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知识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1、萨顿的假说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特性、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来源、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变化有平行关系,从而大胆地提出假设。)

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法

2、摩尔根果蝇实验(实验证据)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繁殖率高、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请在右边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染色证明)。

【典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C)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典题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V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典题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

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如何选择交配亲本?

知识点2:性别决定

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通常由性染色体决定(也受环境影响),分为XY型和ZW型。

项目XY型ZW型

染色体组成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常染色体+ZW(异型)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常染色体+ZZ(同型)

生物类型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某些鱼类、两栖类等鸟类、一些蛾蝶类

决定时期:受精作用中精卵结合时

注:雌雄同体(植物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所以也没性染色体

【典题4】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D)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典题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知识点3: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

叫做伴性遗传。

如:位X、Y或者Z、W 染色体上。这里主要以XY型为例来讲解。

注: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I)和非同源区段(II,III),

考题中常考的伴性遗传大多是指位于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位于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会在一些信息题中出现,稍后将做详细讲解。

警示(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如:SRY基因)有关。

(3)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

【典题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遗传、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等

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III区段、隐性基因。

②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③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III区段,显性基因。

②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③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相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染色体遗传---人类外耳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II区段)

患者均为男性,女性不患病,遗传规律是传男不传女。

【典题7】如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典题8】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该遗传病不可能是(B)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拓展】如图为X、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提醒]X、Y这对同源染色体之所以是性染色体是因为其上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虽然同源区段Ⅰ片段上的基因在XX、XY个体中都成对存在,但不意味着这种性状与性别无关,因为同源区段的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

【典题9】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典题10】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BC)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C.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都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典题11】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

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

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B)

A.一般的,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W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4、伴性遗传的应用:1、人类遗传病的预测、优生、诊断

2、优良品种的选育(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选育)

知识点4: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细胞质遗传

第二步:确认或排除伴Y遗传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

“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

第四步:确认或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的,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

注:题目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第五步:初写基因型第六步:进一步确定基因型

第七步:进行相关计算(注意: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

注意:在考题中常考的是一个遗传系谱图中有两种遗传病,记住要先分开来研究然后再合,而且一般都是一种遗传病是常染色体病、另一种是伴X遗传病(考题中一般会有相应的信息,从中可判断出)。【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第一:若该病在代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第二: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各为l/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第三:若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则该病很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典题12】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5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D)

A.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Ⅱ5可能是白化病患者或色盲患者

D.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典题13】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红绿色盲的男孩。

(1)这对夫妇生出蓝眼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8。

(2)这对夫妇再生出一男孩患红绿色盲蓝眼的概率是1/4。

总结:常染色体(男孩患病=女孩患病=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患病概率×1/2)

X染色体(患病男孩=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概率;男孩患病=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者占的概率)

【典题1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典题15】在调查某种遗传病的过程中,发现某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BC)

A.Ⅲ-1患该病的概率为0

B.Ⅰ-1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

C.Ⅱ-4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

D.Ⅲ-3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基因位置的确认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此类试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知显隐性

①方法:正反交法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已知显隐性

①方法:隐性雌性×显性雄性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具有相同的性状分离比,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方法: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5.设计杂交实验,巧辨性别

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体杂交(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就是“隐雌显雄”)。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依此可通过子代表现的显隐性性状确认其性别,具体分析如下:

亲本:X a X a(♀)×X A Y(♂),

子代:X A X a X a Y

(显性♀)(隐性♂)

子代中显性全是雌性,隐性性状全是雄性。

亲本:Z a Z a(♂)×Z A W (♀)

子代:Z A Z a Z a W

(显性♂) (隐性♀)

子代中显性全是雄性,隐性性状全是雌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要素。 1.教师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持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然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则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中的某些观念的坚定确信和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目的、学生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及其实施和评价等问题的理解,教师的信念是积淀于个人心智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它是应用型的。 2.教师的自我知识 教师的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对自身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体验、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此类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知道运用“自我”进行教学,是否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扬长避短,适度发展;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教师的人际知识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和激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会通过身体力行表达自己对某些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并表现在课堂管理中。

4.教师的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学智慧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这一层次知识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情境性、不确凿性、动态性和过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场景中会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不能回避的变化和现实情况要求教师必须做出适当判断和选择,要超越理论的条条框框,根据情境“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5.教师的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等。 6.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教师反思性知识是指教师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现在和未来正在经历的教学行为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和选择的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知道如何对日常教学中已经习惯性了的、部分常规化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理性的判断、检验与评价。尽管以上论述并没有说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所有内容,事实上也不可能用语言或符号表达所有的实践性知识,但笔者认为上述几个方面内容能够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构成成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分析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专业知识(通识部分) - 副本 教师专业试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该 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 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 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 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 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5、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 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 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 段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 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 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 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 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 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 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 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 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实践性知识 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陈向明教授观点综述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做主讲嘉宾。陈向明教授是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环境”专业学习和工作六年,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1-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学者,系Bailol 学院成员。曾任北大教育与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北大本科课程改革战略发展小组成员、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陈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外籍学校认证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多家教育专业期刊编委。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著作《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界开创了“质的研究”之先河,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著作《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在全国教师教育界和基础教育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她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过系统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教育叙事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权威专家。

主题演讲中,她从为什么师范生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大量理论知识还是不会教书,优秀教师所拥有的妙招和直觉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学到?等问题出发,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逐步将思路引向深入,让现场的教师进入了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境界。 她以自己的课题详细诠释了实践性知识(英文表示Practical Knowledge,简称“PK”)如何捕捉和研究。她认为,首先要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界定,包括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等,都得先大致摸清楚,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包括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第三,要注意研究的范式,实践性知识通常秉承解释主义(质性研究)+ 行动科学(行动研究),以及旁观、中立的解释+ 介入式的对话和生成等指导思想。第四,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第五,研究过程是演化的、自下而上的,还常常用到求真的悖论等等。 关于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她先对各类知识论进行了归总: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还有,知识是“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知识是真值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历程与前瞻_温恒福

2011年3月  第4卷第1期 当代教师教育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M a r.,2011 V o l.4N o.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历程与前瞻 温恒福,崔冬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经有近30年的历程,可分为萌芽期、 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表征方式以及 获得与产生等方面。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看,其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 的问题。未来应有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继承与发扬本土研究优势、持续跟踪引进与借鉴国外相关 研究成果;运用科学化与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创生机制 等三个取向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知识;实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1)01-0026-07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温恒福,男,山东招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崔冬敏,女,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师教育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其研究的历程与内容作一梳理和回顾,并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教师实践性知识未来应有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概况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舍恩(S c h o n DA)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1983年,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充满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的专业。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舍恩认为,教师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鉴于此,我们认为舍恩的这一思想标志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开始。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教师和教师知识研究取向的变化,即对教师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群体教师,到关注个体教师的变化,从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到关注教师知识的变化;其二是以舒尔曼为代表的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1986年,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在《教学研究手册》(第三版)对行为科学的教学研究进行了根本性批判,他指出“行为科学“过程一结果”范式的研究缺乏“3C”,即内容(c o n-t e n t)、认知(c o g n i t i o n)、情境(c o n t e x t)”。[1]舒尔曼认为,证明存在保证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发挥主导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他所建构的教师知识结构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和有关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2]在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结构中,他鲜明地提出了“学科教学法知识”,即“学科内容知识 26 DOI:10.16222/https://www.doczj.com/doc/2611776588.html, ki.cte.2011.01.003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教师实践性知识

国外研究者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其中, 英国学者艾尔贝兹( Elbaz, 1983)、美国学者舍恩( Schon, 1983) 、加拿大学者康内利和柯兰迪宁( Connelly & Clandinin, 1984) 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教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想通过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racticalk加wledge)的研究去探讨教师知识。首先,我们把教师的知识理解成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那种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在我们看来,个人实践知识是为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个人实践知识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也即,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致于把握现在(Connelly&Clandinin,1988,P.25)。 我们用以理解和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的术语和方法是什么呢? 有必要直接研究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课堂上、在课堂外和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更理想的是这种直接研究是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过程使教师成为研究参与者:教师帮助界定研究的目的,对解释提出建议,而且对最后结果加以评论。 我们的方法有许多步骤。首先是实地考察记录的收集。实地考察记录相当于定量的实证数据。它们是在研究现场所做的记录,例如,在一个教师的课堂上记下的笔记。下面部分地列出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所用的实地考察记录的种类:现场笔记、采访、交谈、日志、自传材料、教师与研究者间的通信、口头叙述历史、简史、纪事、教师故事、家族故事、照片、记忆箱以及其他个人/家族的作品。 现场笔记:这是由研究者在观察教师或以同事的身份在教师的课堂上与他们合作时所做的书面笔记。现场笔记也可以)是由参与合作的教师所做。 研究采访:采访多多少少围绕研究者制定的和在观察教师实践时生发的间题。采访也可以更多地以参与者为取向,根据与教师协商而制定的议程进行。 交谈:在方法上,采访融入交谈,类似于非结构化的采访。在交谈中,人们自由加入正在进行的某个兴趣话题的讨论。这些话题和交谈的录音稿是以后分析的基础。 日志:由教师参与者所做的日志是教师实践以及教师对这些实践之反思和思考的记录。当研究者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时也经常做日志,另外,作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参与者和研究者经常交换日志。在日志写作中,参与者们一起编织他们个人的和专业的思想,抓住经验的片段以便逐渐加以理解。 自传材料:在自传材料中,人们写下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志向、他们个人的或专业的故事等等,一般而言自传材料的主题由教师参与者确定。 教师故事:我们工作的重要研究框架是叙述和讲故事。我们将在下文中展开讨论这一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们随时讲述或者写下教育故事。这些可能是他们自己受教育的故事、他们教学中的故事,有关学校的故事或者是学校的故事。 家族故事:相关的方法是讲或写家族故事,家族故事是世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关于家族成员和家族事件的。通过家族故事,人们了解家族的历史并形成个人的身份。家族历史经常可以用于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行观察和评论。 照片、记忆箱、其他个人作品:与其他人一样,教师也在他们个人或专业生活中收集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包含了他们经验的有纪念意义的记录。教师们赋予了这些记录以教育意义。教育研究者则从中发掘出有关教师知识的信息和观念。即使一个人丢失了这些物品,或者这些物品被拿走了,这些物品仍然存在于教师的记忆之中,这些记忆代替了事物本身。 口头历史:口头历史是教师个人或专业生活的口头讲述。口头历史是人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改造。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目前,所有的幼儿园都很重视园内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内专家一直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昨天下午在济南的培训,黄谨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上周五在幼儿园和老师们研课,其中有一个老师提出"空气无处不在"有科学错误,证据是"把玻璃制品、铁制品放入水中并不会有泡泡冒出,说明没有空气"——其实只是相对还是绝对而已,说"空气无处不在"没有什么错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运用所有的手段检测所有的物品是否有空气,也没有必要。昨天开会与一园长朋友一起坐,她问我:立方体必须是实心的物体吗?据她讲,在他们本地区教研的时候,有位领导是这样讲的,老师们也不是很清楚。——所谓的立方体应该是指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物体,与物体是否是实心的没有任何关系…… 举上面两个例子只是想要说明,现阶段制约很多幼儿园老师设计组织科学数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有人

这样举例说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条件性知识好比"怎么倒水",实践性知识就是倒水过程中的经验。虽然我们一直重视教师是否拥有"一桶水",但由于诸多原因,教师的"一桶水"明显的偏少或者"水质"偏差。因此,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缺乏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补课。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摘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生长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存在对其研究不系统,界定不清等问题。本文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生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作系统的概述和分析,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整理,旨在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充满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的专业。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他认为,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是在学习理论和亲身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使用理论”[1]。舍恩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受国外研究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引进国外对于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并努力使之本土化。1996年,柯兰迪宁和康内利的《专业知识场景中的个人实践知识》一文作为特邀稿被译成中文,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在其影响下,国内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 1.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定义的研究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最早进行系统的探讨活动始于加拿大的学者艾尔贝兹。她通过开放性访谈,对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加拿大的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莎拉的故事展开研究。主要集中研究莎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试图理解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形成决策。艾尔贝兹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她把这种知识称为“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景为导向的知识[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学者柯兰迪宁和康内利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方面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他们一直致力于探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场景和教师专业身份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个人实践知识是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3]。在这里,可以看出,柯兰迪宁和康内利所说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个人经验”,它们强调个体性,也反映了这一反思和内化的过程。 从国内来看,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国内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教育实践中初步培养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手段,应用在学科教育实践中应认同三个基本假设,即,高校教师教育中的大学生就是准教师、准教师具备教学的研究能力、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就是研究教学实在。案例可以选自成熟的课例、教师自主编制的案例,也可以利用生成性案例。要建立教与学新的面对面的沟通关系,同时教与学二者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才能够有效地达成目标。如何让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学习者完成从大学生到准教师,再到新手型教师的转变,同时为其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是教师教育者必须严肃认真地思考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和指标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1]。而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学科教育中)一个有效的手段是案例教学。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之于准教师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具有多元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仅有丰富的学科理论、教育学及其他的有关于教学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理论还需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发生互相的融合、相互的作用与反作用,才能使得“教”与“学”的活动真正合成为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实践性知识极好地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在其

著作《课程与教师》一书中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词:“同个别的具体经验结合的案例知识、整合了多种立场与解释的‘熟思性知识’、同不确定性占主流的情境相对峙的‘情境性知识’、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以每个教师的个人体验为基础的‘个人知识’。”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的实践化”固然重要,“实践性理论”或是“实践的理论化”更是必须[2]。着眼于“教学生会学知识”,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会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悟”出自己的“行动理论”[3]。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4]:一是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二是对于教师专业属性的意义;三是对于教师教育的意义。对于正在教师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完成从大学生到准教师的转变,直至走出大学校园,成为新手型教师,也必须要初步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只不过这是一个难题。难点在于大学的课堂中如何实现“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尤其是后者。 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5]。只有在更多的实践场景中的实践、思考、解决问题,及更多同伴之间的相互补充、印证等的活动中,才能够形成坚实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有更广泛的迁移[6]。 二、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

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2 / 4 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浅论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浅论 摘要:可以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划分为可言传的与难以言传的两类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获得的。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内因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动机水平、原有的知识背景、理论学习状况和自我反思意识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是社会和学校氛围。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 目前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较为零散,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分析与探讨,以期形成—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实践性知识的形式 学者们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分为三个层次,即可言传的、能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缄默理论) 和无意识的(内隐理论)[1]。笔者倾向于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划分为可言传的、难以言传的两类,其中难以言传的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可意识但难以言传的,下意识且难以言传的。作如此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认识论的考虑。人的意识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只要存在着实践性知识,那么不管是在当时、还是过后,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它迟早都会被意识到,并通过语言、行动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真正无意识的知识是无法被感知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实践性知识的无意识和缄默性只会让我们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潭。 可言传的实践性知识,即所谓的显性知识。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描述和解释,包括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和对一些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技巧的说明。这种实践性知识的表述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律,界定较为明确,并易为现象所证实或证伪。它在实践中能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可以同时为不同的人们所分享。 难以言传的知识,即所谓的缄默知识。可以将难以言传的知识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可意识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我们能意识到这类知识的存在,但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有些经过努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挖掘和表达出来。例如每个人都体验过愁的滋味,可是却无法对此进行具体描述,而少数杰出的文学家却做到了这一点。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先写花已尽,泪先流,倦梳头,事事休;继而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但再接下来却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就把一种难以言传的愁绪表现得极为具体和形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说,难以言传的知识中的大部分仍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上。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的脸,可以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辨认出这张脸,但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出这张脸的[2]。 其二,下意识的且难以言传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除了能被主体

小学教师通识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小学教师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学习,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从“通识模块”到“小学数学”,巧妙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通识培训中,我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通识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通识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同时,通识培训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上交流互动平台,进行了充分的

小学教师专业考试通识训练试题(一)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训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 未来性 2、我国从()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 A 1983 B 1986 C 1987 D 1990 3、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B、普及性、基础性和探索性 C、适应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普及性、适应性和发展性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省级课程 B、县级课程 C、地级课程 D、校本课程 5、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A、德育教育 B、智育教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教育 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7、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8、()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 A、了解学生 B、组织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班会活动 9、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和德育内容 B、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 C、教育者和教育方法 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10、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为主。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二、判断题 1、教学工作是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 2、师生关心在人格上是一种上下级关系。()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5、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 三、简答题 1、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 2、新课程倡导了哪些学习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简述小学课外活动有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多次强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谈谈作为小学教师你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五、案例分析题 一次公开课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踊跃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明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经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明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1 / 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11机电学区马红英 摘要:近年来,教师知识基础已成为当前教师发展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了实践性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起源,含义、构成、特征及实践性知识的大部分存在形式——缄默知识的理论及缄默知识对教师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缄默知识 1、教师知识研究转向:对实践性知识的重视 对教师知识的研究也经历了一次转向。刚开始,人们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与“如何教”(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类公共的、理性的、显性的知识。但是随着西方发达社会逐步进入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基本否定了现代知识的性质,这种转变是现代科学知识型向后现代文化知识型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性质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从客观性到文化性。(二)从普遍性到境域性。(三)从中立性到价值性。[参考文献:

[1] 叶澜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 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1 [2]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孟宪乐. 实践知识:当代教师专业化新的知识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52 [4]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3 ,255 [5] 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大教育评论,2003(1) [6] 姜美玲,王赛凤. 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J]. 全球教 育展望,2004(11),9 [7] 钟启泉. 教师研修的模式与体制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7),3——5 [8] 卜玉华. 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何去何从 [J]. 教育理 论与实践, 2004(6),51——55 [9] 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 新的构想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10),30——33 [10] 陈振华. 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 [J]. 教育理论 与实践, 2003(11),6——11

教师业务考核通识性知识复习题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 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 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天津的24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开放创新、促进公平、服务需求、 争创一流 2、《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 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间题,目标是掊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 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 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二,注重 因材施教。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6、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数直,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泊名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7.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 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念)。 8.《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A( 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 和行动指南。A.+B.十五C.二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CA.70% B.80% C.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