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VFP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82.50 K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1.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l 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处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反过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l 数据处理是指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统计、传输等操作,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l 数据处理的对象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也可以是字符、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声音等非数值型数据1.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人工管理阶段l 文件管理阶段l 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数据库管理阶段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l 一般认为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赖以执行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及数据库维护使用人员的总称。
l 数据库l 数据库(Data Base-DB)是指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的,可共享的,长期保存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中不仅保存了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还保存了定义这些数据的数据类型、模式结构等数据――“元数据”l 数据库系统l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软件。
如ORACLE、SQL-SERVER、ACCESS等由计算机软件生产企业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l 应用程序l 一般是指完成用户业务功能的利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高级语言可以是VB、DELPHI、POWERBUILDER等,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提供的接口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赖以执行的环境。
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等l 相关人员l 相关人员是指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使用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员。
主要有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系统程序员、用户等,其中数据库管理员在大型数据库应用中负有重要的职责,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解决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3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定义为三级模式结构:外部层、概念层、和内部层1.3.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VFP教程》名词解释陆煜鈞2010第1章数据库系统及VFP概述1.数据处理: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和传输的过程。
2.DB:数据库。
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
4.DBS: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所组成的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5.DBA:数据库管理员。
6.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DBC是一种用于数据库服务器的标准协议。
7.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8.E-R模型(E-R图):实体-联系模型。
9.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在信息世界中称为实体。
10.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属性。
在VFP中,一个属性对应表中一个字段(Field)。
11.数据模型(Model):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
12.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集,通过外部关键字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3.关系:关系是以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实体间的联系。
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14.元组:二维表的行在关系中称为元组。
在VFP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一个记录(Record)。
15.元数据:元数据是指有关数据的结构的信息(关系名、属性名、属性的数据类型、索引)。
16.文件(File):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17.超关键字(总存在):能唯一确定记录的一个列或几个列的组。
18.候选关键字:从超关键字中去掉多余字段后的关键字,要求记录的唯一性。
19.主关键字:是二维表的候选关键字中选出的一个,作为主关键字,要求记录的唯一性。
20.外部关键字:当一张二维表(A表)的主关键字被包含到另一张二维表(B表)中时,它就称为B表的外部关键字。
21.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存储尽可能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应用程序。
第2章VFP语言基础22.数据类型:指数据对象的取值集合,以及对之可施行的运算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