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0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并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5分钟):-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概念,并解释它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结果。
2. 运动速度的定义(10分钟):-解释运动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强调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对于描述运动的快慢非常重要。
-通过示例和图示演示如何计算速度,并让学生参与计算练习。
3. 运动速度的测量(10分钟):-介绍使用测量工具(如计时器和测量距离的工具)来测量运动速度的方法。
-演示如何进行速度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4. 速度变化的概念(10分钟):-解释速度变化的概念: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它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对于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影响。
-通过示例和图示演示速度变化的情况,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5. 速度变化的描述(15分钟):-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解释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演示如何使用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6. 实验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器材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运动的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7. 总结与评估(5分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描述方法。
-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如摩擦力和施加的力的大小。
-鼓励学生研究更高级的速度描述方法,如加速度-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并了解其应用。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