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10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3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解析凸透镜成像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研究,尊敬长辈的XXX 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拍照机拍照时,物体在菲林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A.仍旧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中,毛病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接纳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模糊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大概是()A.5 cmB.10 cmC.15 cmD.20 cm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像的性质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2.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像的性质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像的性质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二、填空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像距v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2f < v < ∞2.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像距v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v = ∞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像距v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 < v < f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答案: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 < v < ∞;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 = 2f;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0 < v < f。
2. 凸透镜成像时,为什么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由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使得像相对于物体倒立。
同时,由于折射光线的会聚点位于焦点和主光轴之间,使得像距小于物距,因此成缩小的实像。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距离透镜30cm,求像距v和像的性质。
答案:物距u=30cm,大于2倍焦距2f=20cm,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透镜公式1/f = 1/u + 1/v,解得v=15cm。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A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2012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4、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学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0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20cm7、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8、(2012江苏南京,第4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l=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1、(6分)(2015•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补充设问:1、如果要使光屏上成缩小像,需要将蜡烛向______(选择左、右)移动。
2、如图,如果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该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进行实验,光屏上是否能成像?_____________(选择可以不可以),原因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用不透明纸片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_____4、如果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近视眼镜或者远视眼镜)。
5、实验中,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上或者下)移动,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改变实验器材情况下,写出一种可行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6、光屏用带方格的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8、固定蜡烛和光屏,移动透镜,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9、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验证凸透镜成像左右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果把凸透镜换成水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基础上,向水凸透镜内加水,光屏上的像将不再清晰,如果想使像再次清晰,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给凸透镜前加上眼睛的话,选择____________,验证了__________(选择近视眼或者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练习(含答案)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物距是____cm.像距是____cm(2)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4)如果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成____、____的实像.此时用一小块不透明的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___(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如果能,像变___(填“亮”或“暗”)。
答:20 40 放大右倒立缩小能暗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______cm(选填“0”、“10”或“20”)。
(2)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动蜡烛距凸透镜30 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__________ 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4)移动蜡烛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_______ 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15 cm处时,光屏上会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他将蜡烛再靠近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题-(含答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包括焦距的测量、物体与
凸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成像的放大缩小。
实验材料
1. 凸透镜
2. 白纸
3. 尺子
4. 直尺
5. 物体(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物体)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并确保透镜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将白纸固定在桌面上,作为屏幕。
3. 选择一个物体,并将其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
4. 观察屏幕上出现的成像,并调整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找到
使成像清晰的位置。
5. 使用尺子测量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屏幕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6. 重复上述步骤,选择不同大小的物体,记录测量结果。
数据记录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测量数据,将得到以下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并观察物体与成像的放大缩小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凸透镜掉落或损坏。
2.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在测量距离时要保持准直,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距离。
以上是关于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的简要介绍和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1.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刻度尺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位置上如图12,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
(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6)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
你的设计方法是:。
次数 1 2 3 4 5 6物距40 35 30 25 20 15(cm)像距13.5 14 15 16.7 2030(cm)答案:(1)最亮最小、10 (2)三心不在同一高度(只要答案合理)(3)左(4)缩小、大(5)左( 6)向左吹气使烛焰向左晃动,观察烛焰的像向哪边晃动。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____为止.(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___S2.(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A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实验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三、实验步骤: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方案]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 2 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c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 填靠近或远离”).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中心大致在,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 、_____ 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3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4.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c m .)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中像距的大小.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2 15 7.5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K f、U 1Uin piipiinIIri|iiin|rMTpillinqiili|D 40 50ni|]iiiii|lllqphi|ii[r|hi|inrir|iiii|70 SO W m 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 就应将光屏 _______ 凸透镜(选5•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 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 ____________ 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 1 30 15 ①2 20 20: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② 倒立、放大的实像 46无正立、放大的虚像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 _______ .(3)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 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 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 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 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 .6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 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 就是利用这 一原理制成的.(2)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 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____________ (选填 近视眼镜”或 远视眼镜”).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 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1) 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______ (选填 上”或下”)调整.(2) 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15cm 处, 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______________ (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①蜡烛换成LED 灯的优点是 __________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 ............. Li<? (I)F r /■' A0 10 20 30 40 50 60 70 S0 90 cn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2) 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 14cm 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选填 左”或 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____________ 的实像; 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 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 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 _______ (选填 远离”或 靠近”透镜.9•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 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 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 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 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将平行光源、 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 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_____________ 上. (2) 实验中, 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 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 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 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3)实验中,调整好 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 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______ .11•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上”或 下”)调节. (2)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20cm 时,移动光屏 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 cm .(3) 当烛焰距凸透镜 3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 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_________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__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 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 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__1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 A 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填靠近”或远离”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______ ,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 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1) 10 (2)下,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缩小,照相机(4)远离2.( 1)同一高度上(2)倒立,放大(3)眼睛在光屏原来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3.(1)10(2)缩小(3)照相机(4)完整4.(1) 5cm(2)倒立缩小的实像,15cm,倒立放大的实像7.(1)下(2)放大,实(3)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比较像的大小8.(1)像成在光屏中央(2 )左,缩小,照相机(3)远离9.(1)高度(2)(3)将光屏从离凸透镜较近的地方,沿着光具座,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观察光屏上的光斑,直到这个光斑最小最亮,然后停止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练习1.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8cm B.15cm C.20cm D.40cm2.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可能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l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7.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8.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A.实像凸面镜B.虚像放大镜C.实像照相机D.实像投影仪9.为了校园安全,各学校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B.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0.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11.如图所示,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处,像成在Q处,把物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A.P的左边B.PQ之间C.QS之间D.S的右边12.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_(上/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左/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左/右)移.14.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15.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_________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6.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_.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荷花(选填“远离”或“靠近”).17.“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18.在图中方框内补上光学元件.19.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20.完成如图光路图.21.如图是一束射向凹透镜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2.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放置_________.现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24.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_.25.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_.A.凸透镜B.凹透镜(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的实像.(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_.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2)小明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到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的实像.(3)摘掉眼镜的小明观察像时,离光屏很近才看清烛焰的像,则他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27.在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凸透镜.(1)透镜A的焦距是_________(题“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B的焦距.(2)实验记录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外,还应记录_________;(3)当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_________.2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些.(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___.3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2)如图,光屏应在_______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___.(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30cm>2f,则f<15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2.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答此题,需要清楚:平板玻璃可以使光通过,反射效果较差;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光不能通过平面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通过,然后沿平行方向射出,光线不会分散.不符合题意;B、光照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不符合题意;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符合题意;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的掌握和应用,熟悉基本规律,读懂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A、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C、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B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焦距大小;(2)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3)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4)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解答:解:A、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焦距大小,故A错误;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故C错误;D、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注意物距条件的应用和把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5.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解答: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u=50cm﹣30cm=20cm;像距v=65cm﹣50cm=15cm.由上分析得:20cm>2f f<15cm<2f解得:7.5cm<f<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时,物距u=50cm﹣35cm=15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难度稍大.6.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因此需增大像距,即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拔高难度.7.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8.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故选C.点评: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9.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属于基础题.10.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明确近视镜是凹透镜,然后在明确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放上凹透镜后像的位置的变化,然后调整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凹透镜后,蜡烛在凸透镜后面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像再成在光屏上,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选B.点评:要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首先要明确放上的镜片对光线有何作用.1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V>U.解答:解:A、当凸透镜在P的左边时,当物体在P点时,像在Q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把物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符合题意.B、当凸透镜在PQ之间时,当物体在P点时,像在Q点,说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或倒立等大的实像、或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焦距小于PQ且小于凸透镜到像的距离(因为当像是倒立的时候,像距一定大于焦距).把物放在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像一定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在凸透镜的左侧,不会成在S处.不符合题意.C、当凸透镜在SQ之间时,当物体在P点时,像在Q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是V<U,因为当物体成虚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题意.D、当凸透镜在S的右边时,和C选项一样,因为当物体成虚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大于物距,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 时,物距u=18cm,其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点评:(1)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的定义.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学生要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二.填空题(共5小题)1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如图,像在光屏的上方,说明像比较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要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或烛焰向上移动.(2)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光屏上能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不能接到的像是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3)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在凸透镜的前面放一个凹透镜,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光屏远离凸透镜,或烛焰远离凸透镜.解答:解:(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明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故答案为:(1)下;(2)放大;左;(3)左.点评:(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以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发散小一些的光线;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1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如图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物距u=25cm,凸透镜的像距是v=10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减小,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距要变大,所以将光屏向左移动.故答案为:倒立;缩小;照相机;左.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15.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透;缩小.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16.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①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②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②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荷花.故答案为:两倍焦距;靠近.点评:凸透镜成像的成像规律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17.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答案为: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实验1.“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多次测量的意义_____。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具座上__________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上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答案:相同;不同;发光物和凸透镜;光屏上的像。
2.小朱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水平放置的光具座上,接着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厘米,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一定是__________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放置在36 厘米刻度处,则光屏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厘米刻度处时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79”、“81”或“85”)。
答案: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倒立;放大;实;853. 在图13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_______的。
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________10厘米。
答案:高度;远离透镜;放大;小于4.某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5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答案:B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物体经凸透镜能在离凸透镜 15 厘米的光屏上成像,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实像答案:B6.物体沿主光轴逐步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另一侧,光屏在距离凸透镜16厘米和24厘米处时分别能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8厘米 B.10厘米C.12厘米 D.16厘米答案:B7.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图17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5)。
凸透镜成像实验
1.“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多次测量的意义_____。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具座上__________的位置不变,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上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答案:相同;不同;发光物和凸透镜;光屏上的像。
2.小朱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首先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水平放置的光具座上,接着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若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厘米,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13
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一定是__________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放置在
36 厘米刻度处,则光屏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厘米刻度处时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79”、“81”或“85”)。
答案: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倒立;放大;实;85
3. 在图13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_______的。
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________10厘米。
答案:高度;远离透镜;放大;小于
4.某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5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答案:B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物体经凸透镜能在离凸透镜 15 厘米的光屏上成像,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实像
答案:B
6.物体沿主光轴逐步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另一侧,光屏在距离凸透镜16厘米和24厘米处时分别能得到缩小和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8厘米 B.10厘米
C.12厘米 D.16厘米
答案:B
7.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图17所示的位置
,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5)。
若将蜡烛放置在A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6)厘米的透镜所成的像最小;若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7)厘米。
答案:(5) 同一高度;(6)5;(7)5、10
8.当烛焰离凸透镜4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厘米B.3厘米
C.4厘米D.5厘米
答案:B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手边有两种凸透镜供选择,分别为焦距为10 厘米的凸透镜A 和焦距为20 厘米的凸透镜B,他选择一个凸透镜,并将它与蜡烛,光屏按照图16 所示的位置摆放在光具座上,当点燃蜡烛后发现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
是___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该同学选择的是凸透镜_____(选填“A”或“B”)。
如果接下来想在光屏上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他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答案、放大;B;右
10.物体从距凸透镜24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动到距透镜16厘米处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由缩小的像变为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8厘米 B.10厘米
C.12厘米 D.16厘米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