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 格式:pptx
- 大小:12.77 MB
- 文档页数:70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 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 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整体思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从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被打开, 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内忧外患中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
主体结构:1课时1课时1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1.设置专题问题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中的第一课,(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一)文明差异冲突起1.本环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与英国的文明差异, 引出鸦片倾销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要运用表格展示与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讲述。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历史变迁》电子课本第一章:人类的起源与古代文明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以及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 重点内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从猿到人的演变,以及人类与现代猿类的相似之处。
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使用工具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 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古代文明的发展-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
- 重点内容: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
2. 两河流域文明:汉摩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等。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
4. 黄河流域文明:夏朝、商朝、周朝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
2. 掌握各大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第二章:中世纪的历史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重点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等。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进步。
3. 封建社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政治权力、土地所有权、文艺复兴等。
- 学习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 掌握封建社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历史的冲击和影响。
- 重点内容:1.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革家的思想。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突破。
- 学习目标:1. 了解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2. 掌握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三章:近现代史第五节: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以及新大陆的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一、选题背景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在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的眼中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页。
本篇说课以“五四运动”为核心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及其配套图表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发展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有更为深刻而清晰的理解,同时,对于深入理解当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更有帮助。
二、教材分析本篇说课的教材是小学科普社会探究教育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五四运动的发展和结果”、“五四运动的影响”。
通过课文及其配套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理解“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发展和结果,包括学生运动的组织、游行、罢课、上访等内容。
3.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包括中国新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等。
四、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五四运动中学生反对外来侵略的游行和罢课活动。
3.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方法1.讲解和解释法:通过讲解教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新的历史概念,并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发展和影响。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分享和探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的探索学习法:通过对当今社会中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A.热身与导入(5分钟)在教室内写出“五四运动”四个字,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回顾,激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电子课本知识点:第1课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6-1842.8年1、林则徐虎门硝烟(1)原因:鸦片走私造成中国银荒兵弱,吏治腐败,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3)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烟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6)为什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7)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3、补充:(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0-1860.1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3)结果: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②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③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八上历史书电子版人教版一、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导火线: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3、开始: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4、结果:年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之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的态度,最终清政府战败。
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去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万银元;对外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影响: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1、背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9世纪初,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竟丧心病狂地把大量鸦片偷运到中国。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罪恶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大批官僚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经过: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展开控烟,展开突击检查密查,捉拿烟贩,没收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封存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3、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4、救赎:我们必须自学林则徐保护中华民族利益和自尊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年英法为了不断扩大入侵利益,进一步关上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侵略者:主凶:英国和法国,帮凶:美国和俄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复和理解课本内容。
第一单元:夏商周的兴衰1. 夏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地理位置:黄河中下游- 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2. 商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地理位置:黄河中游- 特点: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商王朝代交替频繁3. 周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地理位置:黄河流域- 特点: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期孔子等众多名人活动。
第二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重要人物:秦始皇- 统一六国:秦、齐、楚、燕、赵、魏2. 秦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政治特点: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法家政治理念,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等,修筑长城- 军事特点:组建强大的军队,攻占咸阳、洛阳、长安、荥阳等;并缴获各国书籍焚烧- 文化特点:推行“焚书坑儒”政策,统一文字,使文字简化。
万里长城的修建等3.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广泛的农民起义之一,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
第三单元:两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
2.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国号“汉”,史称“东汉”3. 两汉时期政治特点- 实行封建制度,设立丞相和郡县制- 草木、孔明灯、火药、造纸术等的发明4. 两汉时期文化特点- 出现了中医、、等文化- 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较多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单元:三国时期与晋朝的政治与文化1. 三国时期- 时间: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魏、蜀、吴- 魏国灭蜀国后,又被晋国所灭(晋朝即灭了魏国建立的政权)2. 晋朝- 时间: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或“晋朝”3. 三国时期政治特点- 三国割据,各自为政,争相互攻- 三国内部也存在着内乱和权力斗争4. 三国时期文化特点- 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较多的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等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进程1. 北朝时期- 北朝:南朝和北朝的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