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 ,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 ,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 ,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 ,种和物种是难点 ,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 ,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邮递员的经历〞 ,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 ,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 "邮递员的经历〞 ,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 ,了解分类的等级|| ,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 ,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 ,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第一认识生物分类的单位,明确从大到小的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尔后,经过小组合作,仔细讨论分析教材中马是怎样被引入不同样样级分类单位的实例,再结合常有的一些动、植物物种,掌握将不同样物种引入不同样样级分类单位的方法和技术。
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括生物分类的依照和意义3.能将物种引入不同样样级的分类单位4.经过学习分类知识,认识个性与性的关系授课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括生物分类的依照和意义。
授课难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授课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科学家将生物分红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
每个界又分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2.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最亲密。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种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依照生物之间的相像程度把它们分红不同样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三、合作研究阅读教材内容,思虑并理解以下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沟通。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地址应在_________和 _________之间。
2.依照资料来分析:(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3)一个物种即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共同特点比较_________。
所以,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___,共同特点越 _________。
反之亦然。
生物学家就是依照生物之间的_________来把生物分红不同样样级的。
从种到界教学随笔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学习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学习难点:分类依据和意义 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情境引课:1.什么叫生物分类?2.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二、预习全文、自主学习,梳理疑难: 通读课文,勾画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3、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所包括的生物种类就越______。
4.狼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9、分类的规律:分类的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反之分类的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 ,共同特征越 ,亲缘关系越 。
四、梳理小结:五、达标检测1、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
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 、种B 、门C 、属D 、目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 A 、种加词+属名 B 、属名+种加词C 、种加词+科名D 、科名+界_______ 门_______ 亚门________纲_______目_____科_____属_____种。
5.桃在分类上隶属于: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
6.对生物进行分类什么意义?7.植物园内植物上挂的标牌上的拉丁文写的是该植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8、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种加词3、“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4.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较多的是()A.种子植物门B.蔷薇目C.百合科D.单子叶植物纲5.下列哪一个分类单位不能包括“桃”这种植物?()A.被子植物亚门B.桃属C.蔷薇科D.双子叶植物纲6.下列与马亲缘最远的是()A.海马B.鲸C.牛D.驴7.提出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是()A.达尔文B.李时珍C.袁隆平D.林奈。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种和物种是难点,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邮递员的经历”,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分类的等级,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从种到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品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品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述法【教学预备】多媒体电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温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咱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咱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师:分类的大体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能够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能够分为哪些小类?生:能够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能够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能够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专门好,这堂课咱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教学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依照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品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度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依照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别离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可否明白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品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增强了动物的分类品级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品级中的地位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3、分类的意义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明白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品级4、双名命名法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熟悉5、总结:师生:一路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种和物种是难点,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邮递员的经历”,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分类的等级,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节从种到界【知识点】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测试题】1.1.马属于界门纲目科属种。
1.2.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
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A.种 B.门 C.属 D.目1.3.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界 B.门 C.属 D.种1.4.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门B.纲C.种D.属★2.1.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不在同一“目”中,你认为哪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A、 A和BB、 B和CC、D和AD、都一样★2.2.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从生物分类的角度来看,牛和马是有共同特征的,它们共同的最低分类等级和共同特征分别是()A.亚门.草食性B.纲.胎生和哺乳C.目.恒温动物D.科.体表被毛2.3.转基因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属于()A.不同科B.不同属C.不同种D.同一种☆2.4.“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3.1.瑞典植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3.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A.种加词┼属名B.属名┼种加词C.种加词┼科名D.科名┼种加词第二节从种到界【知识点答案】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等级法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分离单位是:种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结构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等级科学的生物命名法知识要点1.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分类等级越低的类群中生物的共同特点越多,但生物种类却越少。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从种到界各分类等级的名称。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3.说出双名法各部分的含义、书写规则,以及双名法的提出者。
过程与方法:1.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划分分类等级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具有怎样给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地位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分类的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
2.教学器材:动物类群的图片。
3.教学课件:CAI 课件。
导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展示幻灯片:太空人小明,他要给我们班同学寄一封信,谁来帮帮他如何填写通讯地址?填写通讯地址,其实就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寻找不同的等级。
二、自学提纲1.生物分类单位有哪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 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地位及其进化途径和过程。
界 门 纲目 科 属 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分类,人为地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不同的分类等级。
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三、师生共解:把马的分类级别从大到小书写出来。
分析:看看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的分类等级的?如何判断马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与其他动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每匹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所有的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种是最小的分类等级。
1.区别种与物种➢这是一匹棕红色的马,现在我们从上面的这三种动物中找到和马最像,最接近的。
它们是不是都属于马种呢?➢无论红马、白马还是棕马,都属于马种,只是颜色不同;但是斑马与马相比,除了有白黑相间条纹以外,还有许多不同。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
【教材分析】
【预习热身】
1.为了科学的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________,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_________。
2.生物的分类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___________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公园或校园内常看到各种动物、植物的标牌,上面写着动物、植物的__________、属于哪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6.双名法由瑞典著名植物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每个物种的____________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种加词的后面还应有_______________,有时可以省略。
【教学流程】。
课题第二节从种到界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检查预习作业情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7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学讨论及教师提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赏图片,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的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习重点生物分类的7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学习难点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关键讨论观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想一想,议一议: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
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名称呢?二、自主学习:1、生物学家主要根据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2、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3、所有的狼都同属于一个物种吗?4、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还是同界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5、按照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顺序,将狼、狐、虎、郊狼、兔、青蛙进行排列。
聆听思考阅读教材P101---104,观察教材对开页的图片,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教师叙述教师边提问,边讲解,边归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物有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6、怎样利用生物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7、请归纳狼在分类中的位置。
三、林奈和双名法阅读教材P104练习3,和P105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1768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四、小结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的分类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事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生物。
学生阅读教材及练习题,了解林奈和双名法聆听记忆指导阅读并讲解归纳总结联系实际,让学生读懂动植物标牌,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巩固练习教材P104作业布置必做教材P104选作能力培养探究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1、生物分类的意义2、生物分类单位3、生物分类的意义4、林奈和双名法本节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
到界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章
第2节从种到界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会确认一些常见生物的分类等级。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三、合作探究阅读P85—双名法的是()
A、达尔文
B、李时珍
C、袁隆平
D、林奈
4、有关分类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D、分类单位大小,与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多少无关
5、在公园内,常可看到某些植物上挂着标牌,上面写着该植物的()
A、属名,种名
B、科名,种名
C、界名、种名
D、科名、属名
6、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A、门界
B、界科
C、纲种
D、界种
7、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结构归为一类。
下图是将7种生物或结构分为
A、
B、C三类的示意,据图回答: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请你写出图中B 类和C类的分类依据: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B类的依据是。
将除病毒以外的其它6项归为C类的依据是。
第二节从种到界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从种到界分类的7个等级。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及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分类的七个等级非常复杂,学生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也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知识,所以了解分类等级及单位名称对学生们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安排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因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利用教材有关马的分类图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建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种和物种是难点,教学中要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而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邮递员的经历”,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讨论,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从种到界一、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二、马的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和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通过模拟“邮递员的经历”,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分类的等级,再通过寻找与马共同特征多的动物,来体会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样利用这些共同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
并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
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
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
【测试题】
1.1.马属于界门纲目科属种。
1.2.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
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种B.门C.属D.目
1.3.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门C.属D.种
1.4.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门
B.纲
C.种
D.属
★2.1.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不在同一“目”中,你认为哪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A、A和B
B、B和C
C、D和A
D、都一样
★2.2.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从生物分类的角度来看,牛和马是有共同特征的,它们共同的最低分类等级和共同特征分别是()
A.亚门.草食性
B.纲.胎生和哺乳
C.目.恒温动物
D.科.体表被毛
2.3.转基因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属于()
A.不同科
B.不同属
C.不同种
D.同一种
☆2.4.“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3.1.瑞典植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3.2.我们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双名法来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A.种加词┼属名
B.属名┼种加词
C.种加词┼科名
D.科名┼种加词
第二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答案】
1.生物分类采用的方法?分类单位依据是?
等级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大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分离单位是:种2.分类单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
3.双名法的提出者是:
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
【测试题答案】
1.1.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1.2.D 1.3.D 1.4.C
2.1. B 2.2.B 2.
3.D 2.
4.D
3.1.林奈,双名法, 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