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利用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3.32 KB
- 文档页数:18
地下水利用题一、名词解释1、潜水含水层:降落漏斗在含水层内部扩展,即随着漏斗的扩展,其渗流过水断面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井的水位下降不低于含水层层顶板,其降落漏斗不在含水层内部发展,即不会产生含水层被疏干,只能形成承压水头的下降区,就是说承压含水层随着漏斗的扩展,只发生水压的变化,其渗流过水断面则是不变的。
3、降落漏斗:是水井中水位下降较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4、土壤的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二、填空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性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μ、贮水系数μ*、压力(水位)传导系数a、隔水系数B等。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野外抽水试验、开采资料和动态观测资料、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
7、储存量是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H.A普洛特尼可夫将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四种。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11、总矿化度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ppm。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钠吸附比)、pHc、SAR*(准确的钠吸附比)、K (综合危害系数)、Ka(灌溉系数)、RSC(残余碳酸钠)、SSP(钠化率)。
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碱度、盐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
14、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计算与评价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和允许开采量计算三个方面,其中允许开采量计算最重要。
地下水利用一名词解释1,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5 g/L的水。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提供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
3,辐射井:设有辐射管〔孔〕以增加出水量的水井。
4,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洞穴中的地下水。
又称喀斯特水。
其最明显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1、一自由2、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3、不可替代性、时空不均一4、三、简答题1、答:含水层是指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储水空间。
(2)有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
(3)有良好的补给水源和补给条件。
由此可见,只有当岩层有地下水自由出进的空间,有适宜的地质构造和充足的补给水源时,才能构成含水层。
这三条缺一不可。
2、答:加强机井的运行治理、加强地下水动态瞧测研究、加强经济措施。
3、答:〔1〕统筹城乡协调开展,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改善生态与提高农民收进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
〔2〕以水权治理为核心,加强水资源统一治理、统一调度,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相结合,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健全水资源高效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坚持综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4〕坚持操纵浇灌面积与落低浇灌定额相结合,以落低定额为重点;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以田间节水为重点;工程节水与治理节水相结合,治理优先;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相结合,积极发扬高新节水的示范作用;农业节水与综合节水相结合,推动流域全面节水。
〔6〕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重点治理。
四,选择题:1、B2、A五、计算题1、2、地下水利用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岩溶率:溶隙(穴)体积在包括溶隙(穴)在内的岩石体积内所占的百分数2、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A. 地表径流B. 降雨入渗C. 河流渗漏D. 湖泊渗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地下水污染的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地下水位上升D. 垃圾填埋场渗漏答案:C3.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不包括:A. 湿地面积减少B. 河流流量减少C. 土壤盐碱化D. 地下水资源枯竭答案:C4.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A. 增加开采量B. 减少开采量C. 随意开采D. 无限制开采答案:B5. 地下水的水质通常比地表水:A. 差B. 好C. 相同D. 无法比较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________(答案:降雨入渗)。
2.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________(答案:湿地面积减少)。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________(答案:减少开采量)。
4. 地下水的水质通常比地表水________(答案:好)。
5.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和________(答案:垃圾填埋场渗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位于地表以下不深的地方,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和地表水;潜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入渗;承压水位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补给来源主要是潜水的补给。
2.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会带来哪些问题?答案: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
3. 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答案: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使用,加强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以及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4.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答案: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管理,严格控制垃圾填埋场的渗漏,以及定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
地下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A. 地表水B. 雨水C. 河水D. 海水答案:A2. 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增加B. 地表水体减少C. 地下水开采D. 地壳运动答案:A3.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通常与()一致。
A. 地形坡度B. 地层倾斜C. 压力梯度D. 温度梯度答案:C4. 地下水的矿化度是指水中()的总含量。
A. 溶解气体B. 溶解固体C. 悬浮固体D. 胶体物质答案:B5. 地下水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不包括()A. 重金属离子B. 放射性物质C. 有机污染物D. 氧气答案:D二、多选题1.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包括()A. 降水入渗B. 地表水体补给C. 侧向补给D. 人工补给答案:ABCD2. 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有()A. 降水量B. 蒸发量C. 地下水开采量D. 地表水体水位答案:ABCD3.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土壤侵蚀答案:ABC4.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A. 温度B. 颜色C. 透明度D. 密度答案:ABCD5.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包括()A. pH值B. 硬度C. 矿化度D. 电导率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下水位的升降只受降水量的影响。
(× )2.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比地表水慢。
(√ )3. 地下水的矿化度越高,水质越差。
(× )4. 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比地表水高。
(× )5. 地下水的污染一旦发生,很难通过自然过程得到恢复。
(√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主要存在于砂质土壤中,流动速度较快,易受污染;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流动速度较慢,水质较好;岩溶水存在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溶洞中,流动速度快,水质较好。
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包括影响饮用水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价值等。
三基综合考试试题库地下水利用基本答案1 No.第 1 页共 8 页地下水利用三基试题基本答案一、基本概念 1.有限单元法:是利用剖分插值把计算区域需要连续求解的地下水渗流运动偏微分方程离散成为求解线性方程组问题。
2.垂直系统:是指集取地下水的主要建筑物的延伸方向与地表面垂直。
3.原始透水性:是指滤水管本身在清水中的透水性。
4.补给资源:是指在地下水均衡单元内,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特征、可资利用并按水文周期呈规律变化的多年平均补给量。
5.降落漏斗:是指从井中抽水,井周围含水层中的水就会向井里流动,水井中水位和井周围处的水位必将下降。
通常是水井中水位下降较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6.有限差分法:是在描述地下水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中,将定解问题近似地用1/ 13相应的一组差分方程来代替,然后求解差分方程组。
7.水平系统:是指集取地下水的主要建筑物的延伸方向与地表面平行。
8.工作透水性:是指滤水管与其相适应的含水层接触,并正常工作时的透水性。
9.开采资源:是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10.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并承担一定压力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开采资源:是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1 2.联合系统:是指将垂直系统和水平系统结合在一起,或将同系统中的几种(个)联合成一整体,便称为联合系统。
1 3.剩余透水性:是指滤水管在井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或堵赛平衡后,取出再置于清水中所测定的透水性。
1 4.碱害:主要指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
1 5.潜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 二、基本理论 1.答:降深-时间配线法在仅有抽水井和一个观测孔时适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地下水利用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是是指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
A.潜水 B.毛细水 C.地下水 D. 孔隙地下水2. 埋藏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统称为()A.泉水B.裂隙水 c含水层 D.隔水层3.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的一个自由水面。
地下水面之上称为()A.饱水带 B.潜水带 C.包气带 D.含水带4.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A.压力的大小 B.位置的高低 C.水头的大小 D.含水层类型5.大气降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时,其间土壤含水率有明显降低的是:() A.饱和区 B.过渡区 C.传导区 D.湿润区6.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C.地质因素D.植被因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以分为()、()和()。
2.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表面的重力水。
3.地下水资源的特性是指()、()和()。
4.管井的结构可以分为井头、()、()和()四部分。
5.评价饮用水时,应当考虑地下水的()、()和()。
6.辐射井是有()和()(辐射管)联合构成的一种井型。
主要适用于含水层埋深()且透水性()的地区。
7.滤水管主要分为()和()组成。
8.孔隙分为孔隙、()和()。
其中孔隙多少是用()描述。
9.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和气态水、固态水。
10.岩石中的水理性质有()、()和()。
11.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称为()。
12.地下水循环是指地下水的()、()和()的过程。
13.地下水资源的特性是指()、()和()。
14.井管的联接有三种,分别是()、()和()。
15.滤水管主要由()和()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孔隙率2.承压水3.排泄量4.回转钻进5.井流6.弹性存储量7.影响半径四、问答题1.何为含水层?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描述机械洗井的工作原理。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A. 潜水、自流水、承压水B. 潜水、半承压水、承压水C. 潜水、自流水、裂隙水D. 潜水、承压水、溶隙水2. 下列哪种地下水类型不属于孔隙水?A. 潜水B. 承压水C. 裂隙水D. 溶隙水A. 地形B. 气候C. 水文地质条件D. 人类活动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地下水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B. 间接采样C. 动态采样D. 静态采样5.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化学指标?A. 溶解氧B. 总硬度C. 浊度D. 温度二、填空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 地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和______。
3. 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2. 地下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蒸腾作用是地下水损失的主要途径。
()3.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于地表水污染治理。
()4. 地下水质量标准越高,水质越好。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2. 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 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 请列举三种地下水采样方法。
五、计算题1. 已知某地区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米,孔隙度为0.3,地下水平均流速为0.5米/天,计算该地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2. 某地下水监测井的数据显示,井中水位在一年内从50米下降到45米,假设含水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计算该地区地下水的年开采量。
3. 如果一个含水层体积为1,000,000立方米,孔隙度为0.25,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计算该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的总质量。
地下水利用题库及复习资料大全一、填空题1、将岩土中的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与运动通道来研究时,可将空隙分为三大类;包括松散岩土中_孔隙_、坚硬岩石中的_裂隙_及可溶性岩石中的_溶隙__。
2、岩石中空隙中的液态水根据水分子受力状况可分为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3、自然界水分的转化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而在水循环过程中降水、蒸发、径流是三个主要环节,称为水分循环的三要素。
4、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如未充满水则称为无压层间水。
5、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互为补排关系,可以通过地下水等水位线来判明。
6、渗透系数K值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含水层颗粒大小及胶结密实程度。
7、达西定律是揭示水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的实验规律,也称现行渗透定律。
9、由于岩土空隙的形状、尺度和连通性不一,地下水在不同空隙中或同一空隙的不同部位,其运动状态是各不相同的,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可以区分为层流和稳流两种流态。
10、在有垂直入渗补给的河渠间潜水含水层中,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不相等。
11、有入渗补给的河渠间含水层中,只要存在分水岭,且两河水位不相等时,则分水岭总是偏向高水位一侧。
如果入渗补给强度W>0时则浸润曲线的形状为椭圆曲线,当W<0时则为双曲线,当W=0时则为抛物线。
二、判断题1、空隙度与颗粒大小无关。
(√)2、分选性愈差,大小愈悬殊,孔隙度愈小(√)3、表征岩土容水状况的水分指标,除容水度外,还有饱和度和饱和差。
(√)4、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位置的高低。
(×)5、某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很大,故可以说该含水层的出水能力很大。
(√)6、弹性贮水系数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7、达西定律是层流定律。
(×)8、弹性贮水系数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9、达西定律公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所以达西公式只适用于稳定流。
(×)10、在均质各向异性含水层中,各点的渗透系数都相等。
地下水利用题(考题)地下水利用题一、名词解释1、潜水含水层:降落漏斗在含水层内部扩展,即随着漏斗的扩展,其渗流过水断面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井的水位下降不低于含水层层顶板,其降落漏斗不在含水层内部发展,即不会产生含水层被疏干,只能形成承压水头的下降区,就是说承压含水层随着漏斗的扩展,只发生水压的变化,其渗流过水断面则是不变的。
3、降落漏斗:是水井中水位下降较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4、土壤的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二、填空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性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μ、贮水系数μ*、压力(水位)传导系数a、隔水系数B等。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野外抽水试验、开采资料和动态观测资料、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
7、储存量是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H.A普洛特尼可夫将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四种。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11、总矿化度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ppm。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钠吸附比)、pHc、SAR*(准确的钠吸附比)、K (综合危害系数)、Ka(灌溉系数)、RSC(残余碳酸钠)、SSP(钠化率)。
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碱度、盐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
地下水利用复习题地下水资源利用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根据揭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抽水井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2.承压井和潜水井是根据抽水所揭露的地下水埋藏类型而划分的。
3.从井中抽水时,水位降深在抽水井中心处下降最大而在影响半径边缘处最小。
4.在地下水向完整井稳定流动中、承压水井的等谁头面形状为,而潜水井的等水头面则为漏斗状。
5.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稳定流抽水时,通过距井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上的流量相等且都等于水井的流量Q。
二、判断1.潜水井的流量和水位降深之间是三次抛物线关系。
这说明流量随降深的增大而增大,但流量增加幅度愈来愈小。
(×)2.在无补给的无限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水位可以达到似稳定状态。
(√)三、名词解释1.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资源是指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地下水,它属于地球上水资源的一部分。
2.潜水含水层:它是指位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相对稳定(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以上并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3.承压含水层:它是指位于两个相对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含水层。
4.可允许开采量: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5.降落漏斗:通常是水井中水位下降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的下降区,称为下降漏斗。
6.影响半径:机井在抽水时,水位下降,井周围附近含水层的水向井内流动,形成一个以抽水井为中心的水位下降漏斗,这个水位下降漏斗的半径就叫影响半径。
7.土壤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四、简答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答:目的是查清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主要解决问题:a.水量评价。
b.水质评价。
c.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2.裘布衣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答:模型①稳定井流模型条件:a.含水层是均质、等厚各向同性的,含水层地板是隔水的且呈水平状。
b.当抽水时外界补给量等于抽水井流量,形成稳定井流,外侧面保持定水头。
1、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且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是一致的。
(√)2、承压水的厚度稳定不变,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且水质不易受到污染。
(√)3、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由于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因此其防旱抗旱能力较弱。
(×)4、抽水试验可以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两种类型。
对于无垂向补给的无限含水层,地下水流总是非稳定的,因此不易做稳定流抽水试验。
(√)5、我国地下水评价主要是针对与大气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联系的、更新较快且易于开采的浅层地下水资源。
(√)6、水质的碱害指标用碱度来表示,碱度就是在液态条件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允许含量。
(×)7、映射法中虚井和实井的位置相对边界是对称的,但工作时间不同、流量也不相等。
(×)8、当井群中的井全部抽水时,如果保持各井的抽水量不变,则就要增加每眼井的抽水降深。
(√)9、在有限差分法中求一维地下水流的差分方程组时用到追赶法,其追的过程即为消元过程,而赶的过程为回代求解的过程。
(√)10、承压含水层随着水井抽水过程中漏斗的扩展,除了发生水压的变化,渗流过水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
(×)11、稳定井流运动中,通过距井轴不同距离的过水断面的流量处处不相等,都小于水井流量Q。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贮水率答:当水头降低(或升高)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潜水答:潜水是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3、地下水总硬度答:单位体积地下水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矿化度。
4、允许开采量答: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和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生产,不发生危害性工程地质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从水文地质单元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5、数值法答:采用离散近似的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组,然后对其求解的方法叫数值法。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及试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征)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储水系数)、(压力(或水位)传导系数)。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抽水试验),(动态数据),(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水),(排泄量和储存量)。
7.储存量是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 (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 (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地下水资源最基本的三个特点是 (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 (水质评价)和(水量平价)。
11总矿化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和PPM三种。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PHC SAR* ,K ,K0 ,RSC, SSP.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价,主要方法有盐度、碱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五种。
14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计算与评价,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和允许开采量三个方面。
其中允许开采量计算最为重要。
15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法,开采试验法,水均衡法及相关分析法。
16地下水流计算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元法(BEM),配置法(COM)和特征线法(CHM)等。
17用以集取地下水的工程建筑物的型式,综合归纳可概括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
18坎儿井的供水系统一般由坚井,廊道,明渠及涝坝四大部分组成。
19管井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井头,井身,进水系统和沉砂管四部分。
《地下水利用》作业1、2参考答案作业(一)第1-2章一、填空题1.通常按空隙形状特征和发育岩类将其分为:松散岩石中的_孔隙_、坚硬岩石中的_裂隙_和可溶岩石中的_溶隙_三大类。
2.溶隙可发展为_溶洞_、_暗河_、_天然井_、_落水洞_等多种形态。
溶隙的特点就是岩溶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由小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几十。
3.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为_结合水_、_重力水_、_毛细水_、_固态水_和_气态水_。
4.靠近固体表面的重力水,受表面引力的影响,水分子排列整齐,流动时呈_层流_状态;当远离固体表面,只受重力作用时,这部分重力水在流速较大时又容易转为_紊流_运动。
5.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_一_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_自由_表面的重力水。
6.潜水的上部没有连续完整的隔水顶板,通过上部透水层可与地表相通,其自由表面称为_潜水面_,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称为_潜水位埋藏深度_,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叫_潜水含水层的厚度_。
潜水面上任一点距基准面的绝对标高称为_潜水位标高_。
7.地下水的循环是指地下水的_补给_、_径流_和_排泄_的全过程。
8.孔隙率的大小与圆球形颗粒的直径_无关_,但是大直径的空隙体积要比小直径的空隙体积大。
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控制地下水位常常是除涝治碱的有效措施?答:因为通过井灌井排,调节地下水量平衡,控制地下水位的埋深,从而改变表土盐分的垂直分布,增大雨季土壤蓄水能力。
经验表明,井排(结合井灌)和水平排水(渠道排水)相比,具有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占地少、不妨碍机耕以及表土脱盐速度快等优点。
2.何谓岩石的水理性质?水的存在形式与岩石空隙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答:岩石与水作用过程中,所表现的容水、持水、给水和透水性能,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是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重要依据。
水的存在形式与岩石空隙大小关系密切。
岩石空隙大小控制了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空隙度控制了岩石对水的容纳能力,但它不能揭示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无法反映岩石对水的保持、给水和透水等性质,而给水和渗透却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关键。
《地下水利用》习题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5.9第一章管井出水量计算1.思考题1.何谓完整井和非完整井?2. 在什么情况下,水井的出水量可运用稳定井流理论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3. 在推导潜水完整井稳定流出水量计算公式时,裘布依作了哪些假定,裘布依假定的含义是什么?4. 简述稳定井流运动的特点5. 裘布依公式的用途?6. 裘布依公式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7. 映射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何谓虚井?虚井有何特征?8. 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9. 泰斯公式在实际生产中有何用途?10.简述干扰井群的特点及干扰井群的计算方法11.潜水完整井非稳定井流与承压完整井非稳定井流有何不同的特点。
12.裘布依公式井流模型中R 的含义是什么?当用于无界含水层时,R 的含义又是什么?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3. 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和非稳定运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4.泰氏公式和雅可布公式的不同点是什么?二者的应用条件有何差别?试说明之。
2.计算题1.在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口半径为0.076m 的抽水井,已知含水层厚9.80m ,渗透系数为4.20m/d ,初始水位为17.40m ,影响半径为150m 。
试求井内稳定水位为13.40m 时的出水量。
2.某承压含水层厚30.50m ,渗透系数为40m/d ,初始水位为37.50m ,抽水井半径为0.076m 。
若取引用影响半径为380m ,试求井内水位为多少时才能满足流量为2600m 3/d 的需水要求。
3.某承压含水层中有一口直径为0.20m 的抽水井,在距抽水井527m 远处设有一个观测孔。
含水层厚52.20m ,渗透系数为11.12m/d 。
试求井内水位降深为6.61m ,观测孔水位降深为0.78m 时的抽水井流量。
4.有一半径为r 0=0.1m 的潜水完整井,供水半径R=200m 。
含水层厚度H=8m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8.64m/d 。
试求:抽水降深s=3m 时井的出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