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6
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摘要】经营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绩效的竞争。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我国十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找出了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绩效的差距,并认为股份制改革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绩效。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建设我国金融体系及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五年之内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特别是在经营品种、开放区域、服务结构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这势必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
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众多地方性银行在内的有序竞争格局。
2007年全面开放以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经营能力即绩效的竞争上,绩效是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保护状态下的竞争,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经营体制都与同类的国外银行直接存在着较大差距,如竞争力低下、不良贷款多、规避风险能力不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银行经营能力现状,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提升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应对入市后的竞争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一)经营能力评估的方法相关性分析是针对提取的指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已初步了解所采用的指标的有用性。
主成分分析法方法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并且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本文开始选取的众多反映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指标中会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评估的几个综合指标。
2010年第5期一、规模经济与银行业规模经济涵义规模经济研究企业的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
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时,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要素成本低于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则说明存在规模经济性。
随着企业产量的不断扩大,平均成本也会不断下降,最终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或重合,意味着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如果这种情况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都不变,这种产量范围就属于规模收益不变。
假如产量继续扩大,以致于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上,则说明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在图1中,产量达到Q1之前,属于规模经济阶段;当产量处于Q1到Q2之间时,属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当产量达到Q2之后,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
讨论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不仅要考虑规模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应考虑银行业的特点。
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一般企业具有共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又要充分考虑它的特殊性,从经营效率、风险水平、治理结构等多纬度对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情况进行分析。
图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①二、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理论分析(一)从经营效率看银行的规模经济资产利润率是银行税后利润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银行资产的获利能力。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不断提高。
2007-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112家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高达1.03%,而上一年度仅为0.67%,增速超过70%。
资产利润率超过1.5%有29家,有接近一半的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葛伶燕摘要:规模经济是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产业间的规模经济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不仅应考虑投入产出变量,还应结合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和治理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
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作者:孙琳来源:《商情》2008年第01期【摘要】经营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绩效的竞争。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我国十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找出了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绩效的差距,并认为股份制改革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绩效。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建设我国金融体系及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五年之内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特别是在经营品种、开放区域、服务结构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这势必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
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众多地方性银行在内的有序竞争格局。
2007年全面开放以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经营能力即绩效的竞争上,绩效是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保护状态下的竞争,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经营体制都与同类的国外银行直接存在着较大差距,如竞争力低下、不良贷款多、规避风险能力不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银行经营能力现状,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评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提升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应对入市后的竞争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一)经营能力评估的方法相关性分析是针对提取的指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已初步了解所采用的指标的有用性。
主成分分析法方法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并且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论文报告:一、引言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类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检验各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经济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性。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进行分析。
二、实证研究的意义实证研究可以帮助经济学理论从抽象的数学模型中走向现实的现象,具有直接、客观、可比性等特点,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有用的参考依据。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计量模型的构建是整个实证研究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同时又能够反映这种理论的实际运行情况。
四、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样本选择问题一次正确的实证研究必须具备合适的数据样本,数据的来源应该具有够高的可靠性、代表性和完整性,数据的质量必须能够满足实证研究的要求。
五、实证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实证研究中的方法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方法、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以及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等问题,其合理的应用可以决定实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展望计量经济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可以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复杂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实证论文案例分析1.现代货币理论的实证分析这篇论文探究了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质量和物价水平的关系,并通过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证明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论文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探讨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财政政策应合理引导和平衡,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3.汉字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这篇论文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汉字教育的成本效益,为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4.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应的改革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和回归分析,该论文探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应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运营机制,增强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的计量经济模型评估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经常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毕业论文中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评估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因果推断和控制变量等。
一、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某个假设。
在毕业论文中,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集,并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计算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量,以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
此外,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箱线图等图表也有助于揭示数据的分布和相关性。
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证方法,用于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者可以估计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
回归模型可以是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或非线性回归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
面板数据分析是一种处理面板数据集的方法,其中包含多个个体在多个时间点上的观测数据。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者可以同时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和时间间的变动,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面板数据模型包括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等。
二、因果推断在经济学研究中,因果推断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们常常关心某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因果影响。
为了实现有效的因果推断,研究者需要规避内生性问题,即避免混淆变量引起的虚假相关性。
内生性问题是指因果关系中存在的潜在偏误。
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者可以使用工具变量法、自然实验和随机化控制试验等方法。
工具变量法通过引入一个外生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自然实验则利用自然界发生的“随机”事件作为干预,而随机化控制试验是为了减少组内变异性,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规模和范围经济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规模经济指银行在特定的时间内,随着服务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成本会逐渐降低,从而提高银行的效益;范围经济则指银行在服务方式、产品类型、营销渠道等不同方面的经济效益,其核心在于降低银行的各种经营成本,促进银行整体运营的规范化和智能化。
在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目标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可以促进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还可以推进银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可以为银行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还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1、全面掌握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涵、特点和分类,以及其形成和作用机制。
2、通过实证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探究银行规模和范围变化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发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相互关系,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为商业银行实现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提供支持。
4、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在支持银行发展、鼓励银行合并重组等方面的参考和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涵、特点和分类;(2)商业银行规模和范围变化对经营效益的影响;(3)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数据分析法: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验证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结果;(3)经验研究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索促进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策略和对策。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摘要: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作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型和中小型银行处于最佳规模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状态。
关键词: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面板数据模型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198-02规模经济是研究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是指由于经济组织的规模扩大从而导致平均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是:考虑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规模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那么,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或不规模经济)。
银行业中同样也存在规模经济。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
由于银行业所提供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扩大业务的边际成本较小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银行业易于形成规模经济。
但是,是不是银行规模越大越好?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相对平缓的U型曲线,中等规模的银行比大银行及小银行的规模有效性强。
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如何?笔者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此作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由于既要考虑银行个体特性,又要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如下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yit=αi+βxit+uit其中y表示资产利润率(经营业绩),x表示资产费用率(经营成本),以中国1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
用银行的资产总额表示银行规模。
大型、中型、中小型以及小型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大于2万亿元、小于7千亿元大于1千亿元、小于1千亿元大于2百亿元以及小于2百亿元。
i表示银行个体,i=1,2,…,16。
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摘要: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焦点,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其最小最近规模(MES)是多少?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没有给出统一的结论。
该文简要回顾了规模经济理论,评述了现有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且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理论研究中常见的TCF函数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之上,初步提出了今后研究中的可能改进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规模经济TCF函数广义超TCF函数根据权威的经济学词典解释,规模经济是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在企业产出水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趋势,但是规模经济只能够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实现,具体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
规模经济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经久不衰的重要问题,从经济学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的创始人,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理论则是由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此外,马歇尔也提出了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规模经济、集中生产必然会带来垄断,从而造成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破坏,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A.萨缪尔森则提出“从传统成本理论观点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大规模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直到实现适度生产规模,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则从交易成本的独特视角出发,提出了交易费用和成本是促使企业代替市场价格机制的重要原因,因而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规模经济则主要取决与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在梅森和贝恩等人创立的产业组织理论中,则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角度入手,提出了自然垄断的概念。
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关乎金融体系的稳定,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基于此,以2006-2012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标签:国有商业银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规模经济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481 引言作為银行体系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金融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强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有何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目前主要分为非参数法与参数法两种。
数据包络法(DEA)是非参数法中运用最多的,它是通过计算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来判定规模效率的。
非参数法的显著缺点是,当存在多个约束条件时,容易出现多个样本的规模效率均为1的情况,这会导致无法分辨样本间的实际差异。
而参数法是基于成本函数的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计算产出弹性来判断规模经济情况。
参数法的评价结果离散程度小,各样本之间的差异明显,所以,本文选择参数法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
2 模型设定与说明2.1 规模经济的研究函数选择在参数法中,目前广泛应用的是Christensen,Jorgenson和Lau(1973)提出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在该函数中,投入和产出均计算了对数平方,从而使其不受要素替代弹性不变和转换弹性不变的限制,能够适用多种投入与多种产出的生产。
故此,本文选取该理论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分析。
令X、Y、P分别为投入、产出和要素价格,则产出函数为:若SCE>1,表明产出每增加一单位,需付出大于一单位的总成本,即边际报酬递减,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反之,若SCE<1,表明边际报酬递增,银行存在规模经济;若SCE=1,银行规模报酬不变。
2.2 投入产出指标的设定本文根据Berger and Humphrey(1991)和Bauer et al(1993)提出的对偶法来设定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该方法将存款的投入特征与产出特征均考虑在内,将存款的利息支出看作投入,存款的数量看作产出。
宏观经济运行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实证统计分析_财政金融论文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与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实证统计分析_财政金融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上半年GDP增长降至7.8%。
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6%,这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速度。
尽管这一经济增速尚在预期目标之上,但由于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依然突出,未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与此相对应,尽管利差下降、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回升,但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仍维持在17%左右的较高水平,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甚至达到了42.36%和39.81%。
从2012年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看,经济金融运行进一步劣化,意味着此次经济复苏可能经历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经济复苏何时出现很难确定。
因此,下半年,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难言乐观,盈利增速进一步减缓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种情势下,商业银行必须认真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科学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有效减弱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
一、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与银行业的运行情况(一)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CPI不断回落,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继续收缩,外贸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经济增速符合政策预期。
1.经济增速趋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上半年,中国的GDP为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连续六个季度放缓,创下了近10年来(除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新低。
从工业方面看,工业生产运行持续疲弱,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从盈利方面看,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
不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加大,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盈利也大幅下滑,有的跌幅甚至高达80%。
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预期今年上半年盈利将同比下滑至少50%。
计量经济学论文——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实证分析摘要: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数目从少变多,规模从小变大,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和国家政策上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现阶段,国内银行业无论是在规模方面或是经营效率、公司治理及技术方面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国外同行。
研究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这有助于判断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营现状,分析影响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不同商业银行的最佳规模及提升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的途径,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以建设银行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来分析银行的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规模经济影响因素措施一、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定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银行业务规模发展、人员数量增多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引发的单位营运成本下降以及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着银行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它指的是在规模扩大之后,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包括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两个方面。
所谓内在经济是指单个银行由于业务运营规模的扩张,从内部引起收益的增加。
如果银行在固定营业成本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因其经营规模扩大而相应降低了单位资金运营成本,这种节约所带来的效益提高便是内在经济。
而外在经济是指整个银行产业规模扩大而使单个银行得到了良好的人才、信息、资金融通、联行结算等便利服务而引起收益递增的现象。
二、提高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意义l、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同时,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也是向效率较高、协作更紧密的单位集中的过程,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银行节省大量的费用,同时,合理的资金的运用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
2、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会促使大银行的产生,改变原有的规模结构,形成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适度垄断性的市场结构。
合理市场结构的产生对于缓解行业竞争压力,促进银行业合理、有序、竞争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规模经济在促进合理市场结构形成的同时,也会促使银行采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整个银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有助于增强锓行的市场竞争力。
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规模壁垒效应、低成本优势、较高的创新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收益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使得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从而银行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优势进一步增加服务种类,并且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银行获利的能力。
,4、有助于加快金融创新。
规模经济使银行拥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优势,可以节约大量的金融资源,银行要保持已有的优势地位,必须在金融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否则,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已有的优势很容易就会被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银行超过。
所以,规模经济的形成有助于促进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加大科技开发的投资和重视程度,从而整体上会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当然,规模经济也会带来诸如垄断、使银行缺乏个性化和应变能力、战略风险、组织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规模经济的积极作用更大一些。
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 (1)银行规模毫无疑问,银行规模是对银行业规模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扩大银行的规模能够降低银行的平均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
我们选取三个指标来衡量银行的规模:总资产、分支机构数、人员数。
考虑到这些指标数值较大的干扰,对它们取自然对数。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关系到银行成本控制、产出能力优化、规模扩张等多项工作的实施结果,是影响银行规模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我们选用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人均费用率(营业费用/员工总数)来表示。
(3)盈利能力毋庸质疑,盈利能力是衡量银行规模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它综合反映了银行的效率。
盈利能力越强,其规模经济越明显。
我们用人均利润率(净利润/员工总数)来反应银行的盈利能力。
(4)稳定性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必须保证稳定性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上附属资本以后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小于8%。
由于该指标计算较为复杂,且无法估计风险权重,因此本文用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考查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指标。
(5)产权结构目前,在我国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大部分研究中,都认为产权结构是制约银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研究的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这个因素就不考虑在内。
四、构建度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模型目前,实证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方法主要有例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分析手段,但它研究的是规模经济值的大小,而要研究各解释变量对规模经济的影响,用回归分析比较方便。
以往的各项研究都已表明在上述的各影响因素中,除了总资本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不是很显著,因此我摒弃其他的因素,只把这个因素考虑在我的模型中,由于他比较大,所以用他数目的自然对数。
我用如下的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经行度量:SE = +X +110b b +五、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注:①除SE之外的资料来源:1996-2005年《中国金融年鉴》及建设银行各年财务报表等。
②SE来源于中南大学一位硕士的研究结论,她用计算SE的一般公式计算得出了各银行的规模经济值,用的数据也是1997-2005年的数据,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同,所以我省略了SE的计算过程。
用ewiews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Dependent Variable: SE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9/11 Time: 10:13Sample: 1997 2005Included observations: 9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 -7.19E-07 9.62E-08 -7.473447 0.0001C 3.684471 0.293493 12.55384 0.0000R-squared 0.888628 Mean dependent var 1.590222Adjusted R-squared 0.872718 S.D. dependent var 0.733655S.E. of regression 0.261743 Akaike info criterion 0.350226Sum squared resid 0.479567 Schwarz criterion 0.394054Log likelihood 0.423982 F-statistic 55.85241Durbin-Watson stat 1.101611 Prob(F-statistic) 0.000140转化为一般的形式,为:SE=3.6844--7.19E-071se=(0.2934)( 9.62E-08)t=(12.55)(-7.473)2R=0.8886对模型的估计参数的进行显著性检验,无论是从t值(临界t值是正负2.365,所以都落在拒绝R还是比较高的,域)、P检验(都比显著性水平0.05小得多)都是显著的。
同时看判定系数2所以其拟合优度比较好。
由于模型是单变量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我们还要考虑的是异方差和自相关的问题。
首先来看异方差的问题: 通过Eviews 可以绘制对2t e t X 的散点图。
从这个图猜测应该会存在异方差,用怀特检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构建辅助函数并检验如下: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3.174483 Probability 0.114700 Obs*R-squared4.627164 Probability0.098906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9/11 Time: 11:24Sample: 1 9Included observations: 9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013723 0.225581 -0.060833 0.9535 X -8.97E-09 1.55E-07 -0.057918 0.9557 X^21.00E-142.48E-140.4034370.7006R-squared 0.514129 Mean dependent var 0.053285 Adjusted R-squared 0.352172 S.D. dependent var 0.071931 S.E. of regression 0.0578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99153 Sum squared resid 0.020111 Schwarz criterion -2.533412 Log likelihood 14.69619 F-statistic 3.174483 Durbin-Watson stat2.884552 Prob(F-statistic)0.114700n 2R =9*0.514129=4.6271 在a=0.05 自由度是2,则其)2(205.0χ=5.9915,由于n 2R <)2(205.0χ故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上面的猜测错误,也不用再经行修正。
下面再看其自相关特性,查表可以知道=L d 0.824 =U d 1.32,而面计算出来的DW=1.101611,落在了中间,无法判断其相关性,但是由于自相关的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还是要假设其存在异方差并对其进行修正。
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对此进行修正。
使用使用e t 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如下图:Dependent Variable: 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9/11 Time: 12:04 Sample (adjusted): 2 9Included observations: 8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E(-1)0.4196390.4429920.947283 0.3750R-squared 0.113416 Mean dependent var -0.003770 Adjusted R-squared 0.113416 S.D. dependent var 0.261464 S.E. of regression 0.246191 Akaike info criterion 0.151049 Sum squared resid 0.424270 Schwarz criterion 0.160979 Log likelihood0.395803 Durbin-Watson stat1.025155得到14196.0-=t t e e 由此知道=ρ^0.4196,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t t t t t u X Y +-X +-=-Y --)4196.0()4196.01(4196.01211ββ对此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0.496086*Y(-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10/11 Time: 00:45 Sample (adjusted): 2 9Included observations: 8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612627 0.327785 4.919768 0.0027 X-0.496086*X(-1) -5.65E-071.83E-07-3.0886300.0214R-squared 0.613891 Mean dependent var 0.637985 Adjusted R-squared 0.549539 S.D. dependent var 0.373766 S.E. of regression 0.250858 Akaike info criterion 0.284460 Sum squared resid 0.377579 Schwarz criterion 0.304321 Log likelihood 0.862159 F-statistic 9.539636 Durbin-Watson stat1.031972 Prob(F-statistic)0.021425得到上述方程的系数,由表可以看出其系数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