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的
- 格式:ppt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22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类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日益重要。
国际贸易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交易,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市场。
一、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指国内企业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其他国家市场的贸易活动。
出口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商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标准,并遵守相关的国际贸易法规。
此外,出口商还需要与国际买家进行洽谈并确定合适的价格和交货条件。
二、进口贸易进口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其他国家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进口商需要了解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并确保进口商品的合法性。
此外,进口商还需要与国际卖家进行谈判并确定合适的价格和交货条件。
三、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这种贸易形式可以促进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双边贸易往往需要签订双边贸易协议,明确双方的贸易规则和条款。
在双边贸易中,双方需要遵守贸易协议的规定,并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贸易争端。
四、多边贸易多边贸易是指三个或更多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这种贸易形式可以促进多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繁荣。
多边贸易通常依靠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来协调和管理。
在多边贸易中,各国需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协议,以确保贸易的平等和公平。
五、中转贸易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转运货物的贸易活动。
中转贸易通常发生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地区可以作为货物中转的枢纽。
中转贸易可以提供一种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减少货物运输成本和时间。
在中转贸易中,各个环节的贸易商需要协调好货物的转运和跟踪,并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
六、互惠贸易互惠贸易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双方互相受益的情况。
在互惠贸易中,各方通过交换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互利共赢。
互惠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增强国际间的合作关系。
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熟悉国际贸易的学习方法。
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国际贸易的含义。
难点:国际贸易的分类。
讲授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活动的种类繁多,性质复杂。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国际贸易做不同的分类。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有:一、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二、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三、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四、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五、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背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复习回顾]:1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2、对国际贸易的学习程度。
3、对国际贸易课程的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
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
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
也称为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二)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也称对外贸易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货币统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总和。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
▪(三)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1、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一国某时期的对外贸易额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所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对外贸易值,就是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2、国际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就是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四)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又称交换比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关系(五)对外贸易系数▪1、指一国商品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又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2、计算公式:▪(1)出口依存度=出口额/本国的GNP orGDP ▪▪(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家进出口额的份额.(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八)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某国或某区域集团贸易额在该国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二、国际贸易分类(重点)(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 ▪❖净出口:专指同类商品的出口量大于同类商品的进口量的部分; ❖复出口:指买进外国商品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外国的贸易活动. ▪2、进口贸易(Export Trade ) ❖❖3、过境贸易,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 构成了第三国过境贸易(二)依照商品的形态分类分为:1、有形贸易:实物商品的交易2、无形贸易: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
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第一篇国际贸易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分类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产生条件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使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论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二、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商品)交换。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一、从货物的移动方向(一)出口贸易(二)进口贸易(三)过境贸易凡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商品要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来讲,即(Transit Trade)。
出口值-进口值=贸易差额出口值=进口值(贸易平衡)出口值>进口值(贸易顺差)(出超)出口值<进口值(贸易逆差)(入超)输出到国外的商品再进口=复进口输入到本国的商品再出口=复出口同类商品即进又出,出口量>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进口量(净进口)。
二、以国境和关境划分(一)总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总出口总进口额+总出口额=总贸易额(美、日、英、加澳、东欧标准)(二)专门贸易以关境划分凡进入关境的商品=进口凡离开关境的商品=出口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为进口。
如从保税仓库提货进入关境为进口。
专门进口额+专门出口额=专门贸易额(德、意、瑞标准)三、依据商品内容(一)货物贸易根据(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国际贸易商品分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二)服务贸易商品服务、通讯、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经销、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有关单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等。
(三) 知识产权版权、商标、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的信息等。
四、 依据货物运送方式(一) 陆路贸易(二) 海路贸易(三) 空运贸易(四) 邮购贸易五、 依据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与(一)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购买的行为)(二)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购买的行为)(三) 转口贸易(先卖给第三国-但非消费国,再转卖给消费国)六、 依据清偿工具(一)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
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1.国际贸易额(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
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
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
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
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
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
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
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第一节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的产生一、H.S编码制度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也称H.S编码制度。
第二节H.S编码制度的结构与编排的特点一、H.S的编排结构是将所有国际贸易商品按生产部门分为22类;在各类内,基本上按同一起始原料或同一类型的产品设章,共有98章,其中第77章留空备用。
有的章内设有分章,例如第28、29、36、63和72章内设有分章。
二、在各章内,H.S又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产品的基本特征或用途设有税目。
三、按商品的规格、种类进行细分,下设一级子目,一级子目再细分二级子目。
四、H.S分类目录1、分类原则是:按照商品的原料来源,结合加工程度和最终用途以生产部门划分。
2、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与H.S税目条文一样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H.S归类总规则第三节归类总规则归类总规则是《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中所规定的最为基本的商品归类规则。
归类总规则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项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项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从规则一我们可以看出:规则一解决的是类、章、分章的划分,对商品归类没有法律效力,而对商品归类有法律效力的注释,首先是项目条文(子目注释),其次是章注及类注。
规则二(一)品目条文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或出口时候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口或出口时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选择题:品目条文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或出口时候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A、基本功能B、本质特征C、相同用途D、核心组成部件答案:B规则二(一)规定,税目条文不仅仅限于税目条文本身,还应扩大到:1、不完整品(缺少某些部分,不完整)[例如] 缺少轮子的轿车2、未制成品(尚未完全制成,需进一步加工才成为制成品)[例如]做手套用已剪成手套形状的针织棉布6116.92003、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尚未组装或已拆散)通过简单组装即可装配起来,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