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神经阻滞
- 格式:ppt
- 大小:17.55 MB
- 文档页数:4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及护理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下肢手术的2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术中采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
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辅助用药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下肢手术的患者使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和术后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麻醉;镇痛对患者进行下肢手术后,会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给予麻醉及术后镇痛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将下肢周围神经阻滞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下肢手术中,有着起效快、对循环干扰小以及节省医疗费用的优点。
但是经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的患者常在术中感到焦虑以及恐惧。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于术中抗焦虑以及术后镇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中我院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下肢周围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2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周围神经阻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均正常。
排除标准:术前检查有心肺功能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者;有高血压病史、严重窦缓病史或精神疾病史等;对麻醉及术后镇痛药物过敏者,下肢神经损伤。
将2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60例,女64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0.5±8.1)岁;对照组中,男62例,女6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1±8.0)岁。
经与血管损伤,利于减少出血量,同时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有保障,且剑突下入路可对双侧胸腔探查,并同期对双侧病变进行处理,优化经肋间入路手术的单侧胸腔操作不足之处,减少手术切口,减轻手术创伤,从而促进术后康复叫因此,较经肋间胸腔镜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可减少出血量、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与拔管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度,同时确保手术安全性。
笔者结合本研究中问题对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临床注意事项予以总结,具体如下:①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在应用中需加长腔镜器械,从而对于术者要求相对较高,同时手术风险随之提高,要求术者需具备丰富胸腔镜手术的操作经验,同时对相应结构与毗邻组织之间关系非常熟悉;②于胸膜、肺门处操作较为困难,一旦大出血,较难止血;③实施左侧胸腔相应操作时,器械易影响心脏,增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与经肋间胸腔镜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对比,前纵隔肿瘤患者接受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可减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利于术后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保障安全性。
参考文献[1]王伟,杜宁,刘嘉文,等.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膈神经保护的临床效果[].山东医药,2017,5768):97-98.[]李仁鹏,黎琰,胡文滕,等.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与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员9,2662):员7员-员员75.3]章恒,简俊岭,王起奎,等•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6):1593-1595.4]王庆淮,谭宁•经肋间VATS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比较现代肿瘤医学,2019,2761):3824-3827. 5]任占良,张卫锋,张泳,等•经剑突下切口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 前纵隔肿瘤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62):889-893.收稿日期:2020-09-1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优势评价张忠慧下肢骨折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确保负重稳定性,还要求恢复后运动的无痛性,而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手术近远期疗效影响较大。
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下肢神经阻滞是指由于神经损伤或神经受压而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这种神经阻滞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下肢神经阻滞的情况,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下肢神经阻滞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
1. 伸展运动下肢神经阻滞会造成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因此伸展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伸展运动:- 坐位伸展:坐在椅子上,屈膝抬脚,然后慢慢伸直膝盖并尽量靠近胸部,保持该姿势数秒后放松。
重复10-15次。
- 软组织伸展:使用滚轮或按摩球在腿部的肌肉上滚动,重点是大腿前侧和后侧肌群。
每组滚动约2-3分钟。
2.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旨在通过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来改善神经阻滞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壁椅训练:站立面朝墙壁,双手支撑在墙上并使身体靠近墙壁。
保持这个姿势20-30秒,然后放松。
重复10-15次。
- 踮脚行走:站起来,将脚尖往上踮起来,然后缓慢放下。
重复10-15次。
- 登山训练:在地面上采用俯卧撑的姿势,然后用手臂和腿部交替地向前爬行。
每天进行10-15分钟。
3. 平衡练习神经阻滞会影响下肢的平衡能力,因此平衡练习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练习:- 单腿站立:将一只脚抬起,尽量保持5秒钟,然后再放下。
重复10-15次。
- 爬楼梯:缓慢地上下楼梯,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 瑜伽:参加瑜伽课程,通过练习平衡的体式来提高下肢平衡能力。
4.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下肢神经阻滞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方法:- 下蹲训练: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慢慢下蹲,尽量使臀部接触到脚跟,保持5-10秒钟,然后再站起来。
重复10-15次。
- 瑜伽姿势:尝试一些瑜伽姿势,如前伸式、船式和蝴蝶式,这些姿势有助于伸展下肢肌肉。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14·2020年第4卷第21期2020 V ol.4 No.21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不同药物浓度的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患者中的神经阻滞效果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杨蔚华1,都兴光2,孙娟3(1.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163000;2.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163000;3.四川省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麻醉科,重庆 400036)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浓度的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患者中的神经阻滞效果及心率变异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1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麻醉浓度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7例。
A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5%,B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C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25%。
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血药浓度变化及心率变异性情况。
结果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降低,3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逐渐延长,运动阻滞成功率逐渐降低(P<0.05);3组患者组间神经起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但A、B组间运动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20 min、30 min A、B 组患者罗哌卡因血药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前比较,3组患者阻滞后30 min 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均显著降低,A、B组患者LF、HF及A组患者的LF/HF水平显著低于C组;3组患者阻滞后30 min 的LF/H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手术患者术中使用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的麻醉效果最为理想,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且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较小。
医诊通全科1.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实质上就是通过超声或神经刺激仪寻找神经,把适量麻药注射在神经周围的干预形式。
可逆性是这种阻滞方法最大的特点,能确保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自身不会感受到疼痛。
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头脑意识始终是清楚的,仅是进行手术操作的位置丧失了痛觉。
伴随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不断代谢,手术治疗完毕后,患者就会逐渐恢复知觉。
神经阻滞麻醉的阻滞主管区域内的单根或者数根神经,这种麻醉方式的优点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对全身没有影响、镇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别适用于人体上下肢部位以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治疗。
但是对于躯干大手术,仅通过麻醉周围神经很难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2.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有哪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神经阻滞采用体位和解剖定位的形式进行麻醉操作,而现如今基本上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具体是把针尖插进神经根或神经鞘中,注入前期调配好的局麻药物,例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去阻滞周围神经,直接阻断疼痛传入纤维。
临床中可以单独使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也可以在全麻中复合应用,能够加强手术局部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颈神经丛阻滞颈丛是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处于胸锁乳突肌上方的深处,中斜角肌与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颈丛的分支有浅支与深支之分,浅支经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周边穿出,位置表浅,分散行向各方,针对其穿出的位置可以作为颈部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颈浅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锁骨上颈部表浅术,而对于颈部相对较深的手术治疗,比如甲状腺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等,通常推荐进行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干预。
禁忌证群体主要有原发性甲亢者、颈部有巨大肿块伴有气管压迫者、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维持通畅或颈椎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等。
对于精神状态高度紧张配合度极差者、小儿及年纪偏大者(>75岁)也不推荐采用这种麻醉方法。
具体麻醉过程及操作方法如下:①实时测量患者的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神经阻滞记录1简介神经阻滞可以用来减轻或消除疼痛和炎症,对于手术前后和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记录了一位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患者信息•姓名:李女士•性别:女•年龄:45岁•疾病: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其他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神经阻滞治疗方案神经阻滞治疗方案包括麻醉医生的推荐和患者的个人选择。
本次治疗采用了立体定向下神经根阻滞。
治疗前,患者进行了基本生命体征检查,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如下:1.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下肢伸直。
2.麻醉医生将患者皮肤消毒,麻醉局部皮肤。
3.使用X线或CT图像引导下,通过特定的器械将空气或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神经根处。
4.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症状是否有所缓解或减轻。
整个治疗步骤约为30分钟左右。
治疗效果在治疗后,患者感到明显的疼痛缓解和下肢的放射痛减轻。
持续观察显示,治疗效果大约持续了两周,疼痛和放射痛缓解了70%左右。
治疗结束后,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复诊,确认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和血压。
3.确保注射的药物量和注射的位置准确无误,避免误伤其他神经。
4.患者需要在治疗后安排好休息和恢复计划。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体系,可作为患者治疗长期或慢性疼痛或进行手术前后的常用方法。
患者李女士治疗后疼痛缓解,无并发症,显示出神经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