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_卢喜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1 朱力华2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
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 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
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
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
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
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与评价解放军总医院作者:卢喜烈朱力Holter检测已用于检查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冠脉痉挛性心绞痛,检测无痛性心肌缺血和评价抗心绞痛药物的治疗。
动态心电图是唯一可用于评价日常活动中心肌缺血及其严重性的方法。
(一)对心肌缺血的诊断1.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ST段变化和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手段。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出现能够更敏感地反映不同部位心肌缺血的表现,提高了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
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的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91%,特异性78%。
没有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但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可以记录到缺血型ST段和T波改变,则诊断为无痛型心肌缺血。
无痛型心肌缺血又可分为三种:①病人仅有缺血的客观证据,但完全无症状;②病人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仍有缺血的客观证据;③病人有心绞痛发作,但有时心肌缺血发作时没有症状。
由于无痛型心肌缺血发作时病人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及时记录心电图,因此动态心电图监测是其诊断的主要工具。
2.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1984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根据Deanfield医师1”标准,即ST 段压低至少1mm(0.1mV),发作持续时间至少1min,两次发作间隔至少1min。
1986年我国部分心血管专家通过开会决定我国也采用该标准作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依据。
1999年,ACC/AHA的动态心电图⨯1⨯提出的“三个一”标准或“1指南中建议将“三个一”标准中的持续时间≥1分钟改为≥5min。
这一标准的修改更符合心肌缺血发作时的临床和病理生理过程。
由于引起ST段偏移的因素很多,发生的比例也比较高,因此在做出心肌缺血诊断和评价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200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上,有关的专家就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内容概述如下:15min之间,很少超过20min,而超过30min者几乎没有。
卢喜烈教授教你分析心电图,病例实战,事半功倍!病例一基本资料:男,6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胸闷2年,加重1月入院。
病史:2年前因胸痛入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与回旋支病变,各植入支架1枚。
此次住院当天夜间再次突发剧烈胸痛,心电图示前壁ST段抬高,立即给予解痉药物,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心电图恢复症状前的正常心电图。
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变异型心绞痛,前降支与回旋支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焦虑状态。
心电图分析如下图▲图1描记于剧烈胸痛发作时,窦性心律,心率87bpm,PR间期188ms,QRS时限110ms,QT/QTc362/435ms,QRS电轴46°。
ST:V1-V4抬高0.20-0.50ms,ST:II、III、aVF压低010mV。
心电图1诊断:窦性心律,急性前间壁及前壁ST段损伤型抬高。
▲图2 发生于13分钟后的心电图,胸痛症状缓解以后,窦性心律,心率79bpm,PR间期188ms,QRS时限100ms,QT/QT c390/447ms,QRS电轴59°。
V1-V4导联ST段恢复原位,II、III、aVF回至基线。
心电图2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未见异常。
卢喜烈教授点评典型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立即呈损伤型抬高,T波增高,QRS时限延长。
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
ST段损伤型抬高持续几分钟至十余分钟,持续的ST段抬高30分钟以上,可发展成为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性闭塞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损伤型抬高的原因。
冠脉痉挛缓解以后,心电图立即恢复原状。
冠脉痉挛可以发生于冠脉病变部位,也可见于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
本例患者2年前于前降支与回旋支植入支架,心电图1于心绞痛发作时V1-V4导联ST段显著抬高,提示前降支痉挛致一过性ST段抬高。
临床结合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功能和诱发冠脉痉挛的全身因素和疾病,给予钙通道阻滞剂(盐酸、地尔硫卓)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每日一图卢喜烈教授经典心电图谱解析12.7经典心电图谱解析卢喜烈301医院感谢卢教授团队的辛苦付出,将经典心电图谱专业解读无私分享给大家学习、交流,向卢教授团队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精神致敬!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男性,40岁,主因咳嗽、痰中带血8天入院。
胸片:肺淤血,右室大。
心脏超声左室壁非均匀性增厚(前间隔3.9cm,左室前壁2.2cm,左室后壁1.3cm)。
左室流出道静息下压差22mmHg,活动后压差60mmHg。
冠状动脉CTA未见异常,前降支中段深在型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生化:钾3.52mmol/L,钙2.12mmol/L,丙氯酸氨基转移酶111.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0U/L。
临床诊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分析动态心电监测24小时发生室性心动过度3阵,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图 1:解读:有机电干扰。
窦性心律,Ⅱ、Ⅲ、avF、V5—V6导联QRS振幅显著增高,符合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
ST:Ⅱ、Ⅲ、avF、V4—V6下斜型压低0.15—0.375mv。
T:Ⅱ、Ⅲ、avF、V4—V6倒置。
第3个宽QRS波群是插入性室性早搏。
第5—9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短阵右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66bpm。
图 2:解读:第1与最后一个心搏为窦性,其余的QRS波群宽大畸形,V1呈R型,频率逐渐加快后终止,心室率150bpm,提示室性心动过速起自左室。
图 3:解读:已没有干扰,窦性P波时限0.14s。
第3—8个QRS波群时限达240ms,频率约为95bpm,提示起自左室游离壁流出道心动过速(加速性)。
图 4:解读:成对室性早搏起自右室流出道,注意2个室性早搏形态不同,起自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
图 5:解读:第3个心搏是房性早搏伴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型心室内差异传导。
第6个高大的QRS波群起自右室流出道的插入性室性早搏。
图 6:解读:常规心电图描记于图1—图5一年以后,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后6个月。
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标准-卢喜烈卢喜烈: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临床上将介于正常心电图与可疑心电图之间的一类心电图归为正常范围心电图(大致正常变异)。
判断一份心电图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因为同一种心电图改变,引起的原因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
例如,左室电压高,应结合临床心脏超声、X线等检査结合分析判断,若是青少年,胸壁较薄,无左室扩大及肥厚的其他证据,应判为正常范围心电图,此系胸壁较薄,心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QRS振幅进一步增大。
如是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电压增高应判为异常心电图,是左室肥厚的主要心电图特征。
再如QRS低电压既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的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为什么同一份心电图,由不同的医师阅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到底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只有经过临床检验才能知道,可见临床与心电图结合的重要性。
这里列出凡符合下列心电图标准之一又能除外心脏病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
1 窦缓成年人,凡窦律≤59bpm,幼儿低于该年龄的窦性心率的下限者,称为窦缓。
是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淸醒状态下窦性心率在40~59bpm之间,睡眠状态下窦性心率在35bpm以上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但必须除外2:1或3:1窦房传导阻滞及房性逸搏心律。
窦缓的心电图特征;①I、II、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②P波振幅通常较小,不像窦速时那样髙尖。
③PR间期较短,但不短于120ms,小于120ms者,为短P-R间期综合征。
④ST段轻度抬髙,见于胸壁导联。
⑤T波较髙,以V2~V5导联最显著。
⑥QT间期在正常值上限或略有延长。
大多数窦缓见于健康人,特别是素有锻炼的运动员。
睡眠时几乎都是窦缓,其频率多在50bpm左右。
健康人发生的窦缓的特点是无症状,剧烈活动后窦性心率迅速上升至150bpm左右,而不伴有传导阻滞及ST-T改变。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窦缓,运动不能使窦性心率上升至90bpm 以上,心率稍微加快就伴发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缺血性ST-T改变等。
心电图房性融合波解读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作者:卢喜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无创检测中心来自2个起搏点的激动同时或几乎同时激动心房,形成的房性融合搏动,称为房性融合波。
1、心电图表现1.1、房性融合波的心电图基本特征房性融合波的P’波形态介于2种P波之间。
窦性P波与源于心房下部的激动形成房性融合波时,该P’波方向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融合波出现的时间,是2种激动应同时或几乎同时出现的时间。
窦性心律与房性心律并存的窦一房房性融合波的特征:①有纯窦性P波。
②有纯房性P’波。
③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房性融合波(图1、图2)。
房性融合波的起始向量可以与窦性相同(窦性激动早于房性激动到达心房),也可与房性一致(房性激动早于窦性激动)。
房性融合波的形态介于纯窦性P波与纯房性P 7波之间。
窦性激动控制心房所占比例较大时,房性融合波接近于窦性P波。
房性激动控制心房的成分较大时,房性融合波接近于房性P’波。
房性融合波的P’波时限比窦性P波或房性P’波有或多或少的缩短。
一个激动来自窦房结,另一个激动来自房室交界区。
2个起搏点的激动同时或几乎同时到达心房,共同引起心房除极,产生窦.交房性融合波(图3)。
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房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加速的交界性心律,心率70 次/min,PR间期0.10 s。
第8个P波介于交界性P’波与窦性之间,窦.交房性融合波窦性激动与室性激动在心房内相遇,各自激动心房的一部分,产生窦一室房性融合波。
心房有两个起搏点几乎同时发放激动,各自引起一部分心房肌除极,产生房性融合波。
见于双重房性并行心律,多源房性期前收缩、多源房性心动过速等。
房性激动与交界区的激动同时引起心房除极,产生房.交房性融合波。
心电图上有3种异形心房波:有纯房性P’波、纯交界性P’波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房性融合波。
2、心电图诊断①房性融合波的共同特点是P’波形态介于两种P波之间,又是2个起搏点激动传人心房的时间。
②根据2个起搏点的来源部位不同,确定房性融合波的性质和类型。
【心电学】卢喜烈:房速和房扑的心电图分类与鉴别来源:365心血管网专家简介卢喜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导师.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心电学杂志》编委,《临床心电学杂志》常务编委。
《实用心电学杂志》副总编辑和终身编委。
从事心电图40年,擅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起搏心电图、心电技术研发开发与应用。
主编《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垒》《12导同步心电图学》等心电学专业著作40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国内引起丁广泛影响。
首先提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的理论。
2006年,领导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课题组,首先于2004年研制出高采样率的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应用于临床。
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或与心房肌相连的解剖结构如肺静脉、冠状动脉窦(不涉及房室结及其以下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房性心动过速(afrial tachycardia,AT)。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100~220bpm,房性P′-P′周期可以匀齐,也可不规则,或伴不同程度的传出阻滞。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在住院患者的DCG中,房速发生率(55%)2088/3831例。
多数为短阵偶发,少数为阵发性,而持续无休止的房性心动过速相对少见。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房性心动过速分类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根据发生机制、临床发病特点、起源病灶部位、电生理特点和心电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图表现等,对房性心动过速分类如下: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一)据发生机制而分类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触发活动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二)根据临床发病特点而分类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三)综合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而分类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atrialreentrant tachycardia)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异位灶房性心动过速(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1.心动过速的频率100~150bpm,少数频率可达250bpm。
心电战士卢喜烈第二季301著名心电图专家,著名学者,心电领域里的先驱者!从事心电事业40余年,多年如一日,为人低调,做事严谨!他从一个心电图接线员开始,佩戴盒子,分析图形,准备报告。
其中的艰辛和汗水只有心电人自己知晓……他潜心钻研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学术成就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你就是下一个专家。
[呲牙]声明:很多老师反应第一季的图形收集有漏洞。
在此向各位心电人道歉我是北京谷山丰的一个销售人员,对卢老师特别崇拜,热爱心电图纯属个人爱好但很不专业,图文整理过程中如有错误请老师们及时指正。
如果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请加我微信186****1060,恳请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图谱及解说使他人受益。
一个动态心电质量的提高,要有很多注意事项,先从盒子的佩戴讲起。
此图是以谷山丰动态接法为例。
导联线接法请严格按照厂家要求。
佩戴盒子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卢老师的期待和心声……20160912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3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4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5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6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7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8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20160919卢喜烈老师今日图谱及解说。
说个小插曲:今天同事在机场偶遇一个人,他在机场候机楼的座椅上写文件,双腿架起板凳,电脑放在腿上就是桌面。
大家能想到这就是我们敬业的卢老师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学习。
三类传导阻滞的示意图,主任再也不担心我份错了!卢老师课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在第十一届心血管医师规范化培训班暨中国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培训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卢喜烈教授做了精彩报告,详细讲解了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一、心电图在ACS分类中的地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可根据心电图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后者又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其中NSTEMI以ST段压低和T波演变为特征。
卢喜烈教授心电系列之三十一: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郜玲、卢喜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性肺栓塞具有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病死率高3大临床特点。
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机制做一概述。
1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1)SIQIIITIII型突然发生的SIQIIITIII型被认为是肺栓塞常见而重要的心电图改变。
但由于缺乏发病前心电图的对比,常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典型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SIQIITIII在临床上占37.11%,常出现SI、QIII、TIII、SITIII、QIIITIII及SIQIIITIII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
SIQIIITIII型改变可扩展到aVF导联,或合并下壁ST段轻度抬高。
一般认为,I导联S波振幅达0.15mV以上即有诊断意义,I导联和aVL导联R/S>1或RaVR变宽,结合患者病情,动态观察也有助于诊断。
Ⅲ导联多呈QR型或qR型,Ⅱ导联、aVF导联一般不出现Q波。
T波倒置除Ⅲ导联外。
也可见于aVF导联(图1)。
图1 患者女性,55岁,诊断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SIQIIITIII,Vl呈rsR’型,Ⅲ、V1~V4导联T波倒置SIQIIITIII型主要是由于急性右心室扩张改变引起,但有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与SIQIIITIII型、右心室劳损与右心室扩张之间并不同步,可能是血流动力学异常、解剖学改变、神经体液因子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但也有研究表明,一过性出现SIQIII图形,也可能继发于左后分支缺血导致的左后分支阻滞。
SIQIIITIII型改变特异性并不强,除肺栓塞外,亦可见于左后分支阻滞、正常变异等。
SIQIIITIII图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鉴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在Ⅱ、Ⅲ导联及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或明显压低。
如发生Q波,常是3个导联发现病理性Q波,很少单一出现在Ⅲ导联上;而急性肺栓塞时,Q波常常局限在Ⅲ导联上,最多波及到aVF导联,很少波及到Ⅱ导联,且Q波常常达不到病理性Q渡的标准。
卢喜烈教授心电系列之四十七:左后分支阻滞卢喜烈教授精彩心电系列之四十七左后分支阻滞卢喜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基本概念】左束支主干短而宽,位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约行15mm后,即分成为左前分支和右后分支。
左前分支长约35mm,宽约3mm,行走于心脏组织的左侧,邻近左室流出道,支配左室前乳头肌,室间隔左侧面的前半部,左室前侧壁、高侧壁。
左后分支长约30mm,宽约6mm。
呈扇形向下向后分布到室间隔的后半部,后乳头肌、左室的后下壁。
发生于左后分支系统的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PFB)。
临床上很少在心电图上作出左后分支阻滞的诊断,其原因:(1)与左前分支比较,左后分支短又宽,发生左后分支阻滞的机会少;(2)在心室内三分支传导系统中,左后分支不应期最短;(3)左后分支位于左室压力较低的流入道;(4)左后分支血供丰富,发生缺血性损害的几率较低;(5)左后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不像左前分支阻滞那样醒目,即使出现明显的电轴右偏,还需要排除右室肥厚、垂位心等酷似左后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之后,才考虑左后分支阻滞的诊断。
【产生机制】正常情况下,室上性激动经过房室结、希氏束下传左、右束支,几乎同步引发左、右心室除极。
经左束支传导的激动,再分别沿着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
由于左心室壁较厚,心室除极综合向量的方向主要是由左心室决定的。
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性和传导速度正常,一般不出现明显电轴偏移。
但是,当左束支的任何一个分支发生阻滞时,心室除极综合向量的方向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左后分支阻滞,激动沿左前分支传导到左心室,再通过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左前分支所支配的室间隔前上部、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
空间起始10—20msQRS向量指向左前上方,最大QRS向量指向右下方。
左后分支阻滞主要引起额面QRS环变化,起始QRS向量指向左上,形成I、aVL导联的r波及III、aVF的q波。
来源:卢喜烈;添加日期:2002-8-16;编辑:急救快车心电图表现:临床病例:男性,69岁,主因反复发作胸痛1周入院。
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
A2 >P2 。
心脏超声及X线心脏像正常。
动态心电图显示有多源室性早搏。
无晕厥史。
每次胸痛发作持续10余分钟,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附图记录于无症状时,窦性心律,心率63bpm。
P-R=200ms,QRS=120ms,V1 呈rsRˊ型,V2 呈rSrˊ型,为右束支阻滞图形,V1-V3 导联ST段抬高0.10-0.25mV。
Q-T间期=360ms。
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 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 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后来他们又报告63例brugada综合征,随访34±32个月,41例有一次以上心源性晕厥,14例有心律失常。
近年来国内对brugada 综合征引起了重视已有多篇报道。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1、右胸导联V1或V2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ST 段抬高。
是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危险指标。
2、V1-V2 导联ST段抬高与右束支阻滞图形可间歇性出现。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机理还不清楚。
可能与一过性外向电流(Ito)有关,或与心室肌细胞膜上离子孔道基因实变有关。
对于发作恶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自动复律器可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来源:卢喜烈;添加日期:2002-8-16;编辑:急救快车心电图表现:临床病例:男性,64岁,胸痛25年,加重2周于1998年7月13日入院。
缘于1973年10月5日饮酒后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全身大汗淋漓,临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35天出院,以后每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时发作心绞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近2周以来心绞痛发作频繁,症状加重,7月27日行选择性冠状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右优势型。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1 朱力华2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
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
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
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
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
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 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
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房性二联律指窦性心搏与房性早搏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
房性三联律:(1)一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2)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
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房性早搏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
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1)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左前分支阻滞;(4)左后分支阻滞;(5)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6)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7)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构成,心率>100bpm。
阵性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bpm,QRS时限<0.11s,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 心动过速。
包括:(1)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3)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4)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5)自律性房性心动过——————————————————————————————作者单位:1.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 (202001)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速;(6)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7)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8)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9)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0)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1)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12)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阵发性心房扑动由一系列快速规则的F波组成,心房率250-350 bpm,II、III、aVF导联F波直立,为顺钟向型心房扑动。
II、III、aVF导联F波倒置,为逆钟向型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由一系列快速不规则的心房颤动的f波组成,R-R 间期不规则,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180bpm,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80bpm,快速型心房颤;心室率60-100bpm;普通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bpm,缓慢型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的R-R间歇>2.0s,称为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
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线索:(1)白天与夜间多次出现>2.5s的长间歇;(2)心室率<40bpm,持续1min 以上;(3)出现成对交界性逸搏,其逸搏间期是相等的;(4)出现室性逸搏。
在上述的1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中有室性早搏、室性逸搏或心室起搏的QRS 波群插入,仍计算为1阵。
5、交界性心律失常交界性早搏指单个过早发生的交界性搏动,软件和计算机无法识别交界性早搏,在室上性早搏模板中由人工检出,成对交界性早搏指连发的2次交界性过早搏动。
交界性二联律,一次基本心搏与1次交界性早搏重复3次或3次以上。
交界性三联律少见,定义与房性三联律相似,不同点是早搏来源于交界区。
交界性心动过速由3次或3次以上的交界性QRS波群组成,心率>100/bpm,报告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阵数,持续时间、心搏数和最高心室率。
6、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数目指单个散在发生的室性早搏,包括成对室性早搏。
一次成对室性早搏,统计时算作2次室性早搏,在室性早搏数目中,不包括室性逸搏、室性心律、室性并行心律和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二联律指1次基本心搏与1次室性早搏交替,重复3次或3次以上,基本心律可以是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或心室起搏心律。
室性真三联律指1次基本心搏后面跟随成对室性早搏,重复3次或3次以上。
室性假三联律指2次基本心搏后面跟随1次是室性早搏,重复3次或3次以上。
室性四联律指每3次基本心搏后面加上一次室性早搏,重复3次或3次以上。
室性逸搏指室性QRS波群联律间期>1000ms。
室性逸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60/min,为室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室性QRS波群连续3次或3次以上,心室率>100bpm。
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报告室性心动过速阵数、总室性QRS波群数目、持续总时间及最快1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
7、其他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反复搏动、并行心律、差异传导、蝉联现象、房室结双径路、空隙现象、融合波、起搏器感知异常、夺或失败等,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由人工标记或在报告首页中直接打印出来。
(二)、ST-T趋势图:在ST段趋势图上可以分析ST段抬高或下降的变化趋势,报告出ST段抬高2min以上,下降≥1mm的时间分布、每阵ST段改变持续时间,统计出ST段抬高总负荷(mm. min)或ST段下降总负荷(-mm. min)。
T波极性趋势图,反映了24hT波方向和振幅的变化,结合临床考虑其意义。
(三)、起搏心电图AAI/AAIR起搏报告起搏间期、逸搏间期、起搏上下限频率,起博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率、感知不良和起搏故障等。
VVI/VVIR起搏器,报告心室逸搏间期、起搏间期、起搏上、下降频率、心室起搏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率,真、假室性融合波,心室起博失败、感知不良等。
DDD/DDDIR起博器,除报告上述内容外,还应有房室双腔起博数目,所占百分比、A-V间期等内容。
由于起博器的功能越来越多,动态心电图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报告多种类型起博器心电图特征。
(四)、心率趋势图将24h全部心率的每分钟变化情况绘制在心率趋势图上,纵坐标代表心率(bpm),横坐标代表时间,了解心率的变化趋势图。
(五)、直方图R-R间期直方图,反应R-R间期由短到长的变化,从中找出心脏停搏。
N-N间期直方图,反应窦性心动周期由短到长的变化。
N-V间期直方图,统计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由短到长的变化,检索RonT现象室性早搏。
S-N间期直方图,统计房性早搏代偿间歇由短到长的变化,了解窦房结恢复时间。
(六)、动态心电图报告将动态心电图上见到的心律失常,ST-T改变等报告出来如: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二度 I型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下壁ST改变前壁T波倒置(七)、署名签署报告者的名字和报告日期,对临床医师和患者负责。
报告发出时间不应超过24h。
参考文献1. 卢喜烈主编.现代动态心电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心电图学组.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临床心电图学杂志,1998,2(2):125-1273. 郭继鸿,张萍主编.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 ACC/AHA guideline fo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to Revise th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1999,34:913-9395. 卢喜烈、石亚君.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