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关于盛唐开放的社会风貌

盛唐指的是从贞观到天宝这一历史时期,这是唐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呈现出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特点。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

公元618年,李渊灭隋建唐。秦王李世民执政后,以隋炀帝穷奢极侈、不恤百姓而身死国亡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他推行偃武修文方针,政治上任人唯贤,虚心求谏,健全法制,中央官员由2000余人精减为600多人。经济上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去奢省费,释放3000多名宫女,提倡节俭。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友好相处。隋末丧乱而造成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迅速改观。至贞观四年(630年),出现了物价低廉(一斗米仅四、五文铜钱),马牛遍野,外出不必带粮,夜不闭户(全国全年判死罪者仅29人)的空前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高宗即位后,在其父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下,继续推行贞观前期的治国方略,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有贞观遗风之誉,而且大唐国威超过了太宗时代。然而,高宗体弱多病,御国大权逐渐落在精明皇后武则天的手里。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废黜其子中宗、睿宗,从后宫走上朝堂,垂浅紫色帐听政。她任用酷吏,无

情镇压反对者,以降服烈马的手段驾驭群臣。天授元年(690年),改唐为周,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选拔治国英才;设置武举,录取勇武之士;不拘一格地任用拥护她的人;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奖励屯田戍边;收复安西四镇,维护丝绸之路畅通;重视文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她实际掌权的几十年间,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作为农耕社会生产力发展重要标志的人口,从太宗、高宗之际的380万户,激增为615万户。从综合国力和人才储备等,为开元、天宝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则天被赞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杰出封建政治家。

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的临淄王李隆基,在结束武则天逊位以来近八年的混乱政局后,在名相姚崇、宋璟辅佐下,锐意革弊布新,澄清吏治,禁用珠玉锦绣,不许臣下进贡求媚。改府兵制为募兵制。重视农桑,减轻封户租税,命部分僧尼还俗生产,抑制土地兼并,招抚流民,大力开荒,兴修水利。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籍户口猛增至906.9万余户。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全面发展繁荣。据学者研究,天宝年间人均粮食多达700斤。人们普遍知书达理,三尺童子以不言文墨为耻。诗歌、书法、绘画、雕塑、乐舞等成就辉煌,全国上下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盛唐气象”。京城长安,是人口逾百万的国际大都市,王维著诗曰“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大帝国。盛唐文明居世界文明前列,是世人向往的中心。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

遍布海外,是盛唐在世界上影响深远的生动体现。

开放包容的盛唐风气(二)

1.开放并蓄。李唐统治者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朝廷的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掌管对外事宜,为来唐的外国使节提供食物、翻译、医疗、丧葬、赐物、封官等优惠。对其他来唐者,朝廷和地方官吏也予以照顾。难以数计的外国使节、留学生、宗教徒、艺术家、科学家、商人和旅行者等,不畏茫茫沙碛或惊涛骇浪,潮水般地涌入大唐帝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些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外来文明,深受盛唐人喜爱。《旧唐书;舆服志》说: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由西域胡商出售的火烤、水蒸和油炸的各式胡饼,或酥脆可口,或热气腾腾,人人爱吃。波斯名酒三勒浆,由“貌如花”、“笑春风”的胡姬素手招客,并为客人跳胡舞助兴,生意兴隆。李白等诗人也乐往品酒赏舞,写下了不少动人诗歌。最受盛唐人欢迎的胡舞,是出自中亚的旋转如风的胡旋舞、腾跃飘逸的胡腾舞和雅妙馨香的柘枝舞。王维和岑参等诗人对高丽、天竺(今印度)的音乐和歌舞怀有浓厚兴趣。盛唐朝廷的十部乐中,就有外来的高丽、天竺、康国(中亚撒马尔罕)和安国(中亚布哈拉)四部乐。以虚帽、翻领、襟袖窄小、条纹裤和软锦靴为特征的胡服,是盛唐男女竞穿的时髦款式。今存的盛唐墓壁画、唐三彩俑、唐诗和文献记载中,都有大量出土文物和文字数据可证。外来的小狗、马、象、犀牛、豹、鹰和鹦鹉等动

物,也备受唐人宠爱。如毛茸茸的小狗,是盛唐贵妇的宠物。杨贵妃有一条“康国小狗”,颇像今天的京巴狗。盛唐人还将马、象、犀牛调教成宴会上取乐的特殊“演员”。当优美的乐声响起,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或“衔杯上寿”;犀象“或拜或舞”。(参见《资治通鉴》卷218)外来的沉香等香料,深得上流社会青睐。他们用香料熏衣、沐浴、除口臭、净化室内空气、建宅、抹墙、娱乐等。外来的玛瑙等珠宝,被皇帝、贵族官僚用于赏赐、服饰和家具的点缀;外来的石蜜、紫石英等,被唐玄宗君臣用于养生延年。由此可见,来自天涯海角的“舶来品”,几乎覆盖了盛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丰富了盛唐人尤其是上流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女性的风采(三)

在开放的煌煌盛世,女性较少受封建礼教束缚,思想较为开放,行为较为自由。她们自信自强,已从初唐全身障蔽、面网垂颈的状态中走出,靓装露髻地出现在盛唐的人生舞台上,涌现出不少诗人、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和巧妇等,在中国妇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章。可以说,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政治上,武则天以后,宫廷女性参政成风,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都欲步武则天后尘,再续女人称帝的历史。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等也参与其事,尽管失败了,但也体现了女强人的风采。经济上,女性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一半,还参加女红、开店和做小生意等手工业及商业劳动。唐玄宗妃柳婕妤之妹,新创夹缬印染

法。文化上,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

盛唐女性尽管尚未摆脱重视门第、聘财、婚姻前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羁绊,但不少女性已开始冲破各种习惯势力的束缚,向往自主择偶的自由婚姻,也得到一些男性的理解与支持。如李林甫在大厅墙上开一横窗,每有贵族子弟拜见,便让几个女儿于窗中自选如意郎君。唐代宫女众多,玄宗时有四万。她们红颜入宫,白发而亡,能得帝宠者极少。一些勇于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宫女,或题诗红叶,投御沟漂出宫墙,寻觅知音,史载有的宫女因此获得好的归宿。在唐人传奇小说中,记载有一些少女为追求美满婚姻而不顾一切艰险甚至付出生命的动人故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3课盛唐气象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难点: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内容探究】 一、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生: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 师:阅读教材,说说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11“相关史事”和P12“材料研读”。思考: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 案解析]四十七 第1题【单选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 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以下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B、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高宗 C、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武则天 D、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发挥了巨大威力。这说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 ) A、隋朝末年 B、唐朝中期 C、唐朝末年 D、五代十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朝某个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 A、李渊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 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 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 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 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 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 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 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因: 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 ②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 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 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作用: 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启示: 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 1 -

12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制度与发展生产的措施 ?唐初户口数量大减,土地大片荒芜。到高宗显庆年间,河南一代还是“田地极宽,百姓太少”。(《通典》卷七《历代盛衰户口》)624年,推行均田制。 ?1、均田制度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凡给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顷;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寡妻妾以三十亩,若为户者则减丁之半。凡田分为二等一曰永业,一曰口分。丁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凡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之半。凡天下百姓给园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其口分、永业不与焉。” ?《通典》卷二《食货典·田制》:“诸以工商为业者,永业、口分田各减半给之,在狭乡者并不给。”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其一,授田对象的变化。妇女、奴婢、耕牛原则上不再授田。除户主为寡妻妾以外,一般妇女不授田,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授田的规定。 ?其二,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贵族官僚普遍授田。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授永业田一百顷到五顷不等,亲王一百顷,至男爵授五顷,职事官(实际职位)、勋官(武官)、散官(文阶)按品级授予永业田。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都有职分田和公-田。 ?第三,对土地买卖限制的放松。 ?《唐律疏议·户婚》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即应合卖者,不用此律。” ?“即应合卖者”,“谓永业田家贫卖供葬,及口分田卖充宅及碾硙、邸店之类,狭乡乐迁就宽者,准令并许卖之。其赐田欲卖者,亦不在禁限。其五品以上若勋官,永业地亦并听卖。” ?这就为土地兼并开了方便之门。 2、租庸调制 ?《唐六典·尚书户部》:“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二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陆贽《陆宣公奏议》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概括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一般称作租庸调法。此外还有杂徭即小徭役,是指中男(十八岁以上)起承担的临时的夫役和杂使。 ?租庸调法直接继承隋代的,并有所调整。 ?其一,租。隋朝交纳三石,唐代妇女一般不授田,也不课税,口分田从120亩降为80亩,租也由三石改为二石。 ?其二,调。583年隋朝将绢一匹调整为二丈,布也应减少,可能史书漏载。唐朝沿用此法,将调绢定为二丈,布则二丈五尺,另加绵或麻。 ?其三,力役。隋力役为二十天,590年又规定丁年五十可以“免役受庸”或“输庸停防”。唐代将输庸代役制度化,普遍推广,适用于任何年龄。 3、乡里制度和户籍制度 ?乡里组织:乡、里、邻、保。 ?《唐六典·尚书户部》:“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川教版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正确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 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 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6.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 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 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10.下面为我国某一朝代的户数统计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这是有关唐朝前期的户数统计示意图 B.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展示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 D.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向前发展的 11.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2.如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汉朝都城长安 B.唐朝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 东京 1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法 C.重视人才 D.善于纳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15.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盛唐社会气象 优秀教案

盛唐社会气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 (二)认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文学艺术的辉煌局面。 二、过程与方法: (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角度了解盛唐气象,认识唐朝经济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体会祖国的强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唐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的表现。 难点:分析盛唐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与民族交往的密切、社会风气的开放、文学艺术的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先播放一段影视剧中表现盛唐景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段物华天宝、繁荣昌盛的盛世岁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同时抛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朝代社会经济呈现出的高度繁荣景象吗?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当时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过度到第二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盛唐时期的物华天宝、高度繁荣,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议一议:“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讲述描绘,想象启智。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一般都会列出本文的四个内容:“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诗歌的兴盛”。根据学生的回答首先引出“经济的繁荣”,然后围绕“经济的繁荣”三个方面的表现: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方面等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盛唐时期的经济呈现出的高度繁荣景象(图表展示),为后面理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诗歌的兴盛”等内容埋下伏笔。 接下来学生以4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仔细研读课本内容,并派代表做小导游,带领同学进行穿越1200多年的时空旅行,去亲眼看看盛唐经济的繁荣。教师先指定了两个景点:(一)田间地头。 唐代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这与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密不可分。自转不息的筒车正在吱吱的灌溉着百亩良田,田间农夫们正用曲辕犁深耕细作。 (二)长安街市。 唐朝的手工业水平已非常发达,加上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及贸易往来,唐都长安就是一个繁荣的国际都市。 “看,瓷器店里琳琅满目,有举世闻名的‘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呵,带个回去吧。这边,丝绸店里的绫罗绸缎,酒楼里的美酒佳肴,那边有波斯人的珠宝店,胡人的饼铺、街上冰糖葫芦、捏面人,应有尽有。” (三)自选景点。 教师截取唐代社会生活中这样几个情景(农耕劳作场景;长安街头小商贩正在叫卖;书画店内小伙计正在兜售各类书籍、古玩字画。),请小导游任选一个进行介绍。在这一环中,教师创设了“梦回唐朝”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为后面的学习作进一步准备。这一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盛唐气象,但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我们进入第三环节。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盛唐的高度繁荣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经济繁荣的讲解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盛世来设计,从而牢牢把握了高度繁荣的表现。 三、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合作学习,对教师精心准备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深入挖掘本课内涵,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结合课本所给材料(文字、图片、辅助资料。)将本课难点分解成这样三个特写画面交给学生讨论。 (一)唐朝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二)唐朝的民族关系如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盛唐气象 一、【课标与教材】 1、新课标要求 (1)通过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艺,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的重要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本课展现的正是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辉煌的景象,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在学习中,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唐朝的鼎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体现在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难点:1、民族交往与交融,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2、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盛世局面。 2、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缺乏整体构建,对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视频、图片、史料等加以归纳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文成公主进藏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3、了解多彩的文学艺术和开放的社会风气,感受盛唐气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史料袋中的史料体会盛唐经济繁荣的情况,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学生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第3课 盛唐景象

学案姓名:班级: 设计人:王艳琴备课时间:月日授课时间:月日审核人:检查签字: 课题:第3课盛唐景象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掌握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3.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 难点: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一.遣唐使 1.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2.贡献: ①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②主持修建的,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玄奘西行 1.时期:______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 ①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②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一.经济的繁荣: 1.唐朝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如和;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唐朝的手工业水平颇高①纺织业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以冠于全国; ②陶瓷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邢窑的,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等都颇具规模。 3.唐都,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

性的。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时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唐太宗同意将嫁给他,带去了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立法、科技方面的书籍,还带去很多手工工匠。 2.唐蕃和亲的作用: 促进了发展,也增进了的友好关系。 3.唐朝实行政策,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体现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享有“”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风,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故友“”之称,他被誉为“” ③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诗歌,通俗易懂。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有名的颜真卿和欧阳询。 ①颜真卿的字端正,雄浑敦厚;②欧阳询的字方折俊丽,笔力险劲。 ③唐代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故事画,人物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被称为“画圣”。 合作探究: 说一说文成公主入藏的情况和影响? 自我检测: 1.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容描绘某座大都市,这座大都市是() 4.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的用兵 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完整版)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归纳

《盛唐气象》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知识点1 经济的繁荣 1.表现 知识点2 民族交往与交融 2.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 1 )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 2 )措施: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4.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 1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 2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 3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唐与吐蕃

( 1 )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 2 )唐蕃和亲 史实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 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3 开放的社会风气 6.特征: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7.表现 ( 1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 2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知识点4 多彩的文学艺术 8.唐诗 ( 1 )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 2 )代表诗人

唐代社会风貌

唐代社会风貌 唐代的妇女生活习俗最有代表性和独具特色,她们与其它朝代尤其是后世妇女相比受到封建礼教束缚较少,生活开放自由,因而精神面貌也比较开朗、奔放、活泼、勇敢这是唐代妇女的特色,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首先,唐代以其特有的开放著称于古代,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酷。其次,李唐源于少数民族,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非常频繁,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很深,使唐代形成了特有的“闺门失礼”礼教不兴的状况。也正是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妇女的地位的特殊性,促使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称帝后又推行了一系列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使得妇女地位有所上升,更进一步助长了唐代妇女生活特色的形成。唐代宫廷妇女参政之事屡屡出现,尤其是唐朝前期,不仅后妃参政,公主、女官也纷纷干预政事。在人际交往中,唐代妇女与异性接触,交游不拘礼法,比较自由随便。后妃、女官、公主可与外官交往,民间妇女甚至官宦人家的妇眷也不大回避男宾,普通女子更可随意与异性交往。《琵琶行》便记叙了一商妇夜晚与一群陌生男子同席交谈,共饮并弹奏琵琶之事。唐代上层家庭的女子都较有文化修养,还特别注重歌舞、音乐方面的修养,并从事骑马、射箭、逐猎之类的体育活动,爱情婚姻较自由,“女儿自看好,自入郎君怀”,自择佳偶之事较多。 唐代文学的繁荣唐诗的发展轨迹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 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 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 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 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 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 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 有的。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 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但这只是唐文学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 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它的艺术特质得到 了充分的认识,它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它逐步与学 术分离,淡化它的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自内容言,重个人情 怀的抒发,无论是表现玄理还是抒情,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发展到极端时, 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自形式言,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 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都已经有了惊人 的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的声律 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馀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表现领 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了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原有的多 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仅刘勰《文心 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虽然其中包含有大量应用文体,并不属于文学的 范围,但文学体裁的多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过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 图中你可以找出哪些民族? 唐朝前期实施开明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 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 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教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 况。 学生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 和亲。 唐玄宗时唐蕃“和 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 约盟誓,互不侵犯。 学生阅读材料, 引起学生的兴 趣,迅速地进入学 习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 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 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论从 史出的能力,培养

最新 唐代妇女生生活开放性的表现与原因-精品

唐代妇女生生活开放性的表现与原因 唐代女子生活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婚前宽松的择偶和自由恋爱,也体现在婚后夫妻离异和女子再嫁等方面,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唐代妇女生活开放性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自从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地下,男尊女卑思想占主导地位。唐朝时,虽然女性依然处于从属地位,但大唐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和自信包容的,为唐代妇女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唐代妇女相对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女性,生活更为开放自由,多姿多彩。 一、唐代妇女生活开放性的主要体现 (一)开放大胆的婚恋观 1、未婚女性婚前大胆追求爱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缔结的主要途径,但在唐代,很多未婚女性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相传宰相李林甫允许自己的女儿通过相对隐蔽的途径自己相看贵族子弟,遇到中意的人选可以选为夫婿。[1]据《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李翱女”条记载,元和十四年(819),卢储向中书舍人李翱,投寄自己所写的诗文,希望获得李翱肯定,得到推荐。卢储的文卷无意中被李翔的女儿看到了,她对自己的婢仆说:“这人肯定会成为状头。” 李翱听到后,即选卢储为婿。第二年,卢储果然以第一及第,并迎娶李翱之女为妻。另据《南部新书》丁卷记载,宰相郑畋之女因为欣赏罗隐之诗,有意嫁他为妻。但郑女在帘后窥见罗隐后,发现他容貌丑陋,爱慕之心顿熄。上述事例都是唐代女子婚前享受部分择偶自由,可以大胆追求爱情的明证。这种情况在唐代的传奇小说中也多有体现,如《李娃传》、《霍小玉传》和《莺莺传》等,故事主题都是年轻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大胆追求。 事实上,唐代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相对包容,在法律上也是有所体现的。《唐律·户婚》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婚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父母的认可,已经建立的婚姻关系,法律是予以认可的;只有未成婚而不尊从长者才算违律。毫无疑问,尊长的主婚权是受到保护和绝对确认的,但是难得的是,在卑幼无过错情况下,未定婚而在外自娶,是可以被认可为合法婚姻的,这样开明的律法条款,在封建社会非常可贵。 2、婚后离异与再嫁阻力较小 唐代女子生活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婚前宽松的择偶和自由恋爱,也体现在婚后夫妻离异和女子再嫁等方面。唐太宗贞观元年(627)颁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若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 《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 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

第3课盛唐气象习题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 A .青花瓷 B .冰裂纹瓷器 C .唐三彩 D .白瓷 3.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 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4.“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 A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5.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说明唐与吐蕃的关系为( ) A .和同为一家 B .设立军事机构管辖 C .武力征服 D .战争对抗关系 6. 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7.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 A .顾恺之 B .吴道子 C .张择端 D .赵孟頫 8.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9.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D C B B A B B B A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当提到中国古代历史,最先想到的便是“汉唐气象”。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尤其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由于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更是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毫无疑问,这种广泛与频繁地中外交流给唐代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被载入史册,同时也被记录在诗人的笔下。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看见了唐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中外交往对唐代人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物质方面,其中影响唐代人最大的无疑是胡食。在《全唐诗》中,题目中出现了胡食的诗歌有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刘禹锡的《葡萄歌》、《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赵鸾鸾的《酥乳》等8首;文本中出现胡食的诗歌有王绩《食后》、王维《送孙秀才》、卢绝《过楼观李尊师》、皮日休《太湖诗.雨中游包山精舍》、杜甫《太平寺泉眼》等共76首,其中初唐13首,盛唐41首,中晚唐22首。1 胡食对唐代人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主食和副食两个方面。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很多种,但从史料记载中出现的频率看,饼为最多,也是胡化色彩最浓厚的。胡饼传入中原后,很快便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同时,胡饼也盛行于民间,《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云“唐代长安盛行此饼,日本僧圆仁入唐,在长安及见之,其言日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传入长安的副食包括水果、蔬菜、调料等。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大部分只有贵族能够享用,有葡萄、石榴、黄桃、波斯枣等,其中以葡萄传播范围最广,唐彦谦有《咏葡萄》一诗“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刘禹锡则有《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蔬菜包括胡萝卜、胡芹、波斯菜(即菠菜),调料包括糖、胡椒等。这些胡食的传入大大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唐代女性服饰大气而开放,追求身形美好而飘逸,多采用轻薄的纱制成,尤1乔乔《<全唐诗>中的胡食》[D],西北大学2015,第14页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气象

第3课盛唐的社会气象记住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

第3课盛唐的社会气象 日期班级组别姓名评价________ 记住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 【自主学习】 1.唐高宗去世后,_________自己做了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_______________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____________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_____________ 。 【课中交流】 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回答:(1)材料中的“上”是指谁?我们把材料所述的这种局面,称之为什么? (2)据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表现及原因。 2.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有哪些特点? 3.我们从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中学习到哪些内容?

【目标检测】 1. 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有“贞观遗风”的是哪位皇帝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2.“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或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海,南至五岭,皆外户不闭。——《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2)历史上把他们统治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3)他们统治时期有什么共同点? 【我的收获与困惑】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