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的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1.48 MB
- 文档页数:30
中国星级饭店发展历程
中国的星级饭店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
中国国内开展了一项被称为“扩大出口,引进外资”的政策。
针对
这一政策,许多外国酒店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服务和设施。
这些外资酒店很快成为了当时的“高级饭店”,推动了中国饭店业的现代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游客数量激增,对高品质住宿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饭店服务质量,保证旅
客安全、卫生、舒适的住宿条件,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
规范饭店的星级评定。
1993年,中国旅游局正式推出了星级饭店评
定标准,最初包括五个等级。
后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不
断壮大,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星级饭店分类标准也逐渐
完善。
2006年,旅游部公布了新的星级饭店分类标准,由原来的五
个级别扩展到了十个级别。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些星级饭店越来越重要。
中
国的饭店业也经历了从落后到现代化、从粗放到规范化的变革。
经
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星级饭店目前已经拥有多个级别,包括了五
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等多个等级。
同时,饭店
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设施装备水平和行业知名度也有了很大的
提高。
今天,中国的星级饭店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也
是旅游与商务活动的重要场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星级
饭店将继续扮演着多种角色,成为中国饭店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饭店的发展历程
饭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古代,饭店并不是专门的餐饮场所,而是旅馆的附属设施,为旅客提供简单的食物和住宿。
随着时间的推移,饭店逐渐从旅馆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营场所。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饭店的形象逐渐演变为提供高品质餐饮和服务的场所。
这些饭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富有商人和贵族。
到了20世纪,饭店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店业开始蓬勃发展。
各类饭店不断涌现,从高档的星级酒店到经济型的快捷酒店,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和需求的人群。
在最近几十年中,饭店业经历了快速的变革和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饭店预订系统的出现使得预订更加便捷,同时也让顾客更容易获取关于饭店的信息。
同时,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饭店开始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如健身房、游泳池、会议室等。
此外,一些新兴业态如共享经济中的民宿也对传统饭店业提出了挑战。
展望未来,饭店业仍然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饭店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但同时,饭店业也需要迎合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和健康饮食的需
求,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和创新的体验。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饭店业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活力。
酒馆的发展历程简述
酒馆是一种早期的饮食服务场所,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最早期的酒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制作啤酒,并在公共场所供应给他人。
这些早期的酒馆起初是以提供啤酒和简单的食物为主,供人们聚集、休息和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馆的概念扩展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时期。
在古罗马时代,酒馆成为了社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富裕的罗马人会在酒馆享用美食和饮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商议。
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酒馆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中世纪的城市化和贸易活动的增加,酒馆成为了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酒馆成为了旅行商人、旅客和当地居民聚集、交流和交易的场所。
此外,酒馆还提供庇护和住宿,使其成为了旅行者的重要驿站。
到了近代,酒馆的功能和形式逐渐多样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酒馆成为了工人和农民的下班场所,他们在这里放松身心,消费娱乐,并与他人社交。
酒馆开始提供更多种类的酒水,并增加了音乐表演和其他娱乐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客人。
到了现代,酒馆已经融入了饭店、酒吧和夜总会等不同类型的场所中。
它们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饮食、娱乐和服务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酒馆也通过网络和在线订购等新技术手段来拓
展业务渠道。
总的来说,酒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从简单的饮食场所到社交中心和娱乐场所的演变。
它们在各个时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食物、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上海远东饭店故事
上海远东饭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西侧,毗邻外滩,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五星
级酒店。
远东饭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时,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各国在这里纷纷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商人和旅行家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
远东饭店在
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一座顶级的酒店。
最初,远东饭店的主人是日本人,他们以优质的服务和设施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然而,二战爆发后,远东饭店被日本占领军接管,成为其行政机构和情报部门的所在地。
就在战争结束不久后,中国政府接管了远东饭店,将其改为国营企业。
经过几轮改革和发展,远东饭店逐渐成为了一座现代化、高端的酒店。
今天,远东饭店已经成为上海市区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拥有各式豪华客房和套房、
多个餐厅、商务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等众多配套设施。
酒店内部设计别致、充满艺术气息,尤其是它的艺术家大堂,采用了欧式建筑和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的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远东饭店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入住,也成为了各界名流和政要的常客之一。
除了建筑和设施上的优势,远东饭店还以其高品质的服务著称。
酒店聚集了一支严谨、专业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公主服务,包括礼宾服务、房车接送、各类会
议和宴会组织等。
无论是商务旅行者还是休闲度假者,都能在这里找到优质的住宿体验。
作为上海的一张名片,远东饭店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
地的游客和客户。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中国城市的变化和脉络,同时也暗示
着一个玄妙的历史故事。
餐饮的发展历程餐饮是指提供食品和饮料供人食用的行业。
餐饮行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产业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人类最早的饮食方式是采集和狩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饲养家畜。
这种饮食方式是基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从事具体的职业,有些人从事农业,有些人从事渔猎,有些人从事手工艺等。
由于人们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职业需要夜间工作或需要离家很远,所以出现了饭店和旅馆等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食宿服务。
在中国,著名的三大厨师,鲁班、绍齐和孙遣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厨师,能制作各种美食。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特点。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就是在古代形成并发展壮大的。
中国饭店的发展始于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以供应旅客为主要目标的饭店,这些饭店为官员和商人提供了食宿服务。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人们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开始购买食物和饮料。
这一时期,出现了市场、饭店以及城市中心的街头摊点。
然而,由于餐饮行业技术和卫生条件的限制,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无法保证。
19世纪末,法国厨师乔治·奥古斯特·埃斯考菲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高级餐厅,标志着现代餐饮的起点。
他的餐厅以精美的烹饪和服务而闻名,成为后世餐饮业的榜样。
20世纪初,餐饮行业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食品供应链变得更加顺畅,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同时,饮食文化的交流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相互融合和借鉴。
快餐行业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只注重吃饭的品种和品质,而更加注重就餐的速度和方便性。
因此,出现了像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高级餐厅、特色餐饮店、咖啡馆、酒吧、连锁餐饮等不断出现。
现代餐饮业不仅提供美食,还注重就餐环境、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一、酒店行业的概述酒店行业是指提供住宿、餐饮、会议等服务的商业机构。
它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酒店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二、酒店行业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开始兴建大型饭店,如北京饭店、上海和平宾馆等。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酒店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3. 现代化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酒店行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各大品牌酒店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三、中国酒店行业现状1. 市场规模:据统计,2019年全国星级酒店数量达到4.1万家。
2. 品牌结构:目前我国星级酒店品牌众多,涵盖了豪华型、高档型、中档型、经济型等多个层次。
3. 地域分布:我国酒店行业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
四、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服务: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酒店将更加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 绿色环保:环保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酒店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酒店将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酒店行业面临的挑战1. 人才短缺: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是一个重要问题。
2. 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成为了每家酒店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安全问题:酒店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安保措施成为了每家酒店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六、结语酒店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它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每一家酒店都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西方酒店发展史投资一个行业,关键要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饭店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可以通过饭店业的发展历程来加以一定程度的说明。
国内外饭店业的发展,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了解过去,正视现在,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
西方饭店业的发展历程在欧洲,据史料记载,酒店的雏形--客栈,大约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已存在了,但真正大批兴建和进行管理的酒店,直到19世纪才开始兴起,专为富有的、特权阶层服务的大饭店时期。
国外酒店业从最早的驿站、客栈、旅店到现代化的大酒店、国际连锁酒店公司,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从公元前600年左右出现的设备简单的客栈到如今的高级豪华饭店的大批涌现,已有2600年的历史。
一.饭店的起源公元前6世纪时期,人们出行、传递信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和畜力车等,大量的军事消息和行政命令都需要骑马来进行异地传递,很多国家因为这种需要在各地修建了专供士兵、信使和马匹过夜休息的驿站。
可以说,客栈的前身就是驿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贸易的对象逐步扩大到了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在远东、中东和欧亚相连的大陆上,出现了许多以通商为目的的商队,相应的,出现了专门为这些马队、骆驼队等出行团体提供在途过夜休息的处所。
这些处所基本上都是由沿途国家、地方部落等官办的,处所的间距大约是商队一天行走的路程,主要的处所逐渐形成规模,这就是客栈的雏形。
二.客栈时期客栈是现代意义上饭店的雏形,作为一种住宿设施早就存在,随着商业的发展,至中世纪后期,旅行和贸易的兴起,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吏、信史和商人等激增,使得客栈的需求量增大。
因为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因此,大多的客栈都设在古道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
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汽车酒店了。
早期的英国客栈是人们聚会并相互交往、交流信息和落脚歇息的地方。
真正流行是在12世纪以后,盛行于15—18世纪之间,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的客栈业最为发达,许多客栈集中地成为当地社会、政治与商业活动的中心,有些则演变为后来的大城市。
楼外楼饭店发展历程
楼外楼饭店成立于1993年,起初只是一家小餐馆,位于城市的一条小巷中。
由于口味独特,服务周到,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光顾。
随着口碑的传播和生意的增长,楼外楼饭店很快发展成了一家中等规模的饭店,并开始提供更多的菜品选择。
这时,餐馆的老板决定进行改扩建,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食客需求。
在2005年,楼外楼饭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装修,并引进了更专业的厨师,提供更高质量的美食。
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饭店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食客和商务宴请。
为了与时俱进,楼外楼饭店在2010年开始推行线上预订和外卖服务。
这项举措帮助饭店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新客户。
同时,饭店还加强了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宴会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楼外楼饭店在2015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品牌升级。
不仅装修风格更时尚现代,还引进了更多创意菜品和特色美食。
此外,饭店还不断培训员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如今,楼外楼饭店已成为城市中一家享有盛誉的餐饮品牌。
通过多年的发展,楼外楼饭店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
未来,楼外楼饭店将继续秉承“品质至上,
服务第一”的理念,努力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为食客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味。
贵州旅游饭店发展历程贵州作为中国的旅游重要省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饭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住宿环境。
下面就来看一看贵州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和发展政策的推动,贵州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
而在那个时期,贵州的饭店发展还非常初级,多为简单的农家客栈或村民家庭提供的住宿条件简陋的旅店。
旅游饭店的数量有限,服务水平也较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进入到80年代,随着贵州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旅游呈现出多元化和更高的需求,饭店业也随之发展。
在这个时期,贵州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的国有旅游企业和饭店,提供了一定规模的住宿服务。
同时,一些以旅游观光为主导的城市,如贵阳、黔东南等地也开始兴建一些中档和高档的豪华酒店,以满足来贵州旅游的游客的需求。
2000年代后期,贵州旅游业蓬勃发展,全省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豪华酒店和特色客栈。
这些饭店多数集中在贵阳市区和黔东南等旅游热门地区。
与此同时,国内外连锁酒店也纷纷进入贵州市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饭店业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特色饭店应运而生,加强了贵州旅游业的本土特色和吸引力。
比如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客栈、黔南地区的侗族大院等,都对游客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如今,贵州旅游饭店业已经实现了从初级的农家客栈到高品质的豪华酒店的飞跃发展,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给游客。
无论是经济型饭店还是高档豪华酒店,都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营造更加舒适的住宿环境,为贵州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体来说,贵州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端到高端的过程。
在政府的支持和旅游需求的推动下,贵州的旅游饭店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撑起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旅游饭店业还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酒店30年风雨历程字号显示:大中小2008-02-20 20:59:00来源:最佳东方社区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8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星级饭店评定标准的出台将中国饭店带入标准化的轨道,成就了中国饭店近10年的坦途。
1995中国饭店利润开始下滑,199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饭店雪上加霜。
2004年中国饭店开始恢复性增长,集团化竞争浮出水面。
1996年锦江之星旅店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如家诞生,目前如家赴纳斯达克上市进入倒时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诞生为中国酒店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