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表面改性处理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78.00 KB
- 文档页数:15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物理改性中的热处理和球磨是两大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热处理可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其性能。
比如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在粉体表面形成高熵合金、氧化层等,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球磨作为一种粗糙化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粉体表面形貌提高其活性。
通过改变球磨参数,甚至可以将一种粉体转变为另一种具有完全不同性能的粉体。
化学改性方法中,溶剂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环保、能源及催化剂等。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进而达到优化粉体性能的目的。
化学气相沉积(CVD)这种技术已成功地用于粉体表面的加工改性,能显著改善包括磁性、电性、光学性、催化性在内的多种性能。
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也是现阶段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其中化学吸附主要通过在粉体表面吸附不同的化学物质来调整其性能,而化学反应则可以在粉体表面制备复合薄膜,提高其功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粉体表面改性不仅影响粉体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在粉体表面改性研究中,除了追求性能优化,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改性后的粉体既具有良好性能,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近的研究还向生物改性方向发展,如通过酶催化,生物胶凝等方式对粉体进行改性,让粉体获得新的功能和特性。
还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组合方式对粉体进行多重改性,使粉体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优越性能。
总的来说,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粉体的复杂性,粉体表面改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改性机制的解析、改性效果的稳定性及改性方法的绿色化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持续深入,不断探索更有效、更经济、更环保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让这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文了解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超细粉体具有常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异性能,在先进陶瓷、微电子、航天航空、生物制药、光学检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稳定性低、易发生团聚和难于分散,需要对超细粉体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改善颗粒的表面特性和提高其分散性能,达到应用要求。
一、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是指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包覆或薄膜、机械力化学、化学插层等。
目前工业上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机械化学改性法和复合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
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是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
改性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SiO2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示意图
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有机低聚物及不饱和有机酸等)。
2、沉淀反应法
沉淀反应法是利用化学沉淀反应将表面改性物沉淀包覆在被改性颗粒表面,是一种“无机/无机包覆”或“无机纳米/微米粉体包覆”的粉体表面改性方。
一文认识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是指利用各类材料或助剂,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善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物理技术性能,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依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异,下面小编就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介绍。
一、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概述
目前,粉体改性方法按照改性工艺性质分类,主要分为6类,表面覆盖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法改性、胶囊式改性、高能处理改性、沉淀反应改性。
(1)表面覆盖改性
表面覆盖改性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使高分子、无机物、有机物等覆盖于粉体表面,达到表面改性。
表面覆盖法改性纳米碳酸钙结构图
(2)表面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改性是利用表面改性剂与粉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完成,使其表面产生新的机能。
表面化学改性示意图
(3)机械化学法改性
机械化学法改性是通过粉碎、磨碎、摩擦等方法增强粒子的表面活性,具有强活性的粉体表面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附着,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了解石英砂粉体表面改性1、石英砂粉体为什么要表面改性(1)更改石英砂粉体表面的亲油性、浸润性、吸油率、黏度等;(2)改善石英砂粉体作为填料与有机聚合物的相容性、亲和性、分散性和流动性等;(3)提高石英砂粉体填料与有机聚合物相界面之间的结合力;(4)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2、石英砂粉体表面涂敷改性石英砂粉体表面涂敷改性是利用树脂或高聚物等对石英砂粉体表面进行“覆膜”,如用吠喃树脂涂敷石英砂,用于油井钻探时可提高油井的产量;用酚醛树脂涂敷石英砂,可提高精细铸造砂的黏结性能,涂覆改性铸造石英砂不仅具有较高的熔模铸造速度,还可保持模具和模芯在生产中得到较高的抗开裂和抗卷壳性能。
在涂敷改性之前一般要对石英砂粉体进行必要的擦洗和干燥,可分为冷法涂覆和热法涂覆两种。
树脂冷法涂敷石英砂工艺树脂热法涂敷石英砂工艺采纳树脂冷法涂敷石英砂由于冷法要使用大量的溶剂,故仅用于少量生产。
树脂热法涂敷石英砂的涂敷效果较好,适合大量生产,但其工艺较多而杂难控,需专门的混砂设备。
影响石英砂涂敷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石英砂颗粒的形状、比表面积、孔隙率、涂敷聚合物的种类及用量、涂敷工艺方法等。
3、石英砂粉体表面化学改性(1)石英砂粉体干法表面化学改性石英砂粉体干法表面化学改性是将干燥后的石英砂粉体与改性剂处理液进行高速搅拌分散,同时进行加热处理。
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作业快捷、投资少和改性剂适用性好等特点。
(2)石英砂粉体湿法表面化学改性石英砂粉体湿法表面化学改性是利用配置好的表面改性剂和助剂混合配成的处理液,在搅拌分散和肯定温度条件对石英砂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之后进行脱水、干燥。
与干法工艺相比,湿法工艺具有改性剂分散好、粉体表面包覆均匀等特点,不过湿法需脱去水分(过滤和干燥),故适用于各种可水溶或水解的改性剂,以及前段为湿法粉磨工艺而后段又需干燥的工艺流程。
(3)石英砂机械粉磨与化学包覆改性石英砂机械粉磨与化学包覆改性是指在机械力作用或细磨、超细磨过程中添加改性剂,随着石英砂粉体粒度减小的同时,对其颗粒进行表面改性。
1、粉体的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粉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组成、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光性、吸附和反应特性,等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2、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1)使无机矿物填料由一般增量填料变为功能性填料;(2)提高涂料或油漆中颜料的分散性并改善涂料的光泽、着色力、遮盖力和耐候性、耐热性和保色性等;(3)在无机/无机复合材料中,提高无机组分,特别是小比例无机组分在大比例无机组分中的分散性,如陶瓷颜料和多相陶瓷材料;(4)通过对层状粉体进行插层改性,制备新型的层间插层矿物材料(5)对于吸附和催化材料,提高其吸附和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性能:(6)超细和纳米粉体制备中的抗团聚;(7)健康与环境保护3、化学包覆:是采用有机化合物作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粉体表面的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覆以改变颗粒表面性质的方法。
影响因素:颗粒的表面性质;表面改性剂的种类、用量及用法;工艺设备及操作条件等4、粉体的无机改性(沉淀反应):是通过无机化合物在颗粒表面的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覆”,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如催化、色泽、着色力、遮盖力、抗菌性、耐候性、电、磁、热性能和体相性质等目的的粉体表面无机改性方法,是一种“无机/无机包覆”或“无机纳米/微米粉体包覆”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5、粉体的机械力化学改性:是利用超细粉碎过程及其它强烈机械作用有目的地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化学吸附和反应活性(增加表面活性点或活性基团)等。
6、粉体的插层改性:是指利用层状结构的矿物粉体颗粒晶体层之间结合力较弱(如分子键或范德华键)或存在可交换阳离子的特性,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或化学反应改变粉体的界面性质和其它性质的改性方法。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原理、工艺技术及使用的粉体改性剂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是根据使用行业所需求粉体具备的性能而进行的对应表面改性,以满足现代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升原有产品的性能特点,而且还可以提升对应的产能以及生产效率,在粉体加工行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为6大类。
1、方法一:物理涂覆方法原理:利用高聚物或树脂等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热法两种。
粉体改性剂:高聚物、酚醛树脂、呋喃树脂等。
影响因素:颗粒形状、比表面积、孔隙率、涂敷剂的种类及用量、涂敷处理工艺等。
适用粉体:铸造砂、石英砂等。
2、方法二:化学包覆方法原理:利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粉体表面的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覆,一般包括干法和湿法两种。
除利用表面官能团改性外,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游离基反应、鳌合反应、溶胶吸附等进行表面包覆改性。
粉体改性剂: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盐、有机铬等各种偶联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有机铵盐及其他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磷酸酯,不饱和有机酸,水溶性有机高聚物等。
影响因素:粉体的表面性质,粉体改性剂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改性工艺,改性设备等。
适用粉体:石英砂、硅微粉、碳酸钙、高岭土、滑石、膨润土、重晶石、硅灰石、云母、硅藻土、水镁石、硫酸钡、白云石、钛白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铝等各类粉体。
3、沉淀反应方法原理:通过无机化合物在颗粒表面的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如光泽、着色力、遮盖力、保色性、耐候性、电、磁、热性和体相性质等。
粉体改性剂: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盐类等各类无机化合物。
影响因素:原料的性质(粒度大小和形状、表面官能团),无机表面改性剂的品种,浆液的pH值、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洗涤、脱水、干燥或焙烧等后续处理工序。
适用粉体:钛白粉、珠光云母、氧化铝等无机颜料。
4、机械力化学方法原理:利用超细粉碎及其他强烈机械作用,有目的的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溶解性能(表面无定形化)、化学吸附和反应活性(增加表面活性点或活性基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