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油库危险源辨识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9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油库区作为石油存储和供应的核心区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油库区的安全,需要对其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辨识范围、识别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防控措施、实施整改措施、定期检查与更新、培训与教育等方面。
一、确定辨识范围首先,要明确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这包括油库区内的储存设施、输油管道、装卸设施、消防设施等。
在确定辨识范围时,应结合当地的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辨识范围应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所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都被纳入考虑。
二、识别危险因素在确定了辨识范围后,需要对油库区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包括:1.防火安全问题,如火源控制不严、消防设施不足或失效等;2.泄露事故,如管道或储存设施损坏导致的石油泄露;3.爆炸事故,如油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导致的爆炸;4.人员安全问题,如操作失误、缺乏安全培训等。
三、评估风险程度在识别出危险因素后,需要对它们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应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的损失范围。
例如,储存设施的火灾风险可能较高,因为火灾可能导致大量石油燃烧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而装卸设施的石油泄露风险可能较低,但泄露量可能较大,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四、确定重大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确定油库区的重大危险源。
这些重大危险源可能包括防火安全问题、管道和储存设施的泄露事故、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混合物以及人员操作失误等。
针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制定防控措施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例如:1.严格控制火源,加强火源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2.对管道和储存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石油泄露事故的发生;3.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油气混合物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4.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分析方法研究摘要:虽然我国现在安全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每年因为安全事故而死伤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很多。
石油化工行业最近几年也相继有事故发生,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危险的认知度不够。
本文就结合本人的工作特点,对油库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油库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4-0222-01石油化工行业是具有一定危险的行业,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石油的生产、储存与运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的险情。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重大的危险源的辨识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研究的发展历史最早研究重大危险源的国家是英国。
为此,英国专门成立了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acmh),并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价。
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相关文件和章程。
国际劳工大会于通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这是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
在此以后,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在曼谷召开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研讨会,相继让印度、印尼、泰国、马未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韩国也在同一时间建立了危险源控制系统。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时间,我国在重大危险源控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起到了良好作用。
2001年4 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的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辨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分析方法研究摘要:虽然我国现在安全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每年因为安全事故而死伤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很多。
石油化工行业最近几年也相继有事故发生,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危险的认知度不够。
本文就结合本人的工作特点,对油库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油库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4-0222-01石油化工行业是具有一定危险的行业,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石油的生产、储存与运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的险情。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重大的危险源的辨识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研究的发展历史最早研究重大危险源的国家是英国。
为此,英国专门成立了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acmh),并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价。
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相关文件和章程。
国际劳工大会于通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这是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
在此以后,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在曼谷召开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研讨会,相继让印度、印尼、泰国、马未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韩国也在同一时间建立了危险源控制系统。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时间,我国在重大危险源控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起到了良好作用。
2001年4 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的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辨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油库危害因素识别引言油库是存放和处理大量石油产品的重要设施,但它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油库危害因素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库危害因素,并提供识别和评估这些因素的方法和工具。
1. 油库危害因素在识别油库危害因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油库危害因素:1.1 火灾和爆炸油库中存放的石油产品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一旦发生泄漏或意外情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这种情况对人身安全和设施造成的破坏都是巨大的。
1.2 泄漏和污染油库中的储罐和管道可能会出现泄漏问题,导致油品污染土壤和水源。
这种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3 气体和化学品泄漏除了油品泄漏外,油库中还可能存在气体和化学品泄漏的风险。
这些泄漏可能引起毒气释放和化学反应,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1.4 结构破坏和倒塌油库中的储罐和建筑物可能会出现结构破坏和倒塌的风险。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人员被困、设施损坏和环境污染。
2. 油库危害因素识别方法2.1 审查历史记录和数据油库的历史记录和数据对于识别危害因素非常重要。
通过审查油库的历史记录和数据,可以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故和问题,并根据这些信息评估潜在的危害因素。
2.2 现场勘察和检查现场勘察和检查是识别油库危害因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现场勘察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油库的设施和设备,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评估和处理。
2.3 采用现代技术和工具现代技术和工具为油库危害因素的识别提供了很多便利。
例如,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可以帮助检查油库设施的状况,使用气体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气体泄漏。
3. 油库危害因素评估工具3.1 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识别和评估油库危害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油库设施和操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油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1汽油2 柴油3煤油2自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 地震**省地震局作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报告。
地理位置处在**盆地中部,属太平洋地震带,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二次8级以上强烈地震,是地震多发区。
霍州油库库址处于**盆地内。
从历史地震情况看,新构造运动一直到近期仍活动频繁,具有继承性。
一是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是有可能发生基本烈度为8度强的地震;1.1地震对油罐区及其设施设备的影响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分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对油库造成的灾害是: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的错动和地面变形等所造成的灾害,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平移或凹陷等形式。
断裂是指由于地震原因而引起的地裂。
隆起是指由于板块挤压而使局部陆地隆起而形成的现象。
凹陷也是地震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些现象除了对建筑物、地面破坏外,还对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破坏外,对油库的储罐还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可以使油罐倾斜,严重时能够使油罐倾覆,造成破坏,漏油起火,以致酿成重大火灾事故。
平移是由于剧烈地震发生时,移动了罐体,以致改变罐与罐之间的安全距离,或发生碰撞,产生火花,油料泄漏,形成事故。
次生灾害是由于地震时酿成的油管破裂、起火等因,造成人员伤亡,铁路、公路中断。
1.2地震对管线、阀门的影响地震除了对油罐产生危险以外,还可能由于其震动力量,对油库罐与罐之间的连接管道、法兰造成破坏,管道与其连接法兰由于地震作用,发生扭曲变形,造成油管破裂,油品泄漏,酿成重大事故。
2雷电雷电是自然界中的声、光、电现象,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油库来说,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仅全国石油贮罐发生雷击事故就有20余起,其中黄岛油库遭雷击引起爆炸燃烧,大火延续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造成19人死亡,79人受伤。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油库区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场所,涉及到石油及其化工产品等危险物品,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油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辨识:通过对油库区场地特点的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地势低洼、观察台位置不佳等,进一步明确危险源范围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清单:对油库区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地图和实地勘察,并制定危险源清单,包括各类储罐、加注设备、输油管道等。
3. 危险源评价:依据危险源清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和影响范围,从而明确其重要程度,方便进一步推进管理控制措施。
4. 造成危险的场景分析:在对危险源清单进行评价后,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事故场景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具体地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5. 危险源控制策略:依据上述评价和场景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紧急应对预案。
6. 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结合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油库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辨识结果以及对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油库区的安全生产环境及管理控制效果。
油库危害因素辨识简介油库是存储石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场所,所以其的建设、管理与使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在油库管理中,必须及时识别危害因素,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危害度,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本文将介绍油库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以及一些应对措施。
油库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因素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人员因素:人与设备的瑕疵,操作不当,缺乏安全意识等;2.设备因素:设备故障、设备瑕疵、设备老化等;3.环境因素:天气变化,飞沙走石,地震,火灾等;4.化学物质因素:毒气泄露、化学反应、含氧不足等。
以上因素不一定完全包括了所有的油库危害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均必须时刻被关注。
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危害因素的辨识非常重要,正确辨识可以避免许多安全问题。
以下是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建立工作团队:建立负责油库安全的工作团队,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2.分析和研究:分析和研究油库中的危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调查:对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等;4.检查设备:对油库中的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5.制定预案:制定适合的应急预案,包括灭火、排毒等。
油库危害因素的应对措施识别危害因素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1.人员素质提升:针对人员因素,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2.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3.确保环境安全:做好环保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制定相应的工作安全预案。
4.化学物品管理:加强化学物品的管理,切实做好储存、使用环节的安全保障工作;结论针对油库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应对措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范,并且每个员工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油库是高危行业,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减少事故的发生。
加油站点危险源点辨识及控制措施加油站是易燃易爆的场所,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加油站的正常运营和员工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加油站站点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控制。
以下是加油站常见的危险源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油库/油罐区:油库和油罐是加油站最重要的危险源点之一,主要存在着泄漏、溢出和火灾爆炸等风险。
为了控制这些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油库/油罐具备安全设施,如安全泄漏装置和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油罐壁厚检测和泄漏检测;-定期进行火灾演练,并配备灭火设备和疏散器材;-加强电气设备维护,防止电火花引发火灾;-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加油机与燃油输送管道:加油机和燃油输送管道是加油站的关键组成部分,存在着泄漏和火灾风险。
以下是对这些危险源点的控制措施:-定期检查加油机的泄漏情况,采取及时维修措施;-加强管道的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管道;-进行泄漏探测,并设立泄漏报警装置;-定期清理加油机周围的易燃物,保持清洁;-禁止在加油机周围吸烟,加强灭火器的配置;-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3.气体贮存区域:加油站通常储存着液化石油气、氮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着爆炸和中毒风险。
以下是对气体贮存区域的控制措施:-对气体贮存区域进行防火、防爆处理,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定期检查气体贮存设施的泄漏情况,设立泄漏探测装置;-加强气体贮存区域的通风设备,防止气体积聚引发爆炸和中毒;-禁止在气体贮存区域内进行明火作业,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加强气体贮存设施的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设备。
4.废水与废气排放点:加油站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也是危险源点,可能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
以下是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到环保要求后排放;-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加强对废气的排放监控,排放口必须装设净化装置;-定期清理和更换净化装置,防止废气超标排放;-确保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符合当地环保法规,定期接受政府监管。
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分析摘要油库作为石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全性一直备受重视。
而近年来在油库的安全生产中,事故也不断频发,充分认识油库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石油生产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本文就对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作了简单的分析与归纳总结。
关键词油库;安全;防治石油在生产过程中,油库作为原油和成品油存储、转运的重要平台,其安全性一直被高度重视。
但由于油品自身具有的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点,其在存储和转运的过程中,或是在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引发事故。
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及其防治措施。
1加强对油库火灾危险源的辨识燃烧和爆炸需要有相应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要燃烧或爆炸就需要有可燃物质的存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足够的氧气,除此之外还要有点火能量的存在。
如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就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油库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储的油料物质本身就是属于易燃物质,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保证其不与空气接触,也就是说,油库作为存储油品的场所,已具备了燃烧或爆炸的两个条件,要保证其不发生事故,就必须控制第三个条件不被满足,即控制点火能量。
点火能量主要来自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这几个方面。
2 防治油库区域的雷电危害油库直接遭受雷击,或是在雷电波被引入的情况下,亦或是有雷电反击的产生,都会释放处点火能量。
如果直接遭受雷击,会形成几十万伏特,有时甚至是上千万伏特的冲击电压。
瞬间产生的高电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油库的电气设备,使变压器、发电机产生故障,电气线路的绝缘层也会被高压击穿;同时,雷电还会产生强大的电流,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被转化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的产生,可以在数秒钟之内融化金属,当电流特别大时,达到几千安培的情况下,还能瞬间气化金属,危害特别严重,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雷电产生的雷电波进入建筑物,也会导致配电装置、电气绝缘线路被击穿产生短路。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危险,次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中毒危害、触电和车辆伤害等。
1火灾、爆炸危险本项目装卸、储存的是汽油和柴油,均为易燃易爆物料。
若在装卸、储存过程中出现泄漏,油蒸汽与空气混合,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爆炸指数计算如下:1)、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1XC2XC3=0.88X1.00X0.84=0.742)、安全补偿后的火灾危险指数F&EI=F3XMFXC=96.32X0.74=71.3所以其危险等级安全补偿前为中等,安全补偿后为较轻3)、安全补偿前暴露半径R和暴露区域面积:R=0.256X F&EI=0.256X96.32=24.7(m)暴露区域面积=PR2=3.14X24.72(m2)=1915.7(m2)4)、安全补偿后暴露半径R:R’=0.256X71.3=18.3(m)3)、安全补偿后暴露区域面积=P(R’)=3.14X18.32=1051.6(m2)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查单元危害系数计算图可得该危害系数为0.58。
这表明,一旦发生事故,加油站周围1051.6m2的区域将有58%的面积,即609.9m2要遭到破坏。
本项目汽油储存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柴油储存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B类。
2中毒危险本项目装卸、储存的是汽油和柴油,均具有微毒,属Ⅳ级(轻度危害),发生泄漏时,人体长期接触或吸入量大,都将对人体产生危害。
3触电危险加油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若未设置保护接地或失效,可能导致设备带电,操作人员接触带电设备会造成触电事故。
4车辆伤害加油区车辆进出频繁,若调度指挥配合不当,可能引起车辆伤害事故。
5电气系统危险性分析配电室的主要危险是触电和电气火灾。
配电室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设计、制造、自身缺陷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违规操作引起的。
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雷击等。
油库危害因素辨识引言油库是储存和储运石油产品的重要设施,对于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储存和储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油库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油库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油库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油库危害因素辨识1. 火灾和爆炸油库中储存的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主要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包括:•不当的操作和维护;•静电积聚和放电;•露天明火;•不合理的电气设备布置;•人为失误等。
2. 泄漏和溢油油库中的储存设备和管道存在老化、腐蚀和损坏的风险,可能导致油品泄漏和溢油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主要可能导致泄漏和溢油的原因包括:•管道破裂;•阀门漏电;•贮罐泄漏等。
3. 气体中毒油库中可能存在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等,一旦泄露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主要可能导致气体中毒的原因包括:•储罐内的气体泄漏;•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良的通风系统等。
4. 安全设施不完善油库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将加大事故的风险和后果。
主要可能存在的安全设施问题包括:•消防设施不全面或缺失;•逃生通道不畅通;•报警系统不完善等。
油库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油库事故的发生,在辨识出油库危害因素后,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油库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加强员工培训和操作规范油库工作人员应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熟悉油库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并且需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避免不当的操作和维护导致事故发生。
2.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油库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应定期对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腐蚀和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3. 灭火和泄漏应急预案制定灭火和泄漏应急预案是应对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的必要措施。
该预案应明确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后果,并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油库危害因素辨识引言油库是储存石油、天然气和其它液体燃料的地方,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加油站、运输企业、工业园区等,但是油库也存在着安全风险。
本文将介绍油库的危害因素,并以油库环境系统为主要对象,对油库安全防范进行辨识。
油库危害因素水位控制不当当油库存储量过多或过少时,都会产生危害。
过多容易导致储罐内压力过高,甚至会发生爆炸;过少则可能使其内部出现空气流通,使燃油污染、泄漏等情况发生。
油气泄漏油气泄漏是油库危害的主要路径之一,常发生于管道爆裂、手动操作不当、设备损坏等情况,泄漏会导致爆炸、火灾以及环境污染。
环境因素油库环境的不同特性也是其危害之一。
如恶劣的气候条件、水源不足、潮湿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油库的设备、结构受损,增加油库的风险。
不当的操作油库操作人员在储存和使用燃油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不当会导致危险的发生,如液位过高、溢油等。
油库安全防范针对油库的危害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危害:提高储存、运输设备的品质增加储存或运输设备的容量、减少耐用等损坏。
强化油库环境的平衡性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加强绿化、防水等措施,平衡油库环境,降低环境对油库的影响。
增加预警机制装设气体检测器、温度检测器,增加预警机制和安全方案,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尽早采取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油库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清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等,及时防范和处置发生的危险。
结论对于油库这种特殊危险地点,危害因素辨识是预防重大危险事故的重要环节。
仅有辨识还不够,必须采取措施来强化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油库的危防水平,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流程根据库区储存货物的类型和数量,分析该库区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1、识别程序选择识别标准→识别危险物质→确定生产储存方式→部门识别单元→计算危险物质存在量→确定装置是否为重大危险。
2、识别标准重大危险源识别标准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大危险源分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等九个方面。
该油库输油管规格为DN200,设计压力1.6 Mpa,长度为2500m,根据文件,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内的压力管道范围。
3、识别危险物质根据库区装载、卸载和储存的危险品类型分析,该库区装卸储存汽油和柴油,均为列入《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的危险物质。
4、部门识别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于同一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分为两类:生产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域的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边界数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该油库油码头为危险物质装卸场所、罐区为危险物质贮存场所,两处相隔约2.5km,因此,将罐区作为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另由于输油管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因此,油码头和输油管道被视为装卸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单元。
5、计算危险物质存在量,本标准有害物质临边界数量见表1表1 危险物质临边界数量标准序列号危险物质危险物质类别生产现场临界数量(t)贮存区临边界数量(t)1汽油闪点<280C易燃物质2022 柴油280C≤闪点<600C易燃物质100106、危险物质临边界数量计算方法按《重大危险源辩识》标准中临边界数量的规定,比较单元内各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和标准中的临边界数量(临边界数量按贮存场所临边界数量计)。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观察□访谈□个别交流□查阅记录□现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