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83.74 KB
- 文档页数:7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地下水利用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是是指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
A.潜水 B.毛细水 C.地下水 D. 孔隙地下水2. 埋藏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统称为()A.泉水B.裂隙水 c含水层 D.隔水层3.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的一个自由水面。
地下水面之上称为()A.饱水带 B.潜水带 C.包气带 D.含水带4.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A.压力的大小 B.位置的高低 C.水头的大小 D.含水层类型5.大气降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时,其间土壤含水率有明显降低的是:() A.饱和区 B.过渡区 C.传导区 D.湿润区6.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C.地质因素D.植被因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以分为()、()和()。
2.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表面的重力水。
3.地下水资源的特性是指()、()和()。
4.管井的结构可以分为井头、()、()和()四部分。
5.评价饮用水时,应当考虑地下水的()、()和()。
6.辐射井是有()和()(辐射管)联合构成的一种井型。
主要适用于含水层埋深()且透水性()的地区。
7.滤水管主要分为()和()组成。
8.孔隙分为孔隙、()和()。
其中孔隙多少是用()描述。
9.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和气态水、固态水。
10.岩石中的水理性质有()、()和()。
11.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称为()。
12.地下水循环是指地下水的()、()和()的过程。
13.地下水资源的特性是指()、()和()。
14.井管的联接有三种,分别是()、()和()。
15.滤水管主要由()和()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孔隙率2.承压水3.排泄量4.回转钻进5.井流6.弹性存储量7.影响半径四、问答题1.何为含水层?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描述机械洗井的工作原理。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第十一章裂隙水 (42)第十二章岩溶水 (45)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A. 潜水、自流水、承压水B. 潜水、半承压水、承压水C. 潜水、自流水、裂隙水D. 潜水、承压水、溶隙水2. 下列哪种地下水类型不属于孔隙水?A. 潜水B. 承压水C. 裂隙水D. 溶隙水A. 地形B. 气候C. 水文地质条件D. 人类活动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地下水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B. 间接采样C. 动态采样D. 静态采样5.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化学指标?A. 溶解氧B. 总硬度C. 浊度D. 温度二、填空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 地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和______。
3. 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2. 地下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蒸腾作用是地下水损失的主要途径。
()3.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于地表水污染治理。
()4. 地下水质量标准越高,水质越好。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2. 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 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 请列举三种地下水采样方法。
五、计算题1. 已知某地区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米,孔隙度为0.3,地下水平均流速为0.5米/天,计算该地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2. 某地下水监测井的数据显示,井中水位在一年内从50米下降到45米,假设含水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计算该地区地下水的年开采量。
3. 如果一个含水层体积为1,000,000立方米,孔隙度为0.25,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计算该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的总质量。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彼列尔曼建议采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表示元素迁移的强度,并测得了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他将这些元素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 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2、化学键的性质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离子键型矿物比共价键型矿物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就更易迁移.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离子键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迁移性好.溶于水时,电负性高的元素为阴离子,电负性低的为阳离子.如NaCl,其电负性Na为0.9,C1为3.0,钠为阳离子,氯为阴离子.电负性相近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共价键型化合物,如CuS、FeS2、PbS等<S、Cu,Fe、Pb的电负性分别为2.5、1.9、1.8、1.8>,不易溶于水,迁移性差.3、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原子价亦称化合价.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例如:NaCl,Na2S04等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化合物极易溶解,而CaCO3,MgCO3等二价碱土金属化合物就相对较难溶解.阴离子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氯化物<C1->较硫酸盐<SO42->易溶解;硫酸盐较磷酸盐<P043->易溶解.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Fe2+>Fe3+;V3+>V5+;Ti2+>Ti4+;Cr3+>Cr6+;Mn2+>Mn4+;S2+>S6+;U3+>U4+等.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是元素重要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如BaSO4、PbSO4、SrSO4的溶解度都较小〔离子半径:Ba,1.29Å〔1Å=10-10m〕;Pb,1.26Å;Sr,1.10Å;SO4,2.25Å〕.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如MgSO4〔Mg,0.65Å〕.离子势是离子的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它的高低影响天然水的酸碱度和形成络合离子的能力.对元素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如K、Na、Cs、Ca、Sr、Ba等.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如BO33-、CO32-、NO3-、PO43-、AsO43-、SO42-、和SiO44-等〕,并使溶液呈弱酸性.4、酸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碱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在酸性、弱酸性水的环境中,有利于Ca、Sr、Ra、Cu、Zn、Cd、Cr3+、Mn2+、Fe2+、Co、Ni等元素的迁移.在碱性水中<pH>8>,Fe2+、Mn2+、Ni等元素很少迁移,而V、As、Cr6+、Se、Mo等元素却易于迁移.5、随pH值的变化土壤有哪几种酸碱类型?土壤的pH值通常在3—11之间.可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弱酸性土、中性土、弱碱性土、碱性土和强碱性土七个等级.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V、Cr、S等元素在以氧化作用占优势的干旱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钒酸盐和硫酸盐而富集于土壤和水中.在以还原作用占优势的腐殖环境中,上述元素便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迁移.但是,Fe2+、Mn2+则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强烈迁移.7、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作用.胶体带有电荷,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由有机和无机混合组成的复合胶体.粘土矿物是表生带中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富含铁铝的硅酸盐.在无机胶体中,除粘土矿物外还有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水的氢氧化物.如褐铁矿<Fe2O3·nH2O>,针铁矿<Fe2O3·H2O>,水铝氧石<Al<OH>3>,水铝石〔Al2O3〕· H2O>,三水铝石<Al2O3· 3H2O>,水锰矿[MnO2· Mn<OH>2]等.这些胶体主要分布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可作为湿热气候环境的标志.8、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与其哪些性质有关?离子交换吸附的能力与离子的电价和离子半径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价和电负性成正比.在同价离子中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但是,低价阳离子如浓度较大,可以交换吸附高价的阳离子.9、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与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②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③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10、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土壤中元素较贫乏,腐殖质富集,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甚至,在石灰岩地层上可以发育缺乏Ca、Mg的红壤.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有沼泽和泥炭分布地带可为还原环境.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许多微量元素都大量富集.以Ba、S、Mo、Pb、Zn、As、Se、B等最显著,为强氧化环境.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第三章土壤的环境特征1、简述土壤的物质与矿物质组成情况.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1〕土壤矿物分类〔1〕原生矿物:是在地壳中最早形成的,虽经风化作用仍遗留在土壤层中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等,它们不仅是构成土壤骨架的重要物质,而且通过风化和溶解等作用还会释放出各种元素.如正长石释放出钾;斜长石释放出钾、钙、镁;云母能释放出钾、钙、镁、铁;角闪石和辉石能释放出钙、镁、铁、锰等.〔2>次生矿物: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而形成的新矿物.主要有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二、三氧化物<R2O3·XH2O,如三水铝石A12O3·3H2O,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石2Fe2O3·3H2O等>,次生铝硅酸盐<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等.2〕粘土矿物〔1〕高岭土组〔2>蒙脱土组〔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 2、试述各类粘土矿物的特性.〔1〕高岭土组: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4Si4Ol0<OH>3,是水铝片与硅氧片相间重迭组成的1:1粘土矿物.〔2>蒙脱土组: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14Si8O20<OH>4,这是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水铝片组成的〔如图3-3〕.由于层间没有<OH>原子组,只靠分子吸力连接,故层间距离变动范围在9.6—21.4Å之间,膨胀度达90—100%,这类矿物颗粒小<0.01—1.0μm>,比表面积大,为700—800m2/g,而且有巨大的内表面.加之这类矿物普遍有同晶替代现象,能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故有较强的吸引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800—10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东北、华北的土壤中广泛分布.〔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其分子式为<OH>4Ky<3A14•Fe4•Mg6><Si8-y•Aly>O20.这类矿物与蒙脱土组不同之处是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因而膨胀性小,其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的数量等都介于高岭土组与蒙脱土组之间.如阳离子交换量为150—400meq/kg土.伊利石广泛存在我国各种土壤之中,华北干旱地区含量较高,南方土壤中含量稍低.〔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这是一类既带有负电荷又带有正电荷的矿物,所以它们既可吸附阳离子也可吸附阴离子,在中性环竟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00—500meq/kg〔土〕和50—3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低.3、土壤矿物质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成份有哪些?土壤矿物质中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FeO、CaO、MgO等含量较多,前三者占总量的75%以上.4〔1〕细菌〔糖类分解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固氮细菌,病原菌〕〔2〕真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共生真菌,捕食作用真菌〕〔3〕放线菌〔4〕藻类〔5〕土壤病毒7、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分有哪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层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2〕、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糖类化合物:一般占土壤中有机质总量的5—20%.其中双糖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又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2〕含氮化合物:土壤中有95%以上的氮素是以有机态氮素存在的.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新鲜植物残体>生物体>吸收在胶体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的成分>成熟的极其稳定的腐殖质,〔3〕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少量比例不一致的有机磷.各种不同的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差别较大,如种水稻的土壤中有机磷一般占土壤中总磷量的20—50%,东北黑土中的有机磷可达总磷的2/3以上.8、试述胶体微粒的构造特征.91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层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以与溶解和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平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2〕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明显.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由于Fe、Mn、Al的大量存在,使一些养料元素的沉淀和吸附反应特别明显;在碱性土壤里,则由于碳酸钙的大量存在,亦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发生沉淀.3〕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因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元素的转化.4〕土壤酸碱度的人工调节.一般调节的方法是:酸性土壤通过加石灰来调节;碱性土壤则可施用石膏、硫璜或明矾来调节.12、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与孔隙的功能分类.100)1(⨯-=γδn % 式中:n—土壤孔隙度;δ—土壤的容重;γ—土壤的比重.1〕按土壤学分类:〔1〕非活性孔隙<无效孔>,〔2〕毛细孔隙,〔3〕通气孔隙2〕按流体力学分类〔1〕绝对孔隙度<总孔隙度>n,〔2〕有效孔隙度n e13图3—7 土壤构造的综合图式<1>土壤的自然剖面 <2>土壤的耕作土剖面14、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污染物质进入土壤之后,通过稀释和扩散可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为胶体牢固地吸附;通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从土壤中逸至大气或经淋溶迁移至地下水中.所有这些现象,都可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第四章土壤与地下水背景值1、什么是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在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要素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2、研究环境背景值的目的是什么?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目的是弄清土壤与地下水中物质的自然含量水平,为研究主要元素与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预测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环境规划与污染综合防治提供资料. 3、土壤背景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背景值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受到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植被等各种成土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元素所受到的淋溶、迁移、沉淀与累积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引起各元素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造成了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区域分异规律.4、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布点的原则包括哪些?1〕首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划分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范围大小、实际工作可能具有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一般根据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或土壤亚类>.在面积较小的地区,采样单元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2〕在成土因素复杂地区,可按数理统计中的分层随机取样法布点;在成土因素比较简单的地区,可按网格法布点,网格的密度由最后成图要求的精度而定.3〕布点时考虑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并要考虑工业布局、农业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4〕布点时要考虑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应尽量避开污染源.5〕各采样单元的取样点数,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6〕采样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调查区内.5、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层随机取样法,2〕网格法,3〕按主要土壤类型布点,4〕采样点的室内布置6、土壤环境背景值点的检验方法?1>富集系数检验,2>标准差检验,3>表土、底土元素含量对比检验,4>元素相关性检验,5>"4d"法检验,6〕调查访问7、土壤背景值的计算与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分别适用于哪种条件?1>元素浓度频数呈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平均背景水平2>元素浓度频数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其背景值范围用几何平均值和几何标准差来表示3>对偏态分布的元素可采用偏态分布正态化的方法,再按正态分布求其背景值范围.4>对于区域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应采取以面积百分数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8、土壤背景值应表达的内容有哪些?土壤背景值表达的内容包括:统计单元、样品数、平均值、标准差、含量范围、变异系数、含量频数分布形态等9、土壤背景值调查应完成的图件有哪些?包括序图和成果图两类.序图是包括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区域总貌的地图,它是进行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基础图件,一般包括水系图、土壤图、污染源分布图、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气候图等,比例应视调查区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1:50万或1:100万.成果图包括采样点位分布图与背景值图,背景值图可作成等值线图.10、地下水化学组分中宏量组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宏量组分:HCO3-、SO42-、Cl-、Ca2+、Mg2+、Na+微量元素:微量重金属有:Cr、Hg、Cd、Cu、Pb、Zn、Fe、Mn和Ag:微量非金属元素有:C、S、N、As、F、Se、P和B11、地下水舒卡列夫分类考虑了哪些因素?气体成分,矿化度,常见的七大阴阳离子,温度12、地下水背景值调查的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常规检测项目K、Na、Ca、Mg、SO42-、Cl-、HCO3-、CO32-、BOD5、COD、DO以与微量元素Cr、Hg、Cd、Cu、Pb、Zn、Fe、Mn、Ag、S、As、F、Se、P和B等13、地下水背景值常用哪些特征值来表示?背景值常用下列特征值来表示: 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置信率为95%的背景区间等第五章地下水污染的概念与特征1、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称地下水污染2、名词解释:污染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来源称为污染源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背景值:地下水各种组分的天然含量范围〔区间值〕对照值: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3、试述地下水污染评价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1>地下水污染评价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目的旨在说明质量的好坏与其适用性.2>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标准是背景值或对照值;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各种水质标准,如评价作为饮用水的,用饮用水水质标准,评价作为灌溉用水的,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4、试述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按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产生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按污染作用可分为连续的和瞬时的<偶然的>两类,连续性污染包括有周期性变化的污染5、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几方面?①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在生产产品或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俗称"三废";②贮存装置或管道的渗漏,是一种连续性污染源,往往不易被人发现;③由于事故而产生的偶然性污染6、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哪几类?地下水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NO3-,N02-,NH3,Cl-,SO42-,F-,CN-,硬度、总溶解固体物与微量重金属汞、镉、铬、铅和类金属砷等.其中硬度,总溶解固体物,Cl-<氯化物>,SO42-<硫酸盐>,NO3-<硝酸盐>和NH3等为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7、试述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的来源、污染特征与对人类的危害.非金属的氰化物、类金属砷和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即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8、试从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方面论述重金属污染物的特点.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②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的某些重金属还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③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地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百倍的富集起来.这样,重金属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进入人体,甚至遗传和母乳也是重金属侵入人体的途径.④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生理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累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累积性中毒,最终造成危害,这种累积性危害有时需要一二十年才显示出来9、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10、按照水力学特点地下水污染途径分哪几类?各类污染途径的特点是什么?1>间歇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2>连续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3〕越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4〕径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形式进入含水层第六章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1、名词解释:物理吸附与物理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称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土壤胶体带有双电层,其扩散层的补偿离子可以和地下水中同电荷的离子进行等当量代换,这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故称物理化学吸附正吸附与负吸附正吸附: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盐等〕被土壤胶粒表面所吸附,称为正吸附;负吸附:凡是能够增加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与其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受土壤胶粒的排斥,称为负吸附离子代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上取代出来的能力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单位重量土壤吸附保持阳离子的最大数量盐基包和度: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阳离子都是盐基离子的土壤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为全等溶解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组分,称非全等溶解盐效应: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效应同离子效应:因加入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BaSO4溶解度降低的效应2、土壤阳离子吸附作用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是一种能迅速达到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②阳离子的代换关系是等当量代换3、离子代换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1〕电荷价,2〕离子半径与水化程度,3〕离子浓度4、以BaSO4的溶度积关系式[Ba2+][SO42-]=K sp为例,分析难溶电解质在不同固液平衡条件下,溶解、沉淀与其离子浓度特征.5、计算BaSO4在0.10 mol/L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K sp = 1.08×10-10.解:设BaSO4在0.10 mol/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 mol/L;那么[Ba2+]=x mol/L,[SO42-] = <x+0.10>mol/L[Ba2+][SO42-] = K sp = 1.08×10-10所以x<x+0.10>=1.08×10-10因为Ksp数值很小,所以,比0.10小很多,即x+0.10≈0.10故x×0.10=1.08×10-10x = 1.1×10-9所以,BaSO4在0.10 mo1/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1×10-9mol/L6、名词解释:化学降解:一些污染物在没有微生物参加情况下的分解微生物降解:指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活动使其变成为简单的产物<CO2和H2O等>无机物转化:指一种形式的无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机物生物积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机体所吸收富集系数:表示生物积累程度的一个常数7、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的沉淀作用中,主要无机组分有哪些?主要有机物有哪些?〔1〕主要无机组分:可形成钙的碳酸盐、硫酸盐与磷酸盐沉淀;亦可形成镁的碳酸盐,氟化物与氢氧化物沉淀.〔2〕有机物:与腐植酸形成的金属络合物通常是难溶的,如钙、镁的腐植酸盐8、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物质有哪几类?各类物质的主要组分有哪些?①主要的无机组分:Ca2+、Mg2+、Na+、K+和NH4+②次要与微量无机组分:Pb 、Ba 、Cu 、Al 、Sr 、Zn.③有机物:在有机物中,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比极性有机物容易被吸附.此外,阳离子型的农药,亦易被吸附.④微生物:土壤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是去除细菌和病毒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的被吸附量随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增加.9、酸碱反应中pH 值的增加可以引起哪些组分的沉淀?〔1〕主要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CaCO 3和MgCO 3的沉淀.〔2〕次要和微量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某些微量金属形成碳酸盐沉淀,还可能形成NiCO 3、ZnCO 3、BaCO 3等沉淀.pH 值变化亦可能形成一些氢氧化物沉淀10、以数学式表达分配系数〔K d 〕,并用文字说明.Kd=S/C,Kd 值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如果是线性吸附,则Kd 值为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于特定的固相介质来说,某一污染物的Kd 值为一常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用Kd 值衡量各种污染物的相对迁移能力,Kd 值越大,越易于吸附,越不易迁移;反之,Kd 值越小,越不易被吸附,越易于迁移.但应当说明的是,方程中的S,除被吸附的污染物外,常常还包括沉淀等其它作用截留在固相里的污染物.可见,Kd 值实际上是某一固相介质对某一种污染物亲合性的量度.11、什么是迟滞因子?假定某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n = 0.18,容量p= 1.9g/cm 3,测得氯仿的分配系数K d = 0.566, DDT 的分配系数K d =3650 ,求其迟滞因子.解:氯仿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氯仿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速度仅比地下水流的速度滞后6.97倍,而DDT 却滞后38530倍12、写出不同吸附过程中,各种吸附模式的表达式.〔一〕、可逆的非平衡过程表示式1〕线性吸附模式或称亨利<Henry>吸附模式2〕指数性吸附模式或称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 3〕渐近线性或称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二〕、当污染物的液相浓度<C>为定值时的表示式1〕亨利<Henry>吸附模式2〕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3〕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三〕、当吸附达到平衡时的吸附模式表示式 1〕亨利模式 S=K d ·C 2〕费洛因德利希模式 S=K 1·C m <m ≥1> 3〕朗谬尔模式S k C k t S 21-=∂∂[]t k C k m e k k C S k k S ).(21221111..+--+=CK C S K S m ⋅+⋅⋅=1。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地下水利用题(考题)地下水利用题一、名词解释1、潜水含水层:降落漏斗在含水层内部扩展,即随着漏斗的扩展,其渗流过水断面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井的水位下降不低于含水层层顶板,其降落漏斗不在含水层内部发展,即不会产生含水层被疏干,只能形成承压水头的下降区,就是说承压含水层随着漏斗的扩展,只发生水压的变化,其渗流过水断面则是不变的。
3、降落漏斗:是水井中水位下降较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4、土壤的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二、填空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性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μ、贮水系数μ*、压力(水位)传导系数a、隔水系数B等。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野外抽水试验、开采资料和动态观测资料、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
7、储存量是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H.A普洛特尼可夫将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四种。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11、总矿化度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ppm。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钠吸附比)、pHc、SAR*(准确的钠吸附比)、K (综合危害系数)、Ka(灌溉系数)、RSC(残余碳酸钠)、SSP(钠化率)。
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碱度、盐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
地下水资源题库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
A. 大气降水直接渗入
B. 海水倒灌进入内陆
C. 河流湖泊直接补给
D. 地表植被蒸腾作用
哪种类型的地下水通常水质较好,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A. 潜水(浅层地下水)
B. 承压水(深层地下水)
C. 裂隙水(岩石裂隙中的水)
D. 孔隙水(松散沉积物中的水),具体取决于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 地面沉降
B. 湿地减少
C. 海水入侵
D. 河流径流量增加
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
A. 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减少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B. 过度开采地下水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C.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
D. 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地下水硬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 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
B. 地下水的温度
C. 地下水的流速
D. 地下水的pH值
关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季节性降水变化会影响地下水位的高低
B. 地下水位的升降与地质构造无关
C. 人类活动(如开采、灌溉)会影响地下水位的稳定性
D. 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影响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
在地下水污染防控中,以下哪项技术主要用于阻止污染物扩散?
A. 抽水回灌技术
B. 地下水帷幕注浆
C.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D. 生态修复技术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水
B. 地震
C. 地面塌陷
D. 干旱。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及试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征)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储水系数)、(压力(或水位)传导系数)。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抽水试验),(动态数据),(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水),(排泄量和储存量)。
7.储存量是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 (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 (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地下水资源最基本的三个特点是 (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 (水质评价)和(水量平价)。
11总矿化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和PPM三种。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PHC SAR* ,K ,K0 ,RSC, SSP.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价,主要方法有盐度、碱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五种。
14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计算与评价,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和允许开采量三个方面。
其中允许开采量计算最为重要。
15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法,开采试验法,水均衡法及相关分析法。
16地下水流计算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元法(BEM),配置法(COM)和特征线法(CHM)等。
17用以集取地下水的工程建筑物的型式,综合归纳可概括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
18坎儿井的供水系统一般由坚井,廊道,明渠及涝坝四大部分组成。
19管井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井头,井身,进水系统和沉砂管四部分。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精简一、名词解释:1. 贮水率(要求写出贮水率的表达式):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含水层,水头降低一个单位时所能释出的水量,包括含水层压缩和水的体积膨胀两部分水量,SS=g ( +n ),其量纲为[L-1]。
2. 降深:含水层中某点的原始水头与抽水一段时间后的水头差称为水位降深,简称降深。
3. 饱和度:岩石的空隙空间中被水占据部分所占的比例。
4. 水力坡度:地下水流场中,大小等于水头梯度值,方向沿等水头面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
5. 井损:利用水井抽取地下水时,井内的各项水头损失统称井损,包括水流通过过滤器产生的水头损失、井内流速调整引起的水头损失、井管内的沿程水头损失。
6. 水动力弥散:由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所引起的,在多孔介质内观察到的两种成分不同的可混溶液体之间过渡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称为水动力弥散,这是一个不可逆的不稳定过程。
7. 渗透速度:表示渗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8. 实际速度:水流在岩石孔隙内的流动速度。
9. 贮水系数:面积为1单位面积,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承压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用S表示。
10.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和渗流液体的物理性质。
11. 渗透率: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常数,与渗流液体的物理性质无关。
12. 尺度效应:某些参数值随试验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尺度效应。
13. 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T=KM。
14. 完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面进水的井,称为完整井。
15. 似稳定:水井抽水时,若降落漏斗内的水位降深速率很小,以至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几乎观测不到明显的水位下降,此时漏斗区内的水流可近似作为稳定运动来研究。
这种情况称为似稳定状态,简称似稳定。
16. 有效井半径:由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在该点,按稳定流计算的理论降深正好等于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水文地质质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复习题水文地质基础考试复习题一. 填空题1.地下水水位上升,会使土地(盐渍)化、(沼泽)化。
2.地下水位下降会使(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漠化)。
3.地下水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目前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4.地下水通过水文循环,(水质)得以净化,(水量)得以补充.5.(孔隙)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间。
6.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7.当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相同时,岩土颗粒的大小不影响(孔隙度)的大小8.(孔喉)是指孔隙通道中最细小的部分,(孔腹)是孔隙中最宽大的部分。
9.(结合水)是指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10.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11.岩层按其渗透性可分为(透水)层与(不透水)层,不透水层通常称为(隔水层).12.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包水带水),(潜水),(承压水).13.(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两种补给方式.14.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15.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16.地下水径流是指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17.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18.潜水位是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19.潜水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20.渗透系数(K)是反映岩石(透水)能力就强。
21.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22.地下水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中所含的(无机)和(有机)的化学成分,23.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又称总溶解固体是指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4.水中CO2、O2等气体成分的含量愈大,地下水(溶滤)作用愈强。
25.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井损2、贮水系数3、紊流4、有效井半径5、渗透速度6、各向同性岩层7、流网8、非完整井9、水位降深10、机械弥散二、填空题1、越流因素B越大,则说明弱透水层的厚度__________________,越流量就________________。
2、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________________的参数,它是定义在________________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3、泰斯井流的影响范围随出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_________________;各断面流量_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井损和有效井半径的抽水试验方法主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6、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入渗补给强度W>0时,则侵润曲线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当W<0时,则为_________________。
8、博尔顿第一模型主要是考虑了_________________;第二模型主要考虑了__________________。
9、贮水系数既适用_________________,也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
10、在均质各向异性、等厚、无限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中,以定流量抽水时,形成的降深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水力坡度变_________________,渗流速度变_________________。
11、贮水系数既适用_________________,也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
12、在均质各向异性、等厚、无限分布的承压含水层中,以定流量抽水时,形成的降深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水力坡度变_________________,渗流速度变_________________。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补给。
2、可溶岩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下水的硬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灾因子等方面。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泄。
8、一般情况下低矿化度的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9、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一、解释术语渗透速度实际速度水力坡度贮水系数贮水率渗透系数渗透率尺度效应导水系数完整井降深似稳定井损有效井半径水跃二、填空题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含水岩石称为多孔介质。
2. 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崐动规律。
3. 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空隙和岩石颗粒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过水断面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水头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
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_ __、__ __、____和___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____与___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____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_______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_____或____。
10. 渗透率是表征______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_____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_______以及________,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_____。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______的参数,它是定义在_________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___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____________。
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___________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一概念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2.多孔介质:在地下水动力学中,把具有孔隙的岩石称为多孔介质。
3.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4.贮水系数:把贮水率乘上含水层厚度M ,表示在面积为1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 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5.贮水率: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含水层在水头降低一个单位时释放的水量6.渗流速度:多孔介质中,流体通过整个岩层横截面积的流动速度叫做渗流速度7.典型单元体:渗流场中其物理量的平均值能够近似代替整个渗流场的特征值的代表性单元体积8.水力坡度:在地下水动力学中,大小等于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9.渗透系数:导水系数位水力坡度,单位时间通过单宽介质的水量10.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地下水流流经的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1.越流:当承压含水层与相邻含水层存在水头差时,地下水便会从水头高的含水层流向水头低的含水层的现象。
对于指定含水层来说,水流可能流入也可能流出该含水层。
12.越流系数:当主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含水层的水头差为一个长度单位时,通过主含水层和弱透水层间单位面积界面上的水流量。
13.渐变流:是指各流线接近于平行直线的流动14.水位降深:某点的初始水头与抽水一定时间后水头的差值15完整井:凡是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面进水的井16不完整井:如果水井没有贯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17影响半径:降落漏斗的周边在平面上投影的半径18.渗出面:当潜水从土坝(或河堤)流出时,浸润曲线与堤坝斜坡(或岸边)的交线高于地表水体的水面19.均匀流:当水流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时,该水流称为均匀流20.叠加原理:指在数个抽(注)水井同时工作的渗流场内任一点的总水头(水位)的变化值为各抽(注)水井单独工作引起的该点水头(水位)变化值的代数和。
四川XX大学2021-2021学年地下水科学概论考试卷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②水文地质条件:一个地区地下水埋藏、分布、运动、以及水质和水量等特征的总称。
与地下水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化学条件等。
③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外表的含水层中的水。
④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⑤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
二、填空〔每个0.5分,共20分〕1.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__资源__,__生态环境因子__,___灾害因子_,_地质营力_,或_信息载体_。
2.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__Cl-__,__SO42-___,HCO3-_,___Na+___,__K+___,_____Ca2+_____,___Mg2+____。
3.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带泉。
4.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5.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
6.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性的水以及水是流动的7.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8.碳酸岩地区岩溶的化学反响式Ca2++2HCO3-→CO2↑+H2O+CaCO3↓_;9.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
10.达西定律的公式Q=KiA或V=Ki。
三、判断〔共10分〕1.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2.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方式一样时,孔隙度完全一样。
〔√〕3.潜水主要承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