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系列课件模板-草木皆兵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10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
在古代战争中,有一次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一支军队来到了一个被树林和草丛环
绕的山谷,这里充满了草木。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也就源自了这里。
当时,这支军队正在前往敌人的据点。
他们决定要通过这个山谷,但他们并不知道这
里的地形。
正当他们快要进入山谷时,突然间,他们听到了一声低吼声,接着,一道道影
子从山谷中间的草丛和树林中冲出来,迎面而来。
那支军队的士兵们吃了一惊,他们因为不知道敌人的位置,所以一瞬间变得手忙脚乱。
因为他们不能确定是从哪个方向遭到了袭击,于是他们打算撤回山外。
但是,很快这支军
队的领导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他们发现,“敌人”其实是自己的倒影。
因为这个山谷的
地形,每一丝风都会引起草木的微动,看起来就像是敌军出现了。
士兵们大为惊讶,这次
构想了一个名谓,“草木皆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古至今,人类的判断和决策都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常常会因为
自己对于周围环境的理解不足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就像这支军队,当他们处于一个不确定
的环境下时,他们反应迟缓,决策偏差,并采取了撤退的处理方式,而事实上却又是一个
巨大的误解。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时常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作出一个
又一个荒谬的决策。
因此,我们需要摆脱对于事情的偏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看待
事物,并根据我们的感受,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自己的“猜测”而
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成语】:草木皆兵【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齐国。
齐国有一位国君,名字叫做齐桓公。
齐桓公非常聪明和勇敢,他善于用兵。
他的国家和邻国鲁国一直是敌对关系。
有一年,齐国准备要攻打鲁国。
于是,齐桓公集结了大军,精心安排了作战计划。
他派遣使者去鲁国传达出兵的消息,并警告鲁国不要抵抗,否则后果将会很严重。
鲁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
他知道齐桓公的军队强大,自己没有办法抵抗。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聪明的办法,选择了敌帅齐国魏絳的弱点来对抗。
魏絳是齐国的统帅,他并不聪明,但是他非常自负。
他相信自己的军队无敌,于是自诩为“神剑”。
鲁国国君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就安排了一次华山论剑,邀请魏絳参加。
他希望通过这次比武来震慑齐国,并达到和平的目的。
魏絳欣然接受了挑战,并带着许多才俊一同前往华山。
他们在华山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比武,观众众多,场面非常壮观。
比武开始后不久,魏絳就败了。
他才刚刚开始施展自己的武艺,却被一个名叫大商的年轻人轻松地制服了。
大商是鲁国的将领,他以智谋和勇气著称。
大商胜利后,对魏絳说:“你自诩为‘神剑’,但是你来华山却败在了我的手下。
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剑客,怎么能和我的华山剑法相比呢?”听到这番话,魏絳感到非常羞愧。
他明白自己的自大给齐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慌忙返回齐国向齐桓公请教。
齐桓公听了魏絳的遭遇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决定借此机会来教训魏絳和他的军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于是,齐桓公传令全军,让士兵们在树林里拉起了幌子,制造出很多军队的假象。
接着,他们在树林的另一侧布置了许多弓箭手,准备做出攻击的姿势。
魏絳率军前来,看到树林中的幌子,以为齐军已经布阵完毕。
他高兴地想到:“哈哈!这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了!”于是,魏絳自信满满地率领军队冲入树林。
树林中的幌子随着风摇曳起来,魏絳看到了数不清的齐军,他们的军势非常威武。
魏絳喜出望外,以为自己要取得胜利了。
就在魏絳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时候,弓箭手们一齐放出了箭。
2019小学语文成语解释及造句:草木皆兵【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近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相似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灰人非草木一草一木草草了事皆可皆有啼笑皆非1、听过这个恐怖的故事后,小东终日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2、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3、战争即将来临,全国上下草木皆兵。
4、非洲人为何对西药草木皆兵?5、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6、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7、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8、他受了惊吓,整个晚上都草木皆兵。
9、在国内我们时刻要提防商业骗子,搞得草木皆兵。
10、草木皆兵是一个成语。
11、然而,草木皆兵的阿根廷人肯定会由于总统的一时兴起而阻止他们兑换货币而更加紧张。
12、山上的匪徒惊疑不安,闻讯后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13、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贴切。
14、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15、灾难来临前夕,镇上的村民草木皆兵,心神不定。
16、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17、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敌人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18、我们大家不要神经过敏,搞的草木皆兵了。
19、这一天人人惊疑不定,草木皆兵。
20、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美国就是草木皆兵。
21、别的一切东西,包括午餐肉、沙拉,都让他们草木皆兵。
22、他经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担心。
23、遇事要镇定,不要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24、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25、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26、两军对垒时,最怕草木皆兵。
27、小明做了亏心事,事事都草木皆兵!28、短期来看,油市供应紧俏,数地供应中断且伊朗局势令市场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虎年的成语故事推荐度:《成语故事》读后感推荐度: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成语故事:草木皆兵成语故事:草木皆兵1“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2【注音】cǎo mù jiē bīng【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打仗,他经常想要征服其他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
于是,他派出了大军,准备去攻打一个邻国。
这个国王非常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军队强大无比,可以轻易地取得胜利。
国王的将军们也都很听话,他们对国王说,“我们的军队强大无比,对方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一定可以轻易地打败他们。
”于是,国王和他的军队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然而,当他们来到对方国家的时候,才发现对方的军队并没有那么弱小。
他们的士兵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却利用了地势和草木来设置了很多陷阱和障碍,使得国王的军队很难前进。
国王的军队在对方的阻击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国王非常气愤,他怒气冲冲地问将军们,“你们怎么会这样?我以为我们的军队强大无比,怎么会被这样一个小国家打败?”。
将军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这时,一个智者走了过来,他对国王说,“陛下,这就是‘草木皆兵’的故事。
”。
国王不明白,于是智者解释道,“‘草木皆兵’,意思是说,敌人利用地势和环境来设置陷阱和障碍,使得我们难以取胜。
我们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是却没有料到对方会利用这些草木来对付我们。
”。
国王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是却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重新组织军队,学习对方的战术,并且加强对地形的观察和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国王再次率领军队前往对方国家,这一次,他们克服了对方设置的陷阱和障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敌人,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还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和优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善于应对突发情况,灵活机动地应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木皆兵
11月,谢玄派派大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
一场恶战下来,5万秦军被5千晋军击败,梁成当场战死。
洛涧大捷后,谢石等各路大军水路并进,向西开到淝水东岸。
此时,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遥望晋军阵容整齐、将士精锐,又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在雾气笼罩下朦朦胧胧似人的形状,以为是晋军的士兵,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苻坚回过头对苻融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开始怅然失意,面有惧色。
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来历。
关于成语风声鹤唳,由请我们组代表……来讲。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曹操的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武将。
他聪明机智,有着出色的统御能力,被认为是狡诈善变的代表人物。
曹操领兵征战天下,常常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有一次,他率领大军攻打东吴。
东吴的主将孙权感到非常担忧,于是聚集了大量的军队准备与曹军交战。
曹操看到东吴的防守态势很强,他思考起如何攻破敌人的防线来。
在他的军帐中,一位参谋向他请教:“主公,我们如何才能够攻破东吴的防线呢?”曹操思考片刻,笑了笑说:“草木皆兵。
”听到这个回答,参谋们都很疑惑,不明白曹操的意思。
曹操解释道:“东吴的防线中,有着很多的树木和草丛。
我们只需要在扎营的地方点燃火把,烧毁所有的草木,烟雾弥漫之下,敌人就会陷入困境,我们就可以乘机攻破他们的防线。
”众人听到曹操的解释,纷纷点头称赞他的才智。
于是,曹操命令部下准备火把,烧起了东吴的阵地。
大火熊熊燃烧,烟雾弥漫。
东吴军队被烟雾包围,视野受限,陷入了混乱之中。
趁着敌人混乱的时机,曹操下令全军突击,顺利攻破了东吴的防线,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草木皆兵”就源自于曹操的这个故事。
它意味着凡是能够利用的事物都可成为武器,只要善于运用,就可以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的用法很广泛,可以用来形容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来取得胜利的人和战术。
它也可以引申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或者意味着小事物也具有巨大的威力和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善于将周围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尽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时候,我们可能认为事情很困难,但只要能够发现和利用一些潜在的优势,相信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战胜困难。
所以,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不要心怀畏惧,而是要冷静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曹操一样,利用草木成为了胜利的筹码,我们也可以运用周围的资源,找到出路。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叫做齐国。
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君主,他们的国家非常富饶,百姓生活得也非常幸福。
有一天,齐国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当齐国的士兵们正在训练时,突然间树木和野草变成了士兵的影子,好像他们也在训练似的。
这让人们非常惊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去找国君齐桓公,请他来品味这奇怪的事情。
齐桓公听完后,眉头紧锁,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他想了一会儿,然后笑了起来。
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的士兵的胆识和忠诚。
明天,让士兵们再次训练,我要亲自来看一看。
”第二天,士兵们按照齐桓公的命令开始训练。
齐桓公走进了训练场,他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突然大声喊道:“太好了!你们的训练有了新的进展,现在连树木和野草都变成了你们的影子,向大家昭示着你们的勇敢和忠诚。
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齐桓公的话让士兵们非常振奋,他们都努力训练,更加专注和认真。
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齐国的英雄,为了国家和君主的荣誉,他们愿意拼尽全力。
齐桓公看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士兵们的心态已发生了改变,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于是,齐桓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对邻国的秦国发起进攻。
秦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国力比齐国要强大得多。
齐国的大臣们都认为这次战争非常危险,不可取。
齐桓公却对大家说:“我们齐国的士兵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
还有,秦国也只是人,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我们要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给他们一个教训!”大臣们虽然不太相信,但他们还是全力支持齐桓公的决定。
齐桓公派出了精锐的士兵,号称“草木皆兵”的齐军。
他们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最终,齐国成功地打败了秦国,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草木皆兵”就是由此而来的。
它是指一个人的心里或者全体人民的心里有了巨大的勇气,就自动使他们占尽成为胜利者的力量。
不管是什么困难和敌人都会迎刃而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实力,还和国民的团结和心态有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