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生产涉及的生产记录表单涉及的检验项目与方法2021
- 格式:docx
- 大小:17.91 KB
- 文档页数:13
肉制品的检验肉制品的检验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包括全部以动物肉类为原材料加工制作的包装肉类加工产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4个:腌腊肉制品(包括咸肉类、腊肉类、中国腊肠类和中国火腿类等);酱卤肉制品(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包括熏烤肉类、烧烤肉类和肉脯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包括熏煮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二、肉制品生产加工工艺及简单显现的质量**问题肉类制品又分生和熟两种,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均为生制品,是半成品,食用前需经熟化,其他为熟制品,可直接食用。
肉类制品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差别很大。
1.原辅材料⑴原材料鲜、冻畜禽肉,包括猪、牛、羊、鸡、鸭、鹅等以及法律法规允许食用的其他人工饲养动物肉类,是肉类制品生产加工的重要材料。
各种原材料均有不同的加工程度,比如猪肉有片肉、分割肉;鸡分为白条鸡、按部位分割鸡,还有直接进活鸡本身宰杀的。
原材料还有鲜、冻之分,所以各企业因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加工工艺和生产条件也不完全一致。
⑵辅料肉类制品加工所用的辅料有可分为四类:①调味料食盐、糖、味精、酒等。
②香辛料葱、姜、蒜、八角、茴香、胡椒、豆蔻、草果、香叶等。
③品质改良剂肉类制品加工所用的品质改良剂,就是食品添加剂,常用的有以下五种:a.护色剂:亚硝酸钠(钾)和硝酸钠(钾)等。
b.水分保持剂: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等。
c.增稠剂:明胶和卡拉胶等。
d.防腐剂: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等。
e.着色剂:高梁红、红曲米和红曲红等。
④充填剂淀粉和植物蛋白粉等。
2.生产加工工艺选料修整配料腌制滚揉绞切搅拌充填烘烤蒸煮熏制冷却3.简单显现的质量**问题(1)质量**问题①腐败变质由于肉类制品营养丰富,水分活度较高,易受微生物污染。
由于微生物繁殖,造成的肉制品的腐败变质,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肉制品生产产品检验规程1 目的加强对采购原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保证未经检验的原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不出厂,确保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采购原材料、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 职责3.1品控部是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采购原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
3.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检验要求等。
3.3供应部配合做好采购原料的检验。
3.4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负责过程产品的自检和互检。
4 工作程序4.1采购原料的进货检验。
4.1.1原材料购进企业后,由采购人员按原始发票上标明的规格型号,数量填写入库单,仓库保管员核实无误后签字暂收。
4.1.2原材料接到入库单后,按抽样要求取样送品控部。
4.1.3品控部专管员填写委托单,连同来样一并送化验室。
4.1.4化验室按有关国家标准,技术文件等对来样进行化验分析并将结果填写进料化验报告单,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4.1.5原料库按化验单,连同入库单正式办理入库或退货。
4.2过程产品的检验质量检验工作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检验,实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检查制度,生产工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专职检验员要严把好质量关。
4.2.1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对本工序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或报告专职检验员,此过程即为自检。
4.2.2 下道工序生产工人对上道工序转来得产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格后,方可进一步加工,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单独隔离存放,明确状态标识。
4.3最终产品的检验产品必须在完成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且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产品才能进入最终检验。
4.3.1检验员要根据产品检验规则和产品标准,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检验方法采用标准抽样的方式进行。
4.3.2 经检验合格的最终产品,检验员要做填写好成品检验记录,签发合格证,由生产车间办理入库手续,对检验不合格的最终产品,做好标识,通知生产车间进行返工处理,并做好再检验。
肉制品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出厂检验原始记录(肉质品)1感官2.净含量检验记录3.菌落总数检验方法依据:GB4789.2-2010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以无菌操作:取25g均质剪碎的样品放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稀释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放入9ml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0稀释液,另取1ml灭菌吸管吸取1:100稀释液放入9ml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00稀释液,将以上稀释液以十倍递增方式各吸1ml 分别放入两个灭菌培养皿内,交平板计数琼脂凉至50,注入培养基15ml,并转动使之均匀。
同时将平板计数琼脂放入加有1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培养皿内,以做空白对照。
等待其冷却凝固,1号样品:2号样品:3号样品:然后将凝固的琼脂翻转,置于36 C± 1C培养箱内培养48h± 2h 4号样品:5号样品:4.大肠菌群检验方法依据:GB478932010培养基:红胆盐琼脂(VRBA以无菌操作:取25ml均质剪碎的样品放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稀释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放入9ml 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0稀释液,另取1ml灭菌吸管吸取1:100稀释液放入9ml灭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1000 稀释液,将以上稀释液以十倍递增方式各吸取1ml分别放入两个灭菌培养皿内。
将红胆盐琼脂(VRBA凉至46C,注入培养皿15ml,并转动使之均匀。
同时将红胆盐琼脂(VRBA放入加有1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培养皿内,以做空白对照。
等待其冷却凝固后,再加3ml红胆盐琼脂(VRBA 覆盖平板表面。
翻转平板,置于36C 士1C培养箱内培养48h士2h。
选取菌落数在15CFU-150CF之间的平板,从红胆盐琼脂(VRBA平板上选取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分别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内,以36C 士1C培养48h士2h,观察产气情况。
一、肉制品检验项目表(一)腌腊肉类制品。
1.咸肉类2.腊肉类注:依据GB2730、SB/T10003、SB/T10278和GB2760等4.中国火腿类(二)酱卤肉类制品。
1.白煮肉类、酱卤肉类2.肉松类和肉干类(三)熏烧烤肉类制品。
(四)熏煮香肠火腿类制品。
1.熏煮香肠类2.熏煮火腿类二、乳制品检验项目巴氏杀菌乳质量检验项目表灭菌乳质量检验项目表乳粉质量检验项目表奶油质量检验项目表炼乳质量检验项目表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1.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的名称、国家或省级鉴定认可的批准号。
2.必须标明特征界限指标、pH值、溶解性总固体、主要阳离子(K+、Na+、Ca+、Mg+)、阴离子(HCO3─、SO42─、Cl─)的含量范围。
3.必须标明是否含二氧化碳,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加入的。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1.有采用蒸馏法加工的产品才能使用“蒸馏水”名称。
2.在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时,其产品名称后需用醒目字样标明“饮用纯净水”。
瓶(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碳酸饮料及充气运动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1.执行GB/T10792—1995的碳酸饮料产品,果汁型产品必须标明原果汁含量,果味型产品必须标明“果味”标志,可乐型必须标明酸味剂的名称,低热量型必须标明甜味剂的名称、热值。
2.运动饮料产品标签还应符合GB13432的规定,标明可溶性固型物和各种营养素含量,果汁类运动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植物蛋白类和含乳类运动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
茶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茶汤饮料应标明“无糖”或“低糖”;花茶应标明茶坯类型;淡茶型应标明“淡茶型”;果汁茶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
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含乳饮料(包括乳酸菌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植物蛋白饮料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定:1.执行QB/T2132的豆乳和豆乳饮料必须标明蛋白质含量,果汁型豆乳饮料必须标明原果汁含量。
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肉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肉品品质检验项目。
肉品的品质主要包括外观、气味、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面。
在进行肉品品质检验时,通常会参考以下几个项目:1. 外观检验:外观是肉品品质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产生直接影响。
在外观检验中,主要包括肉色、脂肪分布、弹性等方面的检测。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鲜红色或粉红色,肉质细嫩、弹性好,脂肪分布均匀,无异味。
2. 气味检验:肉品的气味通常反映了肉品的新鲜度和保存状态。
通过嗅觉检验可以判断肉品是否具有异味、发霉味或腐败味等。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清淡自然的肉香味,完全没有其他异味。
3. 口感检验:口感是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品质之一。
通过口感检验可以评判肉品的嫩度、多汁度和肉质。
正常的肉品应该具有嫩滑细腻的口感,且带有一定的弹性,口感丰富。
4. 营养成分检验:肉品作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营养成分非常重要。
通过检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可以评判肉品的营养价值。
正常的肉品应该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外,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根据不同种类的肉品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不同种类的肉品,在检验项目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应该符合新鲜、无异味、口感好和营养丰富等基本要求。
为了保障肉品品质,肉品生产企业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产品质量。
比如建立健全的肉品品质检验体系,购买先进的肉品检验设备,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全程监控等。
消费者在购买肉品时,也应该注意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避免购买劣质的肉品。
肉品的品质检验项目涉及外观、气味、口感和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的品质检验,可以保证肉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肉制品加工质量控制要点及监测方法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许多关键的操作都会对产品的口感和风味产生影响,例如腌料的配方、熏制方式、烤制时间等。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肉制品的口感偏好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有些人更喜欢咸味重的口感,而有些人则偏爱甜味。
因此,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参考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改进生产工艺,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口感和风味。
品牌宣传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效果和品牌形象。
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选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宣传营销,如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
同时要注意营销策略的创新,借助新媒体力量,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
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除了加强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提高品牌认知度、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自主品牌建设是肉制品加工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代表了品牌的知名度、声誉和市场份额。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品牌具有稳定收益、提高企业信誉和保护企业形象的作用。
在建设自主品牌时,企业可以从产品包装、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入手,提高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肉制品加工重点内容肉制品加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将动物肉类进行脱水、加工和保存,从而延长其保质期、改善口感、提高营养丰富程度等工具。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得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和研发竞争力。
(一)原料质量控制1、选用优质鲜肉作为肉制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肉类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必须选用优质的新鲜肉类,并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和食用安全要求。
2、掌握鲜肉储存技巧由于肉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此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储存技巧。
检验项目及其意义1、挥发性盐基氮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
挥发性盐基氮是动物性食品腐败变质的指示性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破坏的越多,营养价值等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挥发性盐基氮超标说明生产中可能使用了不新鲜的原料;也可能是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当,受细菌污染,导致超标。
2、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主要包括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属于广谱抑菌剂,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病方面有良好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若在人体内残留蓄积,可能引起人体的耐药性,长期摄入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动物源食品,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大剂量或长期摄入可能引起肝损害。
鉴于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农业部规定了“该类药物在动物肌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之和计)”。
3、达氟沙星又名单诺沙星。
本品是动物专用药。
内服、肌注和皮下注射的吸收是较迅速和完全。
本品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应用:本品为广谱杀菌药。
对巴氏杆菌、支原体、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4、硝基呋喃类药物硝基呋喃类药物(呋喃它酮、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均有杀灭作用。
曾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以治疗由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肠炎、疥疮、赤鳍病、溃疡病等。
由于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副作用,农业部规定该类药物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5、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合成的广谱抑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对于治疗禽类球虫病和鸡白细胞虫病疗效较好。
鉴于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农业部规定了“该类药物在动物肌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
肉制品的化学检验方法及标准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制品进行的定量或定性检验,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通常检验的是如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多少以及像亚硝酸钠、铅、汞等有害成分的残留情况。
它是肉制品食用营养性、安全性和适口性的有力保障。
1.一般分析样品制备是分析检测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本项所采用的分析法是以化学成分和添加物的含量为主要分析内容的,但是针对不同情况,如是要了解产品中这些成分的组成(含量),还是要了解其均匀性,样品的制备(包括取样)也不一样。
前者是要表现出产品的平均组成成分(含量),取样方法是,用筛板孔径为1.5mm的绞肉机把样品绞碎,若是含脂肪较多的培根、火腿,不易达到均质可以绞3次,香肠类只绞1次即可,干香肠可以不使用绞肉机,用刀切成细丝后混合即可,酱肝则可直接用刮铲混合。
后者是根据目的,不同制作批量,一批内或在一个产品内,取几个样,用绞肉机或用刀切制成实验样品。
试样的保存若是几天,应将试样放入瓶内用密封塞盖好,放在1~3℃条件下冷藏。
若长期保存,应将试样冷冻起来。
(1)水分测定水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干燥法(直接干燥、减压干燥)、蒸馏法、卡尔·费休(KarlFisher)法、近红外吸光光度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干燥法,其他方法在具备特定条件情况下才使用。
肉制品使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
将大约2g的试样放入铝制称量管内,精确称量后,在101~105℃条件下干燥2~4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再次精确称量,所减少的试样重量百分比就被视为水分。
在脂肪较多的时候,可以使用甲苯或二甲苯和甲苯的混合物与试样中的水分共沸的蒸馏法,以及正-二丁醚蒸馏法来测量水分,具体操作过程请参考GB/T 5009.3—2010。
(2)蛋白质肉制品是有代表性的含蛋白质的食品之一,蛋白质是肉制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可采用凯氏(测定氮)法、分光光度法、燃烧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具体操作过程请参考GB/T 5009.5—2010。
肉制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表说明:1.上表中共有检查项目58项,其中重点项(*)31项,一般项27项。
此次集中监督检查重点项必须全部检查。
2.对肉制品加工小作坊的检查可参照此表进行。
3.如果检查项目存在合理缺项,该项无需勾选“是或否”,并在备注中说明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增强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生产、检验、运输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3职责:生产管理部、设备使用部门、设备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控制要求:4.1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年限等因素,由设备操作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
新购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4.2设备操作人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
由生产管理部负责起草,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和QA审核,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后才可生效。
经过批准的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的原件,由生产管理部归档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设备使用部门及质量管理部。
4.3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生产管理部或设备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写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
4.4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由生产管理部统一进行编号,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QA(涉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时)和质量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才可生效。
4.5生产车间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SOP,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谁操作谁负责”的岗位负责制,做到每台设备及附属管线、仪表、阀门都由操作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车间主管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生产车间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生产管理部保存。
4.6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产品质量相关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进行监督。
4.7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依据公司的润滑油管理规定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认真执行润滑“五定”要求(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认真执行各设备的清洁SOP,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有序。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21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5个: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即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申证单元名称腌腊肉制品基本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超量,产品氧化,酸败及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量及微生物污染。
酱卤肉制品选料→修整→配料→腌制→1.原辅料质量,2.加工过程的温度控灌装→晾晒→烘烤→包装注:中国腊肠类、生香肠类需经灌制,3.添加剂,4.产装工序。
品包装和贮运选料→修整→配料→煮制→1.原辅料质量,2.(炒松→烘干→)冷却→包装添加剂,3.热加工温注:肉松类需经炒松、擦松、跳松度和时间,4.产品包和拣松工序;肉干类需经烘干工序;装和贮运肉糕、肉冻等需经成型工序。
油炸肉类需油炸工序。
申证单元名称基本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选料→修整→配料→腌制→1.原辅料质量,2.熏烧烤熏烤→冷却→包装添加剂,3.热加工温肉制品度和时间,4.产品包装和贮运选料→修整→配料→腌制→1.原辅料质量,2.熏煮香灌装(或成型)→熏烤→蒸煮添加剂,3.热加工温肠火腿度和时间,4.产品包→冷却→包装制品装和贮运选料→修整→配料→腌制→灌1.原辅料质量,2.食品添加剂超发酵肉装(或成型)→发酵→晾挂→添加剂,3.发酵温度量及微生物污和时间,4.产品包装染。
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听起来可能有点让人不太好意思提及,可是,这玩意儿可真是非常重要啊!大家吃的肉,能不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全靠这些检验项目了。
你想啊,要是肉不合格,吃了有问题,不仅对身体不好,咱们的肚子也得闹腾一番。
所以,屠宰场的检验工作,不容小觑,能不能吃得健康,关键就在这“检验”两字上。
先说说最基础的,得检查肉的外观。
肉的颜色啊,质感啊,光泽度啊,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都能看出很多问题。
比如肉色不对,鲜红的颜色变成了暗淡的灰色,咋一看就让人心里发毛。
别以为这种肉还好,里面可可能藏着不少“隐患”。
肉色暗淡,有可能是存放不当或者肉质已经不新鲜了。
大伙可得注意,买肉的时候,别光看外表,颜色是不是鲜亮的,光滑的,表面没有污渍啊,有时这些小细节能帮你省了不少麻烦。
然后,咱们得看看这肉的气味。
哎呀,这个真的是……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肉如果散发出一股怪味,别再犹豫了,赶紧放回去!新鲜的肉应该是那种清新的、没有腥臭味的感觉。
要是有那种的味道,那就绝对不行,赶紧走人!屠宰场的工作人员也特别重视这个问题,他们的嗅觉可比咱们要灵敏多了。
肉品的气味一旦不对,工作人员就得开始检查是否存在任何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确保咱们吃的每一块肉都能放心。
除了外观和气味,还得对肉的纹理进行仔细检查。
纹理这玩意儿,看似不重要,其实大有玄机。
肉的肌肉纤维如果太粗,说明这块肉的质地可能比较老,咀嚼起来可能就没那么滑嫩了。
反过来,肉质细腻,纹理清晰,弹性好,咬一口,那感觉简直是……呃,别提多满足了!在屠宰场,工作人员都会仔细摸一摸,捏一捏,每一块肉都要“过手”一次,确保每块肉的质量都过得硬,才会放行。
再来就是水分的检测。
水分含量太高,肉质就容易变得松软、易腐烂,保存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你试过一块水分过多的肉吗?那简直就像海绵一样,什么都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屠宰场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每次检验时都会拿肉块轻轻一压,看看是否有多余的水分渗出。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牛肉一、检验概述本次检验旨在对出厂的牛肉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产品质量、安全性以及合规性等方面。
通过本次检验,旨在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质量标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牛肉- 生产厂家:XXX食品有限公司- 生产日期:XXXX年X月X日- 规格:XX份/包三、检验项目及方法1. 外观检验:对牛肉外观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色泽、气味、纹理等方面。
2. 食品安全指标检验:对牛肉进行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检验。
3. 养分成分检验:对牛肉进行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等养分成分检验。
4. 残留农药检验:对牛肉进行农药残留检验,检测有无农药超标。
5. 增强剂检验:对牛肉进行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等增强剂的含量检验。
四、检验结果1. 外观检验结果:牛肉色泽鲜红,气味正常,肉质细腻。
2. 食品安全指标检验结果:细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霉菌和酵母菌未检出。
3. 养分成分检验结果:项目含量/100g 国家标准(参考值)-蛋白质xxg ≥20.0g脂肪xxg ≤10.0g灰分xxg ≤3.0g水分xxg ≥60.0g4. 残留农药检验结果: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5. 增强剂检验结果:未检出任何增强剂,符合国家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检验结果表明,出厂的牛肉质量合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建议:建议生产厂家继续保持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备注备注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本次牛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以实际检验结果为准,检验过程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如有疑问或进一步的要求,请与生产厂家联系,谢谢!日期:XXXX年X月X日签字: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发酵肉制品涉及的检测项目与方法1.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的生产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也可能成为食品安全的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来确定产品中是否存在任何致病菌、腐败菌、霉菌等。
-总菌落计数:使用平板计数法或薄膜过滤法来确定制品中的总菌落数,以评估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通过培养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数量进行检测,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霉菌和酵母菌:通过培养和计数法来检测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以避免食品变质。
2.残留物检测残留物(如抗生素、激素、病原体、重金属等)可能通过饲料或者其他食物源污染到肉制品中,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或质谱法等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抗生素残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来检测抗生素残留。
-重金属: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质谱法等检测方法来确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镉等。
3.化学成分检测-水分含量:利用干燥法、溶剂萃取法等方法来确定肉制品中的水分含量,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保存性。
-盐含量:使用光度计法、电导法或氯化钠溶液滴定法等来确定肉制品中的盐含量。
-pH值:使用酸碱滴定法或电极法来测试肉制品的酸碱度,以评估其发酵过程和质量。
4.安全性检测为了保证发酵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
-致病菌检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使用PCR法、生物传感器法等来快速检测致病菌的存在。
- 先进检测技术:如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下一代测序)、核磁共振等,用于检测基因型、突变、改变和其他不可见的特性。
总结而言,发酵肉制品的检测项目与方法涉及微生物、残留物、化学成分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有助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肉制品生成监督检查指南
《肉制品生成监督检查指南》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讲讲这肉制品生成监督检查那些事儿。
就说有一次啊,我去了一家肉制品加工厂。
一进去,那股子肉味就扑面而来。
我就开始仔细观察啦。
先看看那原料肉,哎呀呀,可不能有啥变质的呀,颜色得新鲜,不能有异味,就像咱挑菜一样得精挑细选。
然后呢,看他们加工的过程,那机器轰隆隆地响,肉在里面翻滚着,就跟在跳舞似的。
工人们都戴着帽子、口罩,穿着干净的工作服,这可太重要啦,可不能让头发啥的掉进肉里去呀。
再看看那些调料,放的量得合适,多了少了味道可就不对啦。
接着就是包装环节啦,那包装得严实呀,不能让空气跑进去,不然肉不就坏得快嘛。
我还特意看了看包装上的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啥的都得清清楚楚的,这可不能马虎。
然后就是储存的地方,温度得适宜,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不然这肉的品质可就没法保证啦。
整个过程我都瞪大了眼睛瞧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就跟侦探似的。
咱得对消费者负责呀,让大家吃到放心的肉制品。
最后我离开的时候,还回头看了看那工厂,心里想着,这监督检查可真是马虎不得,一定要把好每一道关,这样大家才能吃得开心、吃得放心呀!这就是我关于肉制品生成监督检查的一次体验,希望大家以后买肉的时候也都能买到优质的好肉哟!哈哈!。
肉制品的物理检查方法及标准随着近年来仪器分析的进步,逐渐产生一些专用的检验肉制品诸如色泽、质构等物性的仪器,使许多主观的感官检验更加客观合理。
物性检查涉及的内容很多,一般有下列几个方面。
1.形态肉制品有数百种,它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的形态,大致都已成为定型化的产品。
形态是通过重量、断面积、长度、直径等来表现的,所以在测定形态时,可使用重量计、卷尺、刻度尺、游标卡尺、面积尺、照相、静电复印等。
2.色调通常使用色差计和比色计等仪器测定肉和肉制品的瘦肉和脂肪或是表面及内部的颜色。
通过CIE或UCS表色法,将颜色的三要素(明度、色调、色度)用数值表示出来。
测定各个波长处的可见光线(波长范围在400~700nm)的反射率,用其吸光曲线表示。
例如,在香肠色调测定中,为了利用变退色的状况和香肠中所使用增量剂的比例来表现色调的变化,常采用ΔL、Δa、Δb这三个值。
这是通过标准色值(L0、a0、b0)和试验品色值(L1、a1、b1)之差来表现的。
所以ΔL=-L0L1,Δa=-a0,a1Δb=b0-b1。
需要注意的是在a-b 色调图中,色调变化的表示是把a0-b0放在坐标的原点上,用直线将a1-b1、a2-b2、a3-b3连接起来的。
3.持水性肉制品持水性的测定通常有加压称重法、加压滤纸法、离心法和滴水损失法等四种方法。
目前比较先进的也有应用核磁共振(NMR)弛豫技术来判断肉制品持水性的报道。
这里介绍加压滤纸法、加压称重法和离心法来判断肉制品持水性的方法。
(1)加压称重法加压称重法是目前国外很多研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
即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测定被压出水分的多少来判断。
我国现使用35kg压力、持续3min测定肌肉失水率(H2O%),失水率越高则持水性越差。
具体方法是先把肉切成200~500mg的长方形肉片,称量10张滤纸(P0),在肉片的上下各垫5张滤纸,再称重(P1),然后放到加压装置上加压,撤压后赶快把滤纸间被压扁的肉取出来称量滤纸(P2),按下面的公式计算。