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混合运算(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2 分式的运算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15.2分式的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和分式的化简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还存在着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步骤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运算的规则,明确运算的步骤,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分式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分式运算步骤的清晰和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深入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分式的运算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总结,明确分式运算的步骤。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运算的规则。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明确分式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板书中,可以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用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2课时 分式的混合运算一、选择题 1.已知x x 1-=3,则x x 232142+-的值为( ) A . 1 B . C . D . 2.化简)121(1212-+÷+-+a a a a 的结果是( ) A .11-a B .11+a C .112-a D . 112+a3.化简xyx x y y x -÷-)(的结果是( ) A .y 1 B .y y x + C .yy x - D .y 4.化简)11()12(xx x x -÷--的结果是( ) A .x 1 B .1-x C .x x 1- D .1-x x 5.计算ab ba b a b a b a b a 2)(2222-⨯+---+的结果是( ) A .b a -1 B .b a +1C .b a -D .b a + 6.计算)111()111(2-+÷-+x x 的结果为( ) A . 1 B .1+x C .x x 1+ D .11-x7.已知:1a =x +1(x ≠0且x ≠﹣1),2a =1÷(1﹣1a ),3a =1÷(1﹣2a ),…,n a =1÷(1﹣1-n a ),则2014a 等于( )A . xB . x +1C .x 1-D .1+x x 8.某商品因季节原因提价25%销售,为庆祝元旦,特让利销售,使销售价为原价的85%,则现应降价 ( )A . 20%B . 28%C . 32%D . 36% 二.填空题 9.化简:4)222(2-÷--+m mm m m m=___________. 10.若222222M xy y x y x y x y x y--=+--+ ,则M =___________.11.若代数式1324x x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2.计算:8241681622+-÷++-a a a a a =___________.13.化简x x x x x x x 21121222++-•+--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4.已知032≠=b a ,则代数式)2(42522b a ba b a -•--=___________. 15.化简:)14()22441(22-÷-+-+--a aa a a a a =___________. 16.化简:22229631y xy x y x y x y x +--÷-+- =___________. 17.若,5321=++z y x ,7123=++z y x 则z y x 111++=___________. 18.已知0=++z y x ,则=-++-++-+222222222111z y x y x z x z y ___________.三、解答题 19.计算:(1)2112222+++--+÷+x x x x x x x x ;(2))11112()1(2+--+÷-+x x x x x .20.已知实数a 、b 满足式子|a ﹣2|+(b ﹣)2=0,求)2(2ab ab a a b a --÷-的值.21.先化简,再求值:444)212(2+--÷---+x x x x x x x ,其中x 是不等式3x +7>1的负整数解.22.先化简121)1(12222+--++÷-+a a a a a a ,然后a 在﹣1、1、2三个数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数代入求值.23.A 玉米试验田是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减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部分,B 玉米试验田是边长为(a ﹣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玉米都收获了500千克. (1)哪种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第3课时 分式的混合运算一.选择题1.D2.A3.B4.B5.B6.C7.B8.C 二、填空题9.6-m 10.2x 11.432-≠-≠-≠x x x 且且 12.-2 13.x 314.21 15.2)2(1-a 16.y x y -2 17.3 18.0. 三、解答题19.解:(1)原式=21)1)(2()1)(1()1(+++-+-+⨯+x x x x x x x x x=12121=++++x x x . (2)原式=)11112()1(2+--+÷-+x x x x x=)1)(1(11)1(21223-++-++-÷-+-x x x x x x x x x=232)1)(1()1)(1(xx x x x x -+•-+ =2x . 20.解:原式=,ab ab a a b a 222+-÷- =2)(b a a a b a -•-, =ba -1, ∵|a ﹣2|+(b ﹣)2=0, ∴a ﹣2=0,b ﹣=0, 解得a =2,b =,所以,原式==2+.21.原式=[)2()1()2()2)(2(-----+x x x x x x x x ]×4)2(2--x x ,=4)2()2(4222--⨯-+--x x x x x x x ,=4)2()2(42--⨯--x x x x x , =xx 2-, 73+x >1, x 3>﹣6, x >﹣2,∵x 是不等式73+x >1的负整数解, ∴x =﹣1把x =﹣1代入xx 2-中得:=3.22.解:原式=11111)1(2-+++⨯-+a a a a a =131112-+=-++-a a a a a , 当a =2时,原式==5.23.解:(1)A 玉米试验田面积是)1(2-a 米2,单位面积产量是15002-a 千克/米2; B 玉米试验田面积是2)1(-a 米2,单位面积产量是21500)(-a 千克/米2; ∵)1(2-a ﹣2)1(-a =2(a ﹣1)且a ﹣1>0, ∴0<2)1(-a <)1(2-a∴15002-a <21500)(-a ∴B 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21500)(-a ÷15002-a =21500)(-a ×50012-a =21)1)(1()(--+a a a=11-+a a . ∴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11-+a a 倍.高频考点强化训练:三视图的有关判断及计算时间:30分钟 分数:5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杭州中考)下列选项中,如图所示的圆柱的三视图画法正确的是( )2.(2016·贵阳中考)如图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物体,中间有一细棒,则此几何体的俯视图是【易错6】( )3.如图所示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下列哪个物体的三视图(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有两个视图是相同的,则不同的视图是(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5.一个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左视图的面积为( )A .36cm 2B .40cm 2C .90cm 2D .36cm 2或40cm 2第5题图 第6题图6.(2016·承德模拟)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个数可能有( )A .8个B .6个C .4个D .12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7.下列几何体中:①正方体;②长方体;③圆柱;④球.其中,三个视图形状相同的几何体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填几何体的序号).8.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3和5的长方形,它的左视图的面积为12,则长方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9.如图,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中,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1,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10.(2016·秦皇岛卢龙县模拟)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的方格中的字母和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体的个数,则x 的值为________,y 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分)11.如图所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中考必考点强化训练专题:简单三视图的识别◆类型一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1.(2016·杭州中考)下列选项中,如图所示的圆柱的三视图画法正确的是(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第1 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2016·抚顺中考)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3.(2016·南陵县模拟)如图,图中的几何体是圆柱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得到的,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4.(2016·肥城市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2016·宁波中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密………………………………….封……………………….线…………………………………………………………………………..6.(2016·鄂州中考)一个几何体及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正确的是( )7.(2016·菏泽中考)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类型二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8.(2016·黔西南州中考)如图,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建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 )9.(2016·营口中考)如图所示的物体是由两个紧靠在一起的圆柱体组成,小明准备画出它的三视图,那么他所画的三视图中的主视图应该是( )10.(2016·日照中考)如图,小明同学将一个圆锥和一个三棱柱组成组合图形,观察其三视图,其俯视图是( )11.(2016·烟台中考)如图,圆柱体中挖去一个小圆柱,那么乡镇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密………………………………….封……………………….线…………………………………………………………………………..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 x + 2 - ⎪ . 解:原式 = - ÷例 2:先化简 ⎢⎡ x ( x + 1) + x ⎥ ÷ 解:原式 = ⋅例题示范例 1:混合运算: 分式混合运算(习题)4 - x ⎛ 12 ⎫x - 2 ⎝ x - 2 ⎭【过程书写】x - 4 x 2 - 4 - 12x - 2 x - 2 x - 4 x 2 - 16 =- ÷x - 2 x - 2 x - 4 x - 2 =- ⋅x - 2 ( x + 4)( x - 4)=-1x + 4⎤ 2 x⎣ x - 1 ⎦ 1 - x,然后在 -2 ≤ x ≤ 2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整数 x 代入求值.【过程书写】x 2 + x + x 2 - x 1 - x x - 1 2 x2 x 2 1 - x = ⋅x - 1 2 x = - x∵ -2 ≤ x ≤ 2 ,且 x 为整数∴使原式有意义的 x 的值为-2,-1 或 2 当 x =2 时,原式=-2(2) - 1⎪ ÷ (3)⎪(4) y - 1 - y - 1 ⎭ y 2 + y巩固练习1. 计算:(1)1 - x - y x 2 - y 2÷x + 2 y x 2 + 4 x y + 4 y 2;⎛ a ⎫ ⎝ a - 1 ⎭ a 1 2 - 2a + 1;⎛ 2 ⎝ a 2 - b 2 - 1 ⎫ a ÷ a 2 - ab ⎭ a + b;⎛ 8 ⎫ y 2 - 6 y + 9 ⎪ ÷ ⎝;(5) ÷ - ⎪ ; (6) ÷ -1⎪ ;x ⎪ ⎪ ; 3 - x ⎛ 5 ⎫ x - 2 ⎛ -5 ⎫ ÷ - x - 3 ⎪ ; ÷ x + 2 -(10) ( x 2 - 1) - - 1⎪ ; 1a 2 - 2ab + b 2 ⎛ 1 1 ⎫ x 2 - 4x + 4 ⎛ 2 ⎫ 2a - 2b ⎝ b a ⎭ ⎝ x ⎭(7) ⎛ ⎝ 3x + 4 2 ⎫ x + 2 - ÷ x 2 - 1 x - 1 ⎭ x 2- 2 x + 1;(8) (9) 2 x - 4 ⎝ x - 2 ⎭ 2 x - 6 ⎝ x - 3 ⎭⎛ 1 ⎫ ⎝ x - 1 x + 1 ⎭(11) - ÷ - - ⎪ . ⎝ x + y x - y ⎭ x 2- 3xy ⎝x y ⎭ (1)先化简,再求值: 1 - ⎪÷(2)先化简,再求值: + ÷ x 2 - y 2 y 2 - x 2 ⎭ x 2 y - xy 2⎛ 2 1 ⎫ x 2 - y 2 ⎛ 1 1 ⎫ ⎪ ⋅2. 化简求值:⎛ ⎝ 1 ⎫ x 2 + 2x + 1 x + 2 ⎭ x + 2,其中 x = 3 -1.⎛ 5x + 3 y 2 x ⎫ 1 ⎪ ⎝x = 3 + 2 , y = 3 - 2 .,其中(3)先化简 ⎛ + 1⎪ ÷ (4)已知 A = .x + 1 ⎫ x 2 + x 2 - 2 x +⎝ x - 1 ⎭ x 2 - 2 x + 1 x 2 - 1,然后在 -2 ≤ x ≤ 2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 x 代入求值.x 2 + 2 x + 1 x -x 2 - 1 x - 1①化简 A ; ⎧ x -1≥ 0②当 x 满足不等式组 ⎨ ,且 x 为整数时,求 A 的值.⎩ x - 3 < 0x 2 + 3 B . x 2 + 1 D. 2ab 中的分子、分母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则分式的值(ab 中 a ,b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则分式的值(x 2 + y 2 中 x ,y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则分式的值(( x - 2)( x + 3) = x + 3,则 A =_______,B =_______.3. 不改变分式13x - y2 的值,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结果是( )1 3 x2 + 1A . 6 x - yC . 3x - 3 y 18 x - 3 y2 x 2 + 6 18 x -3 y2 x 2 + 34. 把分式 a - 3b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 2 倍C .扩大为原来的 4 倍D .缩小为原来的 12)5. 把分式 3a - 4b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 2 倍C .扩大为原来的 4 倍D .缩小为原来的 126. 把分式 2 xy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 2 倍C .扩大为原来的 4 倍D .缩小为原来的 12))7. 已知 4 x + 7A x - 2 + B2.(1)原式=1,当x=3-1时,原式=【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1)-yx+y (2)a-1(3)1 a2(4)y(y+1)(y2-2y-7) (y-1)(y-3)2(5)ab 2(6)-x+2(7)x-1 x+1(8)-(9)-1 2x+6 1 2x+4(10)-x2+3(11)-yx+y3x+13(2)原式=3xy,当x=3+2,y=3-2时,原式=3(3)原式=2x-4x+1,当x=2时,原式=0(4)①1x-1;②13. 4. 5. 6. 7.BADA 3,1。
分式混合运算(习题)例题示范例1:混合运算:412222x x x x -⎛⎫÷+- ⎪--⎝⎭. 【过程书写】2244122241622422(4)(4)1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原式例2:先化简(1)211x x xx x x+⎡⎤+÷⎢⎥--⎣⎦,然后在22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整数x 代入求值. 【过程书写】2221122112x x x x xx x x x x x x++--=⋅--=⋅-=-解:原式 ∵22x -≤≤,且x 为整数∴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为-2,-1或2 当x =2时,原式=-2巩固练习1. 计算:(1)22221244x y x y x y x xy y---÷+++;(2)211121a a a a ⎛⎫-÷ ⎪--+⎝⎭;(3)22221a a b a ab a b⎛⎫-÷ ⎪--+⎝⎭;(4)2286911y y y y y y ⎛⎫-+--÷ ⎪-+⎝⎭;(5)2221122a ab b a b b a -+⎛⎫÷- ⎪-⎝⎭; (6)24421x x x x -+⎛⎫÷- ⎪⎝⎭;(7)2234221121x x x x x x ++⎛⎫-÷ ⎪---+⎝⎭;(8)352242x x x x -⎛⎫÷+- ⎪--⎝⎭; (9)253263x x x x --⎛⎫÷-- ⎪--⎝⎭;(10)211(1)111x x x ⎛⎫---⎪-+⎝⎭;(11)22221113x y x y x y x xy x y ⎛⎫⎛⎫--⋅÷-- ⎪ ⎪+--⎝⎭⎝⎭.2. 化简求值:(1)先化简,再求值:2121122x x x x ++⎛⎫-÷⎪++⎝⎭,其中1x =.(2)先化简,再求值:2222225321x y x x y y x x y xy ⎛⎫++÷ ⎪---⎝⎭,其中x =y =(3)先化简22212211211x x x x x x x x ++-⎛⎫+÷+ ⎪--+-⎝⎭,然后在22x -≤≤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x 代入求值.(4)已知222111x x xA x x ++=---.①化简A ;②当x 满足不等式组1030x x -⎧⎨-<⎩≥,且x 为整数时,求A 的值.3. 不改变分式2132113x yx -+的值,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结果是() A .263x y x -+ B .218326x y x -+C .2331x yx -+ D .218323x yx -+4. 把分式32a bab-中的分子、分母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 .扩大为原来的4倍D .缩小为原来的125. 把分式34a bab-中a ,b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 .扩大为原来的4倍D .缩小为原来的126. 把分式222xyx y +中x ,y 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 .扩大为原来的4倍D .缩小为原来的127. 已知47(2)(3)23x A Bx x x x +=+-+-+,则A =_______,B =_______.【参考答案】巩固练习 1. (1)y x y-+ (2)1a - (3)21a(4)22(1)(27)(1)(3)y y y y y y +----(5)2ab (6)2x -+(7)11x x -+(8)126x -+(9)124x -+(10)23x -+ (11)y x y-+2. (1)原式11x =+,当1x =时,原式=(2)原式=3xy ,当x =y =时,原式=3 (3)原式241x x -=+,当x =2时,原式=0 (4)①11x -;②1 3. B 4. A 5. D 6. A 7.3,1。
15.2.1 分式的乘除 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课时目标1.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从中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使学生经历分式的乘除运算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知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运算.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大家之前学习过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现在是否还有印象?师生活动:教师在黑板列出2道分数乘除法的题目,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书. 计算:(1)23×56; (2)23÷56.解:(1)23×56 = 2×53×6 = 59. (2)23÷56 = 23×65= 2×63×5 = 45.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引入新课,为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作铺垫.探究新知问题1: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 ,宽为b ,高为h ,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mn 时,水高多少?解:水高=h ×mn =Vab ×m n =Vmabn.问题2: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解:倍数=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a m ÷b n =a m ×n b =an bm.问题3:观察下列运算.23×45=2×43×5;57×29=5×27×9;23÷45=23×54=2×53×4;57÷92=5×27×9.猜一猜:a b ×dc =?b a ÷dc =? 解:a b ×d c =a×db×c , b a ÷d c =b a ·c d =b×ca×d.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师生活动:通过教学活动1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为:a b ·c d =a·c b·d ,a b ÷c d =a b ·d c =a·db·c.设计意图:以此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生成的一个过程,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典例精讲 例1 计算:(1)4x3y ·y2x 3; (2)ab 32c 2÷-5a 2b 24cd .解:(1)原式= 4xy6x 3y = 23x 2.(2)原式=ab 32c 2·4cd-5a 2b 2=-4ab 3cd10a 2b 2c 2=-2bd5ac .例2 计算:(1)a 2-4a+4a 2-2a+1·a -1a 2-4; (2)149−m 2÷1m 2-7m .解:(1)原式=(a -2)2(a -1)2·a -1(a -2)(a+2)=(a -2)2(a -1)(a -1)2(a -2)(a+2) =a -2(a -1)(a+2). (2)原式=1(7+m)(7-m)×m(m -7)1=-m7+m .例3 如图,“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 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 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1)m 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 kg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解:(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 2-1)m 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 2-1 kg/m 2; “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 -1)2 m 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 -1)2 kg/m 2. ∵a >1,∴(a -1)2>0,a 2-1>0.∵(a -1)2-(a 2-1)=2-2a <0,∴(a -1)2<a 2-1. ∴500a 2-1<500(a -1)2.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500(a -1)2÷500a 2-1=500(a -1)2·a 2-1500=(a+1)(a -1)(a -1)2=a+1a -1.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a+1a -1倍.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引导学生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体会到能够完整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3a 5b ·2b6a 2; (2)2x5mn ÷y4x .解:(1)原式=3a·2b5b·6a 2=15a .(2)原式= 2x5mn ×4xy = 2x·4x5mn·y = 8x 25mny . 2.计算:(1)a -b2ab ·3a 2b3a 2-3b 2; (2)9y 2-x 2x 2+2x+1÷2x -6yx+1. 解:(1)原式= (a -b)·3a 2b2ab·3(a+b)(a -b) = a2a+2b . (2)原式= 9y 2-x 2x 2+2x+1·x+12x -6y=(3y -x)(3y+x)·(x+1)(x+1)2·2(x -3y)=-3y+x2x+2.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乘法法则:a b ·c d =a·cb·d .3.分式的除法法则:a b ÷c d =a b ·d c =a·d b·c.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38页练习第2,3题,第146页习题15.2第1,2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一、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a b ·cd =a·cb·d ;除法法则:a b ÷c d =a b ·d c =a·d b·c .二、例题讲解.注意:1.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2.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应用; 3.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式的乘方法则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2.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的乘方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进行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学习重点会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以及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法法则:a b ·cd = a·cb·d ;分式的除法法则:a b ÷cd=a·d b·c.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来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探究新知问题1:计算:2x5x -3÷325x 2-9·x5x+3.解:原式=2x 5x -3·25x 2-93·x5x+3=2x 23.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1)(a b )2; (2)(a b )3; (3)(a b )4; (4)(a b )n.(n 为正整数) 解:(1)原式=a b ·a b =a·a b·b =a 2b 2.(2)原式=a b ·a b ·a b =a·a·a b·b·b =a 3b 3.(3)原式=a b ·a b ·a b ·a b =a·a·a·a b·b·b·b =a 4b 4.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前三个小问中等式两边有怎样的联系,再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推导出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a b )n =ab ×ab ×…×a b ⏟ n 个=a×a×…×a⏞ n 个b×b×…×b ⏟ n 个=a n b n,即(a b )n =a nb n .(n 为正整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观察若干特例,再归纳出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联想、探索,从直观中归纳出理性的规律,促使学生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典例精讲 例 计算: (1)(-2a 2b 3c)2; (2)(a 2b-cd 3)3÷2a d 3·(c2a)2.解:(1)原式=(-2a 2b)2(3c)2=4a 4b 29c 2.(2)原式= a 6b 3-c 3d 9 ÷2a d 3·c 24a 2 = a 6b 3-c 3d 9·d 32a ·c 24a 2= -a 3b 38cd 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运算,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2x 2-3y 2·-5y6x ÷10y-21x 2; (2)a 2-1a 2-4a+4÷a+12−a ·2+a1−a ;(3)(-x 2y )2·(-y 2x)3÷(-y x )4.解:(1)原式=2x 2-3y 2·-5y 6x ·-21x 210y =-7x 36y 2.(2)原式=(a+1)(a -1)(a -2)2·-(a -2)a+1·a+2-(a -1)=a+2a -2.(3)原式=x 4y 2·(-y 6x 3)·x 4y4=-x 5. 2.先化简,再求值:a -1a+2·a 2-4a 2-2a+1÷1a 2-1,其中a 满足a 2-a =0. 解:原式=a -1a+2·(a+2)(a -2)(a -1)2·(a +1)(a -1)=(a -2)(a +1)=a 2-a -2=-2.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交流,在运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运算方法,体会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内化自身的运算认知,在循序渐进的运算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3.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8分钟.1.教材第139页练习第1,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3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一、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归根结底是乘法运算. 二、分式的乘方:(a b )n =a nb n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评价.教学反思15.2.2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知识的类比迁移能力.2.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类比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学习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思考、交流.解: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 ,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3,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 +1n+3).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分式的加减运算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探究新知问题1: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km 2)分别是S 1,S 2,S 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学生小组讨论,选取两名学生分别列出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 解:2010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是S 2-S 1S 1,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是S 3-S 2S 2.根据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得出结论: 解: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S 3-S 2S 2-S 2-S 1S 1.教学中讨论这两个问题时,重点放在列出算式,为引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做准备.问题2:请同学们先填空,再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15+25= (35),15-25 = (-15); 12+13=(36)+(26)=(56),12-13=(36)-(26)=(16). 追问:你能根据上面的式子,类比分数加减法法则,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观察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然后选一名学生用符号总结前两个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a c ±bc = a±b c;再选一名学生用符号总结后两个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a b ±cd = ad bd ±bcbd=ad±bc bd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类比同分母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同分母分式与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典例精讲 例 计算: (1)m+n n+m -n n; (2)a 2a -b -b 2a -b ; (3)5x+3y x 2-y 2-2xx 2-y 2.解:(1)原式=(m+n)+(m -n)n=2mn . (2)原式=a 2-b 2a -b =(a+b)(a -b)a -b =a +b. (3)原式=3x+3yx 2-y2=3(x+y)(x+y)(x -y)=3x -y.设计意图:设置一组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时内化运算法则,提升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 (1)a 2b 2ab-ab -b 2ab -a2; (2)a 2+b 2a -b-a -b ; (3)12p+3q +12p -3q.解:(1)原式=ab -b(a -b)a(b -a)=ab +b a =a 2b+ba.(2)原式=a 2+b 2-(a -b)(a+b)a -b=2b 2a -b .(3)原式=2p -3q+2p+3q(2p+3q)(2p -3q)=4p4p 2-9q 2.2.观察下列分式的加减的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正确的运算过程写下来.(1)a 2+b 2ab -a 2-b 2ab =a 2+b -a 2-b2ab =0;(2)x 2x -1-x -1=x 2x -1-x -11=x 2-(x -1)2x -1=2x -1x -1.解:(1)不正确,a 2+b 2ab -a 2-b 2ab =a 2+b -a 2+b2ab=2b 2ab =1a .(2)不正确,x 2x -1-x -1=x 2x -1-x+11=x 2-(x -1)(x+1)x -1=x 2-x 2+1x -1==1x -1.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巩固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1页练习第1,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4,5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分式的加减一、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为ac ±bc=a±bc;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用式子表示为ab ±cd=adbd±bcbd=ad±bcbd.二、例题讲解:(1)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2)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时要注意:“把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各个分式的分子“整体”相加减,在这里要注意分数线的括号作用;(3)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①通分;②加减;③合并;④约分;(4)整式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通过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归纳得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数与式的发展过程,感悟数与式在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上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通过运用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通过使学生经历分式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辨析提高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及化简求值问题.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有一财主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高兴地打开父亲留下的藏宝地图,看到上面有一段文字记录:计算x 2-2x+1x2-1÷x-1x2+x-x的值,就是我留给你们的全部宝物.老大拿出纸笔一算,一气之下将藏宝图一把扔了,老二连忙捡起,经过仔细思考算出后,生气地一把火烧掉了它.财主忘记了写x的值,两个儿子是怎么计算出宝物的情况的呢?财主到底留下了多少宝物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设计意图:设置故事情境引入新课,让枯燥的计算问题变得更具吸引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新知 问题1:计算:(x 2-4x+4x 2-4-x x+2)÷x -1x+2.解:原式=[(x -2)2(x -2)(x+2)-xx+2]·x+2x -1=(-2x+2)·x+2x -1=-2x -1.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总结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针对这类题目给学生提供以下建议:(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 (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 (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类比、思考,激活原有知识,让学生感悟自己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生成的过程.典例精讲 例 计算:(1)(2a b )2·1a -b -a b ÷b4; (2)(m +2+52−m )·2m -43−m ;(3)(x+2x 2-2x -x -1x 2-4x+4)÷x -4x .解:(1)原式=4a 2b 2·1a -b -a b ·4b =4a 2b 2(a -b)-4ab 2=4a 2b 2(a -b)-4a(a -b)b 2(a -b)=4a 2-4a 2+4ab b 2(a -b)=4ab b 2(a -b)=4aab -b 2.(2)原式=(m +2+52−m )·2m -43−m =9−m 22−m ·2(m -2)3−m=(3-m)(3+m)2−m·-2(2-m)3−m=-2(m +3)=-2m -6.(3)原式=[x+2x(x -2)-x -1(x -2)2]·xx -4=(x+2)(x -2)-(x -1)x x(x -2)2·xx -4 =x 2-4-x 2+x(x -2)2(x -4)=1(x -2)2.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组分式的混合运算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式混合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和各项法则,内化自身的运算认知,在循序渐进的运算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巩固训练 1.计算:(1)x 2x -1-x -1; (2)(1−2x+1)2÷x -1x+1;(3)2ab(a -b)(a -c)+2bc(a -b)(c -a); (4)(1x -y +1x+y )÷xyx 2-y 2.解:(1)原式=x 2x -1-(x+1)(x -1)x -1=x 2-x 2+1x -1=1x -1.(2)原式=(x+1x+1-2x+1)·x+1x -1=x -1x+1·x+1x -1=1.(3)原式=2ab -2bc(a -b)(a -c)=2b(a -c)(a -b)(a -c)=2ba -b . (4)原式=[x+y(x -y)(x+y)+x -y(x+y)(x -y)]·(x+y)(x -y)xy=2x(x+y)(x -y)]·(x+y)(x -y)xy=2y .2.先化简再求值:1x+1-1x 2-1·x 2-2x+1x+1,其中x =√2-1. 解:原式=1x+1-1(x+1)(x -1)·(x -1)2x+1 =1x+1-x -1(x+1)2=x+1−(x -1)(x+1)2=2(x+1)2.当x =√2-1时,原式=(√2-1+1)2=(√2)2=22=1.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课堂小结1.本节课探究了分式的哪些问题?2.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3.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时注意的问题:(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2页练习第2题,第146页习题15.2第6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一、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二、例题讲解:(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2)计算乘除时,要随时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三、课堂评价.教学反思15.2.3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负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得出过程,提高学生归纳、类比和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经历整数指数幂的获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合理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自身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学习难点负整数指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我们知道,当n是正整数时,a n=a·a·a·…·a⏟n个.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 m·a n=a m+n(m,n是正整数);(2)a m÷a n=a m-n(a≠0,m,n是正整数,并且m>n);(3)(a m)n=a mn(m,n是正整数);(4)(ab)n=a n b n(n是正整数);(5)(ab )n=anb n(n是正整数);(6)a 0= 1 (a ≠0).a m 中的指数m 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 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温故而知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正整数指数幂和0指数幂的性质,引入负整数指数幂,为新知识的合理介入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完整构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将m >n 这一条件去掉)和分式的约分两种方式计算52÷55,并观察两种方式的计算结果,你能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计算,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并总结. 52÷55=52-5=5-3,52÷55=5255=153.观察这两个式子可以发现5-3=153.学生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得到a m ÷a n =a m -n 这条性质也适用于像52÷55这样的情形.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1a n (a ≠0).这就是说,a -n (a ≠0)是a n 的倒数. 引入负整数指数和0指数后,a m ·a n =a m +n (m ,n 是正整数)这条性质能否推广到m ,n 是任意整数的情形?教师通过以下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a 3·a -5=a3a 5=1a 2=a -2=a 3+(-5),即a 3·a -5=a 3+(-5);a -3·a -5=1a 3·1a 5=1a 8=a -8=a (-3)+(-5),即a -3·a -5=a (-3)+(-5); a 0·a -5=1·1a 5=1a 5=a -5=a 0+(-5),即a 0·a -5=a (0)+(-5). 归纳:1.a m ·a n =a m +n 这条性质对于m ,n 是任意整数的情形仍然适用; 2.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也推广到整数指数幂.设计意图: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类比发现,自己总结结论,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归纳、类比和抽象的能力.典例精讲例计算:(1)a-2÷a5;(2)(b 3a2)-2;(3)(a-1b2)3;(4)a-2b2·(a2b-2)-3.解:(1)a-2÷a5=a-2-5=a-7=1a7.(2)(b 3a2)-2=b-6a-4=a4b-6=a4b6.(3)(a-1b2)3=a-3b6=b 6a3 .(4)a-2b2·(a2b-2)-3=a-2b2·a-6b6=a-8b8=b 8a8.提醒:(1)解题时应直接运用这些性质,而不要急于转化为分式形式;(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可以逆向进行;(3)通常计算的最后结果要写成分式的形式.设计意图:这是一组直接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的题目,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指数由正整数拓展到整数后的新情形,熟练使用运算方法,掌握运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归纳总结根据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m,n为整数时,a m÷a n=a m-n,a m·a-n=a m+(-n)=a m-n,因此a m÷a n=a m·a-n,即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可以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n,特别地,ab =a÷b=a·b-1,所以(ab)n=(a·b-1)n,即商的乘方(ab)n可以转化为积的乘方(a·b-1)n,这样,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归纳为:(1)a m÷a n=a m+n(m,n是整数);(2)(a m)n=a mn(m,n是整数);(3)(ab)n=a n b n(n是整数).设计意图:类比负数的引入可以使减法转化为加法,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幂的除法转化为幂的乘法、商可以转化为积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将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总结.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5页练习第1,2题,第147页习题15.2第7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一、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三、例题讲解.四、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学反思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归纳、类比和抽象能力.2.通过对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所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学习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学习难点知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时,a×10-n形式中n的取值与小数中左起第一个非0数字前0的个数的关系.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745 000,2 930 000.2.大于10的数用a ×10n 表示时,a ,n 应满足什么条件?3.负整数指数幂的公式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较大的数,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上述问题,温故而知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明确了方向.探究新知1.填空:10-1=110= 0.1 ;10-2=1102= 0.01 ;10-3=1103= 0.001 ;…;10-n = 110n = .反过来:0.1=110=1×10-1;0.01=1102= 1×10-2 ;0.001=1103= 1×10-3 ;…;=110n = 1×10-n .2.解决问题:(1)0.000 025=2.5× 1105 = 2.5×10-5 ;(2)0.000 000 025 7=2.57× 1108 = 2.57×10-8 .运用由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归纳出=10-n ,让学生看到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的正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 <1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种亲自参与、探索研究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化自己的认知,从而构建科学记数法的完整知识体系.典例精讲例纳米(nm)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nm=10-9 m.把1 nm3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放到地球上.1 mm3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 nm3的物体(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解:1 mm=10-3 m,1 nm=10-9 m.(10-3)3÷(10-9)3=10-9÷10-27=10-9-(-27)=1018.所以1 mm3的空间可以放1018个1 nm3的物体.1018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它是1亿(即108)的100亿(即1010)倍.设计意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学以致用”.巩固训练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10-5)×(5×10-3);(2)(3×10-15)÷(5×10-4);(3)(1.5×10-16)×(-1.2×10-3); (4)(-1.8×10-10)÷(9×108).解:(1)1.5×10-7;(2)6×10-12;(3)-1.8×10-19;(4)-2×10-19.设计意图:设置这类计算题,不仅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还为了通过做题让学生意识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能使运算更简便.课堂小结1.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2.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5页练习第1,2题,第147页习题15.2第8,9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一、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N=a×10n(其中n是正整数,1≤a<10).二、小于1的正数的科学记数:N=a×10-n(其中n是正整数,1≤a<10).三、例题讲解.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2.2.2《分式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2.2.2《分式的混合运算》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节内容在分式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分式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分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混合运算方面,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分式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理解并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混合运算的规则。
2.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运算规则的应用。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涵盖分式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
2.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步骤和结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让学生尝试用分式混合运算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讲解分式混合运算的规则,通过PPT展示各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检验掌握情况。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分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分式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分式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分式四则运算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四则运算。
难点:分式四则运算的顺序。
关键:分式四则运算的顺序。
三、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辅助手段:幻灯投影
四、教学过程
复习
计算:
1.x
x x x x x ----+-+343352 2.168841412-+--+-+-x x x x x x 3.xy x xy y x x y x +--⋅-22222
2)( 通过计算帮助学生复习分式的有关知识。
提问:分数的四则运算是如何进行的?(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新课讲解
1.例题讲解
例1.计算 3
4121311222+++-⋅-+-+x x x x x x x 注意:此题要注意运算顺序,先乘后减。
解:原式=)
1)(3()1()1)(1(3112
++-⋅-++-+x x x x x x x (先因式分解,便于约分)
=2)1(111+--+x x x =22)
1(1)1(1+--++x x x x (通分) =2
)1(11++-+x x x (注意符号) =2)
1(2+x 例2.计算 x x x x x x x x 4)44122(
22-÷+----+ 解:原式=x
x x x x x x 4])2(1)2(2[2-÷----+ (括号里的分母先因式分解) 4)2()1()2)(2(2-⋅----+=
x x x x x x x x (将括号里的先通分,并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4)
2(4222-⋅-+--=x x x x x x x (计算分子、注意符号) 22)
2(14)2(4-=-⋅--=x x x x x x (注意符号、约分) 练习:P84T1、T2 (板演、讲评)
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
1.分式混合运算要注意顺序。
(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2.计算时要求步骤详细,每步能说出变形依据。
3.运算时要注意符号。
作业
课内:P87A 组 T5(5)(6)T6 课外: P87 B 组及“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