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共69页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35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海洋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进行监测、观测、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海洋观测技术包括浮标观测、遥感监测、声学探测、水下观测等多种方式。
1、浮标观测技术浮标是海洋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浮标观测应用的技术包括定点浮标、漂流浮标、生物浮标等多个类型。
定点浮标可用于长时间监测海洋中的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漂流浮标主要用于测量海流,可用于预测海洋气候变化、洋流结构、海洋生态及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生物浮标可以追踪动物的迁徙路径,探索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对海洋表面或底部进行的非接触式观测,可以测量海洋的表面和底部参数,包括海面高度、表面温度、海洋生态、海底地形等多个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频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沿海城市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3、声学探测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规律对海洋进行探测。
利用声学探测可以获得海洋水文、水动力学、水声学、海洋生物学等多种信息。
声学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海洋气象学等领域。
4、水下观测技术水下观测技术包括潜艇、遥控水下车、水下机器人等多个方面。
水下测量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采、船舶设计以及水下考古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包括污染监测和管理、污染预防和控制、生态修复和保护等多个方面。
1、海洋污染监测和管理海洋污染监测和管理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管理体系。
水环境监测工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摘要] 本次培训主要使用T6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未知样品成分,并进行维生素C、苯甲酸、水杨酸的含量测定,都是通过原标准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于200~340nm范围内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吸光度,绘制吸收曲线,根据曲线,确定原维生素C、苯甲酸及水杨酸的测定波长。
在最大吸收峰下测定样品,并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未知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苯甲酸、水杨酸标准溶液(0~10ug/ml),在测定波长处,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
由实验数据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其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未知样品稀释液的吸光度,并分别计算出样品稀释液的浓度,平行测定三份,并求出未知样品组分的平均含量。
[关键字]维生素C 苯甲酸水杨酸T6型紫外分光光度计1引言水环境监测工(高级)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T6不需要显色这个步骤,将实验过程大大简化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述(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用途(3)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4)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2 仪器与试剂2.1 仪器:(1)T6紫外分光光度计(2)50mL比色管9支(3)5mL移液管3支(4)1cm石英吸收池2只(5)50mL烧杯3个2.2 试剂:(1)100ug/m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2)100ug/mL的苯甲酸标准溶液(3)100ug/mL的水杨酸标准溶液(4)未知液:浓度约为50~55ug/mL3 实验方法3.1 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从而找出最大吸收波长,其中VC、苯甲酸、水杨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265nm(pH=5~10)、225nm、230nm,通过最大吸收波长的不同,经分析测定来对未知样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