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症状,等渗性脱水治疗【专业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内容包括火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非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1.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指水和钠成比例的丢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等渗脱水常见于消化液的急性丧失或体液丧失于感染区相应间隙内。
2.低渗州脱水:低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小于135mmol/L。
3.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指水钠同时缺失,缺钠少于缺水,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4.水中毒:水中毒指水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容量增多。
5.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指血清钠大于5.5mmol/L,常见于摄人过多、肾排钾功能减退或细胞内钾外移。
6.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常见于摄人不足、肾外丢失及钾与肾脏排出过多等。
7.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由酸性物质的积累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所造成。
8.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体内H+丢失或HCO3—增加所导致。
9.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导致高碳酸血症。
10.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PaCO2降低,pH上升,致低碳酸血症。
1.CRBC:浓缩红细胞,每袋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HCT70%~80%。
2.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优点是节约库血,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1.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2.CVP:CVP即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及特点水和钠同时缺失失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 ECF对病人的主要威胁 循环衰竭二、机体的代偿机制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发生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三、病因1 .胃肠道丢失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等2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3 .应用排钠利尿剂4 .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四、临床表现1.轻度 血清钠浓度在135mmol /L 以下,缺NaCl 0.5g/kg 体重。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不口渴。
尿中Na+、Cl -减少。
2.中度 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 /L - 130mmol /L ,缺NaCl 0.5~0.75g/kg 体重。
(1)神经系统症状:乏力,头晕及手足麻木更加明显。
(2)消化道症状:恶心及呕吐等。
(3)循环系统表现:低钠休克,站立晕倒。
(4)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3.重度 血清钠浓度在 120mmol /L 以下,缺NaCl 0.75~1.25g/kg 体重。
表现:肌肉痉挛,抽痛;腱反射弱及消失;神志不清,昏迷;常发生休克五、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尿液检查 比重常在1.010以下, 尿Na+和Cl -常明显减少 血清钠测定 其他: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 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 六、治疗 1. 病因 2. 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需补充的钠量(mmol ) =[血钠的正常值(mmol/l )-血钠测得值( mmol /l )]×体重(kg ) × 0.6(女性 0.5) 3. 日需液体量 4. 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先补足血容量5. 纠酸及补钾三、病因(1)水分摄入不足(decrease of intake)丧失口渴感水源断绝进食困难 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等(2)水分丢失过多(lost fromECF)大量出汗(汗中含氯化钠0.25%)尿崩症和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尿液排出等呼吸道皮肤蒸发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等四、临床表现1.轻度 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2.中度 极度口渴。
卫生资格《初级护士》外科要点:等渗性脱水卫生资格《初级护士》外科要点:等渗性脱水导语:等渗性脱水是外科患者最易发生的一种脱水类型;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病状吧。
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1)病因、病理: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大量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变化。
不及时补充液体,由于无形水丧失,可转化为高渗性脱水。
若大量补充无盐溶液,又可能转化为低渗性脱水。
(2)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等渗性脱水既有脱水症状,又有缺钠症状。
表现有旦星、尿少、头晕、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和血压下降等,血清钠多在正常范围。
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变。
(3)治疗要点:消除原发疾病,用等渗盐水和平衡液补充血容量,还应补充日需要水量2 000ml和氯化钠4. 5g纠正缺水后,盐水与葡萄糖交替输入。
高渗性脱水护理:(1)病因、病理:主要病因为摄水减少(如上消化道梗阻、长期禁食、高温下劳动饮水不足等)和失水过多(如高热、呼吸深快、使用大剂量利尿剂)。
体液丧失以水分为主,钠盐损失较少,细脆外液渗透压增高,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低,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渗出,导致细胞内脱水,严重时脑细胞功能障碍。
体液渗透压升高,肾脏重吸收水分增加,病人尿少、尿比重增高。
(2)临床表现:轻度脱水主要以口渴为特点,伴有少屎,水分丧失占体重的2﹪—3%:中度脱水口渴更加明显,黏膜干燥,尿更少,尿比重高,水分丧失量为体重的4%~6%.重度脱水出现高热,神经精神症状等。
(3)辅助检查:血清钠大于145mmol/L.有助于诊断,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尿比重升高。
(4)治疗要点:尽早去除病因,能饮水的'病人尽量饮水,不能饮水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
脱水症状基本纠正,血清钠降低后补充适量的等渗盐水。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三种脱水区别(表格版)
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血钠正常
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低血钠
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高血钠
脱水症状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一般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的症状,出现疲倦,站立出现眩晕感,意识不清,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胸胁痛,腹部疼痛等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还伴随皮肤的弹性变差干燥,脉搏比平常急速而较弱,表浅部位的小静脉出现萎陷现象,四肢端部皮肤冰凉,24小时尿量较以往减少。
如果是低渗性渗水,可能与既往病史有关,该种脱水症状常见的原因多是脱水处理不当或者是非常规使用利尿剂。
表现为血容量明显不足,尿量减少。
高渗性脱水主要出现在患有急性失水多于失钠的疾病患者身上,该类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未及时补水(此时尿量的多少不可作为体液流失和血容量降低的准确参照,原因是这两种情况都是经由肾脏失水,所以尿量较大。
脱水的病理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机制和变化的学科。
脱水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指的是体内水分的减少或失衡。
它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外界环境因素、疾病和药物等。
一、脱水的原因脱水的原因可以分为细胞内液体(内液)和体液(外液)两方面。
细胞内液体是指细胞内部的液体,而体液则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一般来说,脱水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外界环境因素:高温环境、干旱地区或者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通过排汗的方式失去大量水分,从而导致脱水。
2. 摄入不足:如果人体摄入的水分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也会导致脱水的发生。
3. 疾病和药物: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如糖尿病、呕吐或腹泻、利尿药物等,均可能引起脱水。
4. 肾脏功能障碍:肾脏是人体排除代谢废物和控制体液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水分潴留或排除过多,从而引发脱水。
二、脱水的分类根据脱水的程度和病理机制的不同,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
1.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水分和电解质的减少是等比例的。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相对均衡,如腹泻、呕吐等引起的水分和盐类的丢失,或者因过度排汗造成的水分丢失等。
2. 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的水分减少多于电解质的减少。
在高渗性脱水中,由于体内水分丢失多于盐类的丢失,导致体内电解质的浓度升高,破坏了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
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高温环境下的劳动等。
3.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的电解质减少多于水分的减少。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摄入不足、饮食不平衡或大量排尿等引起的,导致体内电解质的浓度降低。
三、脱水的症状和并发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脱水,其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尿量减少、干燥的口腔和皮肤、头晕、乏力、肌肉痉挛等。
在一些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除了上述症状外,脱水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等渗性脱水名词解释渗透性脱水是指人体缺乏足够的水分,导致体内水分下降,血液浓缩,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失衡,从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是指体内气候、运动及工作环境都使大量水分蒸发,而补水不及时形成的脱水现象。
以下是一些与等渗性脱水相关的名词解释:1. 等渗性脱水:指体内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血浆)和细胞内液同时减少,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相等,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保持平衡的一种脱水状态。
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或者排出过多导致的。
2. 补水:指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给予足够的液体,增加体内水分,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
补水是等渗性脱水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之一。
3. 渗透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体内水分的分布与渗透浓度密切相关,等渗性脱水时,渗透浓度升高。
4.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是细胞外的液体。
细胞外液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输送营养物质、调节体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细胞内液:细胞膜内的液体,是细胞内部的主要液体。
细胞内液在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调节细胞内代谢、溶解溶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约占总血量的55%。
血浆包含水分、蛋白质、电解质、荷尔蒙等多种物质,对维持机体的稳定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7. 组织间液:指细胞外液中除了血浆以外的液体,包括淋巴液、组织液等。
组织间液在维持细胞外环境稳定、输送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 导电性脱水:指因为体内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脱水现象。
导电性脱水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9. 温水:指温度接近人体温度(36-37摄氏度)的水,通常作为等渗性脱水的补水选择之一。
温水有助于使血液循环畅通,促进水分的吸收。
10. 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中溶质的浓度,也是尿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关系。
等渗性脱水时,由于体内水分减少,尿液比重会升高,显示出脱水状态。
低渗等渗高渗脱水区别口诀摘要:一、低渗性脱水二、等渗性脱水三、高渗性脱水四、总结与预防正文:一、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但电解质浓度降低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失水过多:如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
2.水源不足:如长时间户外活动、缺水环境等。
3.肾功能不全: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导致脱水。
二、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同时电解质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高温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过多,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平衡。
2.急性病: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引起消化液丧失。
3.创伤:如烧伤、创伤性休克等,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三、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含量减少,电解质浓度升高的情况。
常见的病因有:1.高温暴露: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导致水分严重丢失。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高渗性脱水。
3.肾衰竭: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四、总结与预防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根据病因和电解质浓度变化,可分为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脱水。
预防和治疗脱水的措施包括:1.充足饮水:根据个人体重、环境温度和运动强度,合理安排饮水量。
2.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保持电解质平衡。
3.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作业,适当休息和遮阳。
4.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降低脱水风险。
脱水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如口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外科学总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无菌术: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2、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3、灭菌: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4、等渗性脱水: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5、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6、低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7、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L8、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L9、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10、呼吸性酸中毒:肺泡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使体内二氧化碳蓄积造成PaCO2升高,血PH低于的酸碱平衡失调状态11、输血: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而引起的血浆成分丢失或破坏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12、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13、冷休克: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而外周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阻力亦降低, 表现为高排低阻型即高动力型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及其作用,血浆外漏血液浓缩,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继续减少, 表现为低排高阻型,即低动力型14、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15、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6、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无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超过800ml;但血肌酐呈进行性升高,与少尿型相比,其升高幅度低;其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较少,预后相对为好;主要由于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及体液动力学变化的不一致所致17、氮质血症:血中的尿素氮或肌酐等非蛋白氮超出正常范围18、CPCR: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急救措施的总称19、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20、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21、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22、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无化脓23、外科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1℃,一般不超过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24、疖病: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5、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26、炎症介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27、脓毒症: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28、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infection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29、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二、问答题:1、导致等渗性脱水的病因有哪些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2、低钾血症时补钾应该遵守哪些原则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 ml/h后,再静脉补钾;1、钾禁静脉推注;2、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kcl可使血钾暂升高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但不久还可下降;3、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为宜;4、注意补Mg;5、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当然浓度太高5‰只能用中心静脉补,不然对血管的刺激很大6、用微泵补钾容易控制速度,比较安全7、口服10%的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3、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4、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有哪些且这些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如何①精神状态,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②皮肤温度、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③血压;④脉率;⑤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5、导致ARF的病因有哪些1,肾前性,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和肾血管病变等使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引发ARF2,肾性,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病变所致,肾缺陷和肾中毒是主要病变3.肾后性,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输尿管,孤立肾输尿管严重梗阻或膀胱内结石,肿瘤和前列腺肥大等导致的尿路梗阻6、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1.手术后出血处理:术中严密止血,手术探查止血2.切口感染处理:有效抗生素应用和理疗,如有脓肿则需切开引流3.切口裂开.处理:无菌条件下重新缝合,多采取减张缝合4.肺部并发症处理1.鼓励病人深呼吸,解除支气管阻塞;2.翻身拍背,促进肺膨胀;3.帮助病人咯痰或吸痰刺激;4.痰液粘稠时,可给予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或口服氯化铵等;5.必要时作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术;6.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5.尿路感染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维持充分的尿量以及保持排尿通畅7、简述术前胃肠道准备的内容8、简述术后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9、外科感染有哪些特点10、手部感染后有什么特点11、简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①常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所引起,多见于胆道、尿路、肠道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等;②多以突发寒战为初发症状,呈间歇性发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③病人四肢厥冷、发绀、少尿或无尿;④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⑤有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反而减少12、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预防并发症。
等渗性脱水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引言脱水是身体失去了过多的水分,这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剧烈的运动、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是某些疾病的影响。
脱水的类型可以是等渗性脱水,即体液失去了水分和电解质,但电解质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
在临床诊断中,明确等渗性脱水的诊断标准对于正确评估患者的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等渗性脱水的诊断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等渗性脱水的定义等渗性脱水是一种脱水形式,其中体液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使得电解质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
这通常是由于体液的丢失,例如排尿、皮肤蒸发和呼吸蒸发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等渗性脱水与其他类型的脱水,如高渗性脱水或低渗性脱水不同,其体液的渗透性没有改变。
等渗性脱水的诊断标准等渗性脱水的诊断标准基于不同的临床指标,包括体液容量、体重损失、血液生化指标等。
下面是一些通常被用于诊断等渗性脱水的指标:1. 体液容量等渗性脱水患者的体液容量通常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是因为等渗性脱水主要是体液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平衡,而不是整体的体液容量丢失。
2. 体重损失等渗性脱水导致体液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从而导致体重的减少。
根据文献报道,等渗性脱水引起的体重损失通常在1-3%范围内。
3. 血液生化指标等渗性脱水时,血液中电解质的比例保持不变。
因此,在等渗性脱水患者中,常规血液检查所测量的电解质浓度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这包括血液中的钠、钾和氯等。
4. 尿液比重尿液比重(urine specific gravity)是评估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判断体液平衡情况。
在等渗性脱水患者中,尿液比重通常会升高,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5. 其他临床症状等渗性脱水患者可能会出现口渴、口干、少尿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可作为诊断等渗性脱水的参考标准之一。
等渗性脱水的重要性等渗性脱水的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进一步发展至高渗性或低渗性脱水非常重要。
如果等渗性脱水未及时诊断并治疗,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进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律失常、神经病变等。
儿科补液三部曲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等渗性脱水的名词解释等渗性脱水是一个医学术语,用来描述身体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保持平衡。
这种类型的脱水是指体液中水和溶质的丧失相对平衡,使得细胞内外的浓度保持稳定。
这种脱水与细胞和体液中的渗透压有关,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度量,对细胞体积的调节至关重要。
等渗性脱水通常发生在人们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此时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来降低体温,并失去大量的水分。
然而,出汗所丧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体液中的溶质,如钠和钾等电解质物质。
因此,体液中的渗透压变化相对较小,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浓度保持相对平衡。
等渗性脱水与其他类型的脱水有所不同。
在其他类型的脱水中,例如失血性脱水或不等渗性脱水,体液中的水分和溶质的丧失具有不平衡的关系,导致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失调。
这些类型的脱水需要采取特定的治疗方法来恢复体液平衡。
对于等渗性脱水,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饮水补充水分。
这可以通过饮用水或口服电解质溶液来实现。
饮水可以补充丧失的水分,而电解质溶液可以恢复体液中的溶质平衡。
此外,休息和避免高温环境也是预防等渗性脱水的重要措施。
等渗性脱水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当人体过度失水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疲劳、恶心、头晕和肌肉抽筋等。
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严重的等渗性脱水可能导致中暑、脑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在面对高温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时,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体液平衡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等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水和溶质的丧失相对平衡,使得细胞内外的浓度保持稳定。
它发生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的时候。
这种类型的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溶液以恢复体液平衡,并且应当注意预防措施以避免严重后果。
通过正确理解和了解等渗性脱水,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以下是 8 条关于脱水的分类及其补液原则的内容:1. 高渗性脱水,就像是你在沙漠中行走了很久,身体里的水分都被抽走啦!补液原则呢,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浇水,得慢慢补充适量的低渗液哦。
比如,当你看到有人嘴唇干裂、极度口渴,那可能就是高渗性脱水啦!2. 等渗性脱水呀,就好像平衡被打破了一样,水和电解质都跑啦!这时候补液要补充等渗溶液呀,不然身体怎么能恢复平衡呢。
想想看,如果有人腹泻严重,可能就是等渗性脱水哟!3. 低渗性脱水,就如同深陷在泥潭里,水分和电解质都不足呢!那补液就得补充高渗溶液咯,让身体重新振作起来。
就像有人长时间未补充足够水分还大量出汗,可能就是低渗性脱水啦!4. 既然知道了脱水的分类,那怎么能不重视补液原则呢!这就好比迷路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太重要啦!你说对不?比如对于高渗性脱水,要是乱补液,那不是添乱嘛!5. 脱水就像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呢,可不能不理睬呀!补液原则就是救援的关键呀!就好像你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一样,乱补可不行。
比如看到有人精神萎靡,就要想到是不是脱水啦!6. 每种脱水分类都有它的特点,了解清楚才能正确补液呀!这好比打仗要知道敌人是谁一样重要。
要是搞错了,那不就糟糕了嘛!像有些人不注意水分摄入,可能就会导致脱水呀!7. 补液原则就像指挥棒,指引着我们给身体正确的补给呢!可不能马虎哟!你想想,如果补液不对,那身体怎么能恢复健康呢?就像有人大量运动后不注意补液,可不行呀!8. 脱水的分类和补液原则真的超级重要啊!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不能让身体因为脱水而受到伤害呀,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补液,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我的观点结论:脱水的分类和补液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健康,所以要认真对待哦!。
等渗性脱水名词解释释等渗性脱水指的是人体内液体的失去超过了体内液体的摄入,导致体内液体总量减少的情况。
等渗性脱水是一种相对缺水状态,体内各种液体组成的比例大致保持不变。
等渗性脱水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饮食不足:若长期摄入的液体量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就会导致等渗性脱水。
这种情况常见于挑食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等。
2. 失水过多:剧烈运动、剧烈出汗、高温环境、呕吐、腹泻等都会导致大量的液体流失,从而引发等渗性脱水。
3.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肾脏疾病等)会导致尿液排出过多,导致体内液体不足,从而引发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的症状包括:1. 口渴:长时间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体内液体减少,导致口渴的感觉增强。
2. 尿量减少:由于体内液体不足,尿液的产量会减少,尿色也会变得更加浓缩。
3. 皮肤干燥:由于体内液体不足,皮肤的水分含量下降,使皮肤变得干燥,并可能出现起皱纹的现象。
4. 疲劳乏力:缺水会影响血液循环和供氧能力,导致身体感到疲劳乏力。
5. 头晕、头痛:体内液体不足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脑血供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
6. 肌肉痉挛:缺水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钠和钾的浓度改变,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处理等渗性脱水的方法包括:1. 补充足够的水分:饮水是补充体内液体的最直接方法,可以适量饮用水、汤、果汁等补充水分。
2. 补充电解质:饮用含有适量电解质的饮料、运动饮料等可以帮助恢复体内电解质平衡。
3. 控制病因:针对引发脱水的原因进行治疗,如调整饮食、控制低血糖或高血压病情等。
4. 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在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下易导致大量出汗,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或提前补充足够水分。
总之,等渗性脱水是一种身体相对缺水的状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
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并对病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等渗性脱水。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是什么?(一)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②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①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
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
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
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症状,等渗性脱水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
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疾病病因
一、病因常见的病因有: a.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b.体液体内转移,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
症状体征
一、症状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要详细询问体液丧失情况,每日的失液量有多少?持续多少时间?失液的性状等。
测定细胞外液量和血清钠,以了解缺水和失钠情况。
血清Na+和Cl-一般无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尿比重增高。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有明显增高,表示血液浓缩。
必要时可作血气分析测定,以判定有否酸碱平衡失调。
用药治疗
一、西医药物治疗: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
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
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
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
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一般为水 2.0L 和钠 4.5g 。
等渗盐水含Na+ 和Cl- 各 154mmol/L ,而血清Na+ 和Cl- 的含量分别为 142mmol/L 和
103mmol/L 。
两者相比,等渗盐水的Cl- 含量比血清的Cl- 含量高 50mmol/L,在重度缺水或休克状态下,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排氯功能,若从静脉大量输给等渗盐水,有导致血Cl- 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
因此,应用等渗盐水治疗缺水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缺水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 ,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
此外,在纠正缺水后,钾的排泄有所增加, K+ 浓度也会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
一般应在尿量达40ml/h后补充氯化钾。
二、中医1、中医疗法:中医治疗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预防和护理
一、预防预防:防治原发病,输注渗透压偏低的氯化钠溶液,其渗透压以等渗溶液渗透压的1/2~2/3为宜。
二、护理等渗性脱水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而渗透压在正常范围,故细胞内外液之间维持了水的平衡,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变化。
血容量减少又可通过醛固酮和ADH的增多而使肾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因而细胞外液得到一定的补充,同时尿钠含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如血容量减少得迅速而严重,患者也可发生休克。
如不予及时处理,则可通过不感蒸发继续丧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只补充水分而不补钠盐,又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并发病症
一、并发病症
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休克。
饮食保健
一、饮食二、等渗性脱水吃哪些对身体好?
1、脱水时可适当饮淡盐水。
2、宜吃能够补充身体水分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椰子等。
3、宜多喝米汤、面汤等。
三、等渗性脱水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咖啡和酒。
不少人爱喝咖啡,或者一些酒精饮品,却不注意另外喝水补充水分,这是很不明智的,尤其在天气热出汗增多的情况下。
虽然咖啡和酒精饮品都是饮料,但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增加排尿而加速水的流失,酒精则更有问题,一方面酒精有利尿作用;另一方面,酒精还具有脱水作用,喝酒后肯定会使身体在短时间内发热、出汗增加,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也是如此。
因此,用酒解渴只能是越来越渴。
夏天喝冰冻的啤酒觉得“舒服”,是因为凉的舒服,但很快就需要去排尿,这样是补不回来身体需要的水分的。
相关药品氯化钾缓释片0.5gx12片x4板/盒国药准字H34021120¥8.00氯化钾缓释片0.5gx16片x3板/盒国药准字H20033371¥10.80螺内酯胶囊20mgx30粒/瓶国药准字H32020049¥7.60氯化钾缓释片0.5gx24片/盒国药准字H31022195¥4.94“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必要时请及时去医院咨询更专业的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