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与团队
- 格式:pptx
- 大小:699.53 KB
- 文档页数:33
1.组织: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的正式关系的集合体。
2.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是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4.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目的和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1.个性(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气质:气质是不以个体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一系列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4.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喜欢或不喜欢5.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6.价值观对管理人员的影响企业和组织要不断地作出决策,而任何决策都会受到组织中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的影响。
其中,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影响到:(1)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3)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5)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7.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工作性质 b.报酬 c.晋升 d.领导的管理方式 e.工作中的人际关系f.工作条件8、员工表达不满意的途径:一建设性/破坏性维度二积极性/消极性维度退出建议忠诚怠工9.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观点。
群体和团队的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我们认为,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既同社会和个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并且是联结二者的中介。
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Group)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需求而组成的集合体。
群体大致有以下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群体成员至少有两个人,这是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
在较大的群体中,还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的分工协作,并且有权威人物的存在.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的灵魂。
没有目标的群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在心理和行为上互相影响,围绕群体目标开展活动,具有相对独特的互动方式。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有些是明文规定的,有些则是约定俗成的,它保证群体有秩序地、协调地开展活动。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任何群体都是现实的社会实体,它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从群体的界定可以看到,群体和我们一般所讲的人群是不同的概念。
在社会学研究中,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比如搭乘公共汽车的乘客。
商店里购物的顾客、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观众、餐厅里就餐的食客等等。
在这些人群的成员之间并不发生具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也没有共同的归属感,聚合的时间也十分短暂。
群体与团队九大区别根据卡特莱特和赞德的解释,群体就是互有关系、互相依赖到一定重要程度的人的集合。
更精确地讲,群体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集体。
关于团队,威廉姆斯认为,它首先是一个群体,在此基础上,其成员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性。
国内学者同样认为,团队是由更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由此可见,作为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群体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而团队则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的子集。
关于群体和团队的具体区别,威廉姆斯用了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期望、沟通、过程和亲密程度。
在期望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的成员在参与、贡献、合作和支持方面有着比群体成员更高的期望值。
在沟通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对沟通框架的要求比群体成员更高,并且团队成员也需要更快捷的沟通效果。
在过程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更强,但是在管理上的要求却要低于群体中的成员。
在亲密程度这一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比较群体中的成员而言,团队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更高,虽然较高的亲密程度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
威廉姆斯提出这四个维度的根据主要是他个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管理与洞察能力。
可以说,这四个维度比较综合地概括了群体与团队的不同。
但是,对于每个维度中的具体指标(如果可能细分的话),威廉姆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者描述。
而且这些维度本身也只是相对浅层的集中概括,它们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也不能发掘出团队与群体在更深层面的区别。
比如,在期望维度,虽然威廉姆斯提到了其中的一些诸如参与、贡献、合作和支持等具体层面的不同,但是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期望的原因,比如成员身份的认同,却没有提及到。
而对于希望进行团队建设的组织,那些关于团队区别于一般群体的更详细而明确的描述,则更具现实意义。
笔者参照石金涛等数位国内学者关于群体与团队的区别方面的论述,综合他们所提及的不同的和更加详细的区分,最终将这些群体和团队的区别归纳到九个层面上。
理解心理学中的集体行为与集体认同在心理学领域中,集体行为和集体认同是研究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集体行为指的是个体在群体中与他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行为,而集体认同则是指个体对于特定群体身份和群体目标的认同和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集体行为与集体认同的概念、原因以及影响等相关内容。
一、集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集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展现出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常受到来自群体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行为会与集体意志和共同目标相结合,产生一种整体性的行为模式。
集体行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互依赖性:在群体中,个体行为的产生和表现与他人的行为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所影响,个人的行为也会对他人产生反馈和影响。
2. 共同目标:集体行为往往围绕着群体的共同目标展开。
个体会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与群体的利益和目标相结合,为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而付出努力。
3. 形成一致性:在集体行为中,个体往往会遵循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使得整个群体呈现出一致的行为和表现。
二、集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集体行为的产生不仅受到个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动力:1. 社会认同:个体通常会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念与特定的群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认同感。
这种社会认同感是个体参与集体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
2.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个体可能面临来自他人的期望和评价,这种压力会促使个体参与集体行为,以符合群体的要求和期望。
3. 共同利益:个体认为参与集体行为对群体和个人都有利益,因此愿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
三、集体认同的概念和作用集体认同是指个体对于特定群体身份和群体目标的认同和认同感。
个体通过与群体中其他成员的交流和互动,逐渐形成对群体的认同感。
集体认同在群体行为中起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群体凝聚力:集体认同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一、理解群体行为1、什么是群体?群体可以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建立的工作群体,它有着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非正式群体则是社会性的,往往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形成。
2、群体的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多数群体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虽然群体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彻底稳定的状态,但群体发展经过了五个标准的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解体阶段。
二、解释工作群体行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变量: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内部的冲突水平、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内在压力。
群体行为模型决定群体绩效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结构、群体运行过程和群体任务。
作用于群体的外部环境:作为存在于更大的组织系统中的一些子集,工作群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绩效的潜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成员为群体带来的资源。
它包括群体成员的个人能力和人格特点。
群体结构:群体拥有一定的结构来规范成员的行为。
有关的结构变量包括: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和正式领导。
群体运行过程:就是工作群体内部的运行过程,即用于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处理群体决策、领导行为、权力运作、处理冲突的沟通模式。
群体任务:群体运行过程对群体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取决于群体承担的任务性质。
任务划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复杂的指那些全新的、无常规可循的任务。
简单的指那些常规化和规范化的任务。
群体结构:1、角色:指的是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在群体中,个体由于自己所处的位置而被期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
当个体面对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就会体验到角色冲突。
2、规范:所有群体都会建立规范,即群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3、遵从规范:个体都希望被自己所属的群体所接纳,所以他们对遵从规范的压力非常敏感。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群体中如何行动和思考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对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的理解和影响。
一、群体行为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形成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可以由个人主动加入群体引发,也可以由群体行为的结果影响个体。
在群体行为中,人们常常会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模式。
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常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群体的规模和结构。
规模较大的群体通常会对个体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个体很容易在大群中感到无法独立和影响力的减弱。
群体结构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例如在一个明确的领导者指导下,个体通常会更容易受到领导者的影响。
其次是群体中的共享目标和价值观。
当个体与群体共享相似的目标和价值观时,会更容易参与到群体行为中。
共享目标和价值观有助于建立群体的凝聚力,促使个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群体行为中。
最后是群体中的社会规范和集体认同。
社会规范是指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遵守的行为准则,而集体认同则是指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程度。
当个体感到与群体的社会规范和集体认同相符时,更容易在群体中接受和遵守规范,从而表现出符合群体期望的行为。
二、集体思维集体思维是指群体中成员共同参与思考和决策的过程。
在集体思维中,个体的思维和判断会受到群体的影响和约束,导致个体偏向群体的决策。
集体思维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当群体中的成员能够充分地共享和传递信息时,个体的思维和决策会更加接近于群体的共识,从而形成集体思维。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和权威人物。
意见领袖和权威人物在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其意见和建议对其他成员具有影响力,导致个体更易接受和采纳意见领袖的观点。
此外,群体中的社会规范和集体认同也会影响集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