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和督脉【专业知识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任脉督脉冲脉2篇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系统之一。
本文将分别介绍任脉和督脉的概念、流注路线以及主要的功效和疾病。
第一篇:任脉任脉,又称“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源于下腹处的“海底”穴,沿着中线向上贯穿腹壁、胸腹部、喉咙、下颌、口腔、面部,最终结束于上唇下方的“承浆”穴。
任脉的主要功效包括:调理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等。
任脉是堪称“养生之脉”的一条经络,中国古代就有“养胃、护肺、蓄精、润肺”之说,意指任脉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任脉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系统,它贯穿着脊柱前正中线的腹腔,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据中医理论,当人体内气血不畅时,易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等。
通过调理和保养任脉,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除了按摩和针灸等传统疗法,现代人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养任脉。
常用的方法包括按摩“关元”、“气海”和“中极”等穴位,以及通过适当的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维持任脉的健康状态。
任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的良好状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任脉的保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以维持任脉的畅通和健康。
第二篇:督脉督脉,又称“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源于尾骨处的足厥阴肝经,沿着脊柱后正中线向上贯穿肛门、脊柱、头顶,分布在头面部的“百会”穴与舌根的“楞严”穴相连。
督脉与任脉相互崭立,双管齐下,共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督脉的主要功效包括:调整脊椎、平衡阴阳气血、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体质抵抗力等。
督脉也是中医理论中的“养生之脉”,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督脉在人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脊柱紧密相连,贯通着身体各个脊椎间接触的穴位,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督脉也是一条重要的气血通道,能够修复受损的脊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调整机体的整体状态。
任脉与督脉督脉是从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开始,下出会阴,向後行於脊柱内部,行於後正中线,向上过头顶,过印堂,止於上唇系带处。
任脉同样是起於小腹内,下出会阴穴(男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点,女在大阴唇後联合与肛门的中点),向前、向上,过肚脐行於人体的前正中线(与督脉相反),向上过咽喉,止於舌下,所以练气功所说的舌抵上颚以交通任督二脉就是说的这个。
简单的说,任脉位於人体的前正中线,止於舌下,分支到目下;督脉位於人体的後正中线,过头顶,止於舌上颚,所以舌抵上颚也就连通了督任二脉。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任脉,行於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於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於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於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至於“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
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
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经。
《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
”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
中医与道家自古就有以真气运行打通人体任督二脉的具体翔实的修炼路径方法,中医有唐代101岁的孙思邈祖师流传下来的摄养诀学,也即现代用名任督通脉学的打通任督二脉的修炼法。
倪海厦人纪针灸任脉与督脉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一、任脉与督脉(1-02:18:45)我们开始介绍任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
十二经络开始介绍之前,要从任脉开始介绍。
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
我最怕就是鸡同鸭讲,心里知道答案,结果穴道找错了。
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
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
我最常跟病人讲一句话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让别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脉不能碰,脊椎骨像龙骨一样,有人椎间盘凸出,有人去开刀,开完反而更坏。
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
造成一开始脊椎就弯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阳气所在的督脉都打烂,这种人就不长寿。
比如说我们叫天柱倾,脖子都歪过去,这样的人命在旦夕,一两天就走了。
女人怀孕全靠任脉。
督脉走在后面,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
刚好嘴巴讲话,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你在听课的时候,舌头是顶着上颚。
这是你的牙龈,这牙齿,侧面看哦,然后这是下牙,这是嘴唇。
简单的概念,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
注意看乌龟,乌龟就是这样。
所以,乌龟很长寿。
我在讲课的时候,嘴巴会动,而你们在听课时,是把舌头顶上去的,脑筋会很清醒,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会阴穴在那呢?我还要画给你看,你腿张开,腿张开的时候,男人呢,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
女人呢?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是穴。
这个会阴穴,道家练打坐时,把会阴往上提。
急救的时候也用会阴,怎么用呢?在溺水时,病人胸腔里面,肺里面全是水,呼吸都停掉了,气脉都没了,你用口对口呼吸也救不回来时,那怎么办呢?下针!下针的时候,让病人采用趴着的姿式,小腿跪着。
肚子在这边,腿在这边,小腿,针下会阴的时候,用三寸长针。
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
采这个姿式,一下针病人水会喷出去。
在急救的时候用。
平常没有人会去灸会阴,谁会去灸会阴啊?!下针我们也很少下,这是第一个穴道。
任督两脉任督两脉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系统,被认为与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任督两脉的起源和流向、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调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任督两脉的起源和流向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的两大纵脉,分别位于体表前后中线的任督两侧。
任脉起于子宫中央,上行至胸前,再上行经喉咙,至口腔,最后接合督脉;督脉起于肛门,上行至会阴,然后分为两支,一支沿脊柱上行,一支沿小腹上行,最后与任脉相会于喉咙。
二、任督两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任督两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脉络,它们在气血循环和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任脉和督脉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内脏功能的健康。
若任督两脉畅通无阻,人体则能保持良好的气血循环,促进各脏器协调运转;而如果任督两脉发生阻滞或疏通不畅,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三、调理任督两脉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调理任督两脉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补气养血的当归、黄芪,活血化瘀的川芎、丹参等,可以通过调理和活化任督两脉,促进气血的流通。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调理方法,对于任督两脉的调理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和调节任督两脉的功能,恢复其正常的流通状态。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呼吸法和动作练习,可以调节和平衡任督两脉的能量流动,提升人体的气血循环水平。
4. 饮食调理: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也对任督两脉的保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任督两脉的健康功能。
四、任督两脉的保健注意事项1.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任督两脉的阻塞,因此,需要经常调整姿势,及时活动身体,保持循环的顺畅。
2.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是活化任督两脉的有效方法,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达到舒缓和调理任督两脉的作用。
任督二脉之—任脉在学习十二经脉前必须先学任督二脉,以任督二脉做基准进行找穴位。
一、任脉概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
督脉为诸阳之会, 督脉不能碰。
任脉是诸阴之会,无井荣俞经合之分。
所有的阴经就像河流一样流入大海(任脉)。
任督二脉交汇在嘴里,当舌抵上颚时任督二脉相通,乌龟是这样一直顶着,所以乌龟长寿。
当任督二脉相通时,头脑格外清醒。
气血的流注为后升前降,即从督脉升,任脉降,形成一个循环。
从人的侧面来看。
心产生的热量在肺的作用下,向下传输到小肠,小肠具有与心脏一样的速度和温度。
肾在小肠后,小肠的热量可将冰凉的肾水汽化,汽化后沿着督脉上升。
到了颈部,颈部有冷却功能,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传入脑。
好的中医,不管用针灸还是处方,都可直达病位。
治疗方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
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的作用:诊断、治疗、判断治疗后好转or转坏、若不治结果如何。
中医有简单的原则,可应对很多未知的可能。
掌握好原则,可迎刃而解。
在以后的经络讲解中会穿插介绍中医的各种治疗法则。
二、任脉穴位1、任脉有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男性位于睾丸下方与肛门中间,女性位于阴道和肛门之间。
道家练气,升起会阴。
2、腹寸法确定穴位的位置:不能按同身寸找任脉穴位。
要按独立的方法—腹寸法找穴位。
将神阙穴和曲骨穴之间的距离五等分,有四个区分点。
从下向上依次为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神阙穴。
在石门和阴交的中间为气海穴。
曲骨穴:可针不可灸。
可治疗妇科、尿道炎等。
取穴原则:近取穴。
何谓近取穴?就是找病位周围的穴位,比如曲骨穴在小腹,那么妇科炎症等就可取穴曲骨。
不管虚实寒热,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即可。
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后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切不可一个方向转。
出现酸、麻、胀的感觉说明气到了。
针扎进后出现粉红色晕圈,说明人气色很好。
如果没出现,说明气虚。
中极穴:曲骨上一寸(不是具体的一寸,按上图的腹寸法找穴位),在膀胱的上方,为膀胱经募穴。
任脉督脉解释1)督脉: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
督脉的主要功能有二:①调节阳经气血: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足太阳会于百会、脑户等;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
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正如《十四经发挥·十四经脉气所发》所言:“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
”“又云阳脉之海者,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②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有密切联系。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类经·经络类》注为:“督脉贯于脊中,故令背强反折而屈伸不利。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此间脊强和厥是脊髓和脑的病变,皆归督脉,与督脉的循行过脊络脑有关。
督脉又“属肾”,故与肾也有密切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精冷不孕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常以补督脉之法治之。
2)任脉:任,有担任,妊养之意。
任脉的主要功能有①调节阴经气血。
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
如任脉与足三阴会于中极、关元;与足厥阴会于曲骨;与足太阴会于下脘;与手太阴会于上脘;与阴维脉会于廉泉、天突等。
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统任一身阴经之脉气,故称“阴脉之海”。
如《古今医统大全·卷六》曰:“谓任脉为阴脉之海者,以其总诸阴脉之会也,故曰阴脉之海。
”《针灸大成·卷七》亦曰:“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早为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
”②任主胞胎。
《太平圣惠方·卷一》曰:“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任督二脉的概念是什么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它们分别是任脉和督脉,也被称为任脉经和督脉经,是阴阳相互调节、沟通全身经络的主要通道。
任脉起于足導泉穴,循行于脐部,经胸途经肩部到达颈部,上额,顶门,入脑。
之后,沿督脉颠门穴自面颊上行至遇厌穴,再沿会阳穴下行至巨悬、肩井两穴,最后达到尾骶部分肌腱。
任脉呈纵走向,任脉上精气主要聚集于胸腹部,任脉下则是主要聚集在下腹部。
与之对应的督脉则相反,起始于尾骶部的肌腱,上行经脊柱后正中沿督脉行至颠门穴。
督脉呈横走向,通过脊柱与任脉相连,与胃、肾、膀胱等脏腑也有密切联系。
任脉和督脉在人体的络脉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脉为阴脉,主要负责宣通人体阴精和经脉、季节间的阴阳交接;而督脉为阳脉,主要活动阳气,在人体阴阳平衡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任脉和督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路径。
任脉被认为是人体的水路,濡养全身之阴液;而督脉则是气路,为人体提供阳气的活力。
任脉和督脉通过脊柱间的交会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被称为“阴阳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系统有着密切关联。
它们既与经络系统相互渗透,又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
任督二脉通过自身的循行,沟通了全身的经络与脏腑,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中医临床中,通过调理、调经、调脉等方法,可以对任督二脉进行治疗,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调理任督二脉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任督二脉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保持任督二脉的畅通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
在中医养生上,通过调理、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以活络任督二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任督二脉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通过全身的经络和脏腑关系,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
保持任督二脉的通畅是中医理论和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任脉与督脉一:任督脉概述。
任脉和督脉,在人的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
人身体有奇(ji)经八脉、十二正经,其中,起着统帅作用的就是任脉和督脉。
任脉统领着全身的阴经,督脉统领着全身的阳经。
所以,称任脉是“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称督脉是“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因此,过去和现在的人都很重视任脉和督脉。
只要按照真气运行养生实践规定的正确办法锻炼,任督脉一通,其他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经过一个逐步、逐渐的锻炼过程,就都相继畅通了,大周天也就通了。
二:任脉。
通过一二三步锻炼,任脉的循行路线是:上由承桨穴开始,沿着腹中线下走到巨厥穴,也就是心窝部。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当心窝部有了温热、沉重、饱满的感觉之后,就说明任脉的上半部分已经通了;又经过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去”,呼气从心窝部开始到下丹田,气沉丹田后,心窝部到下丹田一段也就通了。
再往下是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到关元穴,也就是我们说的下丹田,在这里培养真气在丹田的力量。
真气沿着任脉这条线下去,向下向后游走,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感觉。
会阴是任脉的终点,也是督脉的起点,古人把会阴叫“下鹊桥”。
会阴穴在奇(ji)经八脉中叫“阴跷(qiao)脉”,过去练功人都很重视阴跷脉。
真气通过会阴之后,就进入督脉。
三:督脉。
督脉上有三关,我们平时说得通关,就是通这后三关。
第一关,尾闾关。
在尾骨部位有个长强穴,有“尾闾气动”的说法。
真气沿着再往上到第二腰椎,也有个穴位叫命门穴,虽然不是关口,但是真气在这里非常活跃,它直通这前面的关元穴,也就是下丹田。
真气行到这里,凡是肾虚,腰有病的会感到腰部特别酸困,大多都会感到命门火炽、两肾汤煎,就像是两个肾放进开水里煮一样。
第二关,夹脊关。
真气再往上走就到了夹脊关,在第五胸椎,这里有两个穴位,一个叫灵台穴,另一个叫神道穴,神道穴直通着心脏。
因此,患有心脏病的人,在这会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早搏,好像心脏病要复发了一样,很多自练的人不了解这个原因,到这里就不敢炼了、害怕了。
督脉与任脉的运行
:督脉与任脉的运行,
督脉从人的头顶百会穴经背部正中止于二阴间的会阴穴。
任脉则从会阴穴经腹部正中止于头顶百会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一身之阴气。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容易理解,督脉大部份经脉循行处跟西医的脊髓重合,人脑部的指令与神经的能量都是从脊髓发出,即人的阳气(神经能量)都是从督脉发出,人的阳气(神经能量)到了任脉胸腹部已是神经末梢最远端,阳气已大大减弱,阳气少自然是阴。
背部是阳(神经发出能量多),胸腹部是阴(相对背部神经能量已大大减少)。
督任的正常的运行是从头部往会阴,任脉是从会阴往头顶的百会穴运行,这样叫督任顺行,实际中可这样理解,人的精气从脑部沿督脉往下行,男的变射精,女的变月经白带,火气就沿任脉往上冲了,督任顺行最大的坏处,就是肾水(肾阴)慢慢变少,肝火相火慢慢地变旺,人生的最大的遗憾就在这里,如果人在吃饱穿暖的环境中,不作任何努力,顺其人性自然,到老时百病丛生的孤阳状态是不可避免,督任顺行的越快,人退化衰老就越快。
宗教的一切戒律,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督任二脉顺行变慢,停滞,甚至于逆行,如精于修练就会使肾水永远上升,肝火永远被压在最低层,一辈子不会生恶疾。
当然宗教是逆人性的。
却使人永远上升,永远进化。
西方的科技是顺人性的,却使人很快退化,坠落了。
任脉与督脉及引气归元扶阳灸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一、任脉与督脉我们开始介绍任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
十二经络开始介绍之前,要从任脉开始介绍。
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
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
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
大家学习过倪海厦老师的视频的。
都知道这一章,里头讲了任脉的几个大穴。
当然是巨阙了,关元了等等。
任脉和督脉,一个阴,一个阳。
其实是相对应的。
我们在临床上要检查脊梁骨的时候,其实不用去按脊梁骨的。
如果脊梁骨弯曲的话,督脉也就是弯曲了。
如果督脉弯曲了,任脉也跟着弯曲了。
在脊梁骨上如果有哪一个地方受伤了,在任脉上都有反应。
这个就是一阴一阳的相对应的结果。
学习针灸有几个难点的。
难点的一个,是穴位的应用。
一个穴位,你看大学的教科书,可以列举出非常多的用处。
你去死记硬背去吧。
就算你都背清楚了,临床上还是不知道怎么样去用的。
一穴多用。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用,这个是第一个难处。
第二个难处。
不知道穴位怎么去相互配合。
当然社会上流传了许多的固定搭配了。
非常的多。
我就不一一的列举了。
都可以随证用的配穴。
问题是你要懂得判断什么证,这个就有点难了。
所以后来就出来了一下相对固定的配搭。
比如靳瑞师父的靳三针。
肩膀痛就用肩三针。
然后手三针什么的。
都非常的了不起。
但是这个三针的覆盖面都有一定的限度的。
你不去学习辨证,生硬的去套用这个三针。
也都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提倡经脉辨证。
先学经,后学穴。
这个是比较的容易让后学上手学习的一个方法。
倪海厦老师讲任脉的时候,把几个重要的穴位的用处大概讲了一下。
把重点都提示了出来了。
这里讲一下我们在临床上用任脉上穴位的一些经验。
单用穴位,和穴位相配。
是不一样的做法的。
配穴位有许多的原则。
很多是前人的宝贵经验。
我们讲任脉的穴位相配呢。
我最喜欢用的第一是引气归元了。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这四个穴位。
针,灸都可以。
用法非常的多。
任脉和督脉【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人体的脉络错综复杂,不同的脉络主管着不同的疾病以及症状,在金庸的小说中,就经常有任督二脉之说,那么什么是任督二脉呢?
任脉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该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和可治疗神志病。
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单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任脉从下往上运行,行经络时要逆行经,从上往下,从终点通向起点。
根部经络不通,任脉将堵在中府。
要穴:
承浆穴——口腔溃疡,食欲不振,身体异味等需常按此穴
廉泉穴——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暴暗,吞咽困难,可以向内侧压,可以泄血,艾灸
天突穴:胸闷恶心呕吐,上气喘,打嗝,晕车可拍打按压此穴,不能泄血,可以艾灸
檀中穴:心经乳经肺经交会处,胸闷气短,心虚肺虚心慌多按此穴
中脘穴:胃胀脾胃不和腹腔有空腹声为中腕不通。
按揉,顺为补,逆为泄,可刮痧,艾灸,泄血。
水分穴:便秘,十二指肠炎,肠鸣,大便不成形,向里按压此穴
气海穴:肚子冰凉,阴虚,手脚冰凉,寒腿,妇科炎症,宫寒,月经不调按压此穴顺时针按摩,为泄。
(肚脐以上顺为补逆为泄,肚脐以下顺为泄逆为补)
关元穴:按压可增加腹腔盆腔温度,减少妇科炎症。
(与气海一起按压,顺时针旋转)月经后期按压有助于排出子宫垃圾。
月经过后三四天则要逆时针揉按。
可热敷(盐袋) 督脉
督脉是一条经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共28个腧穴。
督脉位于背后中脊,总制诸阳,故谓之“督”,是奇经八脉的主脉,与六阳经有联系,是“阳脉之海”。
督脉与脑、髓、骨息息相关,所谓“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脑为髓之海”。
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督脉要从根部开始通
要穴:
人中:长寿穴,救命穴。
每日按三次,强身健体,调节阴阳
印堂:心肺之门。
白属肺,红属心,黑属肾,黄属脾,青属肝。
经常按压神清气爽,双目有神。
印堂为面色之门。
神庭穴:做恶梦需开神庭
百会穴:头昏头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避免老年痴呆可热敷,放血一年不超过两次
风府穴:拍打,按摩,艾灸,针灸,放血。
堵塞脖子变粗,肩膀变厚
哑门穴:关于睡眠,尽量不要震动,太刺激
大椎:颈椎与胸椎连接处。
堵塞形成富贵包,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按摩热敷
至阳穴:气血之源,抢救穴。
揉肩敲背拿腰,拍背即敲至阳穴
命门穴:生命之门。
经常刺激此穴强壮身体。
堵塞造成腰椎疾病(委中,与命门对应,腰腹委中求,拍打此穴)
腰阳关穴:刺激此穴可提高生殖能力
长强穴:提高性功能,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