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微笑汉语学校 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系列分享 (四)中国传统节日冬至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
对外汉语教案——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时间:45min 对象:留学生执教者: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课目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与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做到入乡随俗的过上有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2、过程与方法:通过留学生看,读,写等模式,使之有百分之八十五了解并学习到本科的知识点;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中国能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传播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并熟悉课堂上面讲述的中国传统节日;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汉语说出一些关于课堂上面讲述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1.留学生有自己的节日和宗教信仰,在讲述中国传统观节日的时候相对应的可能会与他们的国家冲突,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2.对于习惯自己语言的他们,汉语是相对陌生的,用汉语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有一些新词他们不能理解,导致了教学过程很难顺利进行。
教学准备教学ppt 相关视频学生分析留学生虽然喜欢汉语,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连续性讲述的汉语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而不能专心听课,而中国传统文化又偏向于这方面,但是他们同时喜欢游戏和表现自己,通过这点,在课堂上面不要完全自己讲,设计一些简单有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便可调动气氛,减少自己和留学生的疲惫度,大家都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教学要求由于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是很浅,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加深他们的认识,并培养出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1 / 8课程导入(5min)1,直接导入本课新内容老师:大家好!大家今天过得好吗?学生:好。
老师:嗯,很好,我知道穆斯林的同学们前段时间刚过完自己的传统节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么有谁能告诉大家你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
(讲述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老师:嗯,很好,那大家来中国这么久了,有谁能告诉大家,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
(零零散散讲出一个或者两个)老师: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二十四节气冬至教案对外汉语教学二十四节气冬至教案(通用7篇)对外汉语教学二十四节气冬至教案(通用7篇)1活动目标: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1、综合:冬至我知道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活动目标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活动过程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你喜欢吃饺子吗?——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
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课件:冬至(一)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课件:冬至1. 冬至概述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因此,这一天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上也极具重要性,有丰富的民间传统习俗。
2. 冬至来历据古籍《礼记》记载:“冬至,至日在九。
”也就是说,冬至是中国古代确定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被确定下来,至今中国民间仍将其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3. 冬至习俗3.1 煮汤圆中国南方地区有吃汤圆的习俗。
据传,汤圆寓意家庭团圆,因为古时冬至这一天冬天的寒冷使得家人们不方便沟通交流。
而汤圆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自制的圆形小面球,代表圆满和团圆。
3.2 吃饱饭联系到春节的“年夜饭”,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也会为每个人准备一大碗饭,表示对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的祝福。
3.3 长者夜守中国古代将冬至视为一种“祭天”的传统节日,因此不少地方会在冬至这一天晚上安排长辈或者长者夜守,以祭祀祖先。
类似的习俗也出现在了南方一些地方。
3.4 游戏博弈在一些地方,冬至还有一些过年的习俗,例如贺年卡之间的博弈游戏,民间戏曲及宗教庙会表演等等。
4. 冬至意义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为寒冷,最为重要的一个日子,冬至有很多传统的意义。
除了寓意团圆、祭祀祖先、保安子孙等习俗,冬至更是表现中国文化中节气定调的思想精神。
冬至一天是全年太阳出现最少的一天,而趋势是逐渐走向昼长夜短,再次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循环变化。
5. 结语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第一个表示冬季到来的节日,是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活动中看到冬至各式各样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人文意义。
冬至文化知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日后,虽然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仍然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有限。
从12月21日至23日进入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时,北方地区常年低温严寒,滴水成冰,因此有“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
在古代民间,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宴饮等。
同时,冬至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此外,在冬至这一天还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一些传统的冬至庆祝习俗已经逐渐淡化。
然而,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意识的提高,冬至这一传统文化节日的意义和价值又被重新发掘和弘扬。
如今,人们可以在各地的节庆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冬至氛围,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媒体方式来传播和弘扬冬至文化。
微笑汉语学校
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系列分享(四)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
《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
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至’者,极也。
”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
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作品出自:微笑汉语中国十大优秀汉语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