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2010综合课程设计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毕业设计大纲(软件工程)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春季学期学分:12学分学时:192学时(12周)+160学时(10周课外)适用专业:软件工程(0308)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所进行的一次专业技术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完成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方面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技术理论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
3、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包括: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方案论证、确定方案的能力;理论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及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1、毕业设计选题分为设计型和研究型两种。
2、设计型选题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数据库。
设计型的毕业设计,主体部分应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论证比较与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设计与实现(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测试结果讨论与分析(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对结果的讨论)等。
3、研究型选题需详细了解现有系统的算法、数据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其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新。
研究型的毕业设计,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问题描述(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和论证比较与分析;设计与实现(形式化描述,算法推导\求解方法,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测试与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的算法、结果的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开课学期:第 4学年秋季学期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3周适用专业:自动化(070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较系统的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经过选题、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软硬件实现、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等基本过程 ,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 DSP 、 PLC 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原理分析与工程设计结合,掌握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则,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
3、熟悉元器件类型,掌握合理选取元器件的规则。
4、锻炼撰写小论文和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主选题、理论设计、调试与仿真、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
1、无论什么题目,最后完成的方案必须包含 MCU 模块。
除题目明确指定 MCU 之外, MCU 种类不加限制,可在 51单片机、 AVR 、 ARM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FPGA\CPLD、 DSP 、 PLC 等范围内自行选择。
2、理论设计包括方案选择、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等。
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须选通用芯片及参数计算;软件设计包括模块化层次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等。
通过调试与仿真,进一步完善设计,达到课程设计要求,使其更接近于实际产品。
3、撰写设计报告,对理论设计内容,调试过程及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全面总结,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答辩过程展现课程设计所做的工作。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课程设计采用相对集中方式,以班为单位集中在实验室进行实训。
2、每组学生 1-3人,鼓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相关软件,提供常见电子元器件、工具、设备,其他元器件应提前通知实验室采购或自行购买。
毕业设计大纲(自动化)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春季学期学分:16学分学时:256学时(16周)适用专业:自动化(0701)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向工作岗位过渡的综合性教学环节。
完成毕业设计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类型推荐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测控技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数字信号处理及DSP应用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等的开发应用;故障诊断技术;系统仿真技术;自动化软件设计;专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毕业设计要求“一人一题”原则,设计题目的大小和难易要适度,设计工作量要饱满,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2、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既要勇于创新,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
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有关内容、数据必须真实、可信。
3、指导教师要把握和检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可安排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
4、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请假。
因特殊原因必须请假者,按照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规定办理。
不遵守纪律者不能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四、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1、参照《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2、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教师分别给出评语和评分,最后给出总成绩。
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按0.35:0.2:0.45的权重得出总成绩。
《电气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2周)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70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电气工程综合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型设计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化仪表》、《电力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电气测试技术》、《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及应用技术》等。
通过综合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加深对所学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综合设计方法,能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如输电线路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自动选线、自动重合闸、发电机励磁及保护等;监视控制功能,如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功能、控制及安全操作闭锁功能、人机联系功能等;自动控制装置的功能,如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低频减负荷控制、备用电源自投控制、小电流接地选线控制等;电力系统仿真计算与规划设计,如电力系统各种潮流分析计算、故障分析计算、暂态稳定计算、负荷预测计算、网络及站所规划设计等。
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包括电介质结构与材料绝缘特性综合实验、高频高压电源技术、材料放电特性实验等。
3、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包括控制电机类综合设计、直流电源系统、调速系统、电力电子装置类设计等。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课程设计采用相对集中方式,以组为单位集中在实验室或教室进行。
2、每组学生3-4人。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学生分组选定课题。
2、用相应的电子线路、电气系统辅助设计与分析或其它工具软件完成课题的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单元设计和混合电路设计。
3、进行系统的算法研究,利用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计算或其它工具软件完成仿真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关于做好2010年综合统计工作的通知校属各有关单位: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布置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教发函…2010‟115号)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正式启动2010年教育综合统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本次综合统计所涉及单位包括:研究生处、教务处、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国际交流合作处、人事处、基建处、后勤处、图书馆、实验设备处、财务处、科研处等部门。
二、2010年教育综合统计仍采取电子填报,其电子表格等相关资料请登陆数字化校园——进入办公文件下载栏(校长办公室)——2010年综合统计目录内点击下载。
三、各部门填报首先应通篇查看“指标解释及样表”文件以明确自己的填报内容,然后在“2010年正式填报表”目录中选取对应的EXCELL文件(按表号)填报。
四、研究生处、教务处、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在填报各专业学生人数时,专业代码要使用准确,不得跨类使用,如研究生类就用研究生的专业代码,不能使用普通本科的专业代码,并且研究生专业代码要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
五、研究生处、教务处、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等部门聘有校外教师的,须在人事师资报表中填报聘请校外教师的相关内容。
上述部门若有未纳入学校管理的资产和校舍的,须以学校产权的形式将资产和校舍情况填入“高基41、42表”,同时将其校外办学点的资源以非学校产权的形式填入“高基41、42表”。
六、高等教育综合统计报表是教育部监测、评估各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事关学校招生及财政拨款等重要工作。
各相关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在2010年10月8日前圆满完成本单位所涉之内容,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后将电子文档与打印文稿(须单位负责人签字)一并提交校长办公室。
特此通知重庆理工大学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联系人:周庆联系电话:62563028)。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机指导老师:XX学院:重庆汽车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编者:XX组员:XX、XX、XX、XX、XX重庆理工大学机械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3)二、题目分析 (3)三、运动方案简介 (3)四、机构的组成 (4)五、检测机构的筛选 (4)六、进料机构的选择 (5)七、传动机构的选择 (6)八、间歇运动机构的选择 (6)九、垫圈检测装置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7)十、机构传动比的计算 (9)十一、检测机构凸轮设计 (12)十二、检测机构与送料机构运动形式和运动循环图 (13)十三、送料机构皮带轮的设计制作及要求 (15)十四、立体结构图 (16)十五、总机械运动方案评价 (17)十六、设计小结 (17)十七、个人小结 (18)十八、参考书目 (19)2011年6月28日制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
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
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
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
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c),微a)内径尺寸合格 b)内径尺寸太小 c)内径尺寸太大重庆理工大学机械课程设计二、题目分析垫圈内径检测装置,主要的运动过程为: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
在传送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好到所需检测的内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然后压杆下来检测内径是否符合要求。
专业课程设计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单位:汽车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3周)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402)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性必修实践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在修完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专业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设计或专题研究,独立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学会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步骤;掌握理论分析与计算、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运用、计算机运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实践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专业课程设计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专业发展趋势,提倡、鼓励有新意的选题,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之一: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题目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
设计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初步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切削余量、绘制零件的毛坯图,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进行切削用量、机械加工时间等的计算和查表。
(4)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根据工装设计任务书(教师指定)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结构设计、定位误差和夹紧力的计算,绘制夹具装配图、零件图等。
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题目为:基于三维软件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自拟题目。
实施时,具体题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内容如下:(1)根据设计题目,做出必要的设计计算。
(2)对各个零件特征分析,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3)做出机构运动仿真,一个或多个简单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4)完成三维软件制作的机械零部件三维实体、装配图、爆炸图和平面工程图。
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题目为:数控车床进给机构传动机构及数控系统设计;铣床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基于PLC的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于PLC的液压动力滑台设计等。
《专业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大纲
开课单位: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3周)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1004)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利用所学基础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医学传感器、医疗仪器、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设计简单的医学电子产品,掌握医学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方法、测试技术与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利用电容式拾音器,完成基于计算机的医用电子听诊器的设计与实现。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采用自愿组合的原则3人一组。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及调试、数字电路设计调试、单片机编程和上位机高级语言编程中各负责一个方面,完成整个设计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答辩和现场演示。
4、参照学校毕业设计格式,以每人所负责设计的内容为侧重点,撰写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根据传感器特点,设计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图,并选用电路设计辅助计算机软件绘制电路图并仿真分析。
2、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连接与调试。
3、选用所熟悉的编程语言,编写基于串口通讯的单片机和计算机的信号采集程序,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
4、整理设计资料,提交设计报告。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设计过程出勤率及表现10%;设计任务完成情况30%;现场答辩及操作演示结果20%;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40%。
3、旷课3次以上或不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者,成绩为不及格;缺勤1/3(含),不能参加考核。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秋、春季学期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03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0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配合《数据结构》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多个较为完整的应用需求分析,在完成设计和编程大型作业的过程中,深化对数据结构课程中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使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调试水平有明显提高;经过查找参考资料、技术手册和撰写文档,进一步培养软件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与数据结构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综合性的题目,难度应大于课程实验的题目。
以下题目仅作为参考,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3个及以上。
(1)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2)迷宫;(3)哈夫曼编\译码器;(4)教学计划编制;(5)成绩分析;(6)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7)图的基本操作与实现;(8)交通咨询模拟系统;(9)内部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10)背包问题的求解;(11)简单个人书书籍管理;(12)简易电子表格;(13)校园导游系统;(14)农夫过河问题的求解;(15)电话号码查询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数据结构课程结束后开始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尽量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源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等文档书写工作。
2、课程设计集中上机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功能和文档。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学生应严格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选题。
2、教师应严格按照学生工作计划抽查每天工作进度,加强过程监控。
3、教师应严格考勤,对旷课2次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4、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算法思想的正确性,包括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等30%;程序实现的正确性,包括程序整体结构是否合理、编程风格是否规范等20%;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30%;课程设计报告(含课程设计心得)20%。
综合课程设计大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4周)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90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
在学习了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后,为了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典型塑料模具的设计,深刻理解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原理和模具各系统的结构,使学生对塑料模具的认识上升一个台阶。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零件成形工艺、模具设计、设计说明书。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制品设计(工艺性分析、材料选择等);(2)模具型腔数的确定与成型机的选择;(3)模具主体型式的确定;(4)型腔的布置;(5)浇口及流道设计;(6)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7)脱模机构设计与导向装置设计;(8)标准模架的选用;(9)排气系统设计;(10)模具专用钢的选择;(11)绘制模具总装图及所有非标准件零件图;(12)成型零件尺寸计算、模具刚度强度计算及撰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采用相对集中方式,学生个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每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20名,要求明确题目。
2、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每天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
3、学生因特殊原因请假须履行手续,凡未请假或未获批准擅自离岗者,均按旷课处理。
4、课程设计的重点是模具的结构设计。
要求零件成形工艺设计基本合理、模具结构正确。
同时在设计中尽可能考虑模具维修、安装、操作方便问题。
5、说明书主体内容包括:工艺分析、理论计算,设计方案;对每副模具的结构设计阐述设计思想、结构和必要的计算;选择生产设备;至少对两个工作零件制定制造工艺;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重庆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如极限、导数、积分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积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求解函数极值、最值问题,以及物理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问题等。
2.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工类大学一年级《高等数学》的示范课程,以微积分为核心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将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连续性、导数、微分、积分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2. 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分析:奇偶性、单调性、凹凸性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3. 微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求解函数极值、最值问题,物理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问题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4. 数学建模与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微积分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课程设计大纲(软件工程)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年夏季学期,第4学年秋季学期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4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030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独立的骨干专业课程,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在修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通过完成一个综合性软件项目,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前期所学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工艺全流程及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发软件项目的专业技能,并进行毕业设计预演,本质上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小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基本设计成果: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综合性软件。
2、软件概述:指定软件的背景、要求和任务。
3、软件分析:软件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4、软件设计: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5、软件实现:算法设计,程序编码,单元测试。
6、软件测试:软件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7、课程总结:软件发布,项目与课程总结,答辩。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软件实现。
课程设计难点在于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软件建模。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组建课程设计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以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组成课程设计指导小组指导学生课程设计。
3、学生课外设计为主,教师课内指导为辅。
4、课内为集中方式,课外为分散方式。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小组自选或按指定的方式选题。
2、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工艺流程和软件工程规范,完成核心文档。
比如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含项目建议书\方案)、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和系统测试报告,后面三个文档是必需的。
3、小组成员各自独立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积极进行团队协作与沟通。
4、完成软件开发任务,准备答辩(抽查部分小组现场答辩)。
5、学生要严格遵守课程设计的管理规范和组织纪律。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1学年秋季学期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0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配合《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要求使用C语言编写综合性的程序,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运用程序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强化动手能力;熟悉并进一步强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各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编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以下题目选做1项。
(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3)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4)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5)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6)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7)学生成绩记录簿设计;(8)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设计;(9)小型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10)小型商品销售管理系统设计;(11)市场营销管理系统设计;(12)手机通信录管理;(13)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14)单项选择题标准化考试系统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课程设计开始后第一天主要为学生选题并填写选题表,最后一天为答辩时间,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设计,教师考勤并辅导。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学生完成任务后,指导教师检查内容:文档、运行结果。
2、程序设计要求(1)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2)采用锯齿型程序书写格式。
(3)必须上机调试通过。
3、应提交的资料(1)打印的课程设计报告1份,资料袋1个。
(2)各班以班为单位刻录光盘:包括每个学生的源程序代码、课程设计报告的电子文档。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根据学生日常纪律、源程序及运行结果、文档、答辩情况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3、由于课程设计题目难度不一,所以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将根据学生完成题目的难度和完成情况的不同有区别的评定,如未能完成任何题目,则成绩为不及格。
4、课程设计基本雷同者,视情况扣分或记零分。
《系统工程学》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汽车学院开课学期:第 2学年春季学期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工业工程(0408 、物流管理(080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配合《系统工程学》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设计实践,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能力,提高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效果。
其目的如下:1、初步掌握系统工程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建立指标体系、求解最优解、找出最优方案等基本技术的训练。
2、培养学生用系统、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对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2、课程设计题目参考格式:基于(ISM , AHP 或模糊评价等方法的 XXX 问题系统分析 (评价。
3、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根据各自小组的兴趣与调查情况,选择身边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
(2定性分析部分论据充足,系统元素选择合理,设计相关调查问卷。
(3设计结构合理,表述清晰,求解过程完整,要有程序的核心部分,有应用相关计算软件的主要过程截图。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课程设计由指导教师辅导、分组进行。
2、学生个人(或小组定期接受指导教师的进度与质量检查。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对拟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理解设计要求,明确任务。
2、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分析、讨论系统分析任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分工,确定每人完成的任务及进度。
3、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学》课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的具体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深入调研,仔细计算,全面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4、设计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分、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1、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2、成绩评定依据(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和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要求。
综合课程设计大纲Ⅰ(网络工程)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夏季学期,第3学年秋季学期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2周)适用专业:网络工程(0309)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前期所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网络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掌握网络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重点掌握面向对象程序开发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的撰写;理解网络软件测试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网络软件设计、网络软件编程、文献查阅及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以下设计课题任选一个。
(1)基于Web的学分管理系统;(2)基于Ajax的Web地图应用管理系统;(3)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4)计算机系统制造公司客服中心管理系统;(5)基于WEB的工作任务管理系统;(6)基于WEB的新闻发布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设计资料,解读例程。
2、撰写项目计划书,需求分析报告。
3、整理设计思路,初步确定开发方案,撰写软件设计报告。
4、编写程序代码,并进行测试,搜集源代码,撰写测试报告。
5、完善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文档,撰写总结报告。
6、答辩:课程设计审查通过后,进行答辩。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提供多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运用C#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1、课程设计之前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要根据任务书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2、要求掌握.NET开发平台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
3、要求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开展工作,将开发分为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及总结等阶段,在各个阶段结束后均要求作相应总结。
4、要求提供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文档,包括项目计划、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报告、源代码、测试报告以及总结报告。
5、提供项目过程中记录的各类日志文档。
6、遵守学习纪律,保证出勤,不得迟到、早退,因事、因病不能上课需请假。
请同学们参照我在填题目表里在李勤那行标注的填的信息;
选题表里的选题方向一栏是根据本表的8个(本页最后面以标注)方向填写,现在预填选题表,到时老师可能会根据学生选题的情况调整,注意方向要求。
若出现老师的同一题目可能自己不能判断方向,则在选题表里的所选方向一栏可不填。
其他信息尽量填写。
综合课程设计教师和部分题目列表
1.徐世军、张光建、刘政
课程设计题目
(1)DSP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题目简介:基于Ti公司TMS320F2810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编程环境为CCS
(2)DSP100C主板测试程序设计
题目简介:基于Ti公司TMS320F2810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主板测试程序,测试A/D 口、I/O口、RS485通讯口、CAN通讯口等,编程环境为CCS
(3)基于DSP的FFT程序设计
题目简介:基于Ti公司TMS320F2810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快速傅里叶程序设计,分析电力参数等,编程环境为CCS
(4)LPC2114的A/D程序开发
题目简介:用LPC2114的ADC0.0采集一直流电压,当电压超过一规定值时点亮LED1。
(5)LPC2114的串口MODBUS ASCII通讯协议程序开发
题目简介:用LPC2114开发实现MODBUS ASCII通讯协议。
(6)LPC2114的串口MODBUS RTU通讯协议程序开发
题目简介:用LPC2114开发实现MODBUS RTU通讯协议。
(7)LPC2114与MAX7219的SPI同步串行LED显示接口程序开发
题目简介:用LPC2114的SPI接口与MAX7219发送数据,MAX7219译码驱动7段数码管。
(8)LPC2114串行及A/D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题目简介:用VC或VB语言设计RS232通讯A/D采集程序
(9)LPC2114正弦波信号采集数据信号分析程序设计
题目简介:用VC或VB语言分析、显示已采样到的正弦波信号,实现简单的虚拟示波器
(10)基于Linux的S3C2410 ADC驱动程序开发
(11)基于Linux的AX88796网卡驱动程序开发
(12)基于Linux的SD卡驱动程序开发
(13)S3C2410 A/D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2.范伟
(1)车载GPS+GPRS位置服务软件开发
(2)车载GPS位置智能服务算法设计与实现
(3)积分会员网上对账系统的设计
(4)礼品魔方的网上展示系统的设计
3.谭智
(1)自动控制方向的算法研究。
(2)Vc++实现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3)Vc++实现自动备份系统
(4)其他Vc++应用程序开发
4.黄贤英
(1)基于主题和颜色的图片搜索软件的设计,实际项目,开发工具:C++, 2个学生
(2)邮件搜索软件的设计,开发工具:C++或java, 2个学生
(3)分类邮件和短信系统的设计,实际项目,开发工具:j2EE,j2me,2个学生
5.朱凌云
(1)基于ARM9的外设驱动程序开发;
(2)ARM9+GPRS模块(E3100)通信程序开发;
(3)基于.net+SQl Sever/Mysql+C#的系统开发;
(4)基于VC++的程序开发
6.王勇
(1)J2me手机学习软件开发
(2)c#手机学习软件开发
(3).net winform应用开发:多媒体播放器,网页控件,信息管理系统等(4).net web应用开发:ajax, severlet技术, JSP
(5)视频传输调度算法
(6)多媒体应用开发 flash编程,Flash语音播放器、录音、传输等;多媒体web学习软件。
7.王东
(1)基于Linux的应用开发
(2)无线传感网,嵌入式软件开发
8.刘恒洋
(1)基于PDF417国家标准二维条形码生成和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 winform)
(2)基于Symbian OS手机的移动搜索系统(Symbian C++)
(3)基于TCP/IP的P2P文件上传和下载系统(C++或C#)
学生自由发挥:
(4)基于Symbian OS手机的普通应用软件的设计(Symbian C++)
(5)串口应用程序类(C#)
(6)普通Winform应用程序类(C#)
(7)C++ + C#类应用程序类
(8)ASP2.0网站类
9.曹琼
(1).net项目
(2)WAP网站
(3)个性化移动搜索引擎
10.杨宏雨
(1)基于linux 的即时聊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一个远程访问FTP服务系统的实现
(3)机器狗的设计与实现
(4)武术机器人开发
(5)网站开发
11.杨承玉
(1)QT应用开发
(2)Linux开发
12.但远宏
13.卢铃
(1)C语言算法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技术方向:
1)硬件系统软件开发
包括控制类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类题目,无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或硬件应用系统开发等
2)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包括QT应用开发,驱动开发,将PC上的各种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上实现,或用QT开发环境实现等,Linux下的软件开发
3)手机应用开发
包括基于Symbian C++,j2me,C#等的手机应用开发
4).net Winform应用开发
桌面应用、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5).net web应用开发
一定要有技术亮点,普通系统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作量或功能
6)VC下的C++应用开发
7) 多媒体应用开发
flash等
8)其他方向—自行填写
限制条件:1)嵌入式方向的学生,不可以选择.net网站和应用开发题目。
2).net网站和应用开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