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 格式:docx
- 大小:17.43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的发展和较量,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对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东汉末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扮演了什么角色?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教材内容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奋斗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道路的深刻内涵、意义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信仰,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井冈山道路的理论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案例分析法: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具体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井冈山上》,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斗争历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在井冈山开展斗争,创立井冈山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教材通过介绍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井冈山道路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领导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共产的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井冈山道路的内涵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把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关注具体的历史事实,而对于历史规律和原理的把握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掌握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的敬意,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教学难点: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学生对于历史规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井冈山道路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井冈山斗争的艰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井冈山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毛泽东活动的特点;2.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几个重要活动,如创建革命根据地、领导土地革命、斗争巩固革命阵地等;3.知道毛泽东和红军在井冈山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敌人的围剿、生产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问题;4.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和成就;5.通过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主要活动和成就;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认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前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认识毛泽东革命思想和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2.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授课法;2.小组讨论法;3.图表分析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提问:1.毛泽东在哪些组织中担任过领导职务?2.毛泽东在哪些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步阅读教材(10分钟)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邀请几个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可以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形成表格或图表,直观地展示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四步图表分析(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井冈山地图,让学生找出井冈山地区的地理位置,并简单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2.通过表格或图表,分析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主要活动和成就,包括创建革命根据地、领导土地革命、斗争巩固革命阵地等。
第五步授课(20分钟)1.介绍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和成就,包括:①运用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的良好组织体系;②采取军事斗争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发挥人民军队的政治战斗力,实现红军的战斗效能;③加强群众工作,特别是土地革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④倡导革命文化、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讲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学生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教学难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革命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搜集有关井冈山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讲述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故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湘赣边秋收起义;二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对国民革命运动和国共合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地点比较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地图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湘赣边秋收起义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历史背景。
2.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特点,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3.通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湘赣边秋收起义的过程和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相关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革命道路的选择和意义。
3.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4.案例分析法: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工作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图片。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军旗升起”)1.时间:年月日2.地点:江西南昌3.领导人:、胡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8月1日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时间:1927.8.7地点:汉口内容:①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③毛泽东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时间:1927.9地点:湘赣边界领导:旗帜:打出“”的旗帜。
结果:进攻大城市受挫3.文家市决策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三湾改编——确立了的绝对领导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1927.10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选择井冈山的原因?①远离中心城市,敌人力量比较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6.井冈山会师(1928.4)——创建工农红军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影响:会师之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转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三、工农武装割据1.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2.古田会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时间:1929.12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会后不久,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一文。
3.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稿
说教材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的内容。
本课由“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武装割据”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反思和探索,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但是对问题的认识仍然有限,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特点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加深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解。
2、指导学生分析“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
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说教学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说教学难点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说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说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PPT播放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视频。
请学生认真观看,体会中国军队的强大,同时提出问题:中国的建军节是哪一天?我国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建军节呢?讲授新课:
一、南昌起义
: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
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要求进行武装起义。
)
师:PPT出示两幅油画:《南昌起义》前和《南昌起义》后。
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油画,先找出两幅油画的不同。
学生讨论并找不同。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讲一讲“南昌起义”。
生:(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
PPT中左边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右边那幅油画反应的是南昌起义占领南昌的场面。
)
师: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
师:起义部队虽然占领了南昌城,但是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使得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要求学生讨论)生:(由于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
师: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
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整理思考后回答)(意义: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师: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生: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
PPT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
师: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
南昌起义以后,中共又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呢?
二、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自学,之后请同学们担任历史小记者对会议进行报道,使同学们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秋收起义?(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推荐一位同学讲解)生: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
因为是在农民秋收时候发动的起义,所以叫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攻占长沙,但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师:PPT 出示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动态图,让对此有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
师:投影出示问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1)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损失严重。
这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会师
师: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学生讲一讲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相关的历史史实或历史故事。
)
师:根据图片和学生的讲述概况井冈山会师的概况:时间:1928年4月;人物:毛泽东、朱德、陈毅(朱毛会师);成果: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革命摇篮。
投影“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突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位置和重要性。
并用图片展示井冈山红色革命旅游的意义。
四、工农武装割据
师: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毛泽东为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课文后可以回答出:在井冈山积极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教师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师: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及PPT图片总结古田会议的相关内容
时间:1929年12月;地点:古田(福建--上杭县);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
建党建军原则。
师:出示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示意图动态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同时我会让学生认识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工农政权的一次尝试。
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实现了繁荣富强。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厉害了,我的国。
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同步练习题并指导学生完成。
说板书设计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1.背景;2.时间;3.人物;5结果;6.意义二、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1.时间;2.地点;3.人物;4.主要内容
2、秋收起义: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过程及结果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2.地点;3.人物;4.成果四、工农武装割据:
1.理论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
2.革命根据地的
建立与发展;3.古田会议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