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肺转移(一)概述肺脏是仅次于肝脏,结直肠癌第二常见转移的部位。
过去认为,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通常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所以常常选择化疗、支持治疗等保守治疗。
近年来,通过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合理选择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在接受肺转移瘤R0切除后,辅以综合治疗,生存也有获益。
由此,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疗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分类和发生率据统计,结直肠癌患者约有10%~15%发生肺转移。
通常,肺转移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的转移。
Tan等人对7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孤立性肺转移的发生率约为7.4%。
国际上常用的对结直肠癌肺转移分类标准是按照肺转移瘤出现的时期,分为两类:①同时性肺转移(synchronous pulmonary metastases):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或结直肠癌原发性病灶根治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肺转移,约占11.0%;②异时性肺转移(metachronous pulmonary metastases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后发生的肺转移,约占5.8%。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肺转移与结直肠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的肺转移在治疗上具有差别。
因此,本文治疗部分按“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肺转移”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两方面进行阐述。
(三)发生机制结直肠癌大多是通过血行播散转移至肺部。
随着结直肠癌局部进展,在体液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肿瘤的营养血管长入其内部,由于肿瘤血管壁常不完整,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
另一方面,全身血液汇入上下腔静脉后,经右心入肺。
肺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能截留循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后者在肺内逐渐形成转移病灶。
因此,肺是转移瘤最多、也是最易发生的部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成海等对一组268例结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直肠癌术后单纯性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癌。
Weiss等在1986年对15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行播散转移研究发现,直肠癌肿瘤细胞可经直肠中下静脉通过下腔静脉入肺,而结肠癌则多经过门静脉入肝,经门静脉入肝的肿瘤细胞及瘤栓大多被肝窦截留,很少汇入体循环,因此结肠癌发生单纯性肺转移相对较少。
一、引言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术后转移至肺部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对结肠癌术后转移肺部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个体化治疗针对结肠癌术后转移肺部的患者,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转移灶数目等)制定。
以下为常见的治疗方案:(1)手术切除对于部分转移灶较少、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转移肺病灶。
手术切除后,患者需接受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2)化疗化疗是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主要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等。
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FOLFOX、FOLFIRI、FLOX等。
(3)靶向治疗针对部分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可使用靶向治疗。
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有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4)放疗放疗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放疗可分为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
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转移灶较大的患者,近距离放疗适用于转移灶较小的患者。
2. 综合治疗对于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以下为常见的综合治疗方案:(1)化疗+放疗化疗和放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
化疗可杀伤肿瘤细胞,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2)化疗+靶向治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靶向治疗可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受体,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3)化疗+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3. 支持治疗(1)营养支持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2)对症治疗针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出现的症状,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需给予对症治疗。
⼀⽂读懂:结肠癌的分期和分期治疗来源:医世象医世象来源:结肠癌的分期 ①原位癌(0期) 在0期时,肠壁的粘膜上可以发现异常细胞。
这种异常细胞可以长成癌症并转移。
0期我们通常称为原位癌。
② 1期结肠癌 1期结肠癌癌细胞从结肠粘膜向基层转移。
在1期结肠癌形成于结肠粘膜内,并向基层转移。
癌症可能已经转移到结肠壁的基层当中。
③ 2期结肠癌 在2A期,癌细胞已经从基层转移⾄浆膜层; 2B期,癌细胞穿透浆膜层,且并未侵犯临近器官; 2C期,癌细胞穿透浆膜层侵犯临近器官。
④ 3期结肠癌 3A期结肠癌:癌症已经从结肠壁的粘膜层,转移到粘膜下层,并可能侵犯肌层,并且同时转移到1-3个周围淋巴结或更多。
3B期结肠癌:癌症从肌层转移到浆膜层或穿过浆膜层但并未侵及邻近器官;癌症转移到1-3个周围淋巴结或淋巴结周围组织或更多。
3C期结肠癌:癌症穿透浆膜层但并未转移到周围临近器官转移⾄4-6个周围淋巴结或更多。
或者,癌症穿透浆膜层转移到周围临近的器官及以上的周围淋巴结或淋巴结临近组织。
⑤ 4期结肠癌 4A期结肠癌:癌症穿透结肠壁并转移到邻近器官或淋巴结。
癌症转移⾄⼀个⾮结肠周围的器官,⽐如肝脏、肺、卵巢或其他远部淋巴结。
4B期结肠癌:癌症穿透结肠壁并可能转移⾄邻近的器官或淋巴结。
癌症转移⾄⼀个及以上⾮结肠周围的器官或转移⾄腹壁内部。
结直肠癌的T描述了癌症在肠壁5层浸润的程度: TX:主要(原发)肿瘤⽆法评估。
T0:没有发现主要肿瘤的迹象。
Tis:原位癌。
癌细胞只存在于上⽪或固有层中,未浸润粘膜层。
上⽪或固有层是结肠或直肠内壁的顶层。
T1:肿瘤已长⼊粘膜下层(即结肠粘膜或结肠内壁下的组织层),但未浸润固有肌层。
T2:肿瘤已经长⼊了固有肌层,这是⼀层较深、较厚的肌⾁层,收缩后会沿着肠挤压内容物。
T3:肿瘤通过固有肌层⽣长到浆膜下层,浆膜下层是⼤肠某些部位外层下⾯的⼀层薄薄的结缔组织,或⽣长到结肠或直肠周围的组织。
结肠癌 ,你了解么 ?纵观世界疾病史,结肠癌一直以来都是北美以及西欧国家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恶性肿瘤。
不仅是这些发达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无论是使生活方式还是遗传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尤其是患有结肠息肉史地病人发病几率更大。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结肠癌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结肠癌的症状。
结肠癌针对的年龄一般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处于36岁至70岁之间的病人,整体情况看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
在结肠癌的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较为常见的有腹痛或者腹部肿块。
随着时间的延长,不仅仅是排便习惯被改变,同时也会出现贫血或是肠根阻,甚至肠穿孔等,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
第一种症状是腹痛。
这种症状相对来说较为常见的,但也是最不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症状。
包括腹部隐痛、有恶心呕吐的感觉,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每次吃过饭后腹痛的情况更为严重。
排便方面,这个时候就有较为明显的间歇性腹泻或便秘出现。
由于有右下腹疼痛的情况发生,可能会与慢性阑尾炎或是回盲部结核相互混淆[1]。
结肠癌这个时候如果是有肿瘤存在,将会由于穿透肠壁从而引发局部发言,有黏连的情况产生。
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慢性穿孔的情况,循着疼痛位置就会找到癌肿部位;第二种是腹部肿块。
肿块的形状并不是固定的,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形状且摸上去质地较硬。
肿块是由于结肠癌早期发生肠壁穿透等新情况继而出现脏器黏连或是慢性穿孔,形成内瘘出现腹部肿块。
肿块多为固定不动,在对肿块部位稍许用力后会感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第三种症状是排便习惯改变。
多数病人由于身体内部产生毒素将会依据个人身体情况的不同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腹泻或是便秘。
患者在准备排便时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尤其是腹部表现最为明显,但在排便后就会缓解。
由于癌肿位置并不固定,因此若是出现癌肿位置低于直肠的情况将会有肛门坠痛等情况发生,同时伴有强烈的直肠刺激反应。
19个癌症晚期死前征兆癌症是当下世界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而晚期癌症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尤为艰难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为了提前了解自己或身边人遭受晚期癌症的风险,有必要了解一些晚期癌症的死前征兆。
1. 持续疲劳和虚弱感:当癌细胞快速繁殖并且消耗大量能量时,患者会感到长时间的疲劳和虚弱。
2. 持续性剧烈疼痛:在晚期癌症中,肿瘤可能已经扩散到了其他部位,包括骨骼或神经,导致剧烈疼痛。
3. 食欲减退: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会失去食欲,导致体重迅速下降。
4. 呼吸困难:肺癌或者转移到肺部的其他癌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这是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5. 频繁的感染:免疫系统因癌症受损,使得晚期癌症患者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
6. 皮肤异常:某些类型的癌症如黑色素瘤可能表现为皮肤上的异常斑点或肿块。
7. 消瘦:晚期癌症患者身体消瘦,肌肉萎缩,可能由于肿瘤细胞消耗营养物质导致。
8. 淋巴结肿大:癌症可能导致淋巴结肿胀或肿大,经常提示淋巴系统受到侵犯。
9. 肝功能异常: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
10. 血尿或血便:某些癌症导致患者出现血尿或血便的症状。
11. 语言和思维困难:癌症蔓延至大脑可能导致语言和思维障碍。
12. 骨折和骨痛:晚期癌症常常会扩散到骨骼,导致骨折和持续骨痛。
13. 恶心和呕吐:化疗和放疗常导致晚期癌症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
14. 喉咙疼痛和困难:喉咙癌症可能导致喉咙疼痛和吞咽困难。
15. 破裂伤口:肿瘤可能压迫皮肤和组织,使之容易受损。
16. 尿频和失禁:晚期盆腔癌症可能导致尿频和失禁的情况。
17. 心脏问题: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可能直接或通过抗癌治疗影响心脏功能。
18. 脑部症状:脑癌或者转移到脑部的癌症可能包括头痛,失眠,抽搐等。
19. 情绪和精神状态改变:晚期癌症患者可能经历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和情绪方面的改变。
尽管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有所重叠,但如果出现上述多个症状,应尽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肠癌到来时难发现?提醒:人体出现4种迹象,或是肠癌信号肠癌作为恶性肿瘤一种,于临床较为常见,其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以及结肠癌。
对于肠癌而言,众多疾病类型中,以直肠癌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乙状结肠癌次之,之后为升结肠,相继为降结肠以及横结肠[1]。
此种疾病出现同遗传、生活方式以及大肠腺瘤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同女性人群比较,男性人群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并且近年来,疾病逐渐表现出老年化趋势[2]。
肠癌疾病的出现,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显著,而且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导致肠癌在到来时难以发现。
但仍然有系列迹象可作为肠癌疾病出现信号。
本次研究则就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4种发病迹象展开了系统分析,具体如下。
1、肠癌发病原因分析大肠癌疾病出现,同大肠慢性炎症、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因素、大肠腺瘤等系列因素相关,此外因为盆腔放射、血吸虫病、吸氧以及环境因素等,也会导致肠癌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2、肠癌症状分析对于大肠癌疾病而言,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或者呈现出不明显疾病症状,只表现出消化不良、不适感以及大便潜血等系列症状。
在癌肿逐渐发展后,会表现出系列症状,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便血以及肠梗阻较为常见[3]。
合并或者未合并表现出发热、贫血以及消瘦等系列全身症状。
肿瘤因为浸润以转移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受累器官发生改变。
对于肠癌疾病而言,因为发病位置的不同,呈现出的体征以及症状有所不同。
2.1 右半结肠癌分析对于右半结肠癌而言,其临床症状主要集中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贫血以及腹痛等系列症状。
因为右半结肠癌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疾病,会呈现出气短、乏力、疲劳等系列症状。
对于右半结肠而言,因为具有宽大肠腔,在肿瘤长至一定体积后,系列腹部症状才能够出现,也是导致肿瘤疾病经确诊后,呈现出较晚分期的主要原因。
2.2 左半结肠癌分析对于左半结肠而言,同右半结肠比较,其表现出更为狭窄的肠腔,所以患者在患有左半结肠癌疾病后,存在更高概率表现出部分性或者完全性肠梗阻的情况。
探究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摘要】:目的: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左侧结肠癌组症状主要以大便习惯变化为主,右侧结肠癌组主要以腹胀腹痛为主,而后为大便习惯改变,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形态皆差异明显,P<0.05;右侧结肠癌组的肝脏转移(48.48%)与淋巴转移(39.3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结肠癌组(18.75%,12.30%),P<0.05;左侧结肠癌组与右侧结肠癌组1年生存率相比差距较小P>0.05;左侧结肠癌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结肠癌组,P<0.05结论:结肠癌的发病位置不同,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形态、转移途径皆有不同,出现在右侧的结肠癌更容易恶化,与左侧的结肠癌相比,预后也更差,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关键词: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病理特征;预后效果由于遗传、肠道息肉或是其他环境因素等促使结肠粘膜上皮发生严重的恶性病变,被称作结肠癌,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是在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发病部位的不同来区分,一般分为左侧结肠癌与右侧结肠癌,还有称为远端结肠癌与近端结肠癌。
有研究报道称,左、右两侧结肠癌的发生情况出现了变化,结肠癌的发病部位逐渐从左侧推移到了右侧,右侧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女性患者的转变尤为明显[1-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患者分组,比较两组的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等,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例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5例结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区别,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33例,其中,左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8.33±6.84)岁,仅化疗10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22例;右侧结肠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0.53±6.76)岁,仅化疗15例,原发病灶切除加化疗18例。
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与治疗方案选择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包括直肠和乙状结肠。
由于其多样的临床表现和不同分期的程度,治疗方法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以及在每个分期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一、结肠癌的病理分期1. T 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侵袭深度。
T 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深度来确定。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 T 分期中,使用字母 T 加上数字 0 至 4 表示结果。
- T0:表示没有原发肿瘤。
- Tis:原位癌(早期非浸润性癌)。
- T1:癌细胞仅侵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 T2:癌细胞侵及浆膜层。
- T3:癌细胞穿透浆膜层并侵入邻近组织,但没有累及淋巴结。
- T4:癌细胞扩散到邻近器官或结构。
2. N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
N 分期是根据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的侵袭来确定。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N 分期中,使用字母 N 加上数字 0 至 3 表示结果。
-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有 1 至 3 个淋巴结受到侵袭。
- N2:有 4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受到侵袭。
3. M 分期:远处转移情况。
M 分期是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 M 分期中,使用字母 M 加上数字 0 或 1 表示结果。
- M0:没有远处转移。
- M1: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肝脏、肺部等。
二、治疗方案选择1. 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结肠癌(Tis 或 T1),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直接切除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局部切除实现。
对于一些高度分化和表面组织损伤较小的低位乙状结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可能是一个选择。
而对于高位乙状结肠癌或者侵犯浆膜层或浆膜层以上的肿瘤,直肠全切除即直肠癌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后,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存在,还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等患者中,也可以考虑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射频消融治疗。
结肠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多是在晚期症状明显,甚至出现转移扩散时才被发现。
肺部是结肠癌比较好发的转移部位,其发生率占到50%以上,给患者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化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癌症转移的手段,对于结肠癌肺转移也一样,那么结肠癌肺转移后化疗效果好吗?化疗治疗结肠癌肺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化学药物,可以杀死患者机体内游离的癌细胞,从而起到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
但是化疗敌我不分的弊端,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杀伤大量的正常细胞,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出现过度化疗,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治疗效果,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采用化疗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中医药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不愿接受化疗或是年龄大、体制偏差的患者也可以单独进行中医治疗,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效果就比较显著。
该疗法根据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因人因病治宜,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补气养血,严格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在专病专方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病情随病随症加减,打破了原有的一病一方的治疗习惯,从而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清除癌毒的目的。
而且,三联平衡疗法克服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缺点,又区别于西医放疗、化疗费用高、毒副作用大的弊病。
具有疗程短、显效快、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已使众多的肿瘤患者解除了病痛,挽回了生命。
【患者病例】患者资料:涂永顺肾癌多发性转移男70岁南阳油田通信公司2006年5月,涂勇顺在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确诊肾癌右肾盂及输管多行细胞癌,肝右叶囊肿胆结石,不久发现膀胱转移。
后在2007年5月16日,去郑州大学一附院检查CT显示,右肾癌,膀胱、肝脏、腹膜后及左锁骨发现转移病灶。
于200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右肾癌切除术,但其治疗疗效并不明显。
曾在郑州大学一附院住院化疗时,涂永顺与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康复患者姚丙午在同一个单位,他打听到老姚8年前患肺癌,用中药治疗至今仍十分健康的消息后,于6月26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治,袁希福院长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结肠癌的早中晚期的症状和表现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很高。
早期结肠癌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检测进行发现和治疗,但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可能会进展到中晚期,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和表现。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早中晚期的症状和表现。
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较为隐匿,可能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以是其他胃肠道问题或其他身体疾病的表现,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然而,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应引起警惕,并尽早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随着结肠癌的病情进展,进入中晚期,症状和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和严重。
其中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肠道功能的改变。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
然而,当结肠癌发展到中晚期时,肿瘤可能妨碍结肠的正常功能,导致便秘或腹泻。
便秘可能是因为肿瘤堵塞了结肠,阻碍了正常排便,而腹泻可能是因为结肠的功能受到破坏,无法充分吸收水分。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腹部不适或疼痛。
结肠癌可能导致结肠收缩和肠腔压力增大,进而引起腹痛或不适感。
这种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存在的。
有时候,疼痛可能在排便后暂时缓解,但很快又会出现。
肠道出血也是结肠癌中晚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结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肿瘤可能会破坏结肠壁,导致出血。
出血可以通过粪便中出现明显的鲜红色血液或暗红色,黑色的粪便来表现。
出血也可能导致贫血,导致疲劳、气促和乏力等症状。
肠梗阻是结肠癌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当结肠肿瘤堵塞了结肠,阻碍了粪便的正常通过时,可以引起肠梗阻。
肠梗阻表现为剧烈的腹部疼痛、便秘、腹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如果出现肠梗阻的症状,需要紧急就医治疗。
结肠癌还可能出现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例如贫血、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结肠癌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肿瘤对身体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总之,结肠癌的早中晚期症状和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症状的出现可能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癌症晚期症状癌症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在癌症的晚期阶段,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癌症晚期的一些常见症状。
1. 疼痛癌症晚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疼痛。
这种疼痛可能会表现为持续性的疼痛,或者突发性的疼痛。
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转移情况。
例如,肺癌晚期可能会引起胸痛,骨转移可能导致骨痛。
患者应及时告诉医生疼痛的位置和程度,以便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疼痛。
2. 消瘦和乏力癌症晚期患者常常会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衰弱和乏力的症状。
这是因为癌症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并且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
患者需要尽量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适的体力活动,以增加体力和改善生活品质。
3. 呼吸困难在癌症晚期,如果肺部受到侵犯,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肺癌、食管癌等癌症引起的肺部堵塞或者肺部扩散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此外,胸腔积液也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4. 恶心和呕吐癌症晚期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和治疗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些不适,例如改变饮食结构,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抗恶心和呕吐药物。
5. 精神和情绪问题癌症晚期患者也常常会面临精神和情绪问题。
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哀伤等情绪反应。
患者应该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社工等途径来缓解这些问题。
朋辈支持、家人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6. 相关并发症在癌症晚期,患者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感染、贫血、颅内压增高、肠梗阻等。
这些并发症都需要及时诊治,以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患者应该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
结肠癌扩散往往是患者病情恶化到晚期的主要标志,也预示着患者离死亡的距离更近了一步,结肠癌晚期患者易出现浓痰无法排出,呼吸困难等。
家属看到就会十分着急,就想找一些既能让病人不那么痛苦,又能把痰咳出来的药物进行治。
那么,结肠癌晚期痰多吃什么药呢?有什么好的治方案及使用药物呢?结肠癌晚期痰多的药物治痰多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一般像富露施、氨溴索,茶碱类药物,及抗生素,还有一些雾化药物等气管炎、支气管炎、呼吸疾病药物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但这些药物可能都只是让患者好受一点,并不能治本。
因为,结肠癌晚期的患者痰多,并非单纯的肺部感染,而多是与肿瘤生长阻塞气管有关。
晚期结肠癌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广泛扩散。
当病灶转移到呼吸系统,会引起气道阻塞导致肺炎,出现痰多不化,难以排出。
药物或许可以改善症状,但并不是治病因。
呼吸系统的肿瘤病灶不能进行有效的抗肿瘤治,肿瘤压迫气管的现象仍在,患者会再次出现浓痰。
那么,结肠癌晚期痰多如何治呢?会出现痰多与呼吸系统的肿瘤有较大关系,这就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抗肿瘤治,在临床上,有不少结肠癌晚期患者是通过中医肿瘤治,来抑制癌情进展,控制痰多症状。
中医治在结肠癌晚期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的治上,有一定优势。
据袁希福院长长期临床治癌研究指出:结肠癌可能发生在局部,但并非单一的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病变。
西医可以针对结肠癌外在的癌肿与病灶进行治,但这仅是结肠癌局部病变的治。
想要长期稳定,就需要针对结肠癌内因治,中医正是可以针对结肠癌的内因治,稳定内环境,调整结肠癌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提高生存质量,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平衡。
让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扩散,使病情趋于稳定。
不过,并非所有的中医治理念都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治痰多的目标。
患者一定要接受正规肿瘤中医师规范、系统、个体化治。
而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正是这样一位富有临床治癌经验,对中医肿瘤治作用特点有深入研究,值得结肠癌患者选择。
正确认识结肠癌早晚期症状在肝肠外科中,结肠癌虽说不是常见的,但是这种疾病却是因为肠道内部的一些炎症所导致的,通俗来讲,是变异的一种癌症。
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应该了解清楚其症状,初期症状我们必须要熟悉。
还有特别是晚期症状,如果可以熟悉了解就会极大程度的避免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结肠癌早晚期症状:下面跟新疆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专家的步伐一起来正确认识结肠癌的早晚期症状。
一、早期结肠癌的症状有:1、消化道症状: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这些都是结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而在消化道出现症状的前提下,排便习惯就会随之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
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2、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绞痛,便秘或便闭。
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3、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这也是早期结肠癌的症状之一。
4、腹部包块:平常触摸腹部可感觉到肿块,且肿块会随着病情严重而增大。
一般情况下,发展到中期的时候就会出现按压疼痛的情况。
正确认识结肠癌的早晚期症状,接下来看看结肠癌晚期症状:二、结肠癌晚期症状有:1、血便:为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以产生继发性贫血。
2、腹块:多为癌本身,但亦可由于腹腔内转移或炎性浸润所引起,时隐时现的包块常提示肠道有不完全性梗阻。
3、系统症状:癌感染可引起畏寒、发热;穿孔可引起弥漫或局限性腹膜炎;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症状。
晚期可以出现肝肿大、黄疸、腹水、左锁骨上淋巴节肿大以及其他器官转移的特有症状。
4、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纳减退、腹部不适、呕吐、饱胀、便秘、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对结肠癌出现的早晚期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肠癌肺部小结节结肠癌肺部小结节结肠癌是指在结肠内恶性肿瘤的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肺部小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cm的肺内结节,通常是作为肺部肿瘤的早期病变。
结肠癌和肺部小结节在临床上都是重要的疾病,下面将对两者进行分别探讨。
结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都相对较高。
结肠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腹部肿块、腹痛、恶心、呕吐、便秘、便血等,其中便血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结肠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肠镜检查、肠黏膜活检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等方法来确定。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有所增加。
肺部小结节是指在肺组织中形成的小的肿块,直径一般小于3cm。
肺部小结节具有低发病率和高恶变率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肺部小结节是以偶然的方式被发现,即在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
肺部小结节的症状较为轻微,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PET-CT等。
一旦发现肺部小结节,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治疗,常规的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结肠癌肺部小结节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的身上。
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会更加复杂。
首先,需要通过临床症状、肠镜检查、肠黏膜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确定结肠癌的诊断。
然后,对肺部小结节进行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测等方法来确定小结节是否为恶性肿瘤。
最后,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结肠癌和肺部小结节是两种不同疾病,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结肠癌和肺部小结节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消化系统肿瘤肺转移的X线影像有何表现?
消化系统癌转移到肺部者比较多见。
其中常见的有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食管癌的肺转移。
消化系统癌转移至肺部的X线表现有以下几种:1、单发或多发大结节;2、多发小结节;3、多发粟粒病灶;4、癌性淋巴管炎;5、肺不张;6、浸润病灶;7、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转移灶的X线影像和原发病灶部位有关系吗?有人认为淋巴管炎性转移和粟粒状转移多见于胃、肠癌,也有人认为癌性淋巴管炎中尉癌转移最多。
我们认为胃癌肺转移多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
小结节型病灶以胰腺癌和肝癌转移多见,这两种癌的小结节肺转移灶的X线表现有时很相似。
结肠癌多表现有多发或单发大结节。
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增大在消化系统癌瘤中比较少见,我们曾见过食管癌转移有这种表现。
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癌瘤可有相同的肺转移影像,也可有不同的肺转移影像,因此当原发灶不明确时,有时肺转移的X线表现对于寻找原发部位,可以有所帮助。
胰腺癌的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胰腺体部癌和胰腺尾部癌,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得到确诊,根据不同著者统计,胰腺癌肺转移占28~34.6%,肺转移中胰腺癌占4.9%。
我们认为胰腺癌肺转移不算少见,当发现多发小结节阴影时,应重视检查肝脏和胰腺有无原发癌。
实践证明,肺转移瘤可引起肺不张。
其原因是:1、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2、肺内转移灶经淋巴路转移至支气管壁,引起壁内淋巴管炎,从而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这里介绍消化系统癌肺转移X线表现的目的,是提醒重视原发灶和肺转移影像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X线诊断质量。
但是不能仅根据转移灶的X线征象去确定肿瘤的原发灶的部位。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在中年以上,但青年也有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结肠癌一旦出现转移,转移病灶会再次生长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我们了解结肠癌转移有什么症状,才可以及时的发现,更早的进行治疗。
其中,肺部是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
那么,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有哪些?
结肠癌转移到肺部,医学上简称肺转移瘤,是指原发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肺部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
肺转移瘤的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
早期的肺转移瘤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会有相当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也是针对部分患者,大多也是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共有症状类似,容易混淆,常见表现为:咳嗽,患者可以是轻度干咳,也可以是严重咳嗽,慢性咳嗽病人可能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如咳嗽变频或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可能会突然出现痰中带血、血丝或小血凝块;胸痛,早期胸痛较轻,表现为间歇性不剧烈的钝痛或钻痛,具体部位不固定;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不明原因的胸闷、气急等等。
肺部转移瘤患者应该如何治疗?
肺部转移瘤的治疗也与肺癌无异,不过是在治疗肺转移瘤的同时,还要针对原发病灶进行切除。
中西医治疗肺转移瘤上各有差异,西医治疗大多着眼于肺转移瘤的局部,中医治疗肺转移瘤则可以从整体出发,较为广泛应用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三联平衡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治疗,是根据肺转移瘤患者表现不同、并发症不同、症状不同等进行灵活加减不断变化药物,辩证下方,利用较为安全的中草药内服外敷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结合,灭杀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治疗,控制恶性肿瘤造成的“肿”“痛”“水”等表症,同时,根据的结肠癌主要病机“虚”“淤”“毒”三大本质,采取扶正补虚、理气活淤、化痰散结的对策,全面调理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平衡,定期巩固及提高患者免疫机能、体质,有效预防病情反复,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疗效持久且稳定,较为安全。
其实,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都各有所长,建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转移后的结肠癌患者体质较弱,在治疗肺转移瘤时,要主要加强营养支持,使患者有较好的体质和精神,耐受下一阶段的治疗。
要多补充蛋白质,如奶类牛奶、羊奶、马奶等,肉类,如牛、羊、猪、狗、鸡、鸭、鹅肉等,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还有植物蛋白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干果类的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
还有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
下面分享服用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案例
【案例1】李会(化名),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人
李会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体温较高时达到38.8℃,经检查确诊为结肠癌。
由于李会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蛋白血症、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调理后做了手术,术后医生建议李会继续做化疗,但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家人担心老人受不了。
这时李会的儿子想起自己身患胃癌的叔叔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治疗效果一直不错,李会家人决定也去试试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
2017年3月31日,李会儿子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
由于老人身体
比较差,因而袁希福院长开的中药以扶正为主,提高老人的免疫力,辅助祛邪抗癌,达到巩固治疗功效。
用药后,老人停止消瘦,精神、气色、体力等均逐渐好转。
如今,老人每天可以走个二十分钟,6月份复查结果显示,除了蛋白有点低外,各项指标均正常,家属非常满意。
【案例2】郑某某,男,40岁,结肠癌,湖北鄂州人
2011年春节之后,郑某某经常出现胃痛、腹泻。
按胃病治疗了一两个月,不但没好还更严重了,4月26日在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结肠肝曲低分化腺癌。
之后郑某某做了手术,医生说如果不做化疗活不过三个月。
但郑某某发现,一起治疗的病友放化疗之后状况更差,于是拒绝了。
后来,郑某某听不少情况稳定或有好转的病人都提到袁希福院长,他很好奇,在询问后,2011年6月13日动身赶往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就诊时,郑某某病情很严重,先拿了一个疗程的药,服用后郑某某感觉到效果了:体重增加了5斤,腹胀、腹泻明显缓解。
服用了三个疗程后,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医生看了检查结果也告诉他,他已经基本康复了。
一年后再来复诊,郑某某感慨地说:“当时西医还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不做化疗也许只活两个月,我现在不但好好的活着,还能外出打工赚钱,过段时间还准备结婚!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袁院长的救治才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