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714.00 KB
- 文档页数:11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用内省方法,主张用实验方法。
他提出S—R 公式,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知道用什么反应,就可以推想出是由于什么刺激所引起。
他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条件反射法。
他的重要著作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19)和《儿童心理教养法》(1928)等。
华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一个医院中进行的。
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观察了婴儿的各种反射活动、情绪表现等,并且布置情境,进行实验。
在儿童心理学中应用实验的方法,并不从华生开始,但由于行为主义者注意行为的客观研究,因而推动了儿童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大量应用。
例如,他应用条件反射法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儿童本来是不怕兔子的,但如每次都和引起惧怕的刺激(如大声)同时出现,因而二者形成了条件反射关系,以后见了兔子也害怕起来。
他和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不同,他反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意识、动机等等。
他认为思维不过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活动。
众所周知,行为主义者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是应当肯定的。
但他们这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华生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本文将从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刺激-反应”,即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华生强调了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经验所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具备的。
在华生看来,人类天生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行为是逐渐通过学习和经验来形成的。
华生的实验研究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对小白鼠和小白兔的实验观察,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
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即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反应相结合,再将一个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最终使得条件刺激能够单独引发条件反应。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学习和行为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华生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控制的。
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即通过对行为的操作和控制,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这一观点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中。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行为疗法强调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思维和情绪,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治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障碍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他的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使得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学派。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条件反射”这一重要理论,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与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条件反射和学习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影响条件反射是指通过接触到的外部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华生在他的研究中使用了实验中的“小阿尔伯特”的案例来证明条件反射的存在和影响。
他通过给小阿尔伯特提供刺激(例如声音)同时伴随着一种恐惧感(例如大声响),逐渐建立了声音与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在情绪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示范行为形成的,而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这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与行为的关系华生进一步将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学习和行为的研究,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刺激-反应-结果”(S-R-R)的学习模式,认为学习是基于外部刺激引发特定行为,而行为的结果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提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增强期望的学习行为,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与实践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行为矫正中,条件反射理论被用于改变和调整个体的有害行为。
例如,通过建立正向刺激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帮助个体树立正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此外,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也在广告营销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个体与产品之间的条件反射关系,营销人员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者形成与特定产品相关的购买行为。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一岁的孩子大概就能咿咿呀呀的开始说话,而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说谎(说谎包含孩子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讲假话)。
到了学龄期,
很多家长更是头痛自己孩子似乎经常性的说谎。
那么孩子为什么说谎,或者说说谎行为为什么给固定下来了,那是因为孩子从说谎这个行为中获益了,再不济也是说谎这个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利大于弊(举个例
子某次孩子没有写作业,被老师问起,情急之下谎称自己头痛才没写作业了,结果是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嘘寒问暖的各种冠心,如果孩子多两次这样的经历,可能学会了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就可以避免做作业也不会受到批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性的说谎,该怎么办呢?
首先是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他说谎希望达到一个怎样效果?家长要认真分析这个原因以及孩子希望的达到的目的(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些离婚家庭的孩子,最初说谎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或者是希望将父母凑在一起),如果孩子的期望是正性的,值得保
护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不需要说谎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当说谎演变为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时,我们就也许就要对此进行行为矫正了。
1、差别强化法(奖励),如果孩子无意中出现期待行为,那就
给孩子奖励,通过奖励将这个期望行为固定下来(奖励也是个艺术哦),如果孩子出现说谎行为时,家长就将奖励撤消。
2、行为代价法,如果孩子出现说谎行为就将本应他享受的某项
权利(一次旅游,一顿美食)给以暂时剥夺。
注意,家长要把握尺度,不能说孩子说谎了,我剥夺他喝水的权利,就让他渴着,这种生理性剥夺是万万不可取的。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实验
华生指心理学家约翰·B·华生(John B.Watson)。
约翰·B·华生是20世纪初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其在婴儿发展和条件反射方面的研究而闻名。
其中,他进行的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小阿尔伯特实验(Little Albert Experiment),这个实验于1920年代初进行。
该实验旨在探讨恐惧是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在实验中,华生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名为小阿尔伯特的婴儿面前展示了一只白色的大鼠、一只白色的兔子、一只白色的狗以及其他一些物体。
起初,小阿尔伯特对这些刺激物并不感到害怕。
然后,在他看到这些刺激物的同时,研究人员会制造出很大的声音,以制造恐惧感。
结果,小阿尔伯特逐渐对那些刺激物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反应,甚至对于与这些刺激物相伴的任何类似的物体也产生了恐惧。
这个实验被认为是伦理上有争议的实验,因为它在伦理标准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在今天的实验伦理中。
这个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但在过程中对婴儿进行了精神刺激,可能对小阿尔伯特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这个实验通常被用来讨论伦理审查和研究参与者权益的问题。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他将心理、意识都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刺激S---R术语来论证,其中也包括高级心理活动思维。
水族馆的海豚顶球表演大家也都见过,训练小海豚的过程,也就是行为主义建立S--R的过程。
在初期,海豚只要越过水面上的红线,则可以获得奖励的食物,在训练过程中,每次一点点的提高红线的长度,直至达到8米的高度,海豚都在一次次的行为(跳跃)----反应(获得食物)中得到提高。
当然不能指望对海豚的训练可以一蹴而就,但是,只要耐心地将标准一点点抬高,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自然会水到渠成。
训练儿童的过程,同样,需要一步步慢慢来,行为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行为的消除也不是轻而易举。
有的儿童在刚上小学的时候,上课总是好动,却被老师扣以“多动症”的帽子,老师很生气,说“他就是个多动症的孩子,说了他几遍,他都不听。
”心理学家问到老师“你说孩子多动,他一节课玩几次橡皮,走几次神,与同学打闹几次。
”老师无法回答。
之后,心理学家为教师建立了完整的训练方案,首先观察,儿童一节课玩几次橡皮,如果他第二节课玩的比第一节课少了,给表扬。
两个月后,孩子“多动”的症状消除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儿童有些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高,这就要求成人规范儿童的行为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比较与奖励,让儿童切身明白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
只要慢慢的来,将良好的习惯与好的反馈做互动的联结,儿童早期的行为教育就可以说获得了大的成功。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创立。
华生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认为通过改变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
本文将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详细阐述。
一、研究对象1.1 感知与认知感知与认知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华生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感知和认知所决定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如何感知和认知外部世界,以及这些感知和认知如何影响其行为。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观察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感知和认知反应,以揭示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2 情感与动机情感与动机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华生认为,情感和动机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的情感状态和动机水平,以及这些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其行为。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观察个体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以揭示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2.1 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实验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这种实验方法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观察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环境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例如,研究者可以让实验参与者在听到某种声音时给予奖励,然后逐渐减弱奖励的声音,直至完全取消奖励。
通过观察实验参与者在这种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可以推断出环境条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何种影响。
2.2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设计和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感知、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情绪量表来评估个体的情感状态,使用智力测验来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等。
通过心理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理论的内容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
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
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
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华生及其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于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
他从小是在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
华生承认自己小时不是个好学生,有点懒、不听话、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
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伏尔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
1894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
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
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
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
他还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
1903年他得到了哲学博土学位,并结了婚。
直到1908年,他都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
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
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
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来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
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1908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912年他应卡特尔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在演讲中又谈到了这个问题。
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4年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著《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
1920年,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华生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项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
“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他们在医院挑选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在征得孩子母亲同意后开始实验。
华生让他的助手先给阿尔伯特身边分别放了小白鼠、猴子等物品。
一开始阿尔伯特对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的恐惧,反而很好奇地摸着它们玩。
两个月后,阿尔伯特正跟小白鼠玩时,华生和他的助手突然猛烈的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被巨大的声响吓得大哭起来。
随后,每次阿尔伯特触摸小白鼠时,他们都这么做。
反复多次后,小婴儿阿尔伯特再也不敢跟小白鼠玩,即使华生他们把小白鼠放到阿尔伯特面前,不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也会惊恐万分,哭着逃走。
之后,阿尔伯特把对小白鼠的恐惧反应,延伸到了其他带有毛皮的的动物和物品上,一看到就害怕。
华生由此得出结论:人的情绪化反应,其实是被外界刺激之后的产物。
(当然,“阿尔伯特”实验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我们仅以此实验结果为参考,不建议使用该实验。
)有学者指出:
家长因为孩子学习不断发脾气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就像华生进行阿尔伯特实验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当家长因为学习吼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父母说的什么,唯一记住的是他们发火时的愤怒、狰狞的面孔,那会让孩子非常恐惧。
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条件反射,一就想到父母生气的样子,就不想学习了,甚至排斥一切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敏度越降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骂越“笨”,越催越慢。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
因为一种动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激产生了联系,婴儿产生了对那种动物的恐惧。
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小孩接近兔子毫无害怕的表现。
后来,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一个使小孩害怕的响声。
形成条件反应之后,单是兔子也能使小孩害怕,最严重的程度,这时小孩会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有胡子的人。
原来以兔子为条件的恐惧,现在泛化到相似的刺激。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学到的。
例如,许多学生可能不喜欢外语,因为他们将这些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联系了起来。
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CS)引起了焦虑(UR),学生形成了对外语恐惧的条件反射,可能泛化他们对其他课程或学校机构的恐惧,在其他学校经验中发生类似的学习过程。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上,皮亚杰认为他自己是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现论。
在心理学史上,他还列举过和他不同的一些理论,在这就不提了。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刺激到反应(s—E),而是刺激相反应间的可逆关系(S R);发展不是完全由外部刺激所控制,主体的组织活动和外界刺激中的联系同样重要。
他后来把公式表述为s一(AT)一R,也就是说外界刺激神经主体认识结构的(T)同化(入)后才产生反应,皮亚杰的学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图式(scheme)。
这是指主体已有的结构(structure)(结构一词,皮亚杰是指心理的机能结构,而不是指组织结构,也即是说图式是儿童对·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该流派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而人类的心理过程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来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环境刺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刺激(如声音、光线、触摸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不同刺激时的反应方式。
2. 条件反射: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即当某种特定的刺激出现时,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反应。
例如,通过反复训练,一个人可以学会在听到铃声时立即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3. 习惯化: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还关注人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习惯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当某种刺激反复出现时,人们会逐渐形成相应的习惯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人们的习惯反应,来了解人类行为的自动化特点。
4. 社会学习: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获得。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表现,来了解社会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二、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观察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直接观察人类行为来获取研究数据。
研究者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人们的行为反应,或者在实验室中控制刺激条件进行实验。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研究者主观偏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者可以通过控制刺激条件,观察人们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精确地控制变量,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3. 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人们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创立了经典行为主义,在此基础上斯金纳发展出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联系,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儿童的行为是由教育和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他看来,人类出生时就有一些本能性的反射,例如眨眼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抓握反射、朝向反射等,还有一些基本的情绪反应,如饿了就会不高兴地哭起来,吃饱喝足了就会很满足地然微笑,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就会很害怕地紧张地伸开四肢等。
所有这些本能行为都不需要后天学习是自然的本能反应。
而其他行为都需要学习,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
比如婴儿发现一哭大人就会过来抱,婴儿就会有意地、不断地用哭声来唤起大人的注意和抱。
这就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华生的心理学是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因此,他绝对否认遗传的作用。
在华生看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首先,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推测刺激。
由于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决定于遗传,跟遗传没有关系,而行为反应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因此行为不可能决定于遗传。
其次,华生承认个体在生理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比如长相、身高受遗传影响。
但他认为,生理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
华生用了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进行论证:“一位身为钢琴家的父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手指长而灵活,而小儿子的手指不长也不灵活。
而钢琴这种乐器需要手指长,手型好,有腕力。
假定父亲喜欢小儿子,对他说“我要你成为钢琴家,我想做一个尝试。
你的手指不长,也不灵活,但我会为你造一架钢琴。
我把键变窄,以便适合你的手指,再改变键的形状,使你按键时无须特别用力。
”小儿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可能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
”那么儿童心理是样发展的呢?华生的一句名言充分表明了他的看法,他指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择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 1958 ),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 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
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华生是一位彻彻底底的行为主义者,他的理论在本科阶段我们就学习了解了比较多,所以在此,我仅对华生的理论当中我们接触不多的进行讨论。
一、实验:华生通过观察法,提出了人的三种原始情绪,也就是先天具有的——怕、怒、爱。
1.怕。
华生认为,婴儿怕两件事:一是大声,婴儿静静地躺在地毯上,如果用铁锤在他头部附件敲击钢条,立刻引起他的惊跳,即时筋肉猛缩,继之以器。
其它的高声,如器皿落下,窗帘飞起,屏风跃落等等,都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二是失持。
婴儿身体突然失去平衡,推动依托,身体下面的毯子突然猛抖,引起猛烈振动,婴儿也会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即使口有安慰器(奶嘴),也不例外。
2.怒。
限制活动会使婴儿激怒。
当实验者双手温和地、坚定地按住婴儿的头部,不准活动,婴儿会发怒。
他把身体挺直,哭叫,挥手蹬脚。
3.爱。
抚摸婴儿的皮肤,抱他,会使婴儿产生爱的情绪。
特别是抚摸皮肤的敏感区域,如唇、耳、劲背、乳头、性器官等,婴儿都会发生安静的反应,表示爱。
华生所指出的三种原始情绪反应理论受到批评,不少心理学家作了类似的实验性观察,都没有能验证华生的结论。
人们认为,那是实验都强加于婴儿的。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化为若干种,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甚至难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
二、理论:1、S--R原理华生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发展了一个公式:s ( 刺激) ~ R ( 反应).即已知刺激就能预言反应;已知反应也能推断先行的刺激.他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婴儿的行为进行了“塑造”,特别是在儿童情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许多事物产生怕、怒、爱等情绪,大多是后天习得的。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研究对象。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行为,包括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反应。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这个话题可真有趣,因为它让我们更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的,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应的结果。
那么,咱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话题吧!咱们来看看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和内在心理因素共同决定的。
所以,他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
比如,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的反应,或者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的情感表现等等。
这些都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华生认为,要想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就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
所以,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和情感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而实验法则是通过设计一些特定的实验条件,来探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现在,咱们来举个例子来说明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假设有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想要了解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法,观察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时的表现,比如说他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等等。
然后,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法,设计一些特定的压力情境,让这个人在这些情境下进行反应。
通过对比他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研究人员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反应,从而推断出他的心理活动。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并不是唯一的心理学流派。
现在有很多其他的心理学流派,比如说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
但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流派。
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虽然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但是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行为的宝贵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