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声带息肉临床诊断与分析摘要目的:撑握声带息肉的临床症状、病因、危害,积极防治。
方法:对声嘶的患者,进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
结果:确诊率高,手术治疗效果好。
结论:声带息肉手术切除治愈好转率为100%。
关键词声带息肉肿物声嘶息肉的定义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
蒂长者可随呼吸上下移动,息肉较大时阻塞声门出现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在五官科诊断并不难,关键是患者就诊时,首诊不是五官科,大多是去内科,而且主诉一般都是患感冒,咳嗽、气喘,声音嘶哑等。
我科门诊诊治的3例声带息肉的患者,无一例是首诊。
都是几经治疗不见好转后,转入我科的。
在向全社会加强健康教育,增加科普知识的同时,我们临床医生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疾病发生时间及过程。
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决不能采用药物性的试验性治疗。
声带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声嘶,声嘶的程度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形状而异。
小的息肉可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较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单调,不能常时间讲话,不能唱歌,较重者可失音。
较大息肉能致喉鸣并使呼吸困难。
2012年3~5月,我科门诊收治了3例声带息肉患者,经治疗,均全愈,声音恢复正常。
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6岁,油漆厂工人。
因咽部发紧,有时痛,讲话多时或声音大时,有声音的改变。
服用西瓜霜1周,不见好转。
在社区诊所用0.9%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雾化治疗1周,疗效不佳。
特来我们五官科门诊就诊。
查口腔无溃疡,扁桃体正常大小,咽部略充血。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声带有1个米粒大小的粉红色息肉。
行微创手术切除。
病理报告为良性。
1周后出院。
例2:患者,女,28岁,教师。
间断声嘶1年,持续声嘶2个月,特前来就诊。
该患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症状,长时间讲话后加重。
讲话时费力。
无喉痛、无咳嗽、无咯痰及呼吸困难。
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因无其他不适未重视。
未就医,未进行治疗。
近2个月来该症状加重。
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可见:鼻腔鼻咽部未见异常,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会厌形态正常,双侧声带全长呈息肉样改变,运动佳,闭合差。
声带息肉十分常见,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关。
声带息肉的主要表现为声嘶,嘶哑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息肉过大堵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
较大或已纤维化的声带小结和长期声带息肉患者,经过声带休息、发声训练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患者可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
1、在局部麻醉下通过间接喉镜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切除。
2、在光导纤维喉镜下运用等离子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去除。
由于早期的声带癌和有些声带息肉用肉眼难以鉴别。
因此,对切除的声带息肉应作相应的病理检查。
对在局部麻醉下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应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3、支撑喉镜下切除术。
手术要注意如果双侧声带前部粘膜不能同时损伤,否则可造成声带粘连。
术后应禁烟,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否则易复发。
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疾病,它通常是由于声带过度使用或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声带息肉会导致声音嘶哑、沙哑、变调或完全失音。
对于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1. 休息和嗓音保护: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给声带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声带。
患者要注意避免喊叫、高声说话和潮湿环境等刺激声带的行为。
同时,尽量保持适宜的嗓音使用,避免大声说话或长时间说话。
2. 语音治疗:语音治疗是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语音治疗师会对患者的发声技巧进行评估,教授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技巧。
这有助于恢复声带的正常功能,缓解喉咙不适感,并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嗓音。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考虑。
抗酸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反流对声带的刺激,从而减少声带息肉的发生。
局部类固醇药物可以缓解声带炎症和肿胀,减轻声带息肉的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4. 声带息肉摘除手术: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是治疗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声带息肉的首选方法。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通过显微镜引导下,医生使用显微手术工具将息肉从声带上切除。
手术后需要几天至几周的康复期,患者需注意嗓音保护和避免剧烈运动。
5. 激光声带切除术:激光声带切除术是一种现代手术技术,适用于小型声带息肉的治疗。
这种手术使用高能量激光将息肉蒸发或剥落。
激光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并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控制。
康复期通常较短,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6. 声带保护和听诊治疗:声带保护意味着保持良好的声带使用习惯,避免过度使用声带或使用错误的发声技巧。
听诊治疗是一种结合声带保护、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症状和需求,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声带康复方案。
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患者应首先咨询专业的耳鼻喉医生或语音治疗师进行评估和确诊。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声带结节(2016年版)一、声带结节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结节(ICD-10:J38.200)。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结节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结节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200声带结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
摘要:
1.声带息肉的概述
2.声带息肉的ICD-10 编码
3.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
4.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5.声带息肉的预防和康复
正文:
1.声带息肉的概述
声带息肉是指声带边缘或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物,通常为良性的。
声带息肉可以导致嗓音嘶哑、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发声能力。
2.声带息肉的ICD-10 编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声带息肉的编码为H75.3。
3.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
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同时进行喉部检查,观察声带状况。
(2)影像学检查:如电子喉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以确定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3)诊断: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是否为声带息肉。
(4)治疗:对于较小的声带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激素、抗生素等;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激光切除、电凝治疗等。
4.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声带息肉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大小、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较小的声带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声带息肉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声带息肉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注意环境湿度,预防感冒等。
声带良性肿物(息肉、囊肿)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或囊肿 (ICD-10:J38.102,J38.305);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3、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见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肿物;4、纤维喉镜检查:声带见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肿物(有图片)。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明确诊断为声带息肉或囊肿,排除乳头状瘤和喉白斑可能;2、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3、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手术:①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息肉或囊肿摘除术(或激光下);②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声带息肉或囊肿(ICD-10:J38.102,J38.305)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2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液沉渣分析、免疫4项、大常规+OB、住院生化、血型分析;2、心电图,胸正侧位片;3、纤维喉镜或频闪喉镜检查(表麻);4、计算机嗓音评估(必要时)。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酌情预防性抗生素选择:第Ⅰ代头孢(头孢过敏者酌情使用其他抗菌素,如二代喹诺酮类抗菌素)1次;2、预防性用药为术前30分钟;3、术后不用抗菌素。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其ICD-10编码为J38.2。
它是声带上的一种肿块,通常由声带过度振动或受到慢性损伤引起。
声带息肉会导致嗓音嘶哑,难以发音,并可能引起喉咙不适和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的形成通常与声带的过度使用和声音的不正确使用有关。
长时间的大声喊叫、呐喊、尖叫或过度使用嗓子会导致声带损伤,进而形成息肉。
此外,吸烟、饮酒、慢性喉部感染等也可能增加声带息肉的风险。
声带息肉的临床症状包括嗓音嘶哑或沙哑,声音变得低沉或无力,发音困难,口干咽痛,喉咙疼痛或不适,以及呼吸困难。
如果声带息肉长时间未得到治疗,它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并导致声带功能受损。
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首先需要通过喉镜检查和声带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一旦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选择。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炎药物、抗生素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声带组织的恢复。
此外,语音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重新教授正确的声音使用技巧,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声音发音。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声带息肉手术可以通过内窥镜下切除或激光烧灼的方式进行。
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息肉,并恢复声带的正常功能。
术后的康复阶段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使用声带,保持声带的休息和保护。
此外,定期进行声带功能评估和语音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体而言,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喉部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因此,如果患有嗓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减轻症状,恢复声带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声带息肉是指声带上突起的息肉状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疾病。
它会导致声音的嘶哑、沙哑,甚至是声音完全消失。
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声带息肉的诊断声带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声带镜检查和声带影像学。
病史询问可以了解患者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习惯,是否有过度使用声带的行为。
声带镜检查是诊断声带病变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声带的形态和息肉的位置、大小等。
声带影像学包括声带双面X线摄片、声门腔CT和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声带息肉的情况。
2.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多样化,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声带保护、声带功能锻炼和语音治疗等,适用于轻度和早期病变。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病变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息肉较大,声音受损程度严重,声带功能明显受限等。
3. 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光凝剥削术、激光治疗、电凝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等。
光凝剥削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它使用光纤激光系统和显微镜,在肉芽组织和息肉上进行局部点状或线状凝固和剥削。
激光治疗是一种选择性破坏组织的方法,其有效减少了手术对正常声带组织的损伤。
电凝治疗则是利用高频电流的热作用破坏病变组织。
显微外科手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使医生可以更精确地操作,减少对声带组织的损伤。
4. 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声带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声音恢复情况、声带震颤和声带形态等方面。
声音恢复情况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它可以通过听力学评估和自评量表等进行客观和主观的评估。
声带震颤是声音产生的关键,其中声带形态的恢复是保证声带震颤正常的前提。
声带影像学的评估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手术治疗的效果。
5.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主要包括声带创伤、声带纤维化和声音恢复不良等。
声带息肉手术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U10:J38.102 ):诊断依据: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学》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主要为较长时间的声嘶,早期程度较轻,呈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2.相关检查: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下见双侧声带或一侧声带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的肿物,表面光滑,可带蒂或广基。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学》治疗方案:1.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生化、心电图、表面抗原等。
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嘱患者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发音。
2.电子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
3.术后禁声、激素应用、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7天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U10 J38.102 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
路径除外规则:1.严重的心肺疾病,不宜手术者。
2.咽反射极度敏感,不宜行表面麻醉者。
3.息肉巨大,不宜在电子喉镜下行手术者。
4.声带新生物怀疑有恶性肿瘤可能者。
术前准备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三大常规2. 心电图3. 肝功能或生化组合选择用药:————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麻醉方式:表麻手术材料:无术中用药:————输血:-病理:送病理术后第三天评估:嘱患者可轻声简单发音,评估声音改善情况。
住院恢复4—6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术后用药:1.口服抗生素头孢丙烯,用药时间7天2.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1次/日,用药时间5天3.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 雾化吸入1次/日,用药时间6天。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无咽痛等不适2. 声嘶好转或完全消失。
3. 喉镜下见声带无明显充血及水肿。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于表麻下不配合的患者,可考虑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
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声带息肉的症状主要包括声音嘶哑、声音沙哑、声音无力等,给患者的日常交流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声带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首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诊断。
声带息肉的治疗需要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通过声带镜等设备来观察声带息肉的大小和位置,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声带息肉较大或者症状严重的患者,常常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激光手术、微创手术等方式来进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期,注意声带的保护和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声带。
此外,声带息肉的治疗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进行。
一些轻度的声带息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进行,如口服或者局部使用一些抗炎药物,以减轻声带息肉引起的炎症和不适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较慢,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心和坚持。
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之外,声带息肉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声带保护和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
声带息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声带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声带,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声带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提高声带的功能和弹性。
总的来说,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声带的保护和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声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声音。
声带息肉检查报告患者信息:姓名:XXX 年龄:XXX岁性别:XXX 检查日期:XXX临床诊断:声带息肉检查结果: 1. 声带息肉的位置:声带息肉位于右侧声带中央位置。
2. 声带息肉的大小:声带息肉大小约为XXX。
3. 声带息肉的形状:声带息肉呈息肉状,表面光滑。
检查过程: 1.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取坐位。
2. 医生向患者解释了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 医生准备好检查所需的器械,包括喉镜、光源、镜柄等。
4. 医生使用喉镜检查患者的声带情况。
首先,医生让患者张开口,以便观察口腔和喉咙的整体情况。
5. 接着,医生将喉镜插入患者的口腔,逐渐推进至喉咙深处。
医生通过光源照亮声带区域,以便观察声带的细节。
6. 医生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声带。
在右侧声带中央位置发现了一个大小约为XXX的息肉。
7. 检查结束后,医生轻轻取出喉镜,告知患者检查已完成。
检查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病变,通常由声带过度振动引起。
该病变可导致声音嘶哑、不适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建议和治疗方案: 1. 由于患者的声带息肉较小且表面光滑,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嗓音训练、声带保护等。
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用力说话或唱歌,以减少声带的振动。
2. 定期随访患者的声带情况,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嗓音卫生,避免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对声带的刺激。
2.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总结: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病变,通过喉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对于小型、表面光滑的声带息肉,保守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并注意嗓音卫生。
如有需要,患者应及时就诊以获得更详细的治疗方案。
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耳鼻喉科医院对于声带息肉的综合处理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通常在声带表面形成小肿块,会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
耳鼻喉科医院在处理声带息肉时,一般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声带康复训练。
本文将对耳鼻喉科医院对声带息肉的综合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耳鼻喉科医院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医院的专业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通过喉镜检查来确定是否为声带息肉。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确定诊断,还可以检测声带息肉的大小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是处理声带息肉的常见方式之一。
医院的医生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药物,例如口服抗生素、止咳药或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控制发炎反应,促进声带息肉的缩小和消失。
耳鼻喉科医院在药物治疗中,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疗效,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疗效。
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是一个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耳鼻喉科医院的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例如显微外科手术、碳化钎灼术或激光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直接切除或破坏声带息肉,恢复声带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手术治疗在耳鼻喉科医院中往往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短暂,患者恢复快,术后效果明显。
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耳鼻喉科医院的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声带保护、声带肌肉训练和语音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声音功能。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声带重建正常的振动模式,提高声音产生的功效。
同时,康复训练还包括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声音,避免过度使用声带,预防声带息肉的再次发生。
在处理声带息肉的过程中,耳鼻喉科医院也非常重视术后的随访和复查。
医院的医生会要求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定期的复查,以确保声带恢复正常。
复查过程中,医生会检查声带的情况,评估术后效果,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防止声带息肉再次复发。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医院在处理声带息肉时通常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
声带息肉诊疗常规
【诊断依据】
1、用声不当、过度用声或喉炎反复发作史;声嘶,甚至失音;
2、局限性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小而
有蒂,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
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1)早期禁声;
(2)雾化吸入;
(3)超短波理疗;
(4)中药治疗。
2、手术治疗
(1)全麻下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摘除;
(2)表麻下纤维喉镜下摘除;
(3)表麻下间接喉镜下摘除。
【疗效标准】
1、治愈息肉消除,声带活动正常,闭合佳,发声正常;
2、好转息肉基本消除,发声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
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
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