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奥尔夫音乐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663.00 KB
- 文档页数:10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5篇)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听辩节奏快慢。
2.认识时钟,知道有长针和短针。
活动准备:音乐CD、图片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导奶奶告诉宝宝:当长针和短针都走到十二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了。
宝宝盯着时钟,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教师提问:你什么时候会不高兴呀?你不高兴是怎么样呢?二、听辩快慢教师敲小铃铛,让幼儿分辨第一次敲得快,还是第二次敲得快?三、听辩节奏1.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时钟的歌曲,听一听音乐中什么是第一快?什么声音是第二快?什么声音是最慢的?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各种动作表现(叮当、滴答滴答)2.教师手臂模仿长针短针做时钟造型,幼儿一起模仿。
3.引导幼儿说说还可以用身体那些地方来表现?集体学一学。
提醒幼儿句尾拍手或跳三下。
4.配对游戏老师介绍生活用品或图片,并说明两种物品的关联性。
5.游戏书老师逐一出示图中的相关的物品的好伙伴老师指定某一物品,幼儿找出好伙伴连一连。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二(一)奥尔夫音乐活动:握手舞(二)亲亲热热一、活动名称:调皮的小猫二、活动指向:感受友好的集体气氛,愿意大方的介绍自己。
三、活动准备:毛绒小猫四、活动过程:1、家长带着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宝宝坐在家长的前面。
2、教师面带微笑向宝宝打招呼:“宝宝好!我是X老师”。
3、教师出示毛绒小猫:“小猫咪可调皮了,它躲在宝宝的背后和宝宝捉迷藏的游戏。
”当说到“宝宝宝宝找一找”,宝宝就赶快转身看看小猫,是不是躲在你身后。
找到小猫的宝宝上来自我介绍说:“我叫,今年X岁,”最后大家一起拍手说:“某某,某某你是我的好朋友!”4、依次将小猫放在宝宝的后面,逐一自我介绍。
(三)涂涂画画一、活动名称:会唱歌的五彩瓶二、发展指向:练习撕和舀,能愉快的随着音乐敲击玩耍,并练习滚的动作,学习一个接着一个轮流玩。
三、活动准备:1、空矿泉水瓶、小盆、勺若干(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黄豆、彩色皱文纸若干,节奏欢快、舒缓的音乐各一段(自选)2、五彩瓶、软质球若干。
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2、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分析活动重点: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熟悉歌曲《小星星》物质准备:1、串铃若干,三角铁若干2、黑色夜空,星星若干活动过程:一、星星舞会1、教师出示黑色的夜空,讲述夜空孤单的故事2、出示一颗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对话,决定请出星星家族举办星星舞会,让夜空不再孤单二、星星舞会筹备可是缺少音乐伴奏,介绍今天使用的奥尔夫乐器:三角铁和串铃,请他们来为我们的音乐进行伴奏三、练习舞会节奏1、那么怎么练?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舞会的节奏画下来了,小朋友请看× × ︳× × ︳× × ︳× - ‖2、集体拍手一起练习节奏;3、师敲三角铁,幼儿拍手,结束部分加上串铃动作;4、出示图谱,师敲三角铁,请个别幼儿摇铃配合;三、合作表演小星星说小朋友敲出的节奏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吧1、教师和幼儿集体合作用音乐加伴奏(师用三角铁,幼儿用串铃)2、老师觉得串铃的声音很好听,也想试一试,和小朋友交换下伴奏3、舞会正式开始,请所有幼儿随音乐合作伴奏表演4、舞会真热闹,星星们可开心了,还想在跳一会,你们还可以再给它们伴奏吗?幼儿交换乐器随音乐伴奏。
四、课堂延伸:星星舞会已经有了乐队的伴奏,还需要什么?下次我们准备好了再一起来参加。
课后反思: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唯一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第1篇自从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来,我深深地被这种教学理念所吸引。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教育方式,它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源于德国,由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音乐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命的表现。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时,可以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例如,在教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如即兴编曲、即兴演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强调合作与交流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例如,在排练合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还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技能训练,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1. 奥尔夫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在音乐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三大特点的理解
一、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奥尔夫音乐课一反以往那种学唱一些歌曲、学习一些节奏或加入一些简单的律动的做法。
它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调整教学形式和手段,始终让孩子在完全放松、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创造力萌芽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利用艺术作为手段支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一环也是世界所有先进国家在儿童教育中极为重视与推广的做法。
二、奥尔夫教学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
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
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
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
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
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
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
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
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三、直接诉诸于感性,强调音乐教育中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进行乐器、能力训练、即兴创作等。
运用噪音造型(歌唱、朗诵)、动作造型(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声音造型(身体器乐活动的声势活动)及奥尔夫乐器演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简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Orff Schulwerk)是一种以音乐为基础的综合艺术教育方法,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该教学法主要通过音乐游戏、合唱、舞蹈和乐器演奏等方式,帮助儿童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音乐技能。
教学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原则在于通过乐器演奏、歌唱和身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共同的音乐创造者,通过集体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各种游戏,学生可以通过身体活动和声音表达来体验音乐的基本概念,例如节奏、旋律和和声等。
这些游戏通常是以集体合作的形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合唱和舞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歌唱和舞蹈来体验音乐的美感和表达情感。
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声音产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和声感和音准。
舞蹈则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乐器演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和键盘乐器等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乐器演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探索式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采用探索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提供具体的音乐材料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循序渐进的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来安排适度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给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音乐素材,随着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创造性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表达。
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在音乐教育领域,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备受认可的教学方法。
其起源于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理念和实践,通过与儿童自然的音乐表达结合,促使儿童全面发展,并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高。
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流程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1.1 儿童中心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儿童为中心。
它认为每个孩子都有音乐天赋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发掘和培养这种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音乐教育中提供积极的教学环境。
1.2 社交合作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集体合作,参与团体演奏和合唱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参与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形成更深入的学习理解和体验。
1.3 感知-表达-创造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感知音乐,表达音乐和创造音乐来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感知音乐,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和欣赏力;通过表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歌唱、舞蹈、器乐等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创造音乐,学生不仅可以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音乐创作。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流程2.1 探索阶段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拓展他们对音乐元素的认识。
2.2 组织阶段在学生对音乐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奏或合唱等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打击乐器或唱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3 创作阶段在学生对音乐元素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