该电影节得到瑞士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组织的支持和资助。
每年7月和8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周。
电影节规定,世界各国参加该电影节的影片,必须在电影节举行的前一年内完成,并尚未在瑞士公映过。
该电影节的奖项以前主要为“金帆奖”(大奖)、“银帆奖”(二等奖);现设“金豹奖”、“银豹奖”和“铜豹奖”、“评委会特别奖”等奖项。
5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南斯拉夫1月/node/430996印度国际电影节印度(新德里)1月中旬印度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亚洲最早的电影节之一奇数年在首都新德里举行﹐是比赛性的﹐评奖。
偶数年在全国各个邦的首府轮流举行﹐非比赛性的﹐不评奖。
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世界优秀影片提供放映场所﹐为世界各国电影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合作与友谊作出贡献。
Culture 文化·娱乐WORLD VISION 2018.NO.10他是米洛斯·福尔曼,从小经受二战的洗礼,一名在捷克、法国和美国之间迁移的反叛家。
他的命运看似漂流不定,却用疯狂而神圣的灵感创造出不朽的光影佳作。
米洛斯·福尔曼:无处安放的电影反叛家文 | 柚由他是捷克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凭借《飞越疯人院》和《莫扎特传》两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更是柏林和戛纳电影节上的常客。
他总能将主人公的癫狂放大,给予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他不知疲倦地反思历史、宗教、政治和金钱社会,把对人类生存命运的终极哲思赤裸裸地呈现给观众。
这让他的电影有别于一般主流商业片,充斥着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感。
艰辛的童年往事原名杨·托马斯·福尔曼的米洛斯1932年2月18日生于捷克郊外的卡斯拉夫镇,父亲鲁道夫·福尔曼是名教授,清教徒的母亲安娜·苏波娃在当地经营民宿。
他在兄弟三人中是最小的一个,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却被突如其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破坏。
由于父亲参与了反对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散布过禁书,因此父母被双双关入大牢。
最终,他们俩相继死在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和奥斯威辛集中营中。
直到16岁的福尔曼看到有关集中营的报道画面,才真正了解父母身上曾发生过什么。
“我的父母是真正的爱国者,这可能就是他们为什么牺牲的原因。
”八岁的福尔曼自此沦为孤儿,只能依靠两位叔叔以及周遭陌生人的救济存活,缺少关怀的他尝尽了生活的苦涩。
二战后,从小就着迷于戏剧的他先是就读于乔治国王寄宿制中学,还在上世纪50年代创建过一个业余剧团。
19岁的时候,福尔曼进入了著名的布拉格电影学院(FAMU)攻读电视电影导演专业,要知道几乎所有优秀的捷克导演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学院位于伏尔他瓦河旁,沉迷于镜头下疯魔的人物Culture 文化·娱乐WORLD VISION 2018.NO.10Culture 文化·娱乐楼下著名的斯拉维亚咖啡厅是捷克知识分子的聚会场所,学院对面的国家剧院则为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创作养分。
钢琴师观后感500字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
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
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
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
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
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
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
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
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
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
”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
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
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
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
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
评析、评述型选择题1.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
其评述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家族性B.嫡长子继承制的进步性C.王位世袭制的必要性D.封建君主制的可行性2.下表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
据此可知()篇目《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货殖“人富而仁义附焉”“贵谊而贱利”“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游侠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汉武帝“尤敬鬼神之祀”“雄才大略”A.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评述C.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3.有学者评述汉武帝,在思想层面尊崇儒家,在管理国家的操作层面上仍执行法家的势、术、法那一套。
据此,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贯彻不力B.迎合大一统需要的思想得以重用C.汉武帝倡导的“有为”政策已实施D.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存在着弊端4.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
对此评析正确的是()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④丝路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
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
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A.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年),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
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溝公宫,亡其自致也。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讲述了一个白人司机载着黑人艺术家到处演出的故事,之所以可以成为奥斯卡最好影片,就是由于他所表达的内容,被人看了停不下来。
下面给大伙带来《绿皮书》的观后感,期望对你们有所帮。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在一众好评声中去看了这部奥斯卡最好电影,没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颜值爆表的俊男美女,却会让大多数人看完之后会心一笑或是潸然泪下,可能最本真的人性的碰撞已经足够精彩。
故事以黑人种族歧视为主题,围绕一场巡演经历展开。
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最为紧急的南方巡演,高薪聘请了一个“能解决所有麻烦”的白人做全程司机,于是霸气冷酷钢琴家和胡说艺术家便展开了一场公路旅游,而绿皮书是一本专门为黑人而写的旅游指南,标注了各个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酒店和饭店。
白人司机托尼原本处在社会下层靠体力谋生,爱耍小聪明,爱占实惠,头脑灵活,身体强壮,非常典型的世俗形象,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也是一个爱家的人,明明看着吊儿郎当浪荡洒脱的人由于家人的存在不能不去挣钱,即便是干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所以这才有了他和黑人钢琴家雪利的交集,而他原本也是对黑人有所偏见,过去扔掉自家黑人用过的杯子。
而博士虽然是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的伟大钢琴家,身份高贵,涵养深厚,可以说是超脱世俗的理想形象,但还是逃脱不了其他人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
所以两人从某些方面来讲,势均力敌,都对这个世界有着无可奈何的一面。
在旅游最初,两个人就只不过单纯的雇佣和被雇关系,互相看不顺眼,但一个由于涵养,一个由于利益,却又不可以做出什么出格伤人的事,如此的关系看上去微妙而有趣。
1、场演出顺利进行,托尼在窗外看博士的演奏看的津津有味,后来在给老婆的信中说道,他就是一个天才。
在前往下一个演奏地途中,在播放一首黑人音乐时,托尼因发现博士不认识其歌手而大惊。
黑人歌手好像是一个稀少物种,而同为音乐家的博士却不认识。
而他们在雨夜被扣押,博士向肯尼迪的弟弟求救被放后,故事也进入了全片的高潮。
地下电影地下电影(UNDERGROUND CINEMA)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五十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的运动。
不久后,这个词就被用来指称美国和西欧的一切实验电影。
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多次对一个专门放映实验电影的电影资料馆进行干预,因为那里映出内容淫秽,放肆地描写性爱、同性恋、易装癖、色情舞会和颓虚生活方式等违禁题材的短片。
有一次还逮捕了这种放映会的组者."美国新电影集团"的首领约•梅卡斯。
由此,这类实验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活动便愈来愈转人地下,因而得名。
地下电影运动的初期代表人物是杰克•新密士(《燃烧的生*物》,1963,等)和安第•瓦霍尔(《吻》,1963,等).在他们的影片里,引人注目的是赤裸裸的性描写和毫不掩饰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不是表现技巧上的创新。
诚如约纳斯-梅卡斯在1967年发表的《我们在哪里--地下?--"美国新电影"》一文中宣称:"我们对自己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
因此我们要完全开放。
我们将朝任何方向行动……我们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愈来愈多的具有不同创作倾向的实验电影导演加入了地下电影的行列,并明确提出要使电影成为一种现代派的艺术,尽管这些个人影片制作者风格迥异,竞相标新立异,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无例外地使用18毫米胶片,以此作为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个标志:是在题材上继续趋向于性的表现和鼓吹反传统道德观念.如美国影评家帕克•泰勒所指出的:"地下电影的历史是从这样一个论断开始的:电影摄影机的最重要的、不应该被遗忘的功能着之一,就是要深入到那些成为禁忌的领域中去,这些领域对于照相性的再现说来过于隐私,过于令人震惊,过于不合乎道德规范。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地下电影运动也出现在西欧各国,特别是西德、意大利、荷兰和英国。
纽约电影节:为美国打开一扇窗
打开美国人狭窄的娱乐眼界, 还给电影爱好者们一个崭新和多元化的世界。
美国人一向把好莱坞视为骄傲,这虽然没有错,但他们也由此忽视了世界上其他的优秀影片和影人。
而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纽约电影节,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人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国际上的好片子以及独立制片人拍摄的影片介绍给观众。
纽约电影节是美国最重要的电影庆典之一,每年9至10月举办,由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发起和主持。
这个电影节自1963年举办以来,一直是纽约文艺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影片的放映场地和研讨会等场所,都设置在大都会林肯中心以及相关的影院和周边
旅馆的会议中心里。
电影节的主旨是对世界各地优秀电影的艺术成就给予正确评价,加强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的经验交流,发现新人才,奖励有价值的新影片,促使这些新影片在电影院作商业性的发行放映。
在着眼全球的同时,纽约电影节也从来不拒绝接受前卫影片,立足于题材和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每年的电影节期间,林肯中心群星荟萃,这是美国在好莱坞对自身电影和电视作品品评之外的一个水平更高、眼光更宽广的影视艺术盛会。
今年第46届纽约电影节于9月26日开幕,开幕式热片选中了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法国的《高中课堂》,闭幕式放映9月刚刚夺得威尼斯金狮奖的美国影片《摔跤手》。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作《掉包婴儿》也在电影节举行了首映式。
今年参加影展的美国电影总共6部,只占全部参
展影片的五分之一,其中还有一部影片是由美国以外的投资人赞助的。
所以到10月12日闭幕前,参加电影节的人们,会有眼福好好欣赏一下今年国际上优秀导演的杰作。
这其中有英国著名导演麦克?李的新片《无忧无虑》,该片获得了今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香港导演王家卫新修复的《东邪西毒终极版》也备受瞩目,这是他1990年拿出了影片《阿飞正传》后,再度入选的影片。
贾樟柯是纽约电影节的常客,他的《24城记》受到评委理查德?贝纳的高度赞扬,认为“贾樟柯在他的影片中如实地记录了历史,而其中浓郁的诗意和独到的诠释手法,至今无人能比。
”
本届电影节的另一个重要亮点是美国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传记片。
影片分上下两部,分别是《阿根廷》和《游击队》,描述了切?格瓦拉为南美洲独立和文化进步奋斗的一生。
10月6日晚上,电影节组委会五成员之一的肯特?琼斯在纽约的哈德森旅馆,为饰演切?格瓦拉的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举办了盛大酒会,邀请电影届同仁、记者和影迷一起祝贺影片演出成功,也一睹这位今年戛纳影帝的风采。
在本次纽约电影节上,除了向美国介绍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电影作品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电影节组委会邀请了世界上顶尖电影制作者和学者,对电影的未来和走向做深入的研讨和开发。
基于千禧年之初曾有人预言说,在这个世纪里,电影作为一个整体,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快毁灭和消失。
但是现在近10年过去了,电影事业不仅没有灭亡,新的作品和新人还在不断涌现和发展。
那么将来的岁月里,将如何面对电影在现实中的定位和方向,是人们高度关心的问题。
本次讨论的主题就是:电影是走向死亡还
是正在获得新生?
与其他电影节不同的是,纽约电影节不设大奖,所有上映的影片由电影节的评选委员会筛选而来,并且一视同仁。
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他们是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兼选片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贝纳、《电影评论》编辑肯特?琼斯,《洛杉矶周刊》专栏作家斯科特?方达斯,《村声》杂志记者J?赫伯曼和《娱乐周刊》影评人丽莎?施瓦兹班姆。
纽约电影节的最大特色,用赫伯曼的话说,是紧跟国际时尚和动向,崇尚简约和写实的风格,注重兼收各国评选出来的本年度最佳作品等,着眼于打开美国本土的国际影片市场,以及打开美国人狭窄的娱乐眼界。
此外,温故知新也是纽约电影节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既是学术研究,也是体现对前辈影人的致敬。
本届电影节安排了经典老片回顾展,包括法国作家兼
导演居伊?德波的影片《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德波的影片常带有实验色彩,往往比较晦涩,但他自己却说,只有认真研读历史的人才能理解片中的含义;德裔导演约瑟夫?冯?史登堡1928年拍摄的默片《最后命令》和1951年美国导演艾尔伯特?勒温拍摄的《潘多拉和飞翔的荷兰人号》等影片。
此外,还举办了名为“大岛渚的世界”的庆祝活动,以此向这位日本新浪潮导演的电影生涯致敬。
理查德?贝纳表示,由于“9?11”事件后布什政府的自我封闭政策,美国人失去了大量与世界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纽约电影节多年来的努力,就是要打破这一僵局和错误,还给电影爱好者们一个崭新和多元化的世界。
责任编辑/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