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期现象
- 格式:pdf
- 大小:97.66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姓名,年级:时间:§1周期现象§2角的概念的推广1.周期现象我们把以相同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2.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2)角的分类按旋转方向,角可以分为三类:名称定义图形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一条射线从起始位置没有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角时,如果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若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称这个角为轴线角或象限界角.(2)象限角的集合表示象限角角的集合表示第一象限角{α|k·360°<α<k·360°+90°,k∈Z}第二象限角{α|k·360°+90°<α<k·360°+180°,k∈Z}第三象限角{α|k·360°+180°〈α<k·360°+270°,k∈Z}第四象限角{α|k·360°+270°〈α〈k·360°+360°,k∈Z}(3轴线角角的集合表示终边落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α|α=k·360°,k∈Z}终边落在x轴的非正半轴上的角{α|α=k·360°+180°,k∈Z}终边落在x轴上的角{α|α=k·180°,k∈Z}终边落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α|α=k·360°+90°,k∈Z}终边落在y轴的非正半轴上的角{α|α=k·360°-90°,k∈Z}终边落在y轴上的角{α|α=k·180°+90°,k∈Z}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α|α=k·90°,k∈Z}(4)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周角的整数倍的和.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钟表的秒针的运动是周期现象.( )(2)某交通路口每次绿灯通过的车辆数是周期现象.()(3)钝角是第二象限的角.( )(4)第二象限的角一定比第一象限的角大.()(5)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解析:(1)正确.秒针每分钟转一圈,它的运动是周期现象.(2)错误.虽然每次绿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重复变化,但每次绿灯经过的车辆数不一定相同,故不是周期现象.(3)正确.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称为钝角,它是第二象限角.(4)错误.100°是第二象限角,361°是第一象限角,但100°<361°.(5)正确.终边相同的角可以相差360°的整数倍.答案:(1)√(2)×(3)√(4)×(5)√2.已知下列各角:①-120°;②-240°;③180°;④495°。
高中数学周期现象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周期现象,掌握如何求解周期现象的性质和参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掌握求解周期现象周期和频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辅助教材:教师准备的案例题目
3.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期现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周期现象?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周期现象的定义:固定时间内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
2. 周期现象的性质:周期性、相位、频率等。
3. 常见周期现象的例子:如钟摆的摆动、电子钟的蜂鸣等。
三、求解周期与频率(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求解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并在教师指导下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周期现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七、课堂反思(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并能熟练求解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2020-2021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单的周期规律,计算或预见事物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小游戏激趣:出示数字卡片,请两名男女生代表分别记忆下面两组数字,比一比看谁是“记忆王”。
记忆数字:一组:162536496481二组:738573857385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出示数字卡片),单数小组记忆第一组数字,双数小组记忆第二组数字。
看哪一组记得又快又准确。
通过游戏,我们发现,记忆第二组数字的同学,记得又快又好。
是为什么呢?学生描述规律。
2、看课本场景图:课本图上的彩旗、灯笼、鲜花也是重复出现的。
我们把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简单的周期》(板书课题《简单的周期》)(二)观察场景图,感受周期规律:1.看课本图片你能说说下面物体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图片最下面一行鲜花的排列规律是:每2盆花为一组,按照蓝、红的顺序重复排列,即: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红花)(图片中间一行灯笼的排列规律是:每3个灯笼为一组,按照红、紫、绿、的顺序重复排列。
即:每组的第一个是红色、第二个是紫色的、第三个是绿色)(每4面旗为一组,按照红、红、黄、黄的顺序重复排列,即:每组的第一面是红、第二个是红色的、第三面是黄色,第四面是黄色)(三)深入体验,探索周期规律1.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周期现象,下面尝试用周期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棒。
小学数学教案周期现象学科:数学年级:小学三年级主题:周期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描述和观察身边的周期现象。
3. 能够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像表示周期现象。
教学重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周期现象的常见例子。
3. 如何用图表或图像表示周期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周期现象的抽象概念。
2. 正确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2. 相关示例案例。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周期现象,并请学生简单描述一个周期现象。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现象是指按照一定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
2. 周期现象的特点:有固定的周期,如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等。
3. 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周期现象,并进行讨论。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享不同的周期现象案例,如四季变化、月相变化、动植物生长等。
2. 学生发言:学生可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周期现象,并与同学讨论。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出示几组周期现象的图表或图像,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周期现象,并汇报给全班。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了解周期现象对我们生活有帮助?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实际案例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周期现象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周期现象知识点总结数学周期现象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不同的数学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周期现象可以在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统计等领域中找到,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许多的应用。
了解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1. 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周期现象指的是一种在某个区间内重复出现的规律性现象。
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广泛存在,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这两个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来重复的函数,因此它们在周期现象的研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一个周期现象,可以用函数的图像来进行描述。
在图像中,可以看到函数在某一段区间内重复进行,形成周期性的波动。
而在数学上,可以用函数的性质和周期函数的定义来进一步描述周期现象。
2. 周期函数的性质周期函数是指在某一段区间内具有重复规律的函数。
其中,最为典型的周期函数就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这两个函数在周期性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它们在2π的整数倍上具有相同的函数值。
这也是周期函数的最基本性质之一。
另外,周期函数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其在周期区间内具有对称性。
这是因为周期函数在周期区间内的函数值是重复的,因此可以通过对称轴来完成函数值的对称。
这个对称性在周期函数的图像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因此对于周期函数的性质研究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周期函数还具有相位差和振幅的性质。
其中,相位差指的是函数图像在周期内的偏移量,而振幅则是函数图像在周期内的最大偏移量。
这两个性质在周期函数的图像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因此对于周期函数的性质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周期函数的应用周期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在这两个领域中,周期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周期函数被广泛用来描述振动现象。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弹簧振子和单摆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一、物质的结构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子原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有质子、中子、电
子组成,这些又是由电量构成。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及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而电子则以一定的电场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3. 相互作用:由于物质的不同结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
物理作用,在物质之间有化学作用、电学作用、热学作用、物理作用
等作用存在。
二、元素的周期现象
1. 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是指元素周期性改变化学性质的一类现象,它
基本表现在元素在周期表中元素按其原子序数正序排列,属性也周期
性改变,它是原子结构性质和行为性质的周期变化。
2.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原子内质子的个数,根据质子的多少,可
以将元素的正序排列,而这正序排列又能呈现出元素周期性性质变化
的现象。
3. 周期性性质:元素周期性性质变化使原子在电性质、离子半径、重
数等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原子序数上也有周期性特征。
三、物质的性质及其可变性
1. 物质性质:物质常有流动状、固定状、液体状等多种形态,具有特定的性质,如形状、大小、温度、密度、折射率、弹性、电磁特性、热导率、溶解度等。
2. 物质的可变性:物质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如果物质受外力作用,它的各种性质都会受到影响,流体的流动性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 因果关系:物质的性质和其可变性是同一个因果连续关系,物质性质的变化是物质结构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发生影响所致,只有掌握物质结构特点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分析变化的原因。
§1.周期现象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周期现象
2,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周期现象
学习重难点
周期现象概念
自主学习
1,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波浪每间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现象。
(见教材第3页图片)
2,判断下列哪些是周期现象:
(1),地球上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钟表的分针每小时转一圈,
(3),昼夜交替,月亮盈亏
(4),春去春又回
(5),连续抛一枚银币,正面和反面向上
探究案
例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随时间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吗?
例2今天是星期二,再过60天是星期几?
例3,f(x)具有周期现象,自变量每增加2,函数值重复出现,若已知f(2)=5,f(4)=( ) f(6)=( )……..
变式:已知f(x)=x,x∈(0,2],函数自变量每增加2,函数值重复出现,f(5),
f(5.5)的值。
训练案
1、单摆运动是周期运动,若一个周期为0.6s,那么摆动4.2s,小球经过()个周期。
2、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5:32,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间表示的时间是()。
23年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周期性地影响着全球气候格局。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以2到7年的周期发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23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述。
一、23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气候系统中发生了多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最为瞩目的是1997-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事件。
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包括洪涝、干旱、风暴等。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厄尔尼诺现象在2002年、2009年和2015年再次出现,但其强度和影响范围略有不同。
23年来的厄尔尼诺现象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周期性: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以2到7年的周期发生,然而,23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其周期性呈现不稳定状态,可能与其他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
2. 强度变化:不同年份的厄尔尼诺现象强度有所不同,1997-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而其他年份的厄尔尼诺事件相对较弱。
3. 影响范围: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影响赤道地区,还会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影响。
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生产、渔业资源和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23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源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场异常: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使得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北风和赤道洋流产生相互作用。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这些风和洋流会减弱或逆转,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
2. 热带海洋蓄热:热带海洋表面水温的异常升高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
海洋蓄热导致海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3. 热对流层与顶层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热对流层是大气中的低层,在厄尔尼诺发生时,其与顶层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进而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
第1讲周期现象
考点1概念
1.我们把具有相同的间隔且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 ①②③④
如“24小时1天”、“7天1星期”、“365天1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期现象。
自然界中有很多周期现象,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寒暑往来”、“四季交替”等等都是周期现象.
2.周期现象应具有两个特征:①;②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3456
①连续抛掷一枚骰子,点数可能为、、、、、.这6个点数是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
②连续抛掷一枚硬币,正面的出现是周期性的;
③小明上课打瞌睡是周期现象;
④某同学每天做数学作业的时间是周期现象.
⑤某同学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是周期现象.
考点2周期现象的判断
考法1 列表法
f x
1.给出函数的一些函数值如下表示:
()
x123456789101112 f x202-1202-1202-1 ()
f=
则可以猜想 .
(2017)
2.太空中某星星亮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下表是某科研人员在2月(按28天计算)观察该性所得到的数据:
时间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14日亮度等级 2.2 2.7 3.5 3.0 2.2 2.7 3.5时间16日18日20日22日24日26日28日亮度等级 3.0 2.2 2.7 3.5 3.0 2.2 2.7试估计该星星的亮度是否具有周期现象,()并以此推断下一个月第12日该星的亮度的等级是 .
f=(4)1
f=(5)2
f=
f=(3)3
()
f=(2)2
f x x N*
3.已知函数,,若,,,,,
∈(1)1
f=
f= (2020)
(6)3
,,以此可猜想: .
考法2 图像法
1.下列函数不具有周期性的是
考法3 解析法
1.对于函数,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使得当取定义域内的每()y f x =T x 一个值时,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叫做周期函数,不为()()f x T f x +=()y f x =零的常数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T 2.已知函数是周期为的奇函数,当时,有,则
()y f x =2[]0,1x ∈()f x x = 3.已知,则 .
(7.5)f =2log (1)1
()(2)1x x f x f x x -<⎧=⎨-≥⎩(7)f =考点3 周期现象的应用
1.无限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第上的数字是0.428571428571 545A. B. C. D. 5487
2.钟表分针的运行是一个周期现象,其周期为,现在分针恰好指在60min 2:00处,后分针在
100min A. B. C. D. 8:0010:0087
3.单摆运动时周期现象,如果一个单摆的周期为,那么摆动,小球经过 0.6s 4s 个周期.
4.如图所示,第个图形是 色的 形;第个图形是 色的
45126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