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塑料封装技术与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703.00 KB
- 文档页数:2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封装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封装技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系统、计算机等领域。
而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封装技术则是实现IC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之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封装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晶圆加工、薄膜制备、光刻、扩散与离子注入、接触制作、金属化、封装等过程。
1. 晶圆加工晶圆加工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一步,它是以硅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将硅晶圆加工成初具集成电路结构的基片。
晶圆加工主要包括晶圆切割、去除表面氧化层、清洗等过程。
2. 薄膜制备薄膜在集成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隔离电路层与电路层之间、保护电路元件以及形成电路元件等功能。
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有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3. 光刻光刻是一种利用光刻胶和光源对薄膜进行图案转移的技术。
通过将光刻胶覆盖在薄膜上,然后使用光刻机将光源照射在光刻胶上,再进行显影、洗涤等步骤,最终形成期望的图案结构。
4. 扩散与离子注入扩散与离子注入是实现集成电路器件电学特性控制的关键步骤。
扩散是指将某种掺杂原子通过高温热处理使其在晶体中进行扩散,形成所需的电学特性。
离子注入则是利用离子注入设备将掺杂离子注入晶圆,以实现器件性能的控制。
5. 接触制作接触制作是在薄膜表面形成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接触,以实现电流的传输。
通过光刻和金属热蒸发等技术,将所需的金属导线和接触结构形成在晶圆表面。
6. 金属化金属化是在制造过程中,将金属层覆盖在晶圆上,实现器件之间电路的连通。
金属化过程包括金属蒸发、光刻、蚀刻等步骤。
二、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是将芯片封装到塑料或金属封装中,以保护和连接芯片,同时便于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摘要本课题结合纵向科研项目“集成电路塑封自动上料机研制”研究需要,首先进行了课题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然后进行了集成电路芯片塑料封装自动上料系统的机架部件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方案的拟定。
自动上料系统的研制实现了集成电路塑封的自动化,该系统适用于DIP、QFP、SOP、TO等系列集成电路芯片的塑封生产,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自动上料系统主要由料片传送部件、料片自动排片部件、工控机系统、传感检测系统及上料机机架部件等组成。
上料机机架部件采用钣金结构制造,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上料机机架部件作为上料机一个重要的基础结构部件,起到支撑工作台、安装和保护电子设备内部各种电路单元、电气元器件等重要元件的作用。
关键词:集成电路,塑封,上料,自动化,机架部件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topic “IC Plastic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research needs, firstly the issue of the overall technical program was designed, then the IC chip plastic packages automatic feeding system on the rack components was designed and the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n automatic leader system was designed that realized automation for plastic package of integrated circuit.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the plastic package for DIP、QFP、SOP and TO series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would be improved greatly. The system consists mainly of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materials unit automatic film parts, industrial computer systems, sens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rack components and so on. The rack components of the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was made by Sheet-met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The rack components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of the feeding machine, it play a role in supporting workstations, instal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in various circuit modules,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s.Key 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Plastic package, Load, Automation, Rack component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1.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第二章集成电路封装概述 (4)2.1 集成电路 (4)2.1.1 概念 (4)2.1.2 类型 (4)2.1.3 集成电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5)2.2 集成电路封装 (5)2.2.1 封装的发展 (5)2.2.2 塑料封装 (7)2.2.3 环境因素对封装的影响 (7)2.3 封装设备 (9)2.3.1 集成电路芯片塑料封装设备 (9)2.3.2 国内外集成电路塑封设备的概况 (10)2.4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 (10)第三章上料机系统设计 (12)3.1 系统总体设计 (12)3.1.1集成电路塑封上料的技术要求及其指标 (12)3.1.2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 (12)3.1.3系统特点 (14)3.2上料机机架部件结构设计 (14)3.2.1机架部件设计准则 (14)3.2.2机架部件结构设计 (15)3.3性能试验方案拟定 (17)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集成电路(IC)是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
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集成电路封装材料是指用于保护和连接集成电路芯片的材料,通常是通过固化、覆盖和保护等工艺将芯片和外部器件连接起来。
封装材料在集成电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芯片更加稳定和可靠。
在最近几十年里,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封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常见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最早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是金属盒,后来发展出了塑料封装和陶瓷封装。
塑料封装材料的优点是成本低、制造便捷,但是陶瓷封装材料的优点是对高温和高压的稳定性更好。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封装材料,如有机硅薄膜、高分子材料、聚醚酮材料等。
有机硅薄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封装材料,因其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而备受关注。
它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其中湿法工艺简单,但缺点是制备的薄膜厚度较不均匀。
干法工艺制备的薄膜厚度均匀度好,但是设备设施要求更高。
有机硅薄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
聚醚酮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强度、低收缩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的材料,适用于高可靠性电子器件的制造。
聚醚酮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混合法、反应注模法、溶液爆炸法等。
其中熔融混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聚醚酮脂粉和增强剂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热压成型。
聚醚酮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高温电子器件、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性能要求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主要需求是电绝缘性、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首先,封装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以保证芯片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性。
其次,封装材料必须具有高热稳定性,以保证在高温环境下芯片的可靠性。
此外,封装材料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芯片的长期稳定性。
三、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应用前景封装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芯片封装、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
随着新型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封装材料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高可靠性、高温稳定性的封装材料。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是指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封装工程:将封装体与基板连接固定装配成完整的系统或电子设备,并确保整个的综合性能的工程(合起来就是广义的封装概念)芯片封装实现的功能:①传递电能,主要是指电源电压的分配和导通②传递电路信号,主要是将电信号的延迟尽可能的减小,在布线时应尽可能使信号线与芯片的互联路径及通过封装的I/O接口引出的路径最短③提供散热途径,主要是指各种芯片封装都要考虑元器件部件长期工作时,如何将聚集的热量散出的问题④结构保护与支持,主要是指芯片封装可为芯片和其他连接部件提供牢固可靠的机械支撑封装工程的技术层次①第一层次,该层次又称为芯片层次的封装,是指把集成电路芯片与封装基板或引脚架之间的粘贴固定电路连线与封装保护的工艺②第二层次,将数个第一层次完成的封装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组成一个电路卡的工艺③第三层次,将数个第二层次完成的封装,组装成的电路卡组合在一个主电路板上,使之成为一个部件或子系统的工艺④第四层次,将数个子系统组装成一个完整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芯片封装的分类:按照封装中组合集成电路芯片的数目,可以分为单芯片封装与多芯片封装按照密封的材料区分,可分为高分子材料和陶瓷为主的种类按照器件与电路板互连方式,可分为引脚插入型和表面贴装型按照引脚分布形态,可分为单边引脚,双边引脚,四边引脚与底部引脚零级层次,在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元件间的连线工艺SCP,单芯片封装MCP,多芯片封装DIP,双列式封装BGA,球栅阵列式封装SIP,单列式封装ZIP,交叉引脚式封装QFP,四边扁平封装MCP,底部引脚有金属罐式PGA,点阵列式封装芯片封装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硅片减薄,硅片切割,芯片贴装,芯片互连,成型技术,去飞边,毛刺,切筋成型,上焊锡,打码芯片减薄:目前硅片的背面减薄技术主要有磨削,研磨,干式抛光,化学机械平坦工艺,电化学腐蚀,湿法腐蚀,等离子增强化学腐蚀,常压等离子腐蚀等芯片切割:刀片切割,激光切割(激光半切割,激光全切割)激光开槽加工是一种常见的激光半切割方式芯片贴装也称为芯片粘贴,是将IC芯片固定于封装基板或引脚架芯片的承载座上的工艺过程。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介绍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内,以保护芯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方便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种技术。
封装工艺流程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将对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进行介绍。
1. 芯片测试首先,芯片在封装之前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常见的测试包括电性能测试、温度测试、湿度测试等。
只有通过测试的芯片才能进行封装。
2. 芯片准备在封装之前,需要对芯片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将芯片固定在封装底座上,并进行金线连接。
金线连接是将芯片的引脚与封装底座上的引脚连接起来,以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3. 封装材料准备封装材料通常为塑料或陶瓷,其选择取决于芯片的性能要求和封装的环境条件。
在封装之前,需要将封装材料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光滑、清洁,并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4. 封装封装是整个封装工艺流程的核心环节。
在封装过程中,首先将芯片放置在封装底座上,然后将封装材料覆盖在芯片上,并通过加热和压力的方式将封装材料与封装底座紧密结合。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控制封装温度、压力和时间,以确保封装材料与芯片、封装底座之间的结合质量。
5. 封装测试封装完成后,需要对封装产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符合要求。
常见的封装测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焊接质量检查、封装材料密封性测试等。
6. 封装成品通过封装测试合格的产品即为封装成品,可以进行包装、贴标签、入库等后续工作。
封装成品可以直接用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封装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控制。
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集成电路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与低成本质量控制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单个的晶体管、二极管、电容等离散器件,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封装在一个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集成体。
封装技术在集成电路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电路的性能稳定性,还影响到产品的体积、重量、功耗等特性。
在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方面,一直以来都有着追求低成本的趋势。
封装材料的选择、封装工艺的优化以及设备的合理配置都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封装材料的选择对于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封装材料有塑料封装和陶瓷封装两种,其中塑料封装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而陶瓷封装成本较高,但可以满足一些对高频、高温要求较高的集成电路产品。
在选择封装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封装工艺的优化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通过对封装工艺进行细化和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
采用一些自动化的封装设备,可以大量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合理控制封装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减少封装过程中的损耗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设备的合理配置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封装生产线上的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设备维护成本。
采用先进的封装设备,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合理选择设备的生产速度和工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除了封装技术本身的优化,低成本质量控制也是集成电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封装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在封装过程中,要加强对材料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减少因材料质量和工艺参数不稳定而带来的产品质量波动。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检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与低成本质量控制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优化封装工艺、合理配置设备以及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降低封装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却越来越小。
这一切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发展,而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应用则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多个芯片堆叠在一起,通过垂直连接技术实现芯片之间的互联。
这种封装技术的出现,为电子设备的体积和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早的阶段是通过晶圆间互联技术实现的二维封装,这种封装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多个芯片的互联,但由于晶圆间的连接距离较远,导致信号传输速度较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垂直封装技术,即将芯片堆叠在一起,通过垂直连接实现芯片之间的互联。
这种封装方式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热管理和可靠性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逐渐成熟。
目前,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三维封装技术,如TSV(Through-Silicon Via)封装、硅互联封装和芯片层间互联封装等。
这些封装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二、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应用领域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移动设备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薄,但功能却越来越强大。
这得益于三维封装技术的应用,使得更多的芯片能够被集成在一个更小的空间内,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其次,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二维封装已经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而三维封装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从而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
此外,三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还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更高的计算需求,而三维封装技术则可以提供更大的计算能力。
术培训课程•封装技术概述•封装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芯片与基板连接技术•封装工艺流程详解•先进封装技术探讨•封装设备选型及使用注意事项•封装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评估方法目录封装技术概述封装定义与作用封装定义封装作用保护芯片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为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实现芯片与外部器件的连接和互操作。
封装技术发展历程中期封装技术早期封装技术逐渐出现塑料封装和陶瓷封装,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成本降低。
现代封装技术SOP 封装小外形封装,引脚从两侧引出,体积小、重量轻,适合表面贴装。
BGA 封装3D 封装将多个芯片在垂直方向上堆叠起来,通过穿硅通孔等技术实现芯片间的互连,可大幅提高集成度和性能。
DIP 封装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从两侧引出,插装方便,但封装密度较低。
QFP 封装CSP 封装芯片尺寸封装,引脚间距极小,可实现与裸片相近的尺寸和性能。
010203040506常见封装类型及其特点封装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铜铝金030201陶瓷塑料玻璃密封材料环氧树脂低成本、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广泛用于中低端封装。
硅橡胶高弹性、耐高低温、良好的密封性,用于高端封装和特殊环境。
聚酰亚胺高热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和机械强度,用于高端封装。
导电性能绝缘性能热稳定性能机械性能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芯片与基板连接技术超声键合利用超声波振动能量实现芯片与基板的连接,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材料和微小间距的连接。
热压键合利用高温和压力将芯片与基板连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激光键合利用激光能量局部加热芯片和基板实现连接,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的特点。
1 2 3金丝球焊铜丝压焊铝丝压焊载带自动键合技术(TAB)内引线TAB01外引线TAB02多层TAB03对连接后的芯片进行拉力、剪切力等机械性能测试,以评估连接的牢固程度。
机械性能测试电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可靠性寿命测试对连接后的芯片进行电阻、电容等电性能测试,以评估连接的电气性能。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了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电脑,到汽车、飞机中的控制系统,无一不依赖于集成电路的强大功能。
而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则是确保集成电路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的关键环节。
集成电路封装,简单来说,就是将制造好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保护和连接,使其能够在外部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通信。
这就好比给一颗珍贵的“芯”穿上一件坚固而合身的“外衣”。
封装的首要任务是提供物理保护,防止芯片受到外界的机械损伤、化学腐蚀和电磁干扰。
同时,封装还需要解决芯片的散热问题,确保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散发出去,以保证其性能和寿命。
封装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双列直插式封装(DIP)、球栅阵列封装(BGA)、芯片尺寸封装(CSP)等。
每种封装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DIP 封装在早期的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其引脚从芯片两侧引出,安装方便,但占用空间较大;BGA 封装则通过在芯片底部形成球形引脚阵列,大大提高了引脚密度,适用于高性能、高集成度的芯片;CSP 封装则在尺寸上做到了极致,几乎与芯片本身大小相同,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好的电气性能。
在封装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封装材料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还要与芯片和基板有良好的兼容性。
常见的封装材料包括塑料、陶瓷和金属等。
塑料封装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陶瓷封装具有更好的耐高温和耐湿性,常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金属封装则在散热和电磁屏蔽方面表现出色。
而集成电路测试,则是对封装好的集成电路进行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
这就像是给集成电路进行一场严格的“考试”,只有通过了测试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测试的目的是确保集成电路在功能上符合设计要求,在性能上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且在可靠性方面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测试的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参数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与电气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作为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将裸片芯片封装在外壳中,以保护芯片并提供连接引脚的过程。
封装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与电路性能、功耗和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封装技术中,常见的封装形式包括直插式封装、贴片式封装和球栅阵列封装等。
直插式封装通过引脚插入插座或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芯片。
贴片式封装则将芯片直接粘贴在印刷电路板上,适用于小型和轻薄的电子产品。
球栅阵列封装则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通过微小焊球连接芯片和印刷电路板,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除了封装形式,封装材料也是封装技术中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封装材料包括塑料封装、陶瓷封装和金属封装等。
塑料封装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陶瓷封装耐高温、抗冲击性好,适用于高性能芯片;金属封装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适用于高功率芯片。
二、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是对封装完成的芯片进行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测试过程主要包括芯片测试、封装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芯片测试是对裸片芯片进行测试,以验证其设计和制造是否符合要求。
常见的芯片测试方法包括逻辑功能测试、电气特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逻辑功能测试通过输入不同的信号,验证芯片的逻辑功能是否正确;电气特性测试则测试芯片的电压、电流和功耗等性能参数;可靠性测试则通过长时间的高温、低温和振动等环境测试,验证芯片的可靠性。
封装测试是对封装完成的芯片进行测试,以验证封装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焊接问题和短路等缺陷。
常见的封装测试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焊接可靠性测试和封装参数测试等。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或显微镜检查封装是否完整、引脚是否正常;焊接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化和机械振动等,验证封装的可靠性;封装参数测试则测试封装的电气参数,如引脚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第一章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1. (P1)封装概念:狭义: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是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结构的工艺。
广义:将封装体与基板连接固定,装配成完整的系统或电子设备,并确保整个系统综合性能的工程。
2. 芯片封装实现的功能:1 传递电能,主要是指电源电压的分配和导通。
2 传递电路信号,主要是将电信号的延迟尽可能减小,在布线时应尽可能使信号线与芯片的互连路径以及通过封装的IO接口引出的路径达到最短。
3 提供散热途径,主要是指各种芯片封装都要考虑元器件、部件长期工作时如何将聚集的热量散出的问题。
4 结构保护与支持,主要是指芯片封装可为芯片和其他连接部件提供牢固可靠的机械支撑,并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3.在确定集成电路的封装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儿个因素:1 成本2 外形与结构3 可靠性4 性能4.在选择具体的封装形式时,主要需要考虑4种设计参数:性能、尺寸、重量、可靠性和成本目标。
5.封装工程的技术层次:第一层次(Level1或First Level):该层次又称为芯片层次的封装(Chip Level Packaging),是指把集成电路芯片与封装基板或引脚架(Lead Frame)之间的粘贴固定、电路连线与封装保护的工艺,使之成为易于取放输送,并可与下一层次组装进行连接的模块(组件Module)元件。
第二层次(Level2或Second Level:将数个第一层次完成的封装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组成个电路卡(Card〉的工艺.第三层次(Level3或Third Level):将数个第二层次完成的封装组装成的电路卡组合成在一个主电路板(Board)上使之成为一个部件或子系(Subsystem)的工艺。
第四层次(Level4或Fourth Level)将数个子系统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
在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元器件间的连线工艺也称为零级层次(Level 0)的封装,6.封装的分类:按照封装中组合集成电路芯片的数目,芯片封装可分为:单芯片封装与多芯片封装两大类。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熟悉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 掌握集成电路工艺流程,了解其基本原理。
3. 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为后续芯片检测和维修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烧杯、镊子、电炉2. 发烟硝酸、浓硫酸、芯片3. 超纯水、防护手套、实验台等三、实验原理与内容1. 传统封装(1)塑料封装:双列直插DIP、单列直插SIP、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SOP、四边形扁平封装QFP、具有J型管脚的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小外形J引线塑料封装SOJ。
(2)陶瓷封装: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大功率的特点。
2. 集成电路工艺(1)标准双极性工艺(2)CMOS工艺(3)BiCMOS工艺3. 去封装(1)陶瓷封装:一般用刀片划开。
(2)塑料封装: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四、实验步骤1. 打开抽风柜电源,打开抽风柜。
2. 将要去封装的芯片(去掉引脚)放入有柄石英烧杯中。
3. 戴上防护手套,确保实验安全。
4. 将烧杯放入电炉中,加入适量的发烟硝酸,用小火加热20~30分钟。
5. 观察芯片表面变化,待芯片表面出现裂纹后,取出烧杯。
6. 将烧杯放入冷水中冷却,防止芯片损坏。
7. 取出芯片,用镊子轻轻敲打芯片,使封装材料脱落。
8. 清洗芯片,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
9. 完成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去除了芯片的封装材料,暴露出芯片内部结构,为后续检测和维修提供了便利。
2. 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了芯片损坏。
(2)化学去封装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批量处理。
(3)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化学去封装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后续芯片检测和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集成电路封装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了不同封装类型的特点。
2. 掌握了化学去封装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后续芯片检测和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封装设备的原理《封装设备的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很多电子设备,像手机、电脑等,它们内部那些精密的小零件是怎么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还能正常工作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封装设备啦。
今天呢,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封装设备的原理,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还有那些你可能存在的误解,咱们都会一一讲到哦。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封装设备,说白了就是给各种电子元件或者芯片等提供一个保护的“小房子”的设备。
这个概念的起源呢,其实是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最早的时候,电子元件比较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但随着电子技术不断进步,元件越来越精密,就像娇弱的小婴儿一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湿气、灰尘、温度变化等。
于是,封装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它的发展历程也是随着电子制造技术不断革新的。
从最初的简单封装,到现在高度精密、多功能的封装设备,这中间经历了很多技术的迭代。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封装设备的工作过程就像是给电子元件精心打造一个“防护服”。
首先呢,要对电子元件进行清洁和预处理。
这就好比我们在给人做防护之前,得先把人洗干净一样。
然后,根据元件的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这材料就像防护服的布料。
比如说,有的需要塑料,有的可能需要陶瓷等。
接下来,把元件放到封装模具里,这个模具就像一个特制的“小盒子”,按照设计好的形状把材料包裹在元件周围。
这时候,就会用到一些加热、加压或者化学处理的方法,让封装材料更好地贴合元件并且固化。
就像我们用胶水粘东西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按压一下或者加热一下,让胶水干得更快更牢固。
例如在封装芯片的时候,先把芯片放在特制的基座上,然后倒入液态的封装材料,经过加热等处理后,液态变成固态,就把芯片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
3. 理论与实际应用3.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封装设备的应用无处不在。
就拿手机来说吧,手机里的芯片、电阻、电容等各种小元件都是经过封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