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行进间高手上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行进间单手高手上篮
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是得分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高手上篮是一种经常被
运动员使用的技术动作。
而在行进时,进行单手高手上篮则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训练。
步骤一:准备动作
开始行进前,需要作好准备动作。
进攻方需要获得球权,并持球前进。
持球者
需要保证持球的手放在腰部自然位置上,并稍微弯曲手肘,以便随时准备投篮或传球。
准备动作的关键在于运动员需要在没有位置限制的情况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内起跳,所以运动员需要在持球行进时,不断地观察对手和队友的位置和走位,寻找最佳破门时机。
当发现进攻方队友的走位或对方防守者的失误之后,运动员就可以开始进行高手上篮攻击。
步骤二:起跳
高手上篮的起跳需要抬起弹跳腿,并重心向前倾斜,同时将持球的手举起,准
备进行上篮。
弹跳时,需要将球控制在单手中,并在空中调整好每一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
在起跳过程中,注意保持眼睛看向篮筐方向,准确判断空间位置和高度,确保
想去的位置和自己的身体配合自如。
步骤三:投篮
一旦运动员起跳并准备进行投篮动作,需要对投篮的力度和方向进行判断。
投
篮时,持球手应该用力将球往篮筐方向送出,同时放松手腕与手臂,控制好每一次投球的瞄准和力度。
投篮时,关键在于取得合适的拍击时间,掌握好控球的角度和速度,适应球的
落地感,最终将球送进篮筐。
一旦投篮完成,落地需要保持平衡,并把握住机会做出下一步行动。
如果比赛中多次成功使用行进间单手高手上篮的技术动作,在球场上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掌声和喝彩声。
行进间高手上篮教案(1)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
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活动为了学生的发展。
挖掘潜能,启发思维、自主创新、实践体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课中启用语言激励、导优扶差,关注差异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发展运动技能和体能,培养集体精神、合作创新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使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神,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一至二种球类运动和技能。
行进间高手投篮是篮球教材中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以传授基本技术为切入点,教会研究的方法,行进间高手投篮技术对提高学生篮球运动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它是每位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
3、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曾经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和篮球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篮球基础或篮球基础较差,这也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希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无篮球基础或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行进间妙手投篮的根本步法,让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把这一技术向实战角度提高。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集体主义肉体。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行进间高手投篮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
2、技术目标:通过练使无篮球基础的学生掌握行进间妙手投篮的根本步法,让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把这一技术向实战角度提高并在篮球竞赛中闇练的应用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对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格及团结合作的肉体。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跑动过程中跨步接球的衔接。
教学难点:腾空展体、手腕手指拨球及身体的协调配合。
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集体学练法、分组练法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观察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练当中。
关于打篮球三步上篮的介绍三步上篮的动作节奏上篮或者投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台湾地区又称平民射球(日本漫画《灌篮高手》樱木花道称其为庶民上篮),因为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如果在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上篮不入的话会被同伴笑话的。
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
上篮按手部动作,分为单手和双手,正手、反手、勾手,挑、推、勾、抛、扣等,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
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概括,既简明扼要,又便于记忆。
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即一大);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同昱举球至头右侧上方,腾空后,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即三跳)。
与此同时,两脚同时落地,“三步上篮”动作完成。
把“三步上篮”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即“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记牢,身体凌空球出手,投篮碰板准又妙”,大家在初学时可以记一下,有助于把握技术要领。
篮球规则中带球走有这么一条规则:“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移动时,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
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不同情况上面这条规则中有两种情况,而三步上篮属中这条规则中的“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这中情况,因为三步上篮的第二步是单脚落地的,不是规则中说的另一种情况——双脚同时落地。
也就是说三步上篮规则是“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落地。
但一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从这规则可知,队员从确定中枢起开始到球出手前只能有“中枢脚”和“一脚”着地,共2次,并且在三步上篮时“中枢脚”和“一脚”能跳起。
第一步运球后跳起(双脚离地)接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或:双脚跳起(离地)接住传球单脚落地,此时落地的脚为中枢脚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运球后的三步上篮,另一种是接住传球后三步上篮第二步跳起中枢脚后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落地第三步跳起非中枢脚(规则中说的“一脚”)后球出手后落回地面注意:我在这里不特指左脚或右脚为中枢脚,实践中你左脚作中枢脚也行,右脚作中枢脚也行,确定中枢脚后另一脚便是非中枢脚了。
行进间高手上篮说课稿行进间高手上篮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进间高手上篮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进间高手上篮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的上篮技术,行进间高手上篮是篮球运动最常用的技术,是中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着重上篮步伐的练习,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运球上篮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高手上篮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的优良品质,以及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
四、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正确的掌握篮球行进间高手上篮,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1、本课的教法:A、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
2、学习方法:A、自主探究法B、分析归纳法C、思考评价法D、总结反思法六、说教学过程1、准备部分:课开始时,我先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行进间投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行进间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及合球时机。
2.通过练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行进间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的基本技术。
3.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灵敏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高手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动作,以及在起跳最高点合球投篮。
2.低手上篮:三步上篮步伐,接近篮筐时低手挑球投篮,合球时机在第二步起跳时。
2.教学难点1.手脚协调配合,保持身体平衡。
2.准确把握合球时机,提高投篮命中率。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行进间投篮的动作要领。
2.分解练习法:将行进间投篮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让学生逐步练习,掌握每个部分的动作技巧。
3.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篮球若干个。
2.篮球场一块。
五、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3 分钟)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7 分钟)1.慢跑400 米2.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原地高抬腿跑30 秒、收腹跳10 次。
(三)基本部分(25 分钟)1.讲解示范(5 分钟)1.教师讲解行进间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2.高手上篮动作要领:从篮筐的右侧(以右手投篮为例)运球行进,当运球接近篮筐时,跨出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起跳(高),同时在空中将球举过头顶,在起跳的最高点将球投出。
3.低手上篮动作要领:从篮筐的右侧运球行进,跨出第一步,第二步起跳时合球,同时将球由下往上挑起,将球送入篮筐。
2.分解练习(10 分钟)1.原地三步上篮练习: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原地三步上篮练习,重点体会脚步动作和合球时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篮球行进间上篮技术教学设计曲阜市石门山镇初级中学刘有吉一、设计理念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初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通过主教学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合作、互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在欢乐中陶冶情操,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言语和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
三、教材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篮球教材是在中、低年级学习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篮球技术。
本课选择了篮球的行进间低手上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本教材对于男同学来讲比较容易掌握,但女同学相对比较困难。
但是,通过整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此项技术。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行进间上篮的完整动作。
技能目标:基本掌握行进间上篮的技术,发展学生奔跑、跳跃、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真实的去感行进间上篮的乐趣,通过游戏,帮助建立团结合作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跨步接球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手腕、手指协调用力拨球。
五、教学内容1、行进间单手或高手上篮2、游戏:运球接力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篮球操热身运动,为进入主教材教学做好准备。
2、通过语言和动作示范,启发诱导学生了解和巩固技术动作要领。
3、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学习和练习难度,并进行分层次教学。
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体发展。
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教学设计标题:行进间单手肩上高手投篮适于年级/学段:水平四/八年级一、该教学内容学年安排说明1、教学目标1、学生乐于参加篮球运动,按要求积极进行练习。
2、使学生初步建立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概念,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和要领。
3、通过本课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较好的掌握运球一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使60%以上学生能够尝试运球多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素质。
5、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团结拼搏精神,互帮互助。
2、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有很强的对抗性,具体高度观赏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篮球运动。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投篮技术中一项基本技术,更是篮球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通过该技术的学习,能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和爆发力;能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信、勇敢、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合作、竞争意识。
由于其方法简单易学,实效性强,具有动作迅速、并要有较强的节奏感、易与其它动作衔接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得分技术。
因此,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3、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正逐步进入青春期,学生喜欢有趣,有对抗性的活动,特别是男生,那么女生就需要积极引导,篮球不仅仅只是男生的运动。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球、传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
八年级学生的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篮球比赛中迫切需要学生学习组合性、进攻性较强的篮球技术。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协调性差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项技术,挑战自我,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与要求,使学生从基础跨步接球教学开始解决初二学生篮球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设计思路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多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各方面身体素质。
篮球三步上篮教程
一:只有两步半
三步上篮可以是篮球技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它要求球员持球时分别迈开2步,在第3步起跳的同时出手上篮或者投篮。
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而小个子球员或者是在对方身材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篮增加隐蔽性。
二:相当高度
三步上篮又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
上篮的同时,还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
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
1.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部。
2.低手上篮——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
虽然叫三步上篮,但其实只有两步半。
要在第二步跃起之后出手开始运球,在球出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假设左脚为中枢脚
我们可以选择:
1,仅抬起右脚,再放下。
状态没有改变。
2,双脚同时跳起,“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
3,带有平移的侧跳。
比如我为了躲闪向右方跳——左脚先离地,右脚后离地,然后在任一脚落地前出球。
也可以右脚往前或往右先迈一步在跳。
4,仅抬起左脚,放下左脚前出球传球或投篮。
整个过程中右脚未抬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篮球三步上篮的注意事项篮球三步上篮的简介上篮或者投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台湾地区又称平民射球(日本漫画《灌篮高手》樱木花道称其为庶民上篮),因为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如果在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上篮不入的话会被同伴笑话的。
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
上篮按手部动作,分为单手和双手,正手、反手、勾手,挑、推、勾、抛、扣等,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
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概括,既简明扼要,又便于记忆。
以右手单手高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即一大);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同昱举球至头右侧上方,腾空后,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即三跳)。
与此同时,两脚同时落地,“三步上篮”动作完成。
把“三步上篮”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即“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记牢,身体凌空球出手,投篮碰板准又妙”,大家在初学时可以记一下,有助于把握技术要领。
篮球三步上篮的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持球的时机,一旦持球过早很容易造成走步。
正常的三步上篮是双脚离地后持球的,在B点落地的脚才是中枢脚,如果持球过早,脚还在A点时就持球,在A点的脚是中枢脚,造成中枢脚前移,如果此时还是走两步后球出手(第三步)落地就是走步球了。
三步上篮的练习要领一、三步上篮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投篮技术。
下面以右手的三步上篮为例说明如何练习:从离篮框约3、4米的前方稍偏右处开始,用右手单手朝篮框方向运球向前,最后一步用左脚踏出(并准备起跳),跨最后一步时,用双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后方并靠近球底部),左脚发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篮框附近你要将球送至的方向,左手离开球,右臂单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并在弹跳至最高点时,靠手腕发力(称“挑篮”)将球送出。
左手上篮只要用左手运球、右脚起跳、左手“挑篮”即可。
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体育(与健康)课时教案(水平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次数安全预案二动作要领: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抬腿举球高;四要手指手腕用力巧。
4.学习原地向前抛球接右脚跨步,左脚跳起,配合右手投球练习5.学习原地运球接跨步接球练习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1.跨步接球上篮2.运球上篮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和创新五、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六、请优生示范动作;通过示范纠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0’10’三、组织队形:★★★★★男★★★★★☆☆☆☆☆☆☆☆☆☆女▲教师四、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在4个半场进行练习(如图4)五、主动参与练习,积极实践体会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六、积极示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6次5-8次四、在练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如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应首先及时观察情况,并有效处理,必要时要校医联系或拨打120急救。
三一、游戏:上篮积分赛一、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二、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三、强调学生注意安全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情绪五、表扬、祝贺优胜队8’一、学生认真听讲,明确游戏方法二、积极参与比赛三、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四、组织队形:(如图5)2-3次一、放松活动二、小结三、收放器材四、师生再见一、教师与学生一起做二、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客观评价学习过程三、安排学生送还器材四、同学们再见2’一、组织队形:同图1二、认真听教师的总结情况三、送还器材四、老师再见场地器材篮球场2块篮球55个标志物6个预计负荷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30次—135次/分课后反思。
《篮球运动行进间高手上篮》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运球上篮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的优良品质,以及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
二、教法学法
1、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3、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
三、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时,我先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
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行进间高手上篮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通过分发评价表,对学生本堂课所掌握技术动作、情感价值进行如实评价。
4、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五、教学反思
1、篮球教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独自投篮。
要求学生完成运球的兴趣不强。
2、上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3、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如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