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理论课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41
乒乓球基本理论教材(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第一章乒乓球运动概述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乒乓球起源于 ----19 世纪末英国英文名为“桌上网球”( table tennis )19 世纪末停留在游戏阶段。
最初的球拍是木板拍 -1902 年英国人发明了胶皮拍 -1950 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 - 持续了多年。
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正胶海绵拍和反胶海绵拍。
-1959 年国际乒联才做出了球拍规格化的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性能的球拍也应运而生。
反过来,球拍的改革又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初逐渐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
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国家举行全国性的比赛外,也经常举行一些国际性邀请赛。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概况1926 年 12 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
第一任主席是英国的蒙塔古。
1926 年 12 月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88 年 9 月,乒乓球被国际奥委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汉城 24 届奥运会上)从 1926 年第 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现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期( 1926 年——1951 年)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 ---- 速度慢、旋转不强、打法简单。
主要技术特点 :胶皮拍出现 ---- 弹性大、摩擦力大、可制造一定的旋转。
打法特点 ---- 削下旋为主的防守型打法。
第二阶段: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 1952 年——1959 年)主要技术特点 :采用海绵球拍,增加了击球的速度和力量。
打法特点 :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 ---- 以攻为主的进攻型打法第三阶段: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迅速崛起( 1961 年 ----1969 )主要技术特点 :采用正胶海绵球拍,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打法和旋转多变并配以有效反攻的积极防守打法打法特点特点 :快、准、狠、变、“转”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60 年代初日本创造一种新技术 ---- 弧圈球(速度与旋转)第四阶段:欧洲的复兴和欧亚的激烈争夺( 70 年代 ---- )打法特点 :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
2009-2010第一学期乒乓球理论——起源发展与基本规则部分陈健内容摘要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
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4、乒乓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乒乓球运动概述.乒乓球是由两名或两队选手,用球拍在中间隔放一个球网的球台两端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发展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并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二)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1、从草地网球到桌球19世纪80年代,有两位英格兰的网球选手赛后在伦敦某餐厅谈论网球的战术,争论如何发球,底线抽球和网前截击等技术时,情不自禁地用酒瓶的软木塞当球,桌面为场地,在两把高背椅子上挂一根细绳当作球网,用雪茄烟盒为球拍,模仿打网球的动作在桌面上对打起来,此举吸引了不少食客和侍者观战.这时餐厅的女主人对这种别开生面的游戏不禁惊叹喊出: “TABLE TENNIS! ”即桌子上的网球,这一场面竟成为了“乒乓球”这一运动最早的命名。
当时英国的一些大学生,很快以室内餐桌作球台,采用比草地网球小的橡胶实心球裹上丝织物代替软木塞,将羊皮纸贴在窄长拍柄,椭圆形空心球拍两面为击球工具。
此种亦称为“小网球”的游戏,在贵族中很快流行开来。
2、从宫廷游戏正名乒乓球1890年英格兰工程师詹姆斯·吉布从美国带回作为玩具的空心赛璐珞球.因球体轻而富有弹性,代替了橡胶实心球.由于球触及球拍,球触及球台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故称为“乒乓球”.发明赛璐珞球的美国人海亚特应是乒乓“球”的创始人。
1900年英国成立了乒乓球协会.同年12月,在伦敦的皇后大厅举行了英国第一次大型乒乓球赛.参加者300余人,开创了乒乓球正式比赛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