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案例九:区域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一)案例背景社会核算矩阵(SAM)是以矩阵形式反映的国民核算体系(SNA),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各种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数额的全面而又一致的记录,它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组织信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年份中的经济特征和社会结构,如对地区行业竞争优势、分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地区基尼系数分析等;二是为合理的数学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SAM对于了解全国或区域的宏观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以下北京市为例,介绍区域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二)案例分析1.编制原理(1)编制省(市)级区域的SAM与全国的SAM有两点差异:首先,我国由于税制原因,导致各省(市)级地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税收有所差别,这在SAM中应当加以区别;其次,在贸易上,由于国内省份之间的商品调入调出与国外商品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条件不同,因此也有必要在SAM中对地区的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加以区分。
为此,所编制的区域SAM就增加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账户以及外省和国外账户。
(2)区域SAM的结构如表1所示,北京市宏观SAM中共有11个账户类:账户1和账户2分别为生产和商品账户;而要素账户在此被分解成为劳动力账户(账户4)和资金账户(账户3)。
账户5、6分别为居民、企业账户,为了描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北京市中的不同作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分别作为账户7、8被引入区域SAM中。
账户9为投资(储蓄)账户,同样,因为省际贸易的商品与国外进出口商品之间的差异性,最后,两个账户分别引入了省外账户10和国外账户11,用以描述该北京市与全国其他省份之间的商品调入调出和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数量关系。
2.数据来源编制SAM的主要数据来源有:投入产出表、政府年度财政决算总表、国民收入统计、年度税收数据、地区统计年鉴、地区商品进出口数据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调查的各种数据,SAM表中的一项比较难以确定的项目是居民收入项,这里通过居民的总支出来确定居民的总收入,具体计算为居民消费加上居民个人所得税和居民储蓄得出居民的总支出。
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经济统计学博士论文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38、企业管理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51、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拓展研究52、乡镇企业抽样调查信息系统研究53、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核算模型研究54、构建在绿色GDP核算体系上的绿色贸易研究55、基于绿色GDP核算的汉川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6、贵重物品核算及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57、住户生产核算有关问题的研究58、基于RoughSet理论的中国GDP数据分析59、基于特征价格理论对中国GDP的修正60、基于资产范围扩展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框架研究61、电信客户流失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62、改进中国政府服务产出统计方法的探索性研究63、中国省际资本服务估算:1993-201364、吉林省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65、基于环境污染视角的无效GDP测算农业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1、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2、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3、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4、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5、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6、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及其制度成因研究7、中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动态研究8、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9、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郊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与评价研究10、多元化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12、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1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1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运作及制度创新研究15、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16、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研究17、不同区域农业信息化推进模式研究18、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化机制与策略研究19、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20、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21、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22、基于资源整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实现23、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24、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25、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研究26、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7、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28、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29、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30、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31、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研究3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33、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研究34、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35、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36、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37、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38、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39、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40、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41、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42、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及机制研究43、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44、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4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46、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47、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48、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49、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0、在宏观调控中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研究51、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52、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53、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54、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用的经济学分析55、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研究56、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57、收入结构视角下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研究58、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基于感知价值的农民需求意愿研究59、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60、福建省三明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实证研究6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62、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63、北京市创意农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64、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65、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66、我国农业企业化发展问题研究67、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68、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69、我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研究70、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71、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72、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73、基于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74、农业生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75、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土地养老保障水平实证研究76、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77、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78、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研究79、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80、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研究81、中国饲料加工业产业组织研究82、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83、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84、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85、中国农业技术引进研究86、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87、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88、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89、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90、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91、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92、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9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94、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95、果蔬绿色供应链协同决策机制研究96、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97、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98、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99、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100、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工业经济学博士论文1、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研究2、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演化机理及管控体系研究3、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4、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5、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6、湖南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测度及金融支持研究7、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机理及保障策略研究8、我国葡萄酒消费者行为研究9、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10、中国钢铁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研究11、钢铁产业规模控制及布局评价研究12、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13、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14、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研究15、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16、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17、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18、基于情景分析与CBR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关键技术研究19、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20、煤炭产业链低碳演化机理及路径优化研究21、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22、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23、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4、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25、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优化研究26、基于低碳经济的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研究27、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研究28、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29、工业品营销中关系质量对顾客购后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30、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31、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32、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33、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34、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35、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与发展研究36、基于DEA方法的指标选取和环境效率评价研究37、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38、机床制造业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及其特征主线研究39、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40、食品安全的经济理论研究41、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效率演进研究42、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43、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4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45、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46、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47、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48、煤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机制研究49、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政策研究50、风险分担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51、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5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53、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54、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55、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56、中石油国际化战略研究57、生态矿区建设期环境成本与效益研究58、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研究59、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60、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61、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62、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63、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64、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应用研究65、中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6、我国水泥行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67、面向可视化管理的煤炭企业成本管控研究68、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69、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70、基于集成理论的新能源建设项目群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71、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72、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73、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风险分析与评估模型74、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75、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76、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77、电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模型研究78、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79、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81、中国大型制造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研究8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83、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研究84、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85、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86、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87、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88、我国风力发电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89、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研究90、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91、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9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9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94、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95、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96、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97、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研究98、论“营改增”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交通运输博士论文题目1、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2、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3、基础设施建设BT投融资运行模式研究4、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5、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及其资本结构优化研究6、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7、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8、高速铁路与民航客运竞争及协同发展研究9、客运专线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设计与调整研究10、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11、航运企业船舶租赁融资优化决策及风险控制研究12、航空运输业演化研究1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14、中美高速公路运输比较研究15、高速公路建设灾害预警管理体系的研究16、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17、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18、中国铁路运输业的有效竞争研究19、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基于企业发展定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21、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22、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23、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与绩效研究24、手机打车软件用户满意度实证研究25、“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6、基于出租车管制背景下的专车市场研究27、中国中心城市交通联系及其空间格局28、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29、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模型研究30、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31、航运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32、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33、中国港口业安全与转型发展研究34、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35、基于PPP的我国铁路投融资模式研究36、中国港口的产业集群研究37、高速铁路的国民经济属性及投资效益研究38、“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影响实证研究39、“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考量40、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影响及对策研究41、基于博弈分析的城市公共交通定价及补贴的理论与方法研究42、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43、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测评理论及实证研究44、我国公路建设资金及投融资政策研究45、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发展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46、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与调控47、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及确定方法与控制模式研究48、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49、大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50、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与度量研究51、运输通道合理运行及经济聚集作用研究52、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53、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54、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55、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56、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57、空间运输联系与运输通道系统合理配置研究58、结点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59、高速公路经济论60、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61、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62、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63、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4、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与优化策略研究65、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66、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67、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68、城市客运枢纽换乘组织关键问题研究69、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70、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71、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72、基于风险分担的高速公路BOT项目特许定价研究73、中国港口效率测度研究74、铁路大型客运站作业计划智能编制的优化技术和方法研究75、武广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76、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与服务设施的关系研究77、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效率研究78、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79、铁路旅客乘车行为分析与客流分配研究80、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企业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1、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2、我国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3、营销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研究4、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6、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7、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8、基于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研究9、隐性知识学习与企业创新研究10、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11、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12、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1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研究14、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15、体验视角下顾客间互动对再惠顾意愿的影响研究16、工业品营销中关系质量对顾客购后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17、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18、企业环境战略决策及其绩效评价研究19、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因素与短期效果测量研究20、企业社会资本研究21、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22、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治理作用研究23、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24、中小企业的风险传导及评价研究25、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26、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7、商业模式研究及其在业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28、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29、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30、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研究31、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决定问题的研究32、负面在线评论及其补救措施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33、怀旧倾向与参照群体对老龄消费者中华老字号品牌偏好的影响研究34、企业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5、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36、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37、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38、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39、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40、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41、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42、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43、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44、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45、基于绿色品牌的消费者行为研究46、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研究47、在线评论的客户参与动机与评论有效性研究48、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49、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50、服务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5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52、基于价值链的服务模块化价值创造机理研究53、企业伦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54、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55、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电信运营商竞争优势研究56、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57、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58、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59、政府管制下的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研究60、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61、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62、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63、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64、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65、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6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高原的实证研究67、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68、动态环境下组织学习与战略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69、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70、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研究71、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72、中央企业国际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研究73、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74、基于政治关联的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75、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76、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77、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78、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79、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80、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81、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研究82、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83、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84、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85、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86、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87、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88、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89、企业质量管理防错体系研究90、基于集成理论的新能源建设项目群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91、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实证研究92、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完善研究93、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94、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95、基于构型理论的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96、网络消费者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中国实践及经验2、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证券分析师预测效果影响研究3、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4、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5、论稳增长在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中的性质6、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胀剪刀差影响的实证研究7、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8、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9、论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研究10、考虑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效应的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分析11、试析减税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12、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思维模型构建与中国实践13、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14、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5、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6、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工具和途径探讨17、浅谈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评《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18、试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19、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20、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21、宏观经济调控视角下的政府采购模式选择22、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23、试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转变24、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及宏观调控面临的困难分析25、宏观调控法本土资源刍议--以《盐铁论》为例26、新常态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思考27、经济法视角下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中的问题与对策28、北部湾地区土地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研究29、新常态下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型及其宏观调控的转向30、基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31、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探析32、宏观调控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3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分析3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究3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36、宏观经济管理视域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37、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研究38、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39、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40、浅谈宏观经济管理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41、新形势下强化国家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与对策研究4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43、审计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功能独特性研究4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45、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46、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47、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阐释48、体育经济职能定位与转变的相关思考49、浅析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50、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5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2、关于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53、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54、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5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56、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57、年改革开放研究的时空变迁--基于CNKI大数据的分析58、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59、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期刊影响力提升6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进展与制度构建61、浅析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62、浅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63、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创新研究6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65、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66、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路径取向与中美比较67、谈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68、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9、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70、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38、企业管理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51、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拓展研究52、乡镇企业抽样调查信息系统研究53、基于绿色GDP的水资源核算模型研究54、构建在绿色GDP核算体系上的绿色贸易研究55、基于绿色GDP核算的汉川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6、贵重物品核算及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57、住户生产核算有关问题的研究58、基于RoughSet理论的中国GDP数据分析59、基于特征价格理论对中国GDP的修正60、基于资产范围扩展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框架研究61、电信客户流失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62、改进中国政府服务产出统计方法的探索性研究63、中国省际资本服务估算:19x-20x64、吉林省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65、基于环境污染视角的无效GDP测算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1、长三角投资结构分析2、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3、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4、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5、新农村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互动研究6、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7、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8、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9、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就业增长――奥肯定律的中国经验10、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11、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局限12、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3、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14、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1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6、中国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7、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局限18、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研究19、财政政策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中的作用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21、中国货币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2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关系研究23、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24、中国绿色GDP核算的框架和模式分析25、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中的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26、20x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探究与展望27、中国GDP的构成特点分析28、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2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30、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31、浅谈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3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降低医疗成本33、基于模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34、企业经济管理决策35、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36、企业应当理性面对经济危机之浅见37、浅析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根本特点38、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39、未来中国将遭遇的再就业危机40、再论突破“两难”困境41、浅析未来2年美国经济仍有下行忧虑42、医学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育模型的43、论企业扩张须练内功本事44、浅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45、浅论美国经济逆境中悄然换挡46、浅析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47、浅析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48、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4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50、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51、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52、美国加州生物制药行业资本投资更新变化53、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4、浅析对现代经贸教育的三点看法55、浅论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56、浅论不宜炒作中国已是“世界第二”57、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58、再制造系统最优生产决策论议59、把脉农产品价格: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60、20x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摘要】:外部效应或者政策冲击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多重渠道来实现的,要对这些冲击的的影响进行预测,首先要了解这些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渠道,必须要清楚的知道近期谁与谁之间以什么为目的进行了交易。
传统的国民经济帐户等核算方式虽然涵盖了诸如产出、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大量信息,但在反映部门间交叉关系,也就是“从哪里到哪里”这一问题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社会核算矩阵(SocialAccountingMatrix,SAM)是目前为止表现一国(地区)当前经济中各种交互联系的最好方式(ECB,2004)。
SAM是用矩阵形式表示的一个简化而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宏观经济数据框架,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性描述。
理论上,它包含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所有流量账户数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SAM 可以把包括投入产出表、国民收入与支出流量表、金融与投资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不同的类型账户、平衡表和部门放到一张矩阵式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中去整体考察,既保持其独特性又不失整体性,非常清楚明了地定义了“谁的支出?支出多少?支出给谁?”等项目。
作为一个数据框架,SAM拥有诸多的天然优势,因此,基于SAM的各种经济分析方法也层出不穷,如乘数分析、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等等。
近年来,国外有关SAM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SAM编制及分析体系也日趋完善,而目前国内关于SAM的编制及分析研究却仅处于逐渐发展阶段,研究成果有限,与国外当前研究水平之间差距依然很大。
因此,对中国SAM的具体编制及分析模型进行系统性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主要从矩阵编制、延长表推算及分析模型构建、延长表实际推算和基于SAM序列表的经济模型分析四个大的领域对中国SAM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以联合国历次SNA中公布的SAM表式为依据,结合我国公开数据的实际情况设计中国SAM表式(I型表、II型表);其次,以我国各种来源的公开数据为基础,通过逐项衔接的方法对不平衡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推算部分中间年份未知数据,编制中国SAM序列表;第三,以SAM 中流量子矩阵之间的衔接和平衡关系为基础,构建未知年份SAM表推算模型和基于SAM数据框架的经济分析模型;第四,利用上一步骤构建的推算模型推算未来年份的SAM表;第五,利用前文编制和推算的SAM表序列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基于SAM的经济分析模型,选择特定的专题进行经济分析。
作为理论支撑,文章的第一章主要对目前已有的与SAM有关的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SAM发展沿革历程、概念、特点、原理、应用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作为方法支撑,文章的第二章主要对前人使用过的有关SAM编制及分析方法技术进行了说明,主要包括表式设计、编制方法、平衡方法、分析方法四个方面,为进一步研究中的方法改进和创新奠定基础。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II型表的编制问题。
首先依据历次SNA中公布的SAM标准表式确定中国SAM的具体形式,最终以1968年SNA 中公布的SAM表式为基础结合我国公开数据资料情况构造出了中国
社会核算矩阵I型表,以2008年SNA中公布的SAM表式为基础构造出了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I型表。
进一步将搜集到的全部已知数据资料填入I型表中,利用“项目对应平衡方法”对I新表进行平衡处理,构造出I型表终表。
II型表的编制则是在I型表的基础之上,采用“收入转移法”或者“支出转移法”对其中的部分矩阵进行组合转换构造“部门×部门”流量子矩阵而得到。
最后,本章还将通过“项目对应平衡法”得到的最终矩阵结果和目前国内外最常见“交叉熵(CE)方法”平衡后的最终矩阵进行了对比,最终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对应平衡法”得到的最终矩阵要更加忠实于原始数据。
第四章主要讨论基于中国SAM的推算及分析模型的设计问题。
本文从SAM表中的账户内部以及账户之间的平衡链接关系着手,在介绍了常见的SAM静态推算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将外生矩阵和内生链接系数矩阵推算的动态化处理构造出中国SAM的动态链接推算模型。
分析模型方面则以投入产出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有关SAM乘数模型的讨论构造出基于中国SAM整体的单目标、多目标乘数分析模型。
进一步结合斯通教授有关平衡表行模型、列模型的讨论,构造出了基于中国SAM的分块链接分析模型。
第五章是中国SAM延长表的实际推算。
结合上一章设计的延长表推算模型,我们从SAM控制总量均衡模型的构造和估计出发,通过外部变量预测、控制总量的外推和修订、向量分解、矩阵分解、平衡衔接、II型表推算等步骤完成了2009年和2010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II型表的具体推算工作。
第六章则是以1992-2010年的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II型表为数据基础,结合上文设计的中国
SAM分析模型进行了一些经济分析。
首先是直观的对SAM序列表中的总量及部分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一个描述性的简单说明;其次是以单目标乘数分析模型为基础,对消费支出变动的宏观经济整体乘数效应进行了分析考察;接着又以多目标乘数分析模型为基础,计算了三种外部政策组合的宏观经济整体乘数效应,还对三种组合的乘数效应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最后,以I型表中的部分总量序列为基础,以表中的交叉平衡关系为限制条件,以经济原理为依据,构造并估计出了一个较为简化的基于中国SAM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回归结果进行了一些分析说明。
最后的第七章则按照行文顺序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说明,还结合前人的总结,对未来时期中国SAM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平衡方法动态链接模型矩阵预测乘数分析均衡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2.33
【目录】:摘要6-9ABSTRACT9-16第1章社会核算矩阵理论16-421社会核算矩阵简介16-211.1社会核算矩阵的沿革历程16-171.2社会核算矩阵的概念17-201.3社会核算矩阵的主要特征20-212社会核算矩
阵的原理21-362.1社会核算矩阵与经济循环理论22-262.2从账户体系到社会核算矩阵26-322.3从平衡表到社会核算矩阵32-363社会核算矩阵的应用36-384研究内容及创新38-424.1研究背景及意义38-394.2研究内容和方法39-404.3创新点和重点、难点40-42第2章社会核算矩阵方法42-761社会核算矩阵表式42-521.1SNA中的社会核算矩阵表式设计42-461.2社会核算矩阵表式设计综述46-522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方法介绍52-552.1社会核算矩阵编制过程52-532.2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研究综述53-553社会核算矩阵的延长和平衡方法55-613.1RAS与CE方法及它们的扩展55-583.2基于SAM整体的非线性结构系数调整方法58-593.3其它平衡和延长方法59-614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方法61-744.1乘数分析62-644.2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分析64-734.3其它模型分析73-745社会核算矩阵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74-76第3章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研究76-901社会核算矩阵编制的数据基础和基本过程76-772中国社会核算矩阵表式设计77-802.1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型表77-782.2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I型表78-803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中的数据衔接与推算80-843.1宏观经济数据的不平衡项目803.2部分未知数据的推算和处理80-823.3应用“项目对应平衡法”实现I型表编制中的数据衔接82-84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实际编制84-904.1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结果84-854.2交叉熵方法平衡社会核算矩阵及结果对比85-90第4章中国社会核算矩阵模型研究90-1331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型表静态推算模型90-1021.1整体推算模型93-961.2模块链接静态推算模型
96-1022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型表动态推算模型102-1102.1动态推算主体模型103-1052.2动态推算辅助模型105-1103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模型110-1333.1整体分析模型110-1223.2分模块链接分析模型122-133第5章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延长表的推算133-1471中国社会核算矩阵总量预测模型133-1361.1外部变量的预测133-1351.2一般均衡模型的估计及预测135-1362社会核算矩阵总量及矩阵分解模型136-1412.1向量分解模型136-1392.2矩阵分解模型139-1413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I型表的推算函数构造141-1473.1外生子矩阵推算函数141-1423.2内生子矩阵推算函数142-147第6章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经济分析147-1721中国社会核算矩阵描述分析147-1501.1投入产出模块分析147-1481.2国民收入与支出模块分析148-1491.3投资与金融流量模块分析149-1502基于单目标乘数模型的消费支出变动乘数效应分析150-1582.1单目标乘数分析模型的构建151-1532.2单目标乘数效应分析153-1583基于多目标乘数模型的宏观政策组合效果分析158-1643.1多目标乘数分析模型的构建159-1623.2多目标乘数效应分析162-1644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164-1724.1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的构建164-1664.2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的估计及检验166-1694.3一般均衡分析模型结果分析169-172第7章结论及展望172-1761主要研究结论172-1751.1关于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172-1741.2基于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经济分析174-1752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展望175-176参考文献176-184致谢184-18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85-186附录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