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813.17 KB
- 文档页数:12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试行稿)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1、毕业生就业范围:(1)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电子电器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技术工作。
(2)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电子电器设备的修理和商业常规检验工作。
(3)在营销部门,可以从事电子电器设备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办理索赔等业务工作。
(4)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电子电器设备的保养、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
2、教学目标(1)学历和职业技术等级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中专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制冷空调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2)文化知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政治(含职业道德、就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3)职业道德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意识。
(4)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音频视频、日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一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维护较复杂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具有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说明:第六期安排1周时间进行实习总结,毕业鉴定。
四、课程教学要求(一)文化课1、政治(180学时)(1)政治与经济基础知识(7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8学时。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4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108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学时分配建议总计理论实训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认识实训室通过现场观察与讲解,了解电工实训室的电源配置,认识交、直流电源、基本电工仪器仪表及常用电工具;对本课程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习兴趣41 安全用电了解电工实训室操作规程及安全电压的规定,树立安全用电与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手段,了解人体触电的类型及常见原因,掌握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了解触电的现场处理措施;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手段,了解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常识,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法1 电路的认识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 1组成与电路模型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识别常用电池的外形、特点,了解其实际应用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测量理解参考方向的含义和作用,会应用参考方向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理解电动势、电位和电能的物理概念;理解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坼计算;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的测量实验: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的基本方法;能测避小型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1直流电路电阻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会计算导体电阻,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了解超导现象;能区别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电阻测量实验:根据被测电阻的数值和精度要求选择测量方法和手段,使用万18 2 2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欧姆定律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2实训项目:常用电工材料与导线的连接了解常用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及其规格和用途;会使用合适的工具对导线进行剥线、连接以及绝缘恢复2 2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通过实验,总结电路中节点电流及回路电压的规律,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2 2实训项目:电阻性电路故障的检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学习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能用电流表、万用表、电压表(电位法)检查电路故障2 2电容电容通过参观电子市场或家电维修部,增加对常用电容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种类、10 2和电感外形和参数,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电磁感应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了解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磁通的物理概念,了解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左手定则;掌握右手定则2电感了解电感的概念,了解影响电感器电感量的因素;了解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2实训项目:单相熟悉实训室工频电源的配置;了解信号发生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钳4正弦交流电路韵认识形电流表、万用表、单相调压器等仪器仪表;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并会使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理解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应关系,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理解有效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频率、角频率和周期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相位、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42旋转矢量法理解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解正弦鲑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2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掌握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理解有功功率的概念;掌握电感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理解感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容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了解容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概念;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实验:会使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和示波器,会用2 2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会测量正弦电压的频率和峰值,会观察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上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串联电路理解RL串联电路的阻抗概念,掌握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的应用;理解RC串联电路的阻抗概念,掌握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的应用;理解RLC串联电路的阻抗概念,掌握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的应用;交流串联电路实验:会使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熟悉示波器的使用,会用示波器观察交流m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相位差2 2实训项目:常用电光源的认识与荧光灯的安装了解常用电光源、新型电光源及其构造和应用场合;荧光灯电路安装实训:能绘制荧光灯电路图,会按图纸要求安装荧光灯电路,能排除荧光灯电路简单故障4交流电路的功率理解电路中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物理概念,会计算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理解功率三角形和电路的功率因数,2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电能的测量与节能会使用单相感应式电能表,了解新型电能计量仪表;了解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验:会使用仪表测量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了解感性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意义2实训项目: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了解照明电路配电板的组成,了解电能表、开关、保护装置等器件的外部结构、性能和用途,会安装照明电路配电板4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源了解三相正弦对称电源的概念,理解相序的概念;了解电源星形联结的特点,能绘制其电压矢垃图;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制8 4 4安全用用电保护了解保护接地的原理;掌握保护接零的方法,了解其应用;了解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会保护人身4 2 2电与设备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初步掌握触电现场的处理方法选学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学时分配建议总计理论实训直流电路(基本定理) 电源的模型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厂解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71戴维宁定理了解戴维宁定理及其在电气工程技术中进行外部端口等效与替换的方法,如对电子技术中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概念的解释2叠加定理了解叠加定理,了解在分析电路时复杂信号町由简单信号叠加的方法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其应用2互感互感的概念理解互感的概念,了解互感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能解释影响互感的因素;理解同名端的概念,了解同名端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能解释影响同名端的因素32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电压比、电流比和阻抗变换1谐振串联电路的谐振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掌握谐振条件、谐振频率的计算,了解影响谐振曲线、通频带、品质因数的闪紊;了解串联谐振的利用与防护,了解谐振的典型工程应用和防护措施。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电子电器的应用和维修技能。
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电子电器的发展历史,熟悉它的基本原理,熟悉元器
件的各种类型,基本操作,学习维修测量技术,有效解决电子电器故障问题;普及现代电子电器的节能环保知识,正确使用电子电器,让学生具备
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电子电器的发展史与原理
研究电子电器的发展史,梳理普通家用电子电器的原理,学会操作元
器件,熟悉电子电器的分类。
2.电子电器的维修与测量
实践电子电器的维修与测量技术,熟悉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它
们的测量原理,学会操作各种测量仪表,学习比较侧重的电子电器故障诊
断与修理。
3.现代电子电器节能环保与应用
熟悉现代电子电器的节能环保规定,学习现代电子电器的智能化应用,学会节能用电的常见方法,熟悉电脑的操作,学会正确使用电子电器,防
止安全隐患。
4.课程作业
学生完成电子电器维修测量的案例实践,完成维修方案设计,整理并论证自己的设计;完成节能环保应用的案例实践,完成现代电子电器的智能应用方案设计,整理并论证自己的设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课程标准邳州市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改革小组(2011年4月修改)一、标题:《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课程标准二、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修理专业学生,学制三年。
在第二学期使用。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修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把握从事电子电器应用与修理工作必须的电工差不多工艺和差不多技能。
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电工中级工标准。
经技能鉴定获得中级修理电工证书。
四、参考课时:90学时五、总学分:5学分六、课程目标:(一)职业技能培养目标1、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外表和识读电路图;2、会连接导线和埋设紧固件;3、能正确使用,爱护常用电机电器;4、能安装照明电路,简单电力拖动电路并能处理简单故障。
5、初步学会借助工具书,产品说明书和设备铭牌,产品名目等资料,查阅电工器材、产品的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职业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把握电工差不多操作工艺;3、明白得照明及内线施工,电力拖动电路安装及检修工艺。
4、把握电动机,低压电器及小型变压器使用爱护工艺。
(三)职业道德与情感教育目标1、具备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加强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意识;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七、设计思路:本标准的设计依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修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差不多要求及教育部最新颁发的《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教学大纲》,结合我校课程改革方案和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并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技能与实训》作为蓝本,课程标准设计目标为:1、突出有用性,贴近生产实际。
依照学生毕业后就业顶岗的实际需要,在满足差不多理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模拟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爱好和课堂教学成效。
技能教学标准(试行)一、制订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标准》《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整体规划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三年学习期间的技能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基本条件,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技能教学评价,确保技能教学质量。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专业代码:053000),同时适用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053100)、农村电气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12800)和供用电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31800)。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专业代码:052900)及电力营销专业(专业代码:031900)参照执行。
三、技能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持续提升起着基础性作用。
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电气专业技能型应用性初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教学定位于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岗位人员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通过三年技能学习与训练,应具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行及维修的能力,为其跨入行业直接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本专业从业岗位的职业内涵、职业环境和能力特点,会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熟悉电气行业规范和就业岗位技术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和仪表,掌握电工常用工具及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安全用电操作规范。
2.能熟练识别、检测常见电气元器件,会结合电路的系统图和平面图等技术文件,安装、调试和维修建筑照明电路。
3.掌握常用锯、锉、钻、扩、铰和攻等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零件的手工加工;能根据原理图和PCB图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2+1>。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经济建立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装配、生产、售后、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售后、维修和电工作业人员。
(二) 就业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效劳部门,从事日用小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护等工作。
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 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焊接、装配、调试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调试工、电子技术员。
2. 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的修理和产品质量常规检验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质检工。
3. 在营销部门,可以从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设备的采购和售后等业务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子产品采购工、电子产品销售工。
4. 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保养、运行、维护和线路检修等技术工作。
工种方向为:电气线路安装工、维修电工。
(三) 技能要求二年一期考“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二年二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
三、知识、能力构造及要求(一) 知识构造及要求1. 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根底知识。
2. 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采购及售后等根底知识。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办公自动化设备等根本理论知识。
4. 掌握视频,日用小电器与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四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两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
5. 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编程的根本知识。
6. 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根本知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行)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整体规划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三年学习期间的技能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基本条件,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技能教学评价,确保技能教学质量。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091300),同时适用于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8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代码:053200)、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代码:053400)、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代码:091200)等专业。
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专业代码:052600)参照使用。
三、技能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作基础性作用。
为了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对电子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定位于电子加工类企业电子产品组配人员必备技能的培养,通过以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强、规范操作为取向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安装工艺,掌握操作技能,规范操作程序,体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具备胜任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和发展的能力,为其跨入行业直接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本专业的职业方向和岗位类别,熟悉本专业的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子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2.能结合电路的原理图和装配图等技术文件,正确选用电子产品装接工具和仪器仪表,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焊接方法,能够对典型电子电路进行安装与调试,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的绘制和仿真的能力、初步掌握单片机技术的编程方法及其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技术应用(09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整机生产、安装、服务和管理以及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科学态度、工作作风、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4.具备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5.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职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2.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具有电工操作技能;掌握电子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3.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和表面贴装元件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能使用仪器仪表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4.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
5.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印刷电路板;能阅读电子整机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装配结构图和各种工艺文件。
6.具备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流程;能装配、调试和检验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和电子电器。
7.掌握传感器和单片机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
8.具有电子整机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9.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专业英文资料。
10.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专业(技能)方向——电子产品制造技术1.掌握表面贴装技术基本知识和工艺流程,具有表面贴装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能力。
2.了解表面贴装编程的基本理论。
3.掌握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以及标准化等方面知识;具有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检验的能力。
攸县职业中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053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电器应用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维修等行业企业,从事家用电器及数码电子产品、汽车电子设备、低压电器的组装、调试、检验、维修、技术管理、采购、推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岗位分析六、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3、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4、具有创新精神。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专业知识(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电工基础、电子基础、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电子CAD、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基础知识。
(2)掌握相关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制冷与空调、低压电器五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一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维护知识。
(4)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5)具有识别电路图的能力;掌握电子仪器电子仪表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功能电路;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的能力;具有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部组织制定了首批涉及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现将目录予以公布,有关标准具体内容以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文本为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各地要认真组织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实施工作,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
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运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能力。
要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各地在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4月30日附件: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01 农林牧渔类011100 棉花加工与检验011300 现代林业技术011400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011600 园林绿化011700 木材加工012700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012900 农业与农村用水013300 土地纠纷调解02 资源环境类020900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021400 矿山机电(金属矿方向)021600 矿井建设(金属矿方向)03 能源与新能源类031000 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031100 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04 土木水利类040100 建筑工程施工040200 建筑装饰040500 工程造价040700 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041100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041200 市政工程施工0415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041600 工程测量041800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05 加工制造类050100 钢铁冶炼050200 金属压力加工050400 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050700 有色金属冶炼051100 机械制造技术051200 机械加工技术051300 机电技术应用051400 数控技术应用051500 模具制造技术051600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051700 汽车制造与检修051800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052200 焊接技术应用052300 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052400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应用052500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052700 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052900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053000 电气运行与控制053100 电气技术应用06 石油化工类060100 化学工艺060200 工业分析与检验060400 化工机械与设备06050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060600 精细化工060700 生物化工060800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060900 橡胶工艺07 轻纺食品类070400 纺织技术及营销071300 粮油饲料加工技术071400 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08 交通运输类08070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08080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080900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081100 船舶驾驶081300 船舶水手与机工09 信息技术类090100 计算机应用090200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090300 计算机平面设计090400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090500 计算机网络技术090600 网站建设与管理090800 软件与信息服务090900 客户信息服务091000 计算机速录091200 电子与信息技术091300 电子技术应用10 医药卫生类100100 护理100200 助产100300 农村医学101100 药剂102000 制药技术102400 制药设备维修12 财经商贸类120900 连锁经营与管理121000 市场营销121100 电子商务121200 国际商务121900 物流服务与管理122000 房地产营销与管理13 旅游服务类130100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130200 旅游服务与管理130300 旅游外语130500 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14 文化艺术类140900 舞蹈表演141300 杂技与魔术表演142100 美术绘画18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180100 办公室文员180200 文秘180400 公关礼仪180700 物业管理181000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181400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181500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技术应用(09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整机生产、安装、服务和管理以及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 .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科学态度、工作作风、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4 .具备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5 .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职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6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2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具有电工操作技能;掌握电子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3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和表面贴装元件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能使用仪器仪表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4 .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
5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印刷电路板;能阅读电子整机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装配结构图和各种工艺文件。
6 .具备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流程;能装配、调试和检验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和电子电器。
7 .掌握传感器和单片机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
8 .具有电子整机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9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专业英文资料。
10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专业(技能)方向——电子产品制造技术1 .掌握表面贴装技术基本知识和工艺流程,具有表面贴装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设备配备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清华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电子工业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广州电气教研会、海尔集团、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亚龙教仪公司、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济南星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天曦、尹立俊、赵士滨、梁雁民、吴学强、傅伯龙、林军、孟松青、杨少光、李玚友、张伟、陈传周、姚建平、周遂京。
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供用电技术、电气设备安装、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配置。
2分类本标准根据电工电子类专业涵盖的主要专门化方向和职业岗位(群)要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基本方案,方案包括了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基本技能、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与气动、电力电子及电力拖动、工业自动化、供配电、智能楼宇、空调制冷、家用电器、电子基础、电子器件及线路测量、电子整机维修、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声像技术应用、表面组装生产技术(SMT)、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20个实训室。
各学校可根据所设专业及专门化方向,从20个实训室中选择若干实训室,组合成符合所设专业要求的具体设备配置方案。
参见附件。
3要求3.1 实训教学场所3.1.1 使用面积实训基地应根据师生的健康、安全和设备配置要求,确定其使用面积,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1.2 采光实训室的采光应按照GB/T 50033的有关规定。
3.1.3 照明实训室的照明要求符合GB 50034的有关规定。
3.1.4 通风应符合GBJ 16的有关要求。
3.1.5 电气安装应符合GB 16895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