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PPT 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7
14、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说教材《地球上的红飘带》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打破敌人的“围剿”,北上抗日,历经了艰难险阻,从而了解一些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并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最终把长征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和素质,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说“学情”考虑到现在的学生生活的条件都非常得优越,对于长征内容了解得非常少,可以说是纸上谈兵。
因此要让长征精神能扎根在学生内心,光靠照本宣读是起不了作用的,必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录象、照片,知道红军长征打破敌人的“围剿”北上抗日,经历了艰难险阻,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以至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欲望;通过学生讲述收集的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史,引导学生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
并激发学生学习红军精神的欲望,并积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之中。
四、说教法1、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遵循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平台、音频视频材料、地图等教学设备,如对长征历程的教学。
3、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采用“观看录象—情境创设—讨论回答”的方式,体现动眼动手动口“三个整合”的教育理念。
五、学说法本节课主要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适宜、适时地对学群学,合作探究。
教学中紧扣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效果!六、说实施本课我们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打破敌人的“围剿”北上抗日,经历了艰难险阻,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以至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欲望。
我爱你,地球的红飘带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希望的曙光从古城瑞金走来,
沸腾的热血抒发出你的情怀;
雪山草地磨练出你坚强的意志;
炮火硝烟铸造出你步伐的豪迈;
啊!我爱你
地球的红飘带,
你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你是中华民族流淌的血脉。
镰刀斧头展示出你革命的气派,
红色五星闪烁着你血染的风采;
宝塔山上铭刻着你卓越的功勋;
延河水中激荡着你英雄的气概;
啊!我爱你,
地球的红飘带,
你是中华民族壮丽的丰碑,
你是祖孙万代永远的崇拜。
(作者:市作协会员《红桥教育》编辑)。
地球上的红飘带-1(一)启发学生疑问,引入新课1、看到这几张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2、从公元1934年到1936年,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出示课题)它是由几十万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鲜血构成的,绵延二万五千余里,成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悲壮、最英勇的一次进军,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长征”交流:对于长征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二)了解长征的原因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段历史同学们有可能不大了解,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一道去了解这段历史。
(解决问题2)(1)看书本72页。
(2)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革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是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的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一次又一次地派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他们一心妄想消灭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向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
“围剿”也就是包围起来攻打的意思。
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比例结果第一次 10万4万多约2.5:1 胜利第二次 20万3万多约7:1 胜利第三次 30万3万多约10:1 胜利第四次 30多万7万多约4:1 胜利第五次 50万8万多约6:1 失败(3)“面对敌人疯狂的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怎样进行反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反围剿,连续四次粉碎了蒋介石的猖狂进攻。
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采用“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有利战机,在运动中以速战速决的行动各个歼灭敌人”这样一种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的斗争方式,总结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2016年第10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王永生80年前,一支军帽上戴红色五角星的队伍,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了担起北上抗日的救国重任,他们艰难上路,在地球上舞起了一条蜿蜒的红飘带,从赣南、湘西等地一直转战到陕北,其间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纵横十数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激战无数……两年后,当这群血肉之躯的红军经历九死一生在甘肃会宁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不朽的名字——长征;他们创造的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类壮举从此书写成英雄史诗——长征;他们那传奇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此定格为永久的历史丰碑——长征。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会师纪念馆时的肺腑感言振聋发聩,这是对长征地位的进一步肯定,这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弘扬,这是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长征的进一步宣示。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为了追寻,为了“新长征”对长征精神的延承和光大,作为长征的后来人,本刊记者踏上了红军长征路——他们踏着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搜寻着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动人故事——“长征第一渡”、“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血战湘江、通道转兵、彝海结盟……一个个或朴素、或壮烈、或震撼、或伤感的历史情境,带来一种与时光重逢的震撼,并激励着我们担当起传承长征精神的使命。
他们被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感动着,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机枪手曾福祥、用生命捍卫使命的谢宝金、经历生死考验的杨步金、红军桥……红军长征的路很长,红军长征的故事很多,这些都成为我们今天最宝贵的记忆,并激励着我们永远牢记使命,继续新的长征。
地球的红飘带1840年,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列强犹如江海之波涛滚滚而来,祖国大地上狂风肆虐,顿时白发蓬乱,残如雪,祖国大地已经无法重响原来的号角,百花零落。
列强给中国人民带上了沉重的镣铐和枷锁,中国人成了故土家园的流亡者。
千年文明古国,这条东方龙沉睡了,它在等待一股力量。
终于,它等到了,1921年7月23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一轮红日横空出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不义之人中受煎熬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她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犹如爽朗的秋天,犹如黑暗中闪耀的光明。
她生如夏花,灿若陨星,它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一新。
风载着火的种子,火的愤怒,四处蔓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壮大,大海的雄浑随着巨浪的翻滚,滚滚而来,沙漠的壮观随着飞沙的狂舞,一点点流露出来。
机遇伴随着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共产党遇难迎刃而上,在患难中渡过,在患难中成才,患难是磨炼人的最好的学校。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成他所选的目标,在遇到困难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犹如片片鳞甲呵护着祖国大地。
有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执着,坚忍和自信。
中国共产党虽遭受各种严厉的打击,但他们相信冬天的河干涸了,春水还会来临,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痛苦虽是巨石,但共产党用鹰一样的坚定将这块巨石劈开。
中国共产党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他跌倒时,他打着坚强的羽翼,把他从困难的流沙中拉出来,给予他坚强与勇敢,给他再次高飞的勇气。
如果我们将责任拒之门外,那我们必定是一个懦夫,是一个失败者,在中国共产党斗争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光辉榜样。
如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林祥谦,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王小二、江竹筠、赵一曼……他们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他们凭借着心中的意志之花,留下了炎黄子孙的气概。
地球上的红飘带听,呜咽的寒雨,挣破黎明的号角,一路坚守,钢枪尖上,刺目的晨光凝露,滑落英昂的锋芒。
听,呼啸的霜风,冲散傍晚的哨响,两载干戈,铜台炮口,隐现的暮色沉霞,氤氲肃穆的云烟。
连营八百,井冈山上,漫卷红缨匍匐在跳涧的山峡,万千秋叶,万千丹芳年华,和声南归的雁与旷野的风,凋零在轰天炮响。
朱红的土地,炽烈的肝胆,湘江翻滚着血色的怒涛,映衬着萧瑟山水,宛如绢布墨迹未干的猛兽,舔舐着残腥的刀口。
几度风雨,几多苍茫,烽火斜照山关,弹若飞蝗,残阳如血,纱薄如织的微尘,教远山的母亲如何葬下年轻的魂魄。
蹒跚步履,写尽逃亡之辱,越过山峦一般佝偻的脊梁,生命却在丈量信念的长度。
狂风携浪嘶吼拍岸,喷溢的泪水飞撞在岩石。
逆天而行,漫漫征途,前方是难料的生死地,道旁是不绝的东流水,身后是绵延的长恨歌。
回望东方骄阳初升,云霞尽处,难忘浴血罗霄。
而今打马银铃,只在古城兵道。
四野遍生长烟怆草,心间已是怀旧的雨浇,读诗的芒飘,回乡的心烧。
梦中犹忆,杜鹃林海,赤红的信仰,擎起在蜿蜒飘带。
逶迤的山峰隐天蔽日,虽是百尺悬崖料峭,却抵不住万丈求索豪情,松林山岳,掩映红旗招招,硝烟密处,尽是不屈雄浑,战歌嘹亮。
赤水河边,四度腾挪,承诺与坚持的铠甲镌刻着机敏与智慧,翻越五岭磅礴,杀声阵阵踏过荣誉之路。
当时间解开缠身的枷锁,熠熠星辉般的流云化雨飞向大地,滔滔江河挽留着太多年轻的容颜。
青涩的脸庞坚定的风霜,刚毅的目光点燃了血与火,金沙江水,温暖如春。
滇黔丰美的草木不曾见过这般艳丽的红,崎岖的大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像母亲召唤儿女,召唤着千万星星之火。
看盟誓的血,洒在陌生的土地,举友谊之杯,喝到兄弟的烈酒,任凭彝人汉人,滚烫的心跳,大凉山上律动着稍纵即逝的青春。
大渡河上那十三根缠绞着生命冰冷的铁骨,百米之外熊熊燃烧冲天的烈火,困不住飞腾的红色洪流,扭转乾坤的豪迈,震耳欲聋战斗的号角,仍回荡在铁索两端,汹涛两岸。
风雪夹金,肆虐的玉龙阻挡不住火热的雄心,千里绝望的险峰,宛若铺展的白练,用双脚书写永不放弃的华章。
地球上的红飘带作者:孙琪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1年第09期作家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这部书,于1986年12月完成初稿,1987年4月修改完毕,1989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后又多次再版印刷。
这部书全方位地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经的诸多战役,描绘了一系列深沉凝重的场景:伤亡惨重的湘江突围、波涛汹涌的乌江天险、意义深远的遵义会议、风云变幻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衣衫褴褛,腹中饥饿,却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与来自红军内部的矛盾斗争。
作品内容浩瀚,人物众多,对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坚持真理,朱德的忠厚朴实、身先士卒,周恩来的忠诚缜密、敬业干练,以及王稼祥、张闻天、董必武等革命前辈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前途的深谋远虑,作者都作了细腻的书写,对韩洞庭、李樱桃等普通红军战士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同时,对蒋介石、王家烈等反派人物也刻画得有血有肉,没有限于简单的脸谱化处理。
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细腻情感和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使得此书取得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正是长征孕育的火种让我们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当年的红军战士是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在书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
长征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笔挖掘不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重温长征精神时,更感它犹如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飘带,已经成为我们一代代后来人奋斗的精神路标。
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