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81
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三)(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______(分数:1.00)A.二元四分模型B.菲德勒模式√C.管理方格模型D.勒温模式解析:[解析] 菲德勒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他重点做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问卷测量领导者的性格特征;(2)情景因素的分类。
2.“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______(分数:1.00)A.菲德勒√B.李克特C.耶顿D.霍曼斯解析:[解析] 菲德勒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其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
一些领导者在一种形势下或在一种组织内可能有效地领导,而在另一种形势下或另一种组织内却无效。
所以,任何领导类型既非十全十美,也非一无是处,而应与环境相适应。
3.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______年提出。
(分数:1.00)A.1964年B.1966年C.1967年√D.1970年解析:[解析] 菲德勒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4.在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______(分数:1.00)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解析:[解析] 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领导的情景。
情景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作用的客观对象,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情景,并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领导活动的预想目标。
5.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______(分数:1.00)A.愿意追随的程度√B.任务的结构C.参与支持D.职位的权力解析:[解析] 菲德勒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吸引力和为他们所接受的程度,表现为对领导者信任、喜爱、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
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四)(总分:10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12.00)1. 决策的关键性特点既要求决策要有合理的程序,又要求决策要有(分数:0.50 )A. 科学性B. 法律依据√C. 前瞻性D. 规范性解析:[ 解析] 由于事物在发展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取向和结果,因此决策所作出的最后决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决策的关键性要求决策要有合理的程序和法律依据。
2. 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是(分数:0.50 )A. 科学决策√B. 合理预测C. 正确实施D. 及时反馈解析:[解析] 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
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的效能和组织的未来发展。
因此,领导者只有通过科学决策避免战略决策失误,是领导行为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3. 领导过程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分数:0.50 )A. 决策的合理性B. 决策的创新性C. 决策的正确性√D. 决策的民主性解析:[ 解析] 决策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领导活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都离不开决策。
可以讲,领导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
4. 对领导决策而言,信息工作的首要作用是(分数:0.50 )A. 服务于决策√B. 指导决策的方向C. 预测D. 收集信息解析:[ 解析] 对领导决策而言,信息工作的首要作用是服务于决策,因而信息调研是决策程序的起步,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信息基础上。
5. 决策程序的起步是_(分数:0.50 )A. 计划B. 信息调研√C. 预测D. 收集信息解析:[ 解析] 对领导决策而言,信息工作的首要作用是服务于决策,因而信息调研是决策程序的起步,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信息基础上。
6. 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
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坚持(分数:0.50 )A. 择优原则√B. 随意原则C. 衡量原则D. 平衡原则解析:[解析]对比择优原则要求,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
本章主要介绍领导行为的涵义、特征、类型、权威、规律、关系,以及领导成员、领导部属、领导目标、领导体制等构成要素,领导环境、领导观念、领导方略、领导效能等制约因素,领导的一般职能和主要职能等内容。
第一节领导行为概述一、领导涵义所谓领导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由组织赋予法定职权的领导者在领导目标的指引下,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按照组织规范和领导体制的要求,通过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分层次、分系统地率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管理过程,它是一定组织体制下领导双方的社会关系在领导过程中的本质体现,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和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
1.领导的属性1)一般属性——组织行为管理过程:领导行为作为组织中的一种职能行为,其性质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率众达标这一组织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所有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共同具有的属性。
2)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领导行为是组织中相关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在阶级社会中组织的生产关系有不同的性质,有公有制的组织,有私有制的组织,也有合营制的组织,由此就决定了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在同属于管理范畴的前提下,又形成了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而不同组织中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则正是领导属性的本质体现。
私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支配利用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统治性管理;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服务性管理;合营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则取决于组织控制权的性质和所在社会的性质等双重性质的作用。
2.领导的职能1)过程性职能——实现领导目标:率众达标是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任务不是随同部属去工作,更不是代替部属去工作,而是率领部属去工作。
领导在率众达标的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双重职能,首先要实现率领部属共同工作这一领导目标,只有完成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才能产生相应的工作效果。
2)价值性职能——实现组织目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只是领导的过程性职能,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通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的职能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目标,这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也才是领导职能的价值体现。
组织行为学第三次作业姓名学号第5章领导行为一、单选1.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A.性格B.魅力C.体力D.知识和智慧2.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提出的。
A.勒温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C.利克特D.莫顿3.一般认为,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A.贫困型B.任务第一型C.俱乐部型D.团队式4.“途径——目标”理论是()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5.管理系统理论是由()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 C .利克特 D.布莱克6.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进行的,他认为存在着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
A.坦南鲍母B.利克特C.布莱克D.勒温7.布莱克和莫顿认为()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
A.贫乏型B.俱乐部型C.团队式D.中间型8.领导者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是“途径--目标“理论中()领导方式。
A.支持型B.参与型C.指导型D.以成就为目标9.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B.民主方式C.放任自流方式D.协商式10.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素质。
A.政治素质B.能力素质C.知识素质D.身心素质11.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A.决断能力B.人际交往能力C.组织指挥能力D.知人善任能力12.()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阿吉里斯13.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
A.大多数人B.极少数人C.一半人D.所有人二、多选1.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A.合作精神B.决策能力C.领导能力 D .敢于创新 E.尊重他人2.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A.政治素质B.知识素质C.协调素质D.能力素质E.身心素质3.勒温认为存在着()的领导工作方式。
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一)(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13.00)1.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是______(分数:0.50)A.激励B.组织C.领导√D.控制解析:[解析] 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是领导。
领导者决定着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提示,有助于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2.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称为______(分数:0.50)A.管理B.执行C.领导√D.控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领导的定义,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3.领导活动的目的是______(分数:0.50)A.满足领导者的利益B.实现组织的目标√C.满足被领导者的需求D.使组织得以协调运转解析:[解析] 领导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功能是领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人际行为的协调者,其关系的本质是______(分数:0.50)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个人与组织之间C.领导者当被领导者之间D.管理者与组织机构之间解析:[解析] 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人际行为的协调者,其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以下哪个因素构成的?______(分数:0.50)A.情景√B.社会C.组织D.经济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需要理解的内容。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的函数。
6.在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中,关键要素是______(分数:0.50)A.客观环境B.领导者√C.被领导者D.组织文化解析:[解析] 任何一种领导活动,都必须具备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这些基本要素,但领导者是构成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没有领导者就没有领导活动。
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三)(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______SSS_SINGLE_SELA 二元四分模型B 菲德勒模式C 管理方格模型D 勒温模式分值: 1答案:B[解析] 菲德勒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他重点做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问卷测量领导者的性格特征;(2)情景因素的分类。
2.“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菲德勒B 李克特C 耶顿D 霍曼斯分值: 1答案:A[解析] 菲德勒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其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
一些领导者在一种形势下或在一种组织内可能有效地领导,而在另一种形势下或另一种组织内却无效。
所以,任何领导类型既非十全十美,也非一无是处,而应与环境相适应。
3.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______年提出。
SSS_SINGLE_SELA 1964年B 1966年C 1967年D 1970年分值: 1答案:C[解析] 菲德勒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于1967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菲德勒模式。
4.在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 被领导者的特点C 领导的情景D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分值: 1答案:C[解析] 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领导的情景。
情景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作用的客观对象,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情景,并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领导活动的预想目标。
5.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______SSS_SINGLE_SELA 愿意追随的程度B 任务的结构C 参与支持D 职位的权力分值: 1答案:A[解析] 菲德勒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吸引力和为他们所接受的程度,表现为对领导者信任、喜爱、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