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初学者内部培训教材-网络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0
《思科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科网络基础课程 英语名称:CCNA Exploration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学分学时数: 6/ 6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2-3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目的是介绍基本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2学时) 1、讲授内容: 介绍通信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数据、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的概念。
理解:安全问题、网络协作服务。
掌握:Packet Tracer 练习的概念。
3、教学重点:网络、数据、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的概念。
4、难点:Packet Tracer 软件的使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4学时) 1、讲授内容: 如何建立和使用网络模型,介绍 OSI 和 TCP/IP 模型以及数据封装过程。
……………………………………………………………………装……订……线…………………………………………………………………………………………………………… ……………………………………………………2、教学要求:了解:构成网络的设备、连接设备的介质、通过网络传送的消息。
理解:用于规范网络通信的规则和过程。
掌握:用于构建和维护网络的工具与命令。
3、教学重点:用于规范网络通信的规则和过程。
4、难点:用于构建和维护网络的工具与命令。
第三章:应用层功能及协议(4学时)1、讲授内容:本章将着重介绍 OSI 模型中应用层的作用以及它的组成部分:应用程序、各种服务及协议。
下载第1章网络互连介绍认证目标1.01 网络互连模型1.02 物理和数据链路层1.03 网络层和路径确定1.04 传输层1.05 上层协议1.06 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1.07 配置Cisco交换机和集线器Cisco认证网络互连专家,或CCIE,被认为是信息系统产业中的一些杰出的网络互连专业人员。
他们对互连网设计和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的了解来自忘我的学习和实际经验。
为达到证书的最高等级CCIE,必须可以做到:•设计新的互连网。
•为现有的互连网编制文档。
•查找互连网问题的原因。
•解决瓶颈问题。
•重新设计现有的互连网。
•理解和有能力将互连网连接到Internet上。
•配置新的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
•重新配置现有的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
•理解Cisco互连网操作系统软件。
•升级和修正Cisco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
为开始你的认证道路,本书提供了成为一名Cisco认证网络从业人员(CCNA)所需的信息。
一个潜在的C C N A必须具有安装、配置和操作简单路由L A N、路由WA N和交换L A N以及LANE网络的知识。
这是学习知识冒险经历的开始。
本书可以作为参考和学习工具,它们可以使一个工程师达到互连网专家的高度。
1.1 认证目标1.01:网络互连模型在连网和网络互连之间是有区别的。
连网是指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让它们可以交换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网络互连是连接多个网络,而不管它们的物理拓扑结构和距离如何的过程和方法。
网络互连随着连网的快速发展和变换而发展。
因为这个原因,连网的基本结构模块和参考模型也用于或应用到网络互连上。
2CCNA学习指南下载1.1.1 网络的发展互连网络随着需要而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的早些时候(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互连网络并不存在。
计算机是独立的和私有的。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DOD)对教育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包-交换广域网设计感兴趣。
Cicso网络基础知识知识基本要点:⏹基本的网络知识和cisco设备硬件的基础知识,cisco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路由原理⏹交换部分⏹远程接入技术考点集中:●Bridging & Switching:桥和交换●OSI Model&Layered Communication:OSI参考模型和分层通信●Routed Protocols:被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路由协议●WAN Services:广域网服务●Network Management:网络管理●LAN Technologies:局域网技术●Cisco&NetworkingBasic:Cisco及网络基础网络基础概念什么是网络:利用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通过使用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局域网局域网是一个小区域内的网络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拓扑:1.总线型拓扑:单根传输先作为传输介质。
所有节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根总线上。
优点: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结构简单,介质传输是无源元件缺点:不是集中控制的,所以故障检测需要在网络各个节点上进行;在扩展总线的干线长度时,需要重新配置中继器、剪裁电缆、调整终端2.星型拓扑:通过点到点链路连接到中央节点的各节点组成的优点:利用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提供服务和重新配置网络;易于维护缺点:中央节点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冗余度3.环型拓扑:由连接成封闭回路的网络节点组成的,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令牌: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可发送信息(令牌环网)城域网广域网:以全球大量的光缆和卫星为基础Internet计算机交互网络—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簇的国际互联网络。
Internet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Internet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Intranet基于广域网接入技术和利用广域网链路连接的,将一个或若干个企业分担在各个地区或国家的局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安全通信的企业内部网络远程访问技术⏹MODEN(调制解调器)在公共交换电话网上,数据是通过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而信号在计算机内部产生的是数字信号,MODEN的作用就是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I 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提供注入可是电话、数据通信、电视会议等多种业务宽带窄带ISDN:基本速率(2B+D,144Kbps)和基群速率(30B+D,2.048Mbps)⏹DDN(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率高、宽带利用率高等优点Frame Relay(帧中继)仅完成OSI参考模型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帧中继具有吞吐量高、延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信息的格式及如何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或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上三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用户接口主要负责在网络上用户与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通过端口的服务—WWW服务、邮件服务、目录服务FATM(File,Transfer,Access and Management)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FATM采用一种虚拟文件夹的方案,制定了一个同样的虚拟文件结构,这样,不同机器上的不同文件结构就可以通过同一种文件结构显示,并且为大家所使用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对数据的特殊处理表示层实体间连接的建立、维持和终止;传输语法选择;数据和图像格式的转换和表示;代码转换、密码转换会话层:保持不同会话的数据独立会话—会话层为表示层实体或用户进程提供了建立连接并且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建立传输连接—会话连接建立的基础传输层: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在数据重传之前的错误纠正将接收到的数据分发给上层相应的应用软件;在应用程序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定义流控;对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服务网络层:为路由器提供用来提供确定路由的逻辑地址使用逻辑地址标明网络上两台互连设备的逻辑位置,为数据的转换传输提供依据;在数据传送的源端与目的端之间的多条路径中,确定一条或几条最佳的路径,最优化的传递数据数据链路层:将位合成字节,并且进行帧的封装,用MAC地址访问物理链路,非纠正性错误检测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负责在物理线路上传输数据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逻辑地标识不同协议类型和封装传输物理层:在网络设备之间传送数据位规定电压、线速和线缆的信号两台直接连接的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的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以太网技术基础LAN技术基础—以太技术以太网络的技术原理: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技术:公平传输(令牌环网)和竞争传输(以太网)以太技术:由于早期的局域网主要是通过总线型拓扑来进行网络互连,一台主机要发送信息则其他主机就没有机会发送。
专题1 网络基础一、OSI参考模型一、概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概念的标准,它概念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概念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创建的。
ISO是由许多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成员组成的,其中包括美国首要的非政府标准化组织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化学会(ANSI)。
“开放”用在那个地址的意思确实是表示那个标准予诺网络间的互连,只要求利用的通信软件遵循那个标准,而不必考虑低层的硬件。
二、什么缘故要成立OSI参考模型把网络分层有下面的优势:1)简化相关的网络操作;2)提供即插即用的兼容性黄蓉不同厂商之间集成的标准接口;3)使工程师们能够专注于设计和优化不同网络互联设备的互操作性;4)避免一个区域的网络转变阻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每一个区域的网络都能够单独快速地升级;5)把复杂的网络连接问题分解成小的简单的问题,易于学习和操作。
3、OSI参考模型OSI模型有7层,别离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份:低层的一、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五、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物理层负责通过通信信道传输二进制数据流。
信道能够是同轴电缆、光缆、卫星链路和一般的线。
在网络中,物理层为执行,保护和终止物理链路概念了电子,机械,进程及功能的规那么。
物理层具体概念了诸如电位级别,电位转变距离,物理数据率,最大传输距离和物理互联装置特性,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
设计上必需保证一方发出“1”时,另一方接收到的是“1”而不是“0”。
在物理层,设计的问题主若是处置机械的、电气的和进程的接口,和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靠得住数据传输。
第一二章1、网络四要素:规则或协议、介质、消息、设备2、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电路交换——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包交换——无连接网络3、Qos(服务质量)是指用于管理网络流量拥塞的机制。
4、分段消息的主要优点:●多路复用●增强网络通信的效率5、主机地址在局域网中是唯一的物理地址6、常用的网络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是一种公共协议,控制WEB服务器和Web客户端进行交互的方式。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用于管理WEB服务器与WEB客户端之间单个回话的传输协议。
●网间协议——最常用的网间协议是网际协议IP●网络访问协议——网络访问协议描述数据链路管理和介质上数据的物理传输两项主要功能。
7、完整的通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在发送方源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创建数据2)当数据在源终端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下传递时对其分段和封装3)在协议栈网络接入层的介质上将数据生成电平4)通过由介质和任意中间设备组成的网际网络传输数据5)在目的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层接收数据6)当数据在目的设备中沿协议栈向上传递时对其解封和重组7)将此数据传送到目的终端设备应用层的目的应用程序8、一个组织决定优先次序的例子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对时间敏感的通信——电话、视频——增加优先级●对时间不敏感的通信——网页检索、电子邮件——降低优先级●对组织的高重要性——产量控制、经纪业务数据——增加优先级●不必要的通信——减少优先级9、网络的介质包括以下几种:铜缆,光缆,无线10、网络的基本功能:●覆盖的区域大小●连接的用户数量●可用的服务数量的类型11、网络分层的优点:●定义通用的术语来描述网络的功能●将处理过程分段,允许发展执行某一功能的技术独立于执行其他功能的技术●促进竞争●提供了描述网络功能和能力的通用语言●有助于协议设计5,应用层协议:●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传输层作用:●在源和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之间跟踪独立的通信●分段数据并在目的地重组数据●标识不同的生活服务程序●在终端用户之间之行流量控制(一些协议能够要求发送程序减小数据流的流量。
B 网络基础培训实验讲解试验一: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配置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开局配置,掌握如何建立用户、配置Telnet、Console口的口令;2、了解接口配置、VLAN、Trunk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步骤:1、认识交换机的三种配置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需要输入特权口令”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 “配置特权口令并密文保存,默认最高权限”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需要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进行访问权限、接口、路由、VLAN等配置。
2、通过Console口连接交换机,并登录交换机建立用户、配置Console口、Telnet 的口令。
(1、建立用户:Switch(config#username admin password cisco(2配置用户权限Cisco交换机有16种权限级别,每个权限所执行的命令是有差异的,数字越高代表权限越大;数字越低代表权限越小。
Switch(config#username admin privilege 5(3、配置Console口、Telnet的口令;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Switch(config-line#privilege level 15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ciscoSwitch(config-line#login注意login和login local的区别login local:表示利用本地数据库内存放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Switch(config#line vty 0 4Switch(config-line#privilege level 15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ciscoSwitch(config-line#loginSwitch(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加密保存明文口令(3、交换机接口配置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0.0.0.1 255.255.255.248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4、VLAN配置Switch(config#vlan 100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0(5、Trunk链路配置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00(6、配置默认路由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150.5.4 preference 60 试验二:ACL基础配置一、实验目的:1、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基本原理;2、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基础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