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交育种程序与后代选择技术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7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process that requires a deep knowledge of genetics, plant biology,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小麦杂交育种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过程,需要对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和农业实践有深入的了解。
It involves the controlled crossing of two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to create offspring with desirable traits such as improved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这涉及到对两种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控制的交叉,以创造出具有良好特性的后代,如提高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特征。
Wheat breeders us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artificial pollination, embryo rescue, and molecular markers to help select and develop new wheat varieties. 小麦育种者利用各种技术如人工授粉、胚胎救助和分子标记来帮助选择和发展新的小麦品种。
The ultimate goal of 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to create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 better adapted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help farmers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小麦杂交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更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小麦常规育种的主要环节小麦常规育种方法程序主要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三大基本环节。
一、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硬性纲领,在特定历史阶段是不变的,而对于小麦组合配制和后代选择技术却有不同流派,不同育种单位根据自己经验和知识形成了适合自己并有特色的育种方法。
二、关于亲本选配及组合数量在现阶段育种目标要求下,配制组合数量取决于对亲本熟悉的数量。
在充分掌握亲本特性前提下尽量多配组合,没有熟悉或者没有合适亲本宁愿不配组合。
亲本是育种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引进和创造亲本材料,育种才能是有水之源,而实现育种目标的设计要靠对亲本性状的熟悉掌握。
亲本来源除了当地主推品种和外引品种外,还有自己创造的中间材料。
一些优良性状只有被转至综合性状好的背景中才能被生产所利用,因此不断创造综合性状好的中间材料作亲本并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育种的过程。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根据育种单位现有的土地、人力和物力,必须考虑杂种各世代的种植和选育规模。
首先是配置和保留杂交组合多少的问题,尽管育种家都很慎重地选配亲本和配置组合,但组合成功率依然很小。
尤其象小麦这样已经高度改良的作物,其组合成功率大约在1/200—1/300。
对杂交组合的数目不同育种家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是以多取胜,一种则强调精选和少配组合。
在实际工作中杂交组合的多少应根据育种目标难度,所掌握亲本的多少和对其了解的深度,以及各育种单位的经济条件而定。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麦育种单位每年配置的组合在200—300左右。
三、亲本组合方式在一定育种目标内能用单交实现的就不用复交,因为复交后代基因型更复杂,更难以选择,纯合也更慢。
但在2个亲本无法完成育种目标时,就必须采用3个或3个以上亲本来完成。
采用复交时,一是要注意当地丰产品种的使用频率,二是要注意F3代亲本的利用。
举个例子:比如育种目标是高产的优质小麦品种,而有一个丰产和适应性都很好的当地高产亲本,但不优质。
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质小麦做为优质性状的目标亲本,但这个优质亲本杆子特别高,且高产亲本的茎秆也不是很矮时,不得不启用一个矮秆的第三亲本来解决这个组合中的矮秆问题。
小麦杂交后代种植及选择方法探讨各位老师好!我是鹤壁农科院程玉红,我代表“一麦众承”17号(麦丰天下)组值日,我们组组长刘加平老师,成员有刘海霞老师、马海平老师、朱伟老师、孙克方老师;感谢陈红敏老师为“一麦众承”这个大家庭所做的贡献。
听各位老师们的报告已经40多天了,感受很多,虽说不在群里讨论我也在一直关注咱群里的信息,王世杰老师、欧老师、王世刚老师等等这些育种前辈们,虽说不常见面,在群里看到你们倍感亲切,更是受益菲浅,感谢你们在群里每天辛勤的付出。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回想自己做小麦育种十多年的过程历历在目,2010年成立鹤壁农科院,各位老师也可能听说过鹤壁农科院我们的老院长程相文以玉米育种名气在外,小麦育种从零起步备感压力山大,对小麦育种方向目标茫然,有畏难情绪;突然有一天在网上发现了“小麦种质资源民间交流协会”。
碰到了麦S学说,他们对小麦痴爱的深深影响着我,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他们是一群追梦人,也是他们点燃了我的梦想。
得知宋老师来河南我追到金囤种业、地神种业、又到新乡;河北曲周、连老师的试验地等等;在此期间又结识了许多协会的老师特别是韦老师、马老师、陈老师、贠老师、牛老师等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都是我小麦育种的引路人,是你们让我坚定信心,走在小麦育种的道路上,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这十几年来走在小麦育种的道路上有欢笑、也有眼泪,痛并快乐着;这一切也是让自己的心沉淀的过程。
一开始F2、F3、F4按组合条播种植,F2、F3代混合选择法选穗,F4代选单株F5代按组合一株3行进行种植,也挺好,就是到品系鉴定时出现杂株较多不纯现象,把品系掐穗返回穗行,在穗行提纯过程中发现了几个不错的品系,分别在2019、202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鹤麦1310、鹤麦601。
2022年鹤麦1707已通过初审,正在进行公示。
其中还有9个品系正在参加河南省品比、区域及生产试验等等。
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小麦杂交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如下:一、亲本选择与组配选择亲本材料的原则1. 早熟与晚熟:小麦育种的基本矛盾是早熟与晚熟的矛盾。
早熟与晚熟的界限是相对的,一般把春性及弱冬性品种7d有效积温800~1000℃作为早熟界限,1500~1700℃作为晚熟界限。
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早熟与产量矛盾中,主要是一日产量。
在特定地区,早熟与产量有时会有一个大致相当的极限值,早熟品种产量低,晚熟品种产量高,但超过某一早熟极限后,继续早熟就会牺牲产量。
3. 秆强与秆弱:一般秆强品种往往穗小、粒少、生育期长;弱秆品种往往穗大、粒多、生育期短。
在低纬度地区,一般秆强品种增产潜力大;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弱秆品种增产潜力大。
4. 株高与株矮:一般抗倒伏品种往往株高降低,穗数减少;增加穗数往往株高增加,穗数减少。
5. 耐肥与耐瘠:耐肥品种一般株高、穗大、粒多、有效分蘖多、生育期长;耐瘠品种一般株矮、穗小、有效分蘖少、生育期短。
6. 蘖多与蘖少:多蘖品种一般株矮、穗大、粒多、有效分蘖多、生育期长;少蘖品种一般株高、穗小、有效分蘖少。
根据育种目标组配亲本1. 早熟与中、晚熟及产量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2. 早熟与秆强、秆弱、株高、株矮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3. 早熟与耐肥、耐瘠、蘖多、蘖少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4. 早熟与抗病、抗虫之间的矛盾,通过亲本抗病、抗虫性鉴定,选配抗病、抗虫亲本材料,通过亲本组配合理安排。
二、杂交技术要点去雄去劣法:在母本雄穗开花前或小花颖壳闭合前,把雌蕊柱头上的花粉除去,使母本雌蕊在开花时得不到自花授粉。
去雄的方法很多,主要的人工去雄方法有:抽穗前去雄法、开颖去雄法(开花前去雄法)、开花后去雄法(颖壳闭合后去雄法)、剪旗去雄法等。
物理隔离法:主要的有空间隔离法(时间隔离法)、屏障隔离法等。
空间隔离法(时间隔离法):就是在杂交基地周围一定的距离和空间,防止其他小麦开花传粉,影响杂交结实率。
小麦杂交后代处理种植方法张保亮大家好,我是“一麦众承”第6组的张保亮,我们组有赵鹏飞、刘源海、刘冬成和我。
非常感谢陈红敏老师把我们组织并团结起来,让我们有一个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
我认真学习了前面欧行奇教授、王世杰教授、苌收伟研究员、张宏波老师和宿振起老师的文章和大家热烈的讨论,几位主持人深厚的育种理论,丰富的育种经验,使我感受颇深,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今天我把我们在育种中采用的一种杂交后代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从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组合的F2、复交组合的F1)开始,根据育种目标针对株高、生育期、抗病性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逐代连续选择符合要求的单株(单穗),直到纯合程度达到要求时,再按系混收进行鉴定品比。
此法占地少,工作简便,易于快速选择稳定的品系,适宜人少地少钱少的育种工作者,经我们使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方法即自杂种(F0)种植后第一次分离世代(F1)开始,严格按育种目标选择单穗(我们选单穗,也可以选单株),中选单穗分别脱粒、考种后决定留种。
下年度按组合和类型将F2单穗分别种植成穗行,称为F3 穗系。
F3代先评选优良组合,再从优良组合中选优良穗系,而后在中选穗系内继续选优良单穗,原则“看中就选,看好就选,不拘数量”。
第四代(F4)时,来自F3同一穗系内的穗系称为“姊妹系”。
F4代先评选优良组合,从优良组合中选优良穗系,再从优良穗系中挑选优良单穗。
重点组合重点选,重点穗系重点选,一般组合、一般穗系有优良系也应注意选,保证中选材料的重点性,也要兼顾选择的广泛性,即是遗传多样性,不遗漏多种类型。
既突出重点,防止以偏概全。
F4代以后各个世代的做法大体与F4代类同。
一般从F5起,凡性状已趋整齐一致而又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优良穗系,可按穗系收割脱粒,下年升入品系鉴定或品系比较试验。
各代具体种植方法:杂交圃:行长1.5米,2行区,将亲本种子按冬春性排列,20:40cm宽窄行种植,株距10cm,双粒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