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议论文论据分析方法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分的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挖掘论据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走了罗列论据摆花架子的误区。
而议论文分析论据恰恰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对论据作恰当的分析,才能将“材料”和“观点”“粘”起来,使论据真正发挥出支撑论点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示例一】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点]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举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归纳]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没有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那么,它就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让我们改变自己。
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探因分析]越是贫穷越激发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也是一笔财富呢?[作结论]【示例二】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
【论点】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着名的数学家。
【举例】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高考作文备考】用好因果、假设、归纳论据分析法,让议论文血肉丰满惊艳四方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
论文的血肉丰满不丰满,关键是看论据分析得怎么样。
但是,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经常面临着事倍功半的局面。
他们常常出现堆砌材料,以叙代议的情况,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住经典的论据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议论的质量。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点出,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其中,作文考试的发展等级更是罗列了四点,一是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二是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三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四是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纲中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每一点都跟分析论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也说明,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但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典型的素材,更要有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
惟有这样,议论文才能血肉丰满起来。
崔巍嵩老师在他的《不能“不讲理”——议论文论据分析例谈》中也说到:“在议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同学往往是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讲理’,只是堆砌材料,以叙代议,这类作文在实际评分时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在考场阅卷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事实——阅卷老师的改法很模式化。
阅卷老师主要看三点,一是立意是否正确,二是点题是否明确,三是论证是否深入。
因此,做好深入的分析,对写好考场议论文来说尤为必要。
笔者认为,考场的议论文,要做到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还得依靠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
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其中的三种: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
优秀议论文范文心中有德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三种论据分析法,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考场的议论文,要做到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还得依靠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
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其中的三种: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
用好这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能让考场议论文立刻惊艳起来。
一、用好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让分析论证直指论点因果分析法也叫探因分析法,它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能在因果关系这条线上,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提供素材和论点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论证。
下面就学生的两个答案进行对比,体现“因果分析法”的妙处。
素材: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孙东林在哥哥一家五口遇难、账单已不在的情况下,毅然用不屈的脊梁承擔起还清民工工资的重负,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兑现了不少民工一分钱的承诺,完成了哥哥的遗愿,使60多名民工在新年来临之前都如愿领到工钱。
论点:坚守承诺。
学生答案一:从孙氏兄弟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坚守,感到了坚守的力量。
他们坚守的不仅仅是还清农民工的工资,更是一种良心的坚守。
学生答案二: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能够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许下了承诺,便要坚守,无论生死,无论困苦;他们深知许下的承诺便是责任,一定要用生命来坚守。
在这两个答案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使用了因果分析法的论证段落,能很好地把素材这个“油”和论点这个“水”糅合起来,分析到位,具体深入,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有一定的模式。
在论证过程中,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果的分析论证就很容易开展起来。
当然,要用好因果分析法,还需要抓住一个关键点——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归因正确。
不然,因果分析法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起任何作用。
二、用好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的方法。
议论文段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必须包含五种不同功能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和总结句。
观点句应该位于主体段的开头,采用简洁的陈述句,只有一句话,并以句号结尾。
阐释句应该紧跟观点句,力求简洁易懂。
在举例时,应该注重事实论证,简明扼要地叙述人物、事件和结果,删除无关情节,紧扣观点句,并点出关键词。
分析句应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
结论句应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
一)假设分析法:坚持就是胜利。
面对困难和险阻,唯有坚持、勇于永不言弃,才有可能成功。
XXX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XXX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放弃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因为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
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因果分析法:自信,但不能盲从。
三国时的XXX是蜀军一员大将,驻扎在街亭,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XXX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XXX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XXX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XXX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XXX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XXX,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
XXX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自信,但不能盲从。
三)同构相叠段: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构相叠段是指两个事例性质相同,并列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道理。
暴力的力量是短暂的,而文化的力量却是永恒的。
(观点句)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证明了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材料句)XXX、XXX、XXX、老子、XXX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议论文片段训练之——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学习目标1.强化分析说理的意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认识和写作水平。
2 .学会分析事实论据的两种方法。
3 .提高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段视频导入二.事实论据分析议论文的构成❖通常写法:观点+事例+分析——重事例,轻分析❖升格写法:重事例,更重分析❖从什么角度分析?三.角度一——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渐深化。
❖思路:从结果→推原因+正面强调❖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方法: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因果分析法的标志性词语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例一:请用“因果分析法”,为下文添上分析语句,使其更加深刻有力。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原文: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修改:❖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原文: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修改:❖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原文: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说理方法点拨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根底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论点:学会舍弃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
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正因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才成就了"六尺巷〞这段千古佳话。
所以,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又怎会做出如此舍弃?〔"学会舍弃"〕3、三国时的马谡[sù]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议论文难点突破-——教你展开分析论证高考议论文:观点+材料=?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1、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譬如中心论点:提倡创新精神结构:“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2、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高考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
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例文一修改)‚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因果析例、假设、对比——探究议论文的说理方法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的阐述,将深刻放在第一位,要求写作时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可见,若要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说理深刻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那么如何让说理深刻呢?除了训练辩证思维以外,我们可以从探究、学习常用的说理方法入手,借助一些议论方法,让说理分析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因果论证法1.典例精析识才敢荐,源于责任。
缪贤发现了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而是不顾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
①正是因为出于责任,缪贤识才敢荐,使蔺相如的才华得以施展,最终不辱使命,成就了完璧归赵的一段佳话。
②蔺相如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完璧归赵,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为缪贤以国家为重,出于责任,识才敢荐。
这两句话都运用了因果论证,但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向:①是由原因推导结果,②是根据结果探寻原因。
2.随堂练笔,尝试因果论证法续写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示例:为什么德国能从二战的废墟上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倡导和平,赢得世人的敬意?因为德国人能以史为鉴,理性地审视过去。
3.名段欣赏贯穿《老子》一书的思想,确实就是刚亡弱存。
想想看,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
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还是水。
再坚固的城池,洪水漫过来,也没了。
再坚硬的石头,水不停地滴,也能滴穿。
这就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那么,弱为什么能胜强,柔为什么能克刚?不争。
比如水,跟谁争呢?不但不争,还让。
水,总是往低处流,把高处让给别人。
它也总是待在人们不想去和看不起的地方,叫“处众人之所恶”;同时,又把大家都想要的送给大家,叫“善利万物而不争”。
优秀议论文范文心中有德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
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点题,呼应分论点三)于是我明白了,因为心中有德,所以面对权利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心中有德,所以为国可以舍生取义;因为心中有德,所以常为国着想,为百姓担忧,直至死而无憾。
议论文分析说理(一)、假设分析法。
1.实例借鉴:示例一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
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示例二: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
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
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
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
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二)探因分析法1.实例借鉴:示例一:人要自立自强。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岁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
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论据的结果]?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
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感动了万千国人。
因为自立自强[论点],他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示例二: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精辟分析论据的三种基本方法作者:任春霞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09期一篇优秀议论文,人们常常评价其“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持之有故”就是所持的见解、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言之有理”,就是说话、写文章有一定的道理。
可见,议论文质量的高下,说服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材料。
因此,写作议论文时,我们必须学会精心筛选论据材料,恰当表达论据材料,精辟分析论据材料。
引述论据材料后,对论据进行精辟分析,应当掌握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主旨归纳法、因果分析法和假设推理法。
1.主旨归纳法。
引述论据材料后,分析其要点或主旨,而这种要点与主旨恰好与题意或观点一致,能够阐述或论证观点。
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引述名言后,分析名言表达和包含的主要意思或中心,以此印证论点。
当然,对名言意思的理解是个性化的,合理的。
其思路是:引述名言→表达的意思或内涵要点→揭示观点。
如: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注定是灵魂的独行者。
无论多么崇高的感情,也不过是一颗独行的灵魂对另一颗独行的灵魂最最深切的呼唤与回应罢了。
”意思是说,人生路上高尚的灵魂总是孤独的。
虽然有点绝对,但也说明了一个生活哲理:人生路上知音难逢。
(节选自深圳模拟考试作文《知音难逢》)语段先引用周国平的名言,然后解释名言的含意,再引出论点“人生路上知音难逢”。
层次清楚,引出论点自然合理,富有议论味。
②引述一个典型事实材料后,分析其主旨,事实所表达出来的道理、精神,给人的启发,而这些内容与题意和观点是一致的。
其思路是:典型事例→含有的主旨,道理,精神,启迪→揭示观点。
如:有时候,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
1955年,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不安。
他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说:“高兴之余,惶惶难安。
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带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功绩授勋。
回顾自身历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
高考议论文实用写作知识举例分析目录:一、高质议论文段举例二、标准议论段五部分三、标准议论段写法四、高质议论写作练习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会犯“文体不清”的错误。
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也不深入透彻这种“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就是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因此无论是事例、名言都要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论证的力量。
一、高质议论文段举例1.例子: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2.修改建议:补充内容,规范成段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观点句)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
(阐释句)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材料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
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
(分析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结论句)二、标准议论段五部分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必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次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1、观点句:(1)位置:主体段的段首(2)句式:简洁的陈述句(3)数量:一句(4)句末标点:句号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