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9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10讲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2课时知识点散文的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的分类,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教学目标学习散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分类,准确进行划分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散文分类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
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
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示生活。
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对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个侧面,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或回忆,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来揭示生活的真谛。
二、复习预习关于三散文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
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
总之,我们欣赏散文,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方式,要有品酒的心情和细心。
因为“一篇好的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美,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阅读示例]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
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
“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1)知识点解读: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它对于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并分析其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点之一。
同时,环境描写也是学生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2)常见题型:①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说说文中环境描写的好处?③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知识点讲解(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渲染……气氛。
(3)衬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性格、精神品质,或突出人物形象。
(4)引出下文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为下文表现(写)……作铺垫。
(6)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7)与另一环境和自身的不同时段形成对比,突出其自身特点或文章主旨等。
3.例题精析【例题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有月光就不慌李丹崖①有月光的晚上,我常常想起童年时分,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家人坐在竹床上喝一锅红薯片儿粥的情景,爸爸一边喝粥,一边在给我们讲故事。
院子的前面是一条穿村子而过的小溪,夏虫鸣唱,青蛙一声接着一声,在这纯美的月光里,谁在指挥一场蓝色的交响。
②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也是我家经济情况非常不佳的日子,不然,也不会在大夏天还在吃去年秋天的红薯片儿。
我想,那时候,还没有“反季节”食品这样一个时髦的词,即使是有,我家也不是时髦,而是“被时髦”了。
③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妹妹睡了,我也眯缝上了眼睛,妈妈小声地对爸爸说,孩子的学费该交了,老师都催了两次,爸爸沉默良久,说,诊所里的生意不好,都是乡里乡亲的,赊账的多,我们怎能看着别人的病痛不用药呢?妈妈长叹一声说,让好日子快点来吧!爸爸接茬说,是啊,好在我们还有月光,有月光,我们就不慌。
④当时的我还小,不懂得爸爸这句话里的深意,有月光,我们为什么就不慌呢?我理解不了,但是,我相信爸爸自然有他的办法,于是带着懵懂慢慢地睡着了。
⑤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爸爸安顿好了几个常去诊所的病人,然后和堂叔两个到南乡去收购小辣椒去了,那段日子,小辣椒的行情出奇的好,爸爸和堂叔忙活了一个星期,不光我和妹妹的学费补上了,家里还新添置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考点01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知识讲解】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3.答题技巧(1)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2)作用:有的交代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有的点明线索;有的交代描写对象;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有的设置悬念;有的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等。
4.考题示例(2020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4.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020年中考·山东省临沂卷)19.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题示例:2020年内蒙古包头卷:4.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
2020年山东省临沂卷:19.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
一、课堂导入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它内涵一样比较丰富,与文章的内容有着“深不可测”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结合内容去分析标题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如何依照标题去分析文章内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分析一下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二、复习预习1、散文标题的考点,我们学习过含义与作用的分析,其中,含义分析需要从表层与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用或者好处分析分析角度更是多样。
2、散文标题的考查,除此以外,由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显现了一种专门的考查形式,如:文章以“**”为题,为何写到**(另外的事物或者内容)?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标题的明白得分析明白得分析指的是明白得标题含义并分析标题与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关系;概括归纳指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标题的语境引伸义和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鉴赏评判能力指的是标题在语言、方法技巧上的表现。
近几年有关标题的中考考题常常围绕这几个能力点出题,考查得专门细致,也专门全面。
知识点2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明白得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会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第一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样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截了当的关系。
知识点3 什么缘故设那个标题回答“什么缘故”类问题常与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有关,即考查作者的“匠心用意”。
这类题,在题干中一样是直截了当提问“什么缘故”。
“匠心用意”属于文章写作手法上的范畴,与作者的材料安排、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有关。
回答“什么缘故设那个标题”这类题,一样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知识点4 标题和内容的关系标题和内容的关系,考查学生在辨别、选择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观点进行概括,难度较大。
从阅读的整体性特点动身,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
知识导图|《上海市⾼中语⽂学科基本教学要求》导读——散⽂阅读
【考纲要点】
散⽂考查的特点如下:
(1)选⽂强调⽂质兼美,格调健康,内容与主流意识相契合。
(2)内容或感受形象,体验意蕴;或念⼟怀乡,眷念风物;或写景状物,即兴感悟;或映现⼈
性,褒扬⼈格;或体验社会,再现⽣活;或反思⼈⽣,省察⾃我。
(3)主客观题型兼顾,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分值相对固定。
(4)设题点以内容概括、句段理解、鉴赏语⾔、结构主题、情感把握等为主要考查⽅向。
【散⽂类型】
【阅读⽅法】
【结构思路】
散⽂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的综合分析能⼒。
试题涉及⽂章整
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题型⼀般有3种:⾏⽂思路分析
题、线索作⽤分析题、句段作⽤分析题。
不论散⽂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中⼼主旨
⾏⽂,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此,《上海市⾼中语⽂学科基本教学要求》(2019版)解读完成,共计6讲,欢迎⼩伙伴们关
注“⾼中语⽂混合式学习”公众号,获取完整版讲解。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要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提高自我认知和思维深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为高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散文概述1.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了解散文的来源、起源、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2 散文的发展历史。
教师介绍散文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散文的发展状况,并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散文。
2. 散文阅读2.1 散文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作者代表作品,了解散文的类型、特点及阅读方法。
2.2 散文课内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内提供的散文文本,并掌握阅读方法,注意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
3. 散文写作3.1 散文写作基础。
教师讲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确定写作方向、构思、选题、思考和分析、写作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
3.2 散文写作实践。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散文写作,并在课堂上展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结合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相关知识点。
2.讨论式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集体讨论、分组研讨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散文的深入思考。
3.写作实践式教学方法。
通过设定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并互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要点。
3.散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阅读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后写阅读报告,分析散文的阅读方法、阐述思想反应等方面。
2.散文写作。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写作实践,完成一篇散文,并进行课堂展示和互评。
3.课堂参与与表现。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1.讲义和教材。
提供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点以及散文选读材料。
2.电子屏幕和笔记本电脑。
用于呈现教材、辅助教学及作业展示。
七、小结本教学案重点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提高其阅读速度,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掌握散文写作的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素材和文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第三讲散文阅读提点课程目标:初步了解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阅读一些常见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课程重点:了解散文阅读的一半般方法及常见考点的一些解题技巧课程难点:能初步品味散文的语言,领会精彩语句的妙用。
教学建议:围绕考点,精心设计试题,以课本阅读材料为例。
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以课外阅读材料为监测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分析、交流、讨论、总结相结合。
一教学过程(一)散文的基本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十分宽泛,是指除韵文(诗词曲赋)以外的一切文体,包括奏疏、书信、策论等实用文体。
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指的就是后者。
散文根据内容性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1. 叙事散文。
这类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等。
叙事性散文要求必须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叙事散文所描写的主人公既是真实的人物,又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魏巍的《再见了,亲人》2. 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以咏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要特色,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
如朱自清的《匆匆》,老舍《养花》等。
3. 哲理散文。
偏重于说理,但它不是单纯抽象的论证,而是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哲理,把深刻的理性思辨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丰子恺的《手指》还有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要求观点鲜明,并且有印象让人深刻,(二)散文的特点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 从细处着笔,小中见大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上可以看出,“行散而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语言的优美。
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1. 把握散文的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
理解这个特点不要被它材料上“松散”的表象所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
7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讲解第十三讲第十三讲::叙事类散文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鲁叙事类散文的相关知识2、掌握散文类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性散文。
此类散文又可分为两类:①叙事散文。
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②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人。
(二)以写景状物或抒情为主的抒情性散文。
(三)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性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此类散文可归入议论文中)三、对叙事性散文考查有:1、理清记叙要素,人称、顺序、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四、叙事性散文知识点的讲解。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一篇文章中六要素可能不会同时出现。
2、文章在交代时间、地点时有两种方式:(1)直接交代。
(2)间接交代。
所谓“间接交代”,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等,将时间、地点表示出来。
(二)记叙中的人称和作用。
(出于文章需要,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人称出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可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您、你们):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它贯穿在第一或三人称中,不会单独出现在一篇文章中。
(注意:有时当需要表达作者非常激动、痛恨等感情时,文章会突然改变为第二人称,这时,容易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他、她、它、它们、他们、她们、人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生活较为自然、灵活。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通过阅读散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散文阅读的技巧: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基本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阅读的感悟,互相学习。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评估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第二章:散文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叙述、描写和抒情。
2. 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多样、寓意深刻。
3. 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探讨其特点和阅读方法。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对散文特点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章: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语言的优美:通过具体的词汇、修辞手法等体现。
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教案标题: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解读散文。
4. 学生能够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阅读策略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提炼。
教学准备:1. 散文阅读材料。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阅读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散文阅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对散文有什么了解?你喜欢读散文吗?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自由的写作形式、真实的情感表达等。
2. 教师解释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
三、阅读策略指导(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等。
2. 教师示范使用阅读策略解读一篇散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四、散文阅读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一篇散文,并记录关键词和理解的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主题和中心思想提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提炼结果。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进行阅读,并总结自己的阅读策略和体会。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解读散文。
然而,学生在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相关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这一能力。
散文阅读技巧(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背影》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白杨礼赞》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形散:神聚:三、散文总体的解题技巧:各小题的答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散文阅读》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有关常识;2.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散文的基本技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使描写的对象形象化、具体化。
2〕拟人:赋予描写的事物以人格,使之鲜活生动。
3〕对比:使描写的事物或作者的感情更加突出,其强调、反衬作用。
4〕引用:使文长内容丰富有文采,使作者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5〕反复: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深厚深沉。
2.各种表现手法及其功能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如:«白杨礼赞»«门»2〕描写:包括渲染和白描。
渲染是采用浓墨重彩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白描是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如:«天山游记»«故乡»。
3〕烘托:烘云托月的写法。
4〕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如«小狗包弟»字词汇总字音菲〔fěi〕薄桀骜〔jiéòo 〕尸骸〔hái 〕屠戮〔lù〕浸渍〔zì〕虐〔nüè〕杀攒〔cuán 〕射殒〔yǔn〕身不恤〔xù〕倘〔tǎng 〕使熬〔áo 〕煎拍摄〔shè〕舔舐〔sh ì〕作揖〔yī〕篱〔lí〕笆叱〔chì〕骂解剖〔pōu 〕包袱〔fu 〕堕〔duò〕入虫蛀〔zhù〕绿草如茵〔y īn 〕成语1.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苦,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形近字组词阴〔阴天〕茵〔绿茵〕荫〔荫庇〕揖〔作揖〕辑〔编辑〕缉〔通缉〕楫〔舟楫〕塌〔塌陷〕榻〔下榻〕蹋〔糟蹋〕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记念刘和珍君»通过记叙刘和珍等人的遇难过程及于自己的交流,控诉了段政府虐杀无辜青年的罪行,痛斥了走狗文人的无耻流言,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之情。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命运的表达描写,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在〝文革〞后的一段痛苦的反思历程,表现了说真话的勇气。
把握重点写人记事散文特点1.写片段1〕写真人真事,不虚构或夸饰;2〕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
2.抒真情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作者对人物、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表达出来。
本单元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真我〞。
3.章法自由本单元每篇文章的章法起始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间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的个性化方法指要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
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
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
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那么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
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表达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
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
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表达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
就像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一样,散文的语言同样是艺术化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艺术趣味,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离学生常用的书面语言更近,这是胜于诗歌的语言之处。
本单元的练习多有语言题,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语言的,其实不限于这些语言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品味课文中精彩的和关键的语句,还可以仿写课文中的语句。
有些课文作了评点例如自己也要试着评点课文,评点课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赏析课文语言。
要更好地做到品人与品文,还应注意:1.注意思考的深度。
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应在语文课中包括本单元的学习中得到表达。
本单元的课文展示了一个个有个性有内涵的人物,可以增长见识,学习时可以把分析课文、分析人物,当做分析和评判社会现象、社会本质和人的本性的一种尝试,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思考力度,有较深刻的角度。
如学习«小狗包弟»,可以获得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获得对作者本人心灵伤害和内心反思过程的深刻认识,更进一步,获得对悲悯和忏悔的高尚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不合理的社会历史逆势必将回转,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必将被改造和替代。
2.鼓励个性化思考。
高中课标说:〝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现在的高中生都崇尚个性化见解,新教材也提供了展示、发挥个性化见解的机会,本单元也有意识地创造这种机会。
如巴金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也是无责任者,可他为什么要主动地忏悔自己的〝罪过〞?如何评判他的忏悔意识、道德良心?他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有无价值?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
其实每篇课文都有很多可以引发讨论甚至争论的〝点〞,学习时注意思考。
3.重视心灵体验。
高中课标说:〝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丰富人生阅历,获得情感、智慧和意志的体验。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有着崇高思想境界和丰富人文价值的散文作品,这是本单元选课文时有意识的追求。
学习它们,就是要将这些崇高、神圣的精神作为养料,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感受鲁迅愤怒如火、哀心如海的胸怀,学习鲁迅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心性。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
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
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
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
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
他说,不对吧。
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
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
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
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
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
当晚就跟他分手了。
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
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
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
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
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
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
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
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
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
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
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
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
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 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
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
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
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
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
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
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那么别再来找我。
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
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
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
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
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
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
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
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1.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